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渗透型酵母囊泡仿生纳米药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军杰 许丽华 +4 位作者 张开翔 赵秀 王翼扬 史进进 张振中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232,I000,I0007,共13页
肿瘤致密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严重限制了纳米药物的深部渗透,削弱了其抗肿瘤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具有肿瘤组织主动深部渗透能力的酵母囊泡仿生纳米药物,以期提高抗肿瘤效果。体外表征结果显示,分离的酵母囊泡(... 肿瘤致密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严重限制了纳米药物的深部渗透,削弱了其抗肿瘤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具有肿瘤组织主动深部渗透能力的酵母囊泡仿生纳米药物,以期提高抗肿瘤效果。体外表征结果显示,分离的酵母囊泡(yeast cell vesicles,YCV)为规则球形,分散性良好,粒径约100 nm。以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为模型药物,构建YCV/DOX纳米药物,DOX的包封率为82.5%,且DOX的释放具有显著的pH依赖性;细胞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脂质体,YCV在3D肿瘤球中表现出更强的渗透能力,推测其机制可能为YCV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4T1荷瘤小鼠(动物实验符合中国实验动物护理和使用准则,并经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体内药效实验结果表明,YCV/DOX具有更强的肿瘤组织渗透能力,且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本研究为克服实体瘤的组织屏障和发展新型仿生纳米药物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细胞衍生的颗粒 纳米药物 PH敏感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基于酵母膜囊泡药物载体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初探
2
作者 赵鹏程 张英英 +1 位作者 张明慧 王汉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9-1676,共8页
酿酒酵母作为可食用真核微生物,具有安全性高、增殖快、成本低、易改造等特性,已广泛用于生产疫苗、抗体、胰岛素等。截至目前,酵母相关组分如细胞壁、酵母微囊体已被广泛用于肿瘤、炎症病毒感染、创伤后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其中,酵... 酿酒酵母作为可食用真核微生物,具有安全性高、增殖快、成本低、易改造等特性,已广泛用于生产疫苗、抗体、胰岛素等。截至目前,酵母相关组分如细胞壁、酵母微囊体已被广泛用于肿瘤、炎症病毒感染、创伤后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其中,酵母细胞膜组成成分相对简单稳定,易于大规模提取。因此,本研究以酵母细胞膜材料为研究对象,构建酵母膜囊泡纳米系统,并初步探究其生物医学应用。通过共挤出法制备酵母质膜囊泡(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embrane vesicle, SMV),并对SMV的粒径与表面电位、药物装载与释放特性、稳定性、细胞安全性、体外治疗效果等进行探究。结果显示:SMV平均粒径为185.1 nm,通过共孵育及超声等方法有效包载姜黄素及二氧化硅纳米粒,并保持细胞膜蛋白特性。而且S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生物相容性。此外, SMV可被巨噬细胞RAW 264.7有效摄取,包载姜黄素的SMV可有效清除巨噬细胞内的活性氧(ROS)。综上,本研究所制备的酵母质膜囊泡可有效递送姜黄素药物及包载纳米粒,有效被巨噬细胞摄取并降低ROS,为酵母膜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衍生的颗粒 纳米药物 酿酒酵母 细胞膜 纳米载药系统
原文传递
脑脊液中细胞源性囊泡对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茜茜 唐兴江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微囊泡在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从人脑脊液中分离微囊泡,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原代MSCs。将MSCs传代后在神经分化诱导培养基和脑脊液微囊泡作用下神经分化诱导。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突起数目和长度... 目的探讨脑脊液微囊泡在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从人脑脊液中分离微囊泡,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原代MSCs。将MSCs传代后在神经分化诱导培养基和脑脊液微囊泡作用下神经分化诱导。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突起数目和长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神经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单纯神经诱导液组单位面积内细胞突起长度为(2.2±0.4)mm,突起数量为(94±12)个;神经诱导液加脑脊液微囊泡诱导的细胞中细胞突起更长(5.7±1.2)mm,数目也更多(178.2±3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囊泡组细胞中NSE、Nestin和MAP-2表达水平高于单纯神经诱导液组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微囊泡可有效促进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有望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分化 细胞衍生的微粒 脑脊液
下载PDF
细胞衍生微粒与疾病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成海 胡厚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9-1182,共4页
细胞衍生微粒产生于细胞激活或凋亡的过程中,来源包括血小板、内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等。它们不仅是介导细胞间传递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栽体,而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和糖尿病... 细胞衍生微粒产生于细胞激活或凋亡的过程中,来源包括血小板、内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等。它们不仅是介导细胞间传递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栽体,而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和糖尿病等。本文主要从细胞衍生微粒的特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衍生微粒 生物活性 疾病
下载PDF
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翟婧彤 马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27-30,共4页
囊泡,也称为微颗粒,是细胞活化或凋亡过程中由细胞膜包裹细胞内容物以"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的囊泡状结构,其直径为100~1000 nm,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是将肿瘤细胞来源的囊泡经过特殊处理,使其能够与常规化疗药物有机结合... 囊泡,也称为微颗粒,是细胞活化或凋亡过程中由细胞膜包裹细胞内容物以"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的囊泡状结构,其直径为100~1000 nm,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是将肿瘤细胞来源的囊泡经过特殊处理,使其能够与常规化疗药物有机结合,形成以囊泡为载体的载药微颗粒。载药囊泡细胞亲和力高、生物相容性高、靶向性和特异性高、免疫原性低,能够将药物有效传递到靶细胞,逆转肿瘤干细胞耐药性,重塑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目前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
下载PDF
健康妊娠与子痫前期患者循环微粒体携带蛋白差异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云聪 杨静 +7 位作者 杨硕 崔婵娟 赵诚 郭晗 赵扬玉 张捷 魏瑗 乔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5-261,共7页
目的研究微粒水平及其蛋白质在子痫前期时的变化,初步探索微粒在子痫前期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入选98例子痫前期患者、54名健康妊娠女性和51名健康育龄女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 目的研究微粒水平及其蛋白质在子痫前期时的变化,初步探索微粒在子痫前期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入选98例子痫前期患者、54名健康妊娠女性和51名健康育龄女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MPs水平,蛋白质谱检测微粒所携带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健康妊娠组总MPs水平较健康育龄女性组明显升高[159.87(113.25,218.18)/μl和94.10(53.35,140.23)/μl,P=0.004],但与子痫前期组比无明显差别(P>0.05)。提取各组微粒进行蛋白质谱分析,健康妊娠女性与健康育龄女性之间有30种差异蛋白,与凝血级联反应、补体和其他免疫反应、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联系密切;子痫前期患者与健康妊娠女性之间有14种差异蛋白,与凝血级联反应、补体和炎症反应以及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联系密切。结论循环微粒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子痫前期的高凝状态。循环微粒可能通过所携蛋白质经多种途径参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对子痫前期干预研究具有重要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细胞源性微粒 血栓形成倾向 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微粒在眼底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尹婷 颜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197,共5页
微粒是细胞凋亡或者受刺激后以出芽方式产生的细胞膜碎片。内皮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多种细胞都可以释放微粒。其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促进凝血、参与炎症反应和促进肿瘤生长。现有研究表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 微粒是细胞凋亡或者受刺激后以出芽方式产生的细胞膜碎片。内皮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多种细胞都可以释放微粒。其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促进凝血、参与炎症反应和促进肿瘤生长。现有研究表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中的微粒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增生迁徙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促进PDR患者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氧化应激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产生的表达膜补体调节蛋白的微粒可能与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玻璃膜疣形成有一定关系;淋巴细胞来源微粒(LMP)可以改变巨噬细胞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模式,发挥重要的抗血管形成作用。LMP还可通过下调脾脏酪氨酸激酶的基因表达和上调p53及p21,最终激活半胱天冬酶-3,从而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凋亡。但是微粒在眼底疾病中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如何将微粒应用于临床防治眼底疾病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微粒在眼底疾病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源性微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变性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综述
原文传递
微粒与血栓 被引量:2
8
作者 翟瑗媛 陈媛 毕亚艳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34-737,共4页
微粒是细胞活化或凋亡时通过细胞膜出芽形式释放出来的0.1~1.0μm小囊泡。血液循环的微粒大多数来源于血小板,也来源于白细胞、红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不同来源的微粒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且作用广泛。最近研究发现微粒在血栓... 微粒是细胞活化或凋亡时通过细胞膜出芽形式释放出来的0.1~1.0μm小囊泡。血液循环的微粒大多数来源于血小板,也来源于白细胞、红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不同来源的微粒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且作用广泛。最近研究发现微粒在血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微粒与血栓的近年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细胞源性微粒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中微粒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梦宇 宋尹婷 颜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10-616,共7页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玻璃体中微粒水平,初步探讨微粒在P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1〜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确诊并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的PDR患者54例54只眼(PDR组)、非糖尿病视网膜...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玻璃体中微粒水平,初步探讨微粒在P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1〜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确诊并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的PDR患者54例54只眼(PDR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0只眼(对照组)的玻璃体样本纳人研究。PDR组54只眼中,玻璃体积血(VH)、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既往接受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治疗分别为42、21、17只眼。对照组20只眼中,特发性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晶状体完全脱位分别为6、6、2、6只眼。PDRI且依据PDR分期、是否发生TRD分为未合并TRD组、合并TRD组,分别为33、21只眼。依据有无VH分为伴VH组、不伴VH组,分别为42、12只眼。根据PPV前3d是否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分为抗VEGF药物治疗组、未行抗VEGF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7、37只眼。流式细胞仪检测玻璃体样本中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来源(RMP)、血小板来源(PMP)、内皮细胞来源(EMP)和膜表面表达磷脂酰丝氨酸(PS-MP)的水平。两组样本间比较采用t验,多组样本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R组患眼玻璃体中RMP水平显著降低,EMP、PM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1、5.064、3.531,P=0.018、<0.001、0.001)。两组患眼玻璃体中PS-M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7,Р=0.110)。与未合并TRD组比较,合并TRD组患眼玻璃体中RMP、РМР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1、-2.098,Р=0.031、0.041)。抗VEGF药物治疗组患眼玻璃体中ЕМР水平显著低于未行抗VEGF药物治疗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0、-2.499,P=0.015、0.012)。不伴VH组患眼玻璃体中PMP水平显著高于伴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97,>0.003)。结论PDR患者玻璃体中EMP、PMP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细胞源性微粒 血管生成抑制剂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CD45^-微泡和单个核细胞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宁方 赵崇山 +4 位作者 李娟 胡艳洁 郑芳 王俊峰 黄士昂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4-682,共9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5-微泡(microparticles,MPs)及CD45-单个核细胞(monocytes,MNCs)的临床特性,并分析CD45-MPs与CD45-MNC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FCM法检测43例乳腺癌患者和1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外周血中CD4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5-微泡(microparticles,MPs)及CD45-单个核细胞(monocytes,MNCs)的临床特性,并分析CD45-MPs与CD45-MNC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FCM法检测43例乳腺癌患者和1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外周血中CD45-MPs及CD45-MNCs的水平,进一步检测CD45-MPs和CD45-MNCs中CD44+、CD24+和CD44+CD24-细胞的所占百分比。最后分析各种CD45-MPs和CD45-MNCs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组织学分级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等]的关系,以及CD45-MNCs与CD45-MP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的CD45-MPs中,CD44+MPs和CD44+CD24-MPs所占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而CD24+MPs与CD44+MPs的比值(CD24/CD4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乳腺癌患者中CD24+MPs所占百分比在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黏液癌、浸润性小叶癌、髓样癌和乳头状癌中依次升高(P<0.01)。乳腺癌患者中,HER-2++组CD44+CD24-MPs所占百分比明显低于HER-2+组(P<0.05),CD24/CD44比值随着组织学分级升高也呈升高趋势(P<0.05),且ER-和PR-组中CD24/CD44比值明显高于ER+和PR+组(P<0.01,P<0.05)。乳腺癌患者的CD45-MNCs中,CD44+MNCs和CD44+CD24-MNCs所占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CD24+MNCs所占百分比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组织学分级升高而逐渐升高(P<0.05)。乳腺癌患者的CD44+MNCs、CD44+CD24-MNCs与CD44+MPs和CD44+CD24-MPs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值均<0.05)。结论 :CD45-MPs和CD45-MNCs在乳腺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细胞源性微粒 单核细胞 抗原 CD45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类外泌体纳米囊泡与外泌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11
作者 张皓若 陈爱贞 +4 位作者 陈蔡翔 唐诗婕 李俊景 李向禹 陈小松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517-527,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来源类外泌体纳米囊泡(NVs)和外泌体(EXO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1)通过水动力抽脂方式, 从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10例女性...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来源类外泌体纳米囊泡(NVs)和外泌体(EXO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1)通过水动力抽脂方式, 从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10例女性大腿获取脂肪组织(年龄18~65岁), 通过酶解分离提取第4代hADMSCs, 对其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 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蛋白标志物。(2)制备hADMSCs-NVs和hADMSCs-EXOs并电镜观察其形态, 以粒径分析仪分析其表面蛋白标志物, 通过纳米颗粒跟踪仪分析颗粒大小, 通过蛋白定量和纳米颗粒跟踪仪分别检测1×10;个hADMSCs产生的NVs和EXOs总蛋白含量和颗粒数。(3)设置对照组(加入等量基础培养基)、40、60、80 μg/ml NVs组和20、40、60 μg/ml EXOs组, 分别通过CCK-8增殖实验、细胞划痕试验、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UVECs增殖、迁移、血管再生能力。采用Graphpad Prism 7.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多组间比较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应用Tukey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第4代hADMSCs形态呈细长纺锤状;成脂诱导21 d后, 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透明的脂滴被染成红色;成骨诱导14 d后,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可见大量棕黑色着色区;hADMSCs表面蛋白标志物CD90、CD29为阳性。(2)透射电镜下可见hADMSCs-NVs和EXOs结构相似, 都呈盘状囊泡;NVs和EXOs表面蛋白标志物CD9、CD81、IgG表达量相似;NVs和EXOs两者的粒径大小大致相同, 分别为(72.00±21.51)nm和(81.27±22.37)nm;1×106个hADMSCs产生的NVs总蛋白含量为(140.7±5.1) μg, 是EXOs的[(1.3±0.3) μg] 100倍左右;NVs颗粒数[(644.5±17.1)×108个/ml]是EXOs[(7.1±0.1)×108个/ml]的90倍左右。(3)CCK-8增殖实验中, 培养12、24、48 h各组HUVECs生长趋势较为一致, 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48 h, 60 μg/ml NVs、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脂肪组织 细胞衍生微粒 外泌体 血管再生诱导因子
原文传递
白血病细胞来源微粒BCR-ABLmRNA检测在监测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反应中的意义
12
作者 朱晓健 李青 +3 位作者 曾辰 仲照东 游泳 邹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检测白血病细胞来源微粒(Me)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对达完全分子学反应(cMR)后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进行分层的可能。方法收集29例不同疾病状态的CML患者,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细胞与MP中的BCR-AB... 目的探讨通过检测白血病细胞来源微粒(Me)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对达完全分子学反应(cMR)后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进行分层的可能。方法收集29例不同疾病状态的CML患者,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细胞与MP中的BCR-ABLmRNA水平。结果患者外周血MP和细胞中均能稳定检测出BCR-ABLmRNA;CMR、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三种疾病状态下患者MP中的BCR-ABLmRNA水平分别为9.1±2.8、25.2±4-6.9和62.8±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内BCR-ABL转录本为阴性时,来源于同一份样本的MP仍可检测到BCR.ABLmRNA[中位水平6.5(3.7~15.3)];CMR患者MP中BCR—ABL融合基因水平与服药时间呈负相关(t=0.656,P〈0.05);在同样达到CMR的前提下,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患者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组患者相比,MP中BCR.ABLmRNA水平更低(分别为3.3±2.1和9.14±2.8,P〈0.05)。结论CML患者外周血细胞来源MP中可以稳定检出BCR-ABLmRNA,并有望成为患者达CMR后继续监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类 BCR-ABL 细胞源性微粒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与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致血栓活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袁玉娟 穆叶赛.尼加提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6期55-58,62,共5页
目的 通过评估红细胞源微粒(RMPs)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联,描述RMPs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分ACS组(n=200),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n=100)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100),对照... 目的 通过评估红细胞源微粒(RMPs)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联,描述RMPs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分ACS组(n=200),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n=100)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100),对照组为非冠心病组(n=100).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收集ACS组以及对照组的外周血,离心后加入钙离子载体A23187,得到MPs.用特异性红细胞微粒抗体(glycophorine A)标记RMPs,后经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在体外,将ACS患者血浆中提取的RMPs加入对照组血浆中,在荧光标记的血栓底物作用下诱导血栓形成并用荧光光度仪检测RMPs的致血栓活性.结果 RMPs水平在ACS的AMI亚组(163×102)和UAP亚组(96×102)都明显高于对照组(12×102,P<0.05).ACS患者在每一个时间段相对荧光单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的MPs更易导致血栓形成且所需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组的外周血中RMPs水平明显升高,提示RMPs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过程.MPs诱导的血栓形成峰值前移,提示RMPs可能诱导凝血酶形成,揭示ACS发生急性血栓与RMP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源微粒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血栓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源微粒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玉娟 米日巴尼·买吐松 +2 位作者 祖力批亚·艾力 李昊 穆叶赛·尼加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83-887,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内皮细胞源微粒(EMPs)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EMP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之间的关联。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非冠心病组(Non-CHD组,57例)和AMI组(110例)。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将AMI组患者分为单...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内皮细胞源微粒(EMPs)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EMP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之间的关联。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非冠心病组(Non-CHD组,57例)和AMI组(110例)。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将AMI组患者分为单支血管病变亚组、双支血管病变亚组和3支血管病变亚组。评估AMI组患者TIMI危险评分,将其分为低危亚组、中危亚组和高危亚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EMPs水平,比较各组EMPs水平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EMPs与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MI组EMPs水平显著高于Non-C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87±21.53)%∶(32.16±20.10)%,P=0.001];AMI单支血管病变亚组、双支血管病变亚组和3支血管病变亚组EMPs水平分别为(35.23±22.17)%、(42.98±17.46)%、(49.19±21.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TIMI评分低危亚组、中危亚组和高危亚组EMPs水平分别为(28.22±5.38)%、(45.98±19.98)%、(52.56±18.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DL-C水平、LVEF与EMPs水平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AMI患者外周血EMPs水平升高,EMPs水平与AMI冠脉病变程度和预后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细胞源微粒 TIMI评分
原文传递
含甲氨蝶呤的肿瘤源性微粒联合放疗体外对肺腺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学嵩 王映 +1 位作者 蒙以良 谢有科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0期654-658,663,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微粒包装的甲氨蝶呤(T-MP MTX)联合放疗体外对肺腺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来源的T-MP MTX。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MP MTX作用的A549、H460细胞及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肿瘤微粒包装的甲氨蝶呤(T-MP MTX)联合放疗体外对肺腺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来源的T-MP MTX。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MP MTX作用的A549、H460细胞及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空白组、T-MP MTX组A549细胞周期;肿瘤球形成实验和动物实验检测空白组、T-MP MTX组(对照组)及T-MP MTX联合放疗组(2 Gy组、4 Gy组、6 Gy组)肿瘤干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干性相关基因β-catenin、Nanog、SOX-2、KLF4等表达变化。结果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结果显示,T-MP MTX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549细胞增殖,对H460细胞及16HBE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空白组和T-MP MTX组中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5.83±3.14)%和(47.47±6.69)%,T-MP MTX组较空白组明显增高(t=7.411,P=0.002)。肿瘤球实验结果发现,空白组、对照组、2 Gy组、4 Gy组、6 Gy组肿瘤球的数量分别为(268.9±22.4)、(172.4±18.7)、(48.3±5.1)、(16.3±3.5)、(5.1±3.1)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8.291,P=0.000);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2 Gy组、4 Gy组、6 Gy组肿瘤球的数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2 Gy组、4 Gy组、6 Gy组肿瘤球数减少(均P<0.05),且随放疗剂量增高,减少幅度增大(F=95.142,P=0.000)。肿瘤球体积分析结果与肿瘤球数量对比结果相似。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MP MTX单独处理A549细胞后β-catenin、KLF4、Nanog、SOX-2等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有所下降,而T-MP MTX联合放疗处理后明显加强这种抑制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T-MP MTX组移植瘤荧光素酶活性较空白组下降(P=0.000),而T-MP MTX+2 Gy组移植瘤荧光值下降更为明显(t=6.887,P=0.002)。结论T-MP MTX可能具有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甲氨蝶呤 放射疗法 肿瘤源性微粒 细胞周期 肿瘤干细胞
原文传递
红细胞循环调节作用与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丽丽 李晓晶 +1 位作者 胡毕斯哈拉图 苏燕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4期399-402,共4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红细胞(RBCs)是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细胞,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BCs不是被动地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而是具有自我调节特性的高度活跃细胞,可以改变血液的流动行为。本文从输出血管活性介质、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 传统的观点认为红细胞(RBCs)是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细胞,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BCs不是被动地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而是具有自我调节特性的高度活跃细胞,可以改变血液的流动行为。本文从输出血管活性介质、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改变血流变和释放衍生微粒等方面就RBCs对循环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血管调节性介质 血管内皮细胞 血流变 衍生微粒 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