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肛周脓肿中医病名溯源 被引量:30
1
作者 麻学英 柳越冬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5-257,共3页
文章通过搜集相关古籍及现代医家论著,梳理出先秦两汉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医对于肛周脓肿病名变化的脉络,以达到对肛周脓肿中医病名溯源的目的。由此得出,古籍文献中出现的肛周脓肿中医病名有9种之多,出现次数较为频繁的为悬痈及脏毒两个病... 文章通过搜集相关古籍及现代医家论著,梳理出先秦两汉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医对于肛周脓肿病名变化的脉络,以达到对肛周脓肿中医病名溯源的目的。由此得出,古籍文献中出现的肛周脓肿中医病名有9种之多,出现次数较为频繁的为悬痈及脏毒两个病名,在查阅的20本肛周脓肿相关古籍中,悬痈出现次数为11次,脏毒出现次数为5次,而肛痈仅在《医门补要》出现1次,但其却被各大医家认同并一直沿用至今。另外,《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锐疽"一病名,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藏毛窦囊肿",是一种先天异常性疾病,其发病部位及发病的属性均与"肛周脓肿"有较大差异,所以不应再归属于肛周脓肿的中医病名范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肛痈 中医 病名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痈疽文献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汐 杨必安 黄作阵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116-1119,共4页
《黄帝内经》对痈疽的论述涵盖了痈疽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整个过程,其理论框架已初见雏形。痈病总体病性为阳热实证,发展到疽病会成为虚证;外淫、饮食偏嗜等多种病因都会导致痈疽发生;其病机是由营至卫发为痈病,后从分肉下陷... 《黄帝内经》对痈疽的论述涵盖了痈疽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整个过程,其理论框架已初见雏形。痈病总体病性为阳热实证,发展到疽病会成为虚证;外淫、饮食偏嗜等多种病因都会导致痈疽发生;其病机是由营至卫发为痈病,后从分肉下陷筋髓至疽病;治疗上,在脓未成时应用泻热消肿之法,脓已成时用铍针或砭石排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痈疽 阳热实证 虚证 痈病 疽病
下载PDF
肺痈证治源流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姜德友 阎闯 曲敬来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3期411-413,417,共4页
本文通过对肺痈古代文献的梳理,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对肺痈源流进行考证。阐述病名沿革,分析各代医家对肺痈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丰富肺痈相关理论,为临床治疗肺系疾病提供借鉴。
关键词 肺痈 源流 病名 病因病机 治法
下载PDF
徐大椿辨治外科疾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平 秦玉龙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601-603,共3页
徐大椿所撰《洄溪医案》涉及的外科疾病占了较大比重,包括流注、项痈、对口、发背等病的诊疗经验,对现今外科疾病的治疗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其诊疗特点主要有:辨证论治,慎用温补;和血通气,清火养阴;重视胃气,托毒外出;内外结合,重用围药。
关键词 痈疽 外科疾病 洄溪医案 徐大椿 徐灵胎
下载PDF
姜树民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4
5
作者 池振飞 姜树民 《河南中医》 2021年第12期1842-1845,共4页
姜树民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以脾胃气虚、胃阴虚为本,将CAG分为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姜教授认为,CAG疾病有内痈之特征,应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治疗上"... 姜树民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以脾胃气虚、胃阴虚为本,将CAG分为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姜教授认为,CAG疾病有内痈之特征,应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治疗上"以痈论治",结合"久病入络"思想,以虚-瘀-毒为理论轴,处方时搭配清热解毒之品,如连翘、苦参、蒲公英,并创立清中消痈汤;治疗CAG时应加用疏肝解郁之品,同时给予患者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善用胃镜诊察、血压监测、血糖监测、血脂监测等,尽早发现及早干预。病愈之后,姜教授认为,患者多有气血津液亏虚、脏腑不平、正气未安或余邪未净的病理特点,故用药常以护其胃气为主,兼以循其病情润其津液,恢复气血精神、脏腑功能。此外,还应考虑气候时节,治疗饮食难消发病于春季者,或用青皮、陈皮;夏季发病者加黄柏;病于秋燥之时者,气常涩滞,加槟榔、白豆蔻、砂仁;病于严寒冬季者加吴茱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未病”思想 胃癌 以痈论治 虚-瘀-毒 络病 清中消痈汤 姜树民
下载PDF
从“治未病”思想探讨“三步法”防治粉刺性乳痈 被引量:4
6
作者 凌洁 刘丽芳 +1 位作者 唐众 范洪桥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10期1432-1435,共4页
粉刺性乳痈在临床上属于疑难病,比较于其他乳腺疾病缺乏标准化治疗方案及全程管理的理念。现从“治未病”理论着手,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三个阶段分别论述粉刺性乳痈的预防,从“塞流”“澄源”“正本”等三步阐述... 粉刺性乳痈在临床上属于疑难病,比较于其他乳腺疾病缺乏标准化治疗方案及全程管理的理念。现从“治未病”理论着手,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三个阶段分别论述粉刺性乳痈的预防,从“塞流”“澄源”“正本”等三步阐述粉刺性乳痈的治疗,从防治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希冀中医中药可为粉刺性乳痈的全程化管理提供一点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刺性乳痈 治未病 塞流 澄源 正本
下载PDF
从痈疡角度论治消化性溃疡的理论研究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秋平 路瑞香 +3 位作者 王婷 赵得华 郭利仙 郝斌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6期20-21,共2页
临床医家对消化性溃疡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从多角度研究,但从,陆床经验出发居多,临床上可取得一定疗效,但缺乏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整体治疗理念。按痈疡辨病论治结合局部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 临床医家对消化性溃疡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从多角度研究,但从,陆床经验出发居多,临床上可取得一定疗效,但缺乏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整体治疗理念。按痈疡辨病论治结合局部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治疗理念,疗效显著,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痈疡 辨病论治 辨证论治 理论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