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小儿脑瘫定义及分类的建议-解读2006年4月国际脑瘫专题研讨会的报告 被引量:53
1
作者 李永库 李强 +1 位作者 李君 李玉堂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建议脑瘫的定义为:胎儿及婴幼儿期发育中脑的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所造成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的分类应分为痉挛型(双瘫、偏瘫及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舞蹈手足徐动型及张力障碍型),失调型(失调型双瘫及单纯性失调),以及混合型(主... 建议脑瘫的定义为:胎儿及婴幼儿期发育中脑的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所造成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的分类应分为痉挛型(双瘫、偏瘫及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舞蹈手足徐动型及张力障碍型),失调型(失调型双瘫及单纯性失调),以及混合型(主要为痉挛与手足徐动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脑瘫) 定义 分类 诊断程序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马海霞 李晓曦 +2 位作者 桑琳 李红英 杨亚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0~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用低温板材塑形制作限制性器具,限制健侧手活动...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0~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用低温板材塑形制作限制性器具,限制健侧手活动,对患儿进行集中、大量、重复的练习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每天4h,每周6d,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IMT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脑瘫 功能 偏瘫
下载PDF
痉挛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功能性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贵怀 张冰克 +3 位作者 乔慧 孙梅珍 杨俊 王忠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通过术中电生理与显微外科技术,探讨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对严重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46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肢体痉挛性瘫痪的功能性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治疗经验。其中,脑瘫34例,脑外伤后痉挛性瘫痪4例,脊髓损伤后痉挛瘫痪4... 目的通过术中电生理与显微外科技术,探讨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对严重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46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肢体痉挛性瘫痪的功能性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治疗经验。其中,脑瘫34例,脑外伤后痉挛性瘫痪4例,脊髓损伤后痉挛瘫痪4例,脑卒中后严重肌痉挛与强直2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术后严重肌痉挛与疼痛1例,脊髓空洞症伴严重肌痉挛1例。对下肢肌痉挛,采用经胸11至腰1或腰2至骶1椎板切开并复位,对腰2至骶2神经后根作选择性切断术;对上肢肌痉挛,采用经颈5至颈7椎板切开或半侧椎板切开,行颈5至胸1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术中根据电刺激神经后根小枝所诱发的肌肉收缩反应、电刺激阈值、异常肌电图等因素决定是否切断该神经小枝,神经根小枝切断数目不超过60%。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即刻表现出肌痉挛程度明显下降,随访6月以上,所有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各种原因引起的肌痉挛从而改善丧失的运动功能。加强显微操作与术中肌电图监测,能更好地提高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瘫痪 神经外科 手术治疗 功能性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严重肌痉挛
原文传递
经颅磁刺激配合肌力训练改善脑瘫患儿认知和运动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邓艳 曹明辉 +1 位作者 张美萍 吴小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功能性肌力训练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舟山普陀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64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功能性肌力训练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舟山普陀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64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功能性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分别采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评价患儿的认知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和双手精细运动能力,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WPPSI评分、GMFM评分、Peabody评分中的抓握和视觉-运动统合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21、0.82、0.35、0.31,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WPPS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t值分别为3.44、5.66,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WPPSI评分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t值分别为5.84、9.63,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eabody评分中的抓握、视觉-运动统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t值分别为4.56、8.26、2.87、6.11,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Peabody评分中的抓握、视觉-运动统合评分显著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6、3.05,均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功能性肌力训练在脑瘫患儿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临床上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功能性肌力训练 脑瘫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对1~3岁脑瘫患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缑百妮 黄燕霞 +1 位作者 冯盼 苏秋园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是否能改善1~3岁脑瘫患儿情绪社会性发展问题。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康复训练中心训练的186例1~3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引导式教育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引导式教育组再...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是否能改善1~3岁脑瘫患儿情绪社会性发展问题。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康复训练中心训练的186例1~3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引导式教育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引导式教育组再加以引导式教育。观察两组训练前后情绪社会性发展评估及粗大运动评定结果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后比较:常规治疗组与引导式教育组能力域分值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17、8.831,均P<0.05);引导式教育组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分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78、2.649,均P<0.01);GMFM 88项分值两组均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99、3.550,均P<0.01)。干预6个月后常规治疗组与引导式教育组比较:引导式教育组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分值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17、3.328,均P<0.01);GMFM 88项分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4,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可以改善脑瘫患儿不良的情绪社会行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情绪 社会性 引导式教育 粗大运动
下载PDF
免疫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在脑性瘫痪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杨 文芳 +4 位作者 姚汉云 郭焱 肖玲 程自立 万均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炎性因子水平与脑性瘫痪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31名脑瘫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及37名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脑瘫患... 目的探讨免疫炎性因子水平与脑性瘫痪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31名脑瘫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及37名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脑瘫患儿和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和正常新生儿(P<0.05);脑瘫患儿血清TNF-α水平高于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P<0.05),IL-6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疫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在脑性瘫痪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水平的免疫炎性因子可能是脑瘫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免疫炎性因子 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减重支持训练对脑瘫痉挛性双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润洁 曹春京 杨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2期1113-1114,共2页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训练(PBWST)对脑瘫痉挛性双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瘫痉挛性双瘫患儿随机分为减重组和传统运动疗法组各30例,均给予传统的运动疗法,减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PBWST训练,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和耐力的变...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训练(PBWST)对脑瘫痉挛性双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瘫痉挛性双瘫患儿随机分为减重组和传统运动疗法组各30例,均给予传统的运动疗法,减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PBWST训练,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和耐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步行能力和耐力均有明显提高,但减重组的效果优于传统运动疗法组(P<0.05),特别是耐力提高尤为显著(P<0.001)。结论PBWST可进一步提高已有步行能力的脑瘫痉挛性双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支持训练 脑瘫 康复
下载PDF
“童期教育”结合医学康复干预对学龄前脑瘫患儿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韩雪婷 李洁 +3 位作者 金妍 赵巍 刘爱斌 王春雨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8期954-957,共4页
目的研究学龄前脑瘫患儿在医学康复的基础上实施"童期成长"康复教育课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至12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系统治疗的学龄前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 目的研究学龄前脑瘫患儿在医学康复的基础上实施"童期成长"康复教育课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至12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系统治疗的学龄前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了"童期成长"康复教育课程,应用Gesell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训练3个月后,各组Gesell评分对比,对照组在适应能力、大运动和精细运动3个方面有所提升(t值分别为2.696、7.540、3.649,均P<0.05),实验组在适应能力、大运动、精细运动和社交行为4个方面有提升(t值分别为13.898、8.258、4.065、9.096,均P<0.05);两组间Gesell评分对比,在适应能力、大运动、精细运动和社交行为4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97、4.007、2.812、6.845,均P<0.05),在语言方面两组患儿评定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智力障碍脑瘫患儿在医学康复基础上增加"童期成长"康复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其提升适应能力、大运动、精细运动及社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期教育 学龄前 脑瘫 GESELL发育量表 康复教育课程
下载PDF
脑性瘫痪患儿体外反搏治疗前后脑底动脉 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蒋德禹 唐亮 +1 位作者 张凤玲 陈莲红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9期1312-1313,共2页
目的 探讨提高脑性瘫痪患儿脑底动脉的血流量,改善颅内血供及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新途径。方法 对 50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综合疗法 (在常规治疗方法中加入体外反搏 EPC)3个月为 1个疗程。治疗前后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 (TCD)测脑底动脉血... 目的 探讨提高脑性瘫痪患儿脑底动脉的血流量,改善颅内血供及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新途径。方法 对 50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综合疗法 (在常规治疗方法中加入体外反搏 EPC)3个月为 1个疗程。治疗前后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 (TCD)测脑底动脉血流速度。作自身前后配对比较。结果 治疗前流速慢者治疗后总体趋向增快。其中 MCA差异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必瘫痪 体外反搏 双功能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电针与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娟 王忠华 杨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年第6期923-924,94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与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I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月龄介于6~36个月,按规定治疗的痉挛型四肢瘫患儿,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药物、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电针和高压氧治疗。应用粗大运动功能... 目的观察电针与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I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月龄介于6~36个月,按规定治疗的痉挛型四肢瘫患儿,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药物、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电针和高压氧治疗。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进行评价,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总百分比(t=2.08,P〈0.05)、评分总百分比差(t=4.45,P〈0.05);综合功能运动能区评定评分(t=2.76,P〈0.05)及评分差(t=4.95,P〈0.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针刺结合高压氧对脑瘫具有确切的疗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患儿 针灸 高压氧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儿童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旸 蒋昊翔 刘黎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年第4期607-609,617,共4页
儿童脑性瘫痪是患病率和致残率高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随着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也得到提高,但因其对缺氧、黄疽、低血糖等的耐受能力低下,脑瘫的发生率并未降低,反而呈增高趋势,早产和产前因素逐步成为脑... 儿童脑性瘫痪是患病率和致残率高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随着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也得到提高,但因其对缺氧、黄疽、低血糖等的耐受能力低下,脑瘫的发生率并未降低,反而呈增高趋势,早产和产前因素逐步成为脑瘫的主要病因。由于病因及损伤时间不同,会使发育中的大脑产生不同的病理改变,导致不同的脑瘫类型。目前临床诊断脑瘫主要依据其高危因素、神经系统症状、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及神经影像学异常。常规磁共振成像可发现脑内病变,但对脑组织内部结构不能进行深入分析,具有一定局限性。该文围绕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对于脑瘫患儿在诊断、评估、预后价值判断方面作以综述,便于将来对脑瘫患儿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诊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结构成像 磁共振功能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下载PDF
马若飞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经验
12
作者 王粟实 赵安业 +1 位作者 王红伟 闫志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68-4173,共6页
文章介绍了马若飞老师临床常用的6种针刺方法包含体针、头皮针、电针、拨针、穴位注射和带针活动后再推拿,进而从病理分型、不同症状和部位方面分别阐述了马老针刺施治经验。马老总结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功效在于激发大脑潜能,及改善提高... 文章介绍了马若飞老师临床常用的6种针刺方法包含体针、头皮针、电针、拨针、穴位注射和带针活动后再推拿,进而从病理分型、不同症状和部位方面分别阐述了马老针刺施治经验。马老总结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功效在于激发大脑潜能,及改善提高运动功能,其中发挥激发大脑潜能者主要为头皮针,改善提高运动功能者则为体针。马老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特点常在局部肌肉的起止、中间共分4点进针,采用透刺法,目的充分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不随意运动型则重视针刺“颈夹脊”“背夹脊”等诸夹脊穴,目的使脊髓上下通路得以改善疏通。另外尤为重视因长期痉挛、应激反应所致患儿背部为主条索状物、挛缩块的治疗,马老称其为“恶性通道”,严重者可采用拨针术将其拨离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若飞 脑瘫 针刺 透刺法 夹脊穴
原文传递
肉毒杆菌毒素A辅助治疗小儿脑瘫尖足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星星 刘燕 +1 位作者 谭竞华 谢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研究肉毒杆菌毒素A(BTA)对小儿脑性瘫痪 (CP)所致尖足的疗效。方法腓肠肌多点注射 ,结合脑瘫综合康复治疗。注射后一个月评定疗效。结果BTA注射 39例次 ,显效率 2 5 6 % ,好转率 71 8% ,无变化 2 6 % ,总有效率为 97 4% ,未发现... 目的研究肉毒杆菌毒素A(BTA)对小儿脑性瘫痪 (CP)所致尖足的疗效。方法腓肠肌多点注射 ,结合脑瘫综合康复治疗。注射后一个月评定疗效。结果BTA注射 39例次 ,显效率 2 5 6 % ,好转率 71 8% ,无变化 2 6 % ,总有效率为 97 4% ,未发现毒副反应。结论BTA能解除肌肉痉挛 ,矫正痉孪肌导致的畸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A 脑瘫 尖足 儿童
下载PDF
社交型脑瘫康复训练系统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乾 卢振利 +8 位作者 沈玄霖 单长考 刘燕 陈勇 赵宇 PENCIC Marko CAVIC Maja ROUMIANA Ilieva MARJAN Mernik 《高技术通讯》 CAS 2023年第5期537-549,共13页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发育不良疾病,国内外针对脑瘫康复主要是在幼儿期进行针对性康复诊治。步入成年后,社交型障碍是一种常见症状,为了更好地使脑瘫患者融入社会生活,有必要针对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康复训练。本文针对社交障碍中的关...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发育不良疾病,国内外针对脑瘫康复主要是在幼儿期进行针对性康复诊治。步入成年后,社交型障碍是一种常见症状,为了更好地使脑瘫患者融入社会生活,有必要针对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康复训练。本文针对社交障碍中的关键环节,结合传统康复手段,对人机交互技术在以机器人研发辅助工具来优化提升相关康复训练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为脑瘫患者康复训练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和研发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cp) 社交障碍 人机交互 辅助系统
下载PDF
中医拨经疗法治疗脑性瘫痪膝关节屈曲畸形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4期379-380,共2页
目的观察拨经疗法(指拨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疗效。方法对40例脑性瘫痪膝屈曲畸形患儿进行拇指拨动足太阳膀胱经承扶至承山经穴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40例患儿主动伸展膝关节角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拨... 目的观察拨经疗法(指拨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疗效。方法对40例脑性瘫痪膝屈曲畸形患儿进行拇指拨动足太阳膀胱经承扶至承山经穴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40例患儿主动伸展膝关节角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拨经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膝屈曲畸形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拨经疗法 脑性瘫痪 膝关节屈曲畸形 拨穴位 拨经络
下载PDF
靳三针联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洪碧琪 庄礼兴 胡伟雄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5-71,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靳三针联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等,自建库至2020年4月的关于靳三针联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2位评...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靳三针联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等,自建库至2020年4月的关于靳三针联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2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后,运用软件Revman5.3和Stata13.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涉及1206例样本,异质性检验结果(χ2=3.22,I2<0%,P=1.00)表明最终纳入的研究具有同质性,Meta结果提示靳三针联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较对照组疗效更佳[OR=3.45,95%CI(2.52,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靳三针联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能提高临床有效率,但仍需更多更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 小儿脑瘫 META分析
下载PDF
针刺联合中药外洗对40例小儿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锐滨 《中医儿科杂志》 2022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外洗对小儿痉挛型脑瘫(CP)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痉挛型CP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外洗对小儿痉挛型脑瘫(CP)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痉挛型CP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及中药外洗治疗。2组均2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5~20 d,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的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的MA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的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的GMFM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外洗辅助治疗小儿痉挛型CP,可有效缓解患儿下肢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抑制异常姿势,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小儿 痉挛型 针刺 中药外洗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小儿脑瘫精细动作早期干预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荣洁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年第1期109-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1岁以内脑性瘫痪(CP)患儿精细动作早期干预及护理对患儿精细动作的影响。方法:将111例CP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动作早期干预,并针对干... 目的:探讨1岁以内脑性瘫痪(CP)患儿精细动作早期干预及护理对患儿精细动作的影响。方法:将111例CP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动作早期干预,并针对干预中遇到问题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经过2个月干预及护理,进行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定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患儿FMFM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儿FMFM值有显著性减小(P〈0.01),干预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1),干预组有效率(80.66%)较对照组(45.28%)有明显增加。结论: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精细动作早期干预及相应护理,可有效提高CP患儿精细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精细动作 早期干预 护理 小儿
原文传递
喹硫平与丙戊酸镁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胜利 孙丽华 韩雪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7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喹硫平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将10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丙戊酸镁治疗,疗程为8周。用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喹硫平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将10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丙戊酸镁治疗,疗程为8周。用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喹硫平组BRMS分值明显下降(基线为32±7;第8周5±2);丙戊酸镁组BRMS分值也明显下降(基线为31±7;第8周6±2)。喹硫平组与丙戊酸镁组从第2周BRMS分值下降都比较明显,疗效无显著性差异(t=2.875,P>0.05);第8周末喹硫平组临床痊愈率为52%,丙戊酸镁组临床痊愈率为50%,(x2=1.357,P>0.05)未见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在用药早期出现。喹硫平组随着治疗延续而逐渐耐受,临床脱落率为8%,而丙戊酸镁组随着剂量增高而上述症状加重,临床脱落率为18%,两组脱落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喹硫平与丙戊酸镁对双相躁狂发作皆有较好疗效,疗效相当。喹硫平治疗依从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喹硫平 丙戊酸镁
下载PDF
基于脑机接口的机器人辅助脑瘫康复面部表情训练系统设计
20
作者 卢振利 王乾 +8 位作者 王红 沈玄霖 PENCIC Marko 刘燕 单长考 赵宇 CAVIC Maja ROUMIANA Ilieva MARJAN Mernik 《高技术通讯》 CAS 2023年第4期419-427,共9页
本文针对脑瘫(CP)患儿这一特殊群体,研究设计了基于脑机接口(BCI)技术的表情辅助训练系统。系统采用的脑机接口设备是Emotiv EPOC+,通过WebSocket通信协议获取和传递脑电信号,并且使用小波包变换对信号进行处理,获取信号的特征值;使用V-... 本文针对脑瘫(CP)患儿这一特殊群体,研究设计了基于脑机接口(BCI)技术的表情辅助训练系统。系统采用的脑机接口设备是Emotiv EPOC+,通过WebSocket通信协议获取和传递脑电信号,并且使用小波包变换对信号进行处理,获取信号的特征值;使用V-REP仿真软件设计仿真四轮小车,将获取到的特征值用于控制仿真小车实现不同方向的运动,以达到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设定了带有图片的人机交互界面增强引导患儿注意力。通过与医院康复师现场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可为相关设备研发提供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cp) 脑机接口(BCI) Emotiv EPO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