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里普克命名观点及对之辩护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卿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罗素关于名称的指称的确定提出了摹状词理论。在克里普克看来,摹状词理论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因此,克里普克在对摹状词理论进行反驳的基础上,结合"可能世界"和"必然性"概念提出了"历史因果理论"对指称的... 罗素关于名称的指称的确定提出了摹状词理论。在克里普克看来,摹状词理论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因此,克里普克在对摹状词理论进行反驳的基础上,结合"可能世界"和"必然性"概念提出了"历史因果理论"对指称的确定问题进行了回答。文章对上述观点进行了梳理,并为克里普克命名观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普克 摹状词 命名 指称 历史因果理论
下载PDF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意义与真理理论研究——评《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
2
作者 刘东 雒自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21-23,共3页
自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以来,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及相应的真理理论日渐成为分析哲学和现代逻辑关注的核心问题。《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一书以可能世界理论为工具,对意义与真理理论研究中存有的误视与错解进行了纠正与澄清,并提出了一种... 自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以来,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及相应的真理理论日渐成为分析哲学和现代逻辑关注的核心问题。《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一书以可能世界理论为工具,对意义与真理理论研究中存有的误视与错解进行了纠正与澄清,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名称意义理论——意向因果论。意向因果论没有损害传统意义理论的合理框架,但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和解题功能。此书凸显了著者扎实的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功底,体现了严谨细致的分析风格,更显示了著者对意义及真理理论的系统反思和对相关问题的真知灼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论 因果历史理论 可能世界 意向因果论
下载PDF
内在推理与对不可通约性的反驳
3
作者 张存建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最近有的学者从论证角度反驳不可通约性,但是其反驳偏执于理论的描述性而忽视其规范性。就推理前提的把握而言,这种理论取向表现为预设不同个体可以一致地确定名称的指称。在库恩关于不可通约性的论证中也存在类似理论取向。从依据因果... 最近有的学者从论证角度反驳不可通约性,但是其反驳偏执于理论的描述性而忽视其规范性。就推理前提的把握而言,这种理论取向表现为预设不同个体可以一致地确定名称的指称。在库恩关于不可通约性的论证中也存在类似理论取向。从依据因果历史理论对不可通约性的反驳来看,导致这一理论取向的原因主要在于接受一种语言能力预设。在个体确定名称指称的过程中,含有名称的表达式激起该名称的一条使用规则,它与该表达式一并构成一个内在推理的基本前提。可以根据这一原理建立一个内在推理模型,通过诉诸语言共同体对名称使用规则的规约,解释个体追溯因果链的过程,为进一步解读对不可通约性的反驳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推理 不可通约性 指称改变 因果历史理论 语言共同体
下载PDF
论克里普克与普特南自然类词项语义学观之异同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建平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1年第1期74-79,86,共7页
虽然哲学家们一直使用克里普克-普特南理论来称谓他们关于自然种类词项的语义学学说,但这是两个很不相同的理论,其差别不仅表现在理论提出的最初动机方面,更体现在理论的最终内容方面。本文的目的不在于详细说明两位哲学家关于自然类词... 虽然哲学家们一直使用克里普克-普特南理论来称谓他们关于自然种类词项的语义学学说,但这是两个很不相同的理论,其差别不仅表现在理论提出的最初动机方面,更体现在理论的最终内容方面。本文的目的不在于详细说明两位哲学家关于自然类词项的理论特点,而是试图对他们关于自然类词项的学说做出应有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种类词项 指称 因果的历史说明 本质
下载PDF
新历史因果论视角下术语“face”的跨文化旅行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娟 陈新仁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142,共6页
术语的跨文化旅行现象日渐引发学者的关注,但从语言哲学的高度加以解读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有必要引入新历史因果论探讨语用学术语"face"的起源和发展。新历史因果论结合了Frege,Russell等哲学家的描述语理论和Kripke-Putna... 术语的跨文化旅行现象日渐引发学者的关注,但从语言哲学的高度加以解读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有必要引入新历史因果论探讨语用学术语"face"的起源和发展。新历史因果论结合了Frege,Russell等哲学家的描述语理论和Kripke-Putnam因果论,但不是两个理论的简单叠加,而是融入了基于内在论的描述语理论中所强调的知识这一核心,认为知识和社会历史因素在指称固定和指称传播的历史链条关系中共同起作用。基于此,发端于中西方、最初拥有不同内涵和外延的"face"这一术语,随着对外贸易发展以及学术交流增多经历了跨文化旅行,而该术语的指称借用和传播过程可以印证新历史因果论的解释力。通过新历史因果论视角下对"face"术语的跨文化解读,可以揭示语言学界对该术语使用的普遍性和适切性存在争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 新历史因果论 面子 跨文化旅行
下载PDF
克里普克“历史因果指称论”解读
6
作者 蒋岳春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3-96,103,共5页
意义与指称历来是语言哲学中的重要论题。相对于传统的指称理论,克里普克(Kripke)的观点比较独特,他的"历史因果指称论"一发表即引起了西方分析哲学界的一场论战。本文介绍了该理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重点解读了克里普克关于&q... 意义与指称历来是语言哲学中的重要论题。相对于传统的指称理论,克里普克(Kripke)的观点比较独特,他的"历史因果指称论"一发表即引起了西方分析哲学界的一场论战。本文介绍了该理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重点解读了克里普克关于"涵义"和"指称"的观点,并对此作简短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普克 命名 摹状词理论 历史因果指称论
下载PDF
历史因果命名理论的批判性思考:认知语言学视角
7
作者 张懂 刘润清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历史因果命名理论的哲学基础,评述了指称论、描述语理论及描述语簇理论;继而概括了历史因果命名理论的核心观点;最后,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从专名有无涵义、指称与描述语的关系、专名与指称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质疑和批判了... 本文首先介绍了历史因果命名理论的哲学基础,评述了指称论、描述语理论及描述语簇理论;继而概括了历史因果命名理论的核心观点;最后,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从专名有无涵义、指称与描述语的关系、专名与指称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质疑和批判了历史因果命名理论。本文认为,历史因果命名理论虽为研究指称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但其对专名和指称的论述到底有多大解释力仍需谨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因果命名理论 专名 涵义 指称 描述语
原文传递
从新历史因果论看术语“翻转课堂”的指称与含义发展
8
作者 李维 陈桦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0年第1期15-24,共10页
“翻转课堂”的不同指称形式在术语传播中互相竞争,展现出了不同的生命力。此外,“翻转课堂”的含义仍在教学结构、认知、科技等多个维度发生着变化。虽然与翻转课堂相关的研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但是从语言哲学的高度对术语“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不同指称形式在术语传播中互相竞争,展现出了不同的生命力。此外,“翻转课堂”的含义仍在教学结构、认知、科技等多个维度发生着变化。虽然与翻转课堂相关的研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但是从语言哲学的高度对术语“翻转课堂”的指称竞争过程以及含义动态变化过程进行解读的研究并不多见。新历史因果论有机地融合了摹状论和历史因果论,认为知识和社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于指称确立与术语传播的历史因果链,可以用于解读“翻转课堂”指称竞争与含义变化过程并且剖析该过程和变化背后的哲学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因果论 翻转课堂 指称形式 含义
下载PDF
名称理论的现代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雅楠 刘叶涛 《唐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7-40,共4页
现代逻辑产生以来,在名称问题上的学术争议发生在描述理论和因果历史理论之间。塞尔被简单地归于前一流派,这是不适当的:从塞尔对名称理论所包含的两个问题的区分来看,他的成就值得特殊对待。通过探究描述理论和因果历史理论各自的成就... 现代逻辑产生以来,在名称问题上的学术争议发生在描述理论和因果历史理论之间。塞尔被简单地归于前一流派,这是不适当的:从塞尔对名称理论所包含的两个问题的区分来看,他的成就值得特殊对待。通过探究描述理论和因果历史理论各自的成就与不足,可系统把握现代名称理论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理论 因果历史理论 语义学 语用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