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导管法评定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亚丽 陈新义 官功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了解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方法:52例行左心导管术患者,平均年龄(53.3±10.8)岁。其中冠心病32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18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其它14例。晨起停服心血管药物... 目的:了解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方法:52例行左心导管术患者,平均年龄(53.3±10.8)岁。其中冠心病32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18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其它14例。晨起停服心血管药物,在冠状动脉造影或射频导管消融术(左心室旁道)后,用导管直接测定升主动脉压,并记录血压波形;同时用袖带汞柱血压计测定右臂肱动脉压,连续测定2次,取均值。其中33例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10 mg;19例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5 mg后10分重复上述操作。    结果: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10 mg或5 mg后升主动脉收缩压下降均较肱动脉明显,而舒张压变化不大。用药前后升主动脉收缩压差值与升主动脉脉压虽无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为0.2026.    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有降低动脉收缩压的作用,且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作用明显大于肱动脉收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硝酸酯类药物 降压药 导管法
下载PDF
不同绝经时期雌激素对女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保护效应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晓芳 赵旭 +1 位作者 李秀丽 余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绝经时期女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动脉硬化参数的变化。探讨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118人,女性51例,男性67例。依据绝经年限女性患者分为近期绝经组(绝经年限小于5年)和远期绝经组(绝经... 目的分析不同绝经时期女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动脉硬化参数的变化。探讨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118人,女性51例,男性67例。依据绝经年限女性患者分为近期绝经组(绝经年限小于5年)和远期绝经组(绝经年限大于5年)。纳入与上述两组年龄一致的男性患者作为近期对照组和远期对照组。检测外周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并测量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舒张压(cDBP)、中心动脉脉压(cPP)、增益压(AP)、反射波增益指数(AIx)、75次心率增益指数校正指数(AIx75HR)及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结果 (1)近期绝经组SBP、DBP、cSBP、cDBP、cfPWV均低于近期对照组,AP、cPP、AIx、AIx75HR均高于近期对照组,且两组间SBP、DBP、cDBP、AIx75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远期绝经组SBP、PP、心率、cSBP、cPP、AP、AIx、AIx75HR、cfPWV均大于远期对照组,且两组间SBP、PP、cSBP、cPP、AP、AIx75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近期绝经组雌二醇、孕激素水平高于远期绝经组,且两组间雌二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年限较短的高血压女性患者,其体内雌激素水平仍可维持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雌激素不仅对外周血压,对中心动脉压也有保护作用,但其对动脉硬化的保护作用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雌激素 高血压 中心动脉压 动脉硬化
下载PDF
无创性脉波与有创性测量中心动脉压的一致性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维维 陈良龙 +7 位作者 李卫华 谢强 李金国 罗育坤 林朝贵 彭亚飞 郑行春 黄峥嵘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2-597,共6页
背景中心动脉压(CAP)是升主动脉根部的血压。研究结果表明 CAP 与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密切相关,如何准确、方便的测量 CAP 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评价 CAP 无创性检测方法与有创导管测量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方法采用无创的桡动脉脉波检... 背景中心动脉压(CAP)是升主动脉根部的血压。研究结果表明 CAP 与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密切相关,如何准确、方便的测量 CAP 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评价 CAP 无创性检测方法与有创导管测量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方法采用无创的桡动脉脉波检测装置和有创的动脉导管分别测量105例心血管病人和32例非心血管病人的 CAP。结果两组受试者导管法与无创方法测量的 CAP 的差值98%及97%落在95%的一致性区间内;两组测量 CAP 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为0.99,简单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9。两组受试者前后两次测量 CAP的差值绝大部分(98%、94%)在95%的一致性区间内;两组测量桡动脉增益指数(rAI)的 ICC 均为0.99,简单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9,两组受试者前后两次测量的 rAI 差值大部分(95%、97%)在95%的一致性区间内。结论无创性脉波检查装置测量 CAP 与导管法测量的一致性较好,测量 CAP 和 rAI 重复性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无创性 准确性 重复性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4
作者 段媛媛 刘惠亮 +4 位作者 马东星 杨胜利 罗建平 刘英 韩玮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行冠脉造影且左室射血分数>50%的冠心病患者204例,分为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有创和无创测量法分别测中心动脉和外周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行冠脉造影且左室射血分数>50%的冠心病患者204例,分为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有创和无创测量法分别测中心动脉和外周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外周动脉 SBP、脉压(PP)和中心动脉 SBP、PP、收缩压分数(FSP=SBP/平均动脉压,MAP)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中心动脉舒张压分数(FDP=DDB/MAP)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降低(P 均<0.05)。Logistic 回归示:年龄、糖尿病、中心动脉 FSP、PP 的升高以及中心动脉 FDP 的降低与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危险性相关[FSP(每增加0.1),OR=1.164,95%CI=1.102~1.476;PP(每增加10 mmHg),OR=1.185;95%CI=1.151~1.237;FDP(每下降0.1),(OR=0.933,95%CI=0.903~0.975,P 均<0.01]。结论年龄、糖尿病、中心动脉 FSP、PP 的升高以及 FDP 的降低是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收缩压分数 舒张压分数 脉压 冠心病
下载PDF
评价无创中心动脉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测量值的一致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左君丽 严子君 +2 位作者 张瑞岩 李燕 初少莉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346,共4页
背景研究显示中心动脉压预测心血管事件优于外周动脉压,有创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准确,但临床难以广泛应用,而无创法是否能准确推算中心动脉压尚需进一步评价。目的以导管法直接在主动脉根部测压为"金标准",评价SphygmoCor脉搏波... 背景研究显示中心动脉压预测心血管事件优于外周动脉压,有创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准确,但临床难以广泛应用,而无创法是否能准确推算中心动脉压尚需进一步评价。目的以导管法直接在主动脉根部测压为"金标准",评价SphygmoCor脉搏波分析系统无创中心动脉压测量的一致性。方法入选行冠脉造影患者45例,年龄(62±12)岁。分别采用普通心导管经皮股动脉插管直接测主动脉根部压力、Omron袖带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肱动脉血压、SphygmoCor脉搏波分析系统同步记录左侧桡动脉脉搏波并计算中心动脉压。用配对t检验、简单相关分析、组内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作图对两种方法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肱动脉收缩压(SBP)[(156.0±30.2)mmHg]高于有创中心动脉SBP[(148.0±30.4)mmHg,P<0.01];无创中心动脉SBP[(144.0±29.3)mmHg]与有创中心动脉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较好(r=0.84,P<0.01),差值均数和2SD分别是4.2、33.4mmHg。无创中心动脉舒张压(DBP)[(89.0±14.8)mmHg]和肱动脉DBP[(87.0±15.0)mmHg]均高于有创中心动脉DBP[(74.0±12.5)mmHg,P<0.01]。有创、无创、肱动脉脉压(PP)分别为(74.0±25.2)、(53.0±20.5)、(68.0±22.5)mmHg;无创中心动脉PP低于有创主动脉PP(P<0.01)。结论肱动脉血压不代表中心动脉压;无创性中心动脉SBP与有创直接测量值一致性好;但无创性中心动脉DBP、PP与直接测量值间相差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无创性测量 有创性测量 脉搏波分析 一致性
原文传递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征 孙清华 +2 位作者 赵鹏 田雅军 林虹伶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比较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的影响。方法治疗或未经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部给予缬沙坦单药80mg,1/d,治疗12周,如患者SBP≥140mmHg或(和)DBP≥90mmHg则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5mg(... 目的比较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的影响。方法治疗或未经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部给予缬沙坦单药80mg,1/d,治疗12周,如患者SBP≥140mmHg或(和)DBP≥90mmHg则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5mg(n=60)或氢氯噻嗪25mg(n=61),1/d,持续24周治疗,共计121人,年龄60~81岁,平均68±9.1岁;前后分别测定CAP以及外周血压(肱动脉血压),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等。结果在调整基线变量后氨氯地平/缬沙坦组CAP降幅显著大于氢氯噻嗪/缬沙坦组(组间差4.5mmHg;95%CI:0.3~10.5mmHg;P=0.03),两组肱动脉SBP降幅却无显著差异(组间差2.7mmHg;95%CI:-2.2~7.6mmHg;P=0.28),在调整平均动脉压(MAP)后氨氯地平/缬沙坦组baPWV降幅显著大于氢氯噻嗪/缬沙坦组(组间差1.3m/s;95%CI:0.8~1.8m/s;P<0.001)。结论尽管氨氯地平/缬沙坦组与氢氯噻嗪/缬沙坦组对于降低外周SBP的效应无大差异,但前者降低中心动脉压、改善动脉僵硬度的作用显著大于后者,氨氯地平与缬沙坦的组合可能更有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脉搏波速度 缬沙坦 氨氯地平 氢氯噻嗪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兵 季福绥 +1 位作者 林颖 何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研究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100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术中使用动脉导管直接测压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及肱动脉压,分析二者之间关系及年龄和高血压对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间的相关性的影响。结果10... 目的研究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100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术中使用动脉导管直接测压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及肱动脉压,分析二者之间关系及年龄和高血压对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间的相关性的影响。结果100例患者肱动脉收缩压显著高于升主动脉收缩压[(132±22)mmHg比(128±21)mmHg,P=0.0001],肱动脉舒张压与升主动脉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11)mmHg比(67±11)mmHg,P〉0.05],在老年组、非老年组及各年龄组肱动脉脉压均高于升主动脉脉压(P=0.0001);老年组的升主动脉及肱动脉脉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72±17)mmHg比(52±14)mmHg,(77±18)mmHg比(57±15)mmHg,P=0.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心动脉脉压及肱动脉脉压均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及肱动脉脉压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患者[(65±20)mmHg比(53±14)mmHg,P=0.004;(69±20)mmHg比(59±13)mmHg,P=0.013],但是中心动脉舒张压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患者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11)mmHg比(64±11)mmHg,P=0.132]。结论外周动脉收缩压及脉压均高于中心动脉,与年龄及是否伴高血压无关;老年组中心动脉及外周动脉脉压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及中心动脉脉压高于非高血压患者,但两者中心动脉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高血压 中心动脉压
下载PDF
血浆脑钠肽水平和中心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爽 杨水祥 +4 位作者 高军毅 王佐岩 紫晓 陈洁 刘玉磊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559-3561,35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中心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2011年3~6月住院的非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150例,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呈阳性。根据血压情况将患者分成高血压组(n...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中心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2011年3~6月住院的非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150例,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呈阳性。根据血压情况将患者分成高血压组(n=90)和非高血压组(n=60)。冠状动脉造影前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BNP水平,冠状动脉造影后计算各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评分。所有病例在造影前后采用无创测量法测量中心动脉压,记录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平均值及中心动脉压脉压差(PP)。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PP与BN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的SBP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PP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三支、双支和单支病变的血浆BNP水平都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PP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BNP关系密切;P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评分和BNP复相关系数为0.91,其线性模型为PP=0.543病变支数+0.656病变评分+0.864 BNP。结论 PP是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BNP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血浆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心动脉压 脑钠肽
下载PDF
维吾尔族健康人群肾功能与年龄及中心动脉压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素华 徐新娟 +3 位作者 梁晓慧 马岩萍 张俊仕 孙理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健康人群肾功能与年龄及中心动脉压(CAP)的关系.方法 于2009年7至8月从新疆和田地区,筛选临床健康居民638名,依据年龄分为4组(<30岁、30~岁、45~岁、≥60岁)检测血压、血肌酐等指标,用中国人校正的MDRD公式估...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健康人群肾功能与年龄及中心动脉压(CAP)的关系.方法 于2009年7至8月从新疆和田地区,筛选临床健康居民638名,依据年龄分为4组(<30岁、30~岁、45~岁、≥60岁)检测血压、血肌酐等指标,用中国人校正的MDRD公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用澳大利亚PWA仪测定CAP,主要包括中心收缩压(C-SBP)、中心脉压(C-PP)、增强压(AP)、增压指数(AIX)等组分.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CAP和肱动脉压均呈增高的趋势,肾功能随增龄减退;肾功能及AP、AIX的增龄改变存在性别差异(P<0.05);在各年龄组中,女性的AP及AIX升高更为明显(P<0.01);高AIX人群比低AIX人群年龄偏大(52±12岁比44±13岁,P=0.000),肾功能减退明显[eGFR(121±25)m1.min.(1.73 m2)-1比(131±33)ml.min.(1.73 m2)-1,P=0.000],且C-PP和AP增高明显(P=0.0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eGFR和AIX呈负相关(P<0.01),与肱动脉压无关(P>0.05).结论 中心动脉压与肾功能的生理性衰退相关,在老年人群中进行中心动脉压监测,有助于筛选高危肾脏疾病人群,为临床探讨保护肾脏衰老的措施提供新的治疗理念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中心动脉压 健康人群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奴热姑.阿布都卡得 徐新娟 +2 位作者 张俊仕 刘海明 梁晓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中心动脉压(C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6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0例,根据血清1,25二羟...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中心动脉压(C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6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0例,根据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汉族缺乏组154例、汉族非缺乏组93例、维吾尔族缺乏组92例、维吾尔族非缺乏组61例。检测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MT及CAP指标包括中心动脉收缩压(CSP)、中心动脉舒张压(CDP)、中心动脉脉压(CPP)、增强压(AP)、反射波增强指数(AIx)。结果汉族缺乏组IMT大于汉族非缺乏组(P<0.05)。维吾尔族缺乏组HDL-C低于维吾尔族非缺乏组,IMT大于维吾尔族非缺乏组(P<0.05)。维吾尔族缺乏组CSP、CPP均高于维吾尔族非缺乏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IMT呈负相关(r=-0.534,P<0.001);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IMT、CSP、CPP呈负相关(r=-0.432、-0.171、-0.290,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3.160)、年龄(t=3.274)、1,25二羟维生素D(t=-9.633)是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IMT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t=2.519)、1,25二羟维生素D(t=-5.990)是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IM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是汉族、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为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CSP、CPP增加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CAP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维生素D 中心动脉压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耀 徐晗 +5 位作者 郝云霞 刘爱玲 崔爱东 梁友玲 于春英 胡人月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8例,年龄45~8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组54例,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8...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8例,年龄45~8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组54例,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和多支病变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同步测量升主动脉根部(直接测量法)和肱动脉(袖带加压法)的血压,记录中心动脉及肱动脉压力参数,随访2年并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多支病变组中心动脉收缩压( CASP)、中心动脉脉压( CAPP)、肱动脉收缩压( SBP)、肱动脉舒张压(DB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均为P<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APP≥49 mmHg(中位数)时MACE发生风险明显增高(χ2=11.216,P=0.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MACE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χ2=7.716,P=0.005)。在校正年龄、BMI、吸烟及血压水平等因素后,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CAPP(RR:1.095,95%CI:1.030~1.165,P=0.004)是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心动脉压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CAPP是MACE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中心动脉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中心动脉压检测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淑芳 刘炯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2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在老年心脑血管患者中的检测价值及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65例心脑血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在老年心脑血管患者中的检测价值及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65例心脑血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受试者周围及中心动脉血压参数,同时分析观察组患者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及血管功能检测指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周围及中心动脉压参数、血管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心脑血管患者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和脉压(CPP)与年龄、周围动脉收缩压(PSBP)、周围动脉脉压(PPP)、最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max)、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检测及评估中心动脉压参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且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可显著提高心脑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 中心动脉压 护理对策
下载PDF
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监测指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永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监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的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患者的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0mg,1次/d;对照组给予...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监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的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患者的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0mg,1次/d;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150mg,1次/d。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中心动脉压(CAP)、外周血压和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压、CAP及baPW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P和ba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可以降低患者的CAP,改善动脉的僵硬度,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起到更为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中心动脉压 氨氯地平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动脉压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金辉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动脉压及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行左心导管术的老年患者84例,根据患者袖带法测定的肱动脉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52例)和非高血压组(32例),用导管测定两组患者升主动脉处中心动脉收缩压(...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动脉压及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行左心导管术的老年患者84例,根据患者袖带法测定的肱动脉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52例)和非高血压组(32例),用导管测定两组患者升主动脉处中心动脉收缩压(CSP)和中心动脉舒张压(CDP);应用超声多普勒测定患者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反映左心功能的指标。结果:①两组对象CSP均明显高于袖带法测定的肱动脉收缩压(P<0.05);CDP与肱动脉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1);高血压组CSP及CDP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②高血压组IVST、LVPWT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LVDd、LVEF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③随着心功能的降低,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脉压升高,反射波增强,压力增高,压力增强指数比值增大(P<0.05)。结论:袖带法测量的肱动脉血压不能完全代表中心动脉血压,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的改变可以反映患者左心功能情况,中心动脉脉压升高、增强指数增加可能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功能 中心动脉压 肱动脉压
原文传递
有创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差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晓锋 邵玉玲 +4 位作者 张晓波 刘艳 惠玲玲 樊沫 史俊忠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观察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22例,其中男218例,女104例,年龄40~82(59.61±9.01)岁。冠状动脉造影时同时测定中心动脉压及外周... 目的观察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22例,其中男218例,女104例,年龄40~82(59.61±9.01)岁。冠状动脉造影时同时测定中心动脉压及外周动脉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分组。观察各组间中心-外周脉压之间的差值(简称中-夕r脉压差)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中-外脉压差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9.47±16.71)mmHg比(19.97±7.99)mmHg,P〈0.05]。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分组中,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加,中-外脉压差增大,各组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外脉压差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外周动脉压 脉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高血压伴发合并症患者中心动脉压及血管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菲卡 李明珠 杜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8期600-604,共5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伴发合并症患者的中心动脉压与血管功能参数的变化。方法入选对象为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瑞金医院老年病科接受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的志愿者344例,其中正常对照组124例,单纯高血压达标组67例,高血压伴发合并症... 目的:探究高血压伴发合并症患者的中心动脉压与血管功能参数的变化。方法入选对象为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瑞金医院老年病科接受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的志愿者344例,其中正常对照组124例,单纯高血压达标组67例,高血压伴发合并症组153例。所有入组对象采用BPro?动脉脉搏波采集设备,结合A-PULSE CASP?中心动脉压应用软件,采用改良型扁平张力法专利技术,实时监测无创中心动脉压,并检测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I)、动脉反射波与收缩期巅峰之时差(PRT)等血管功能参数。结果高血压伴发合并症降压达标组CAS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单纯高血压降压达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高血压伴发合并症患者中,降压达标与降压未达标两组比较,前者CSAP明显低于后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伴发合并症患者积极控制外周血压有助于降低中心动脉压及改善血管功能,且中心动脉压与血管功能监测可以用于预测降压达标与否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心动脉压 血管功能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学森 徐新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期45-48,共4页
中心动脉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存在许多联系,中心动脉压是评价动脉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标志。有研究认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病理机制和中心动脉压相关,现将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高血压 靶器官损害
下载PDF
远隔肢体缺血适应对人体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金强 任长虹 +1 位作者 吉训明 周冀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611-4613,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进行远隔缺血适应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自愿者,给予单侧肢体5次缺血/再灌注进行缺血适应,选取实验前、每次肢体缺血中、再灌中及操作结束后30 min共12个时间点测量中心动脉舒张压、收缩... 目的探讨通过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进行远隔缺血适应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自愿者,给予单侧肢体5次缺血/再灌注进行缺血适应,选取实验前、每次肢体缺血中、再灌中及操作结束后30 min共12个时间点测量中心动脉舒张压、收缩压、增强压及增压指数。结果每个时间点上,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对中心动脉舒张压、收缩压有降低的趋势,对增强压及增压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通过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进行远隔肢体缺血适应对中心动脉压无不利影响,是一种安全易行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 中心动脉压 增强压 增压指数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动脉压分量的临床价值研究
19
作者 邢孟格 聂连涛 李世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动脉压分量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97例)与非CHD组(8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动...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动脉压分量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97例)与非CHD组(8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动脉压各分量的差异性,根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非CHD组的相比,CHD组年龄大、心率慢,肱动脉收缩压(BSP)、外周脉压(PP)、中心收缩压(CSP)、中心脉压(CPP)、前向波高度(Pf)、第一前向波高度(P1)、反射波高度(Pb)、反射波指数(RM)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63(1.027,1.100),P <0.05]。进一步矫正年龄因素,将患者分为老年亚组与非老年亚组。仅非老年亚组中,CHD组患者BSP、PP、CSP、CPP、P1、Pb及RM均高于非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HD患者动脉压分量有临床研究价值,尤其在非老年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年龄 动脉压分量
下载PDF
健康人血糖、血脂、年龄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相关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晶 窦京涛 +1 位作者 金楠 姬秋和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血脂、血糖及年龄的关系。方法2007年于北京大兴区选择630名年龄≥18岁健康常住居民[三酰甘油(TG)≤1.7mmol/L,且胆固醇(TC)≤5.7mmol/L;空腹血糖(FPG)<6.1mmol/L,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h血糖&l...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血脂、血糖及年龄的关系。方法2007年于北京大兴区选择630名年龄≥18岁健康常住居民[三酰甘油(TG)≤1.7mmol/L,且胆固醇(TC)≤5.7mmol/L;空腹血糖(FPG)<6.1mmol/L,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h血糖<7.8mmol/L;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进行血脂、血糖、年龄及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等检查。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FPG(标准系数=0.006)、TC(标准系数=1.849)、年龄(标准系数=0.252)有一定的相关性(均P<0.01)。结论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FPG、TC、年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波增强指数 血脂 血糖 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