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GCS-made ultrafine CaO/Al_2O_3 sorbent for cyclic CO_2 capture 被引量:3
1
作者 Cong Luo Ying Zheng Ning Ding Qi Long Wu Chu Guang Zhe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15-618,共4页
Multi-cyclic CaO carbonation/calcination is an attractive method for CO_2 capture during coal combustion.However,the capture capacity of CaO sharpl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arbonation/calcination cycles.In order to... Multi-cyclic CaO carbonation/calcination is an attractive method for CO_2 capture during coal combustion.However,the capture capacity of CaO sharpl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arbonation/calcination cycl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CO_2 capture capacity of CaO during carbonation/calcination cycles,synthetic CaO/Al_2O_3 sorbents were synthesized by two methods:wet chemistry and sol-gel-combustion-synthesis(SGCS) to make a further comparis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GCS-made CaO/ Al_2O_3 = 80:20 wt%sorbent provides a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of a capture capacity of 0.43 g-CO_2/g-sorbent after 20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capture CAO carbonation/calcination cycles SGCS
原文传递
循环捕集CO_2后煅烧石灰石的硫化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水木 李英杰 +1 位作者 孙荣岳 路春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12-1918,共7页
ZEC(zero emission coal)系统中,粗煤气进入碳酸化/重整炉前需先脱除H2S,提出利用经过多次碳酸化/煅烧捕集CO2循环的煅烧石灰石(CaO)脱除H2S,并研究循环碳酸化/煅烧次数、硫化温度、H2S浓度和微观结构对循环CaO硫化特性的影响。结... ZEC(zero emission coal)系统中,粗煤气进入碳酸化/重整炉前需先脱除H2S,提出利用经过多次碳酸化/煅烧捕集CO2循环的煅烧石灰石(CaO)脱除H2S,并研究循环碳酸化/煅烧次数、硫化温度、H2S浓度和微观结构对循环CaO硫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循环碳酸化/煅烧捕集CO2后CaO仍具有较高H2S吸收性能。前20次循环,CaO硫化转化率随循环次数增加迅速降低;20次循环后,CaO硫化转化率缓慢下降。硫化120 min后,未循环Ca O的硫化转化率接近100%,而经历1、20和100次循环后CaO的硫化转化率分别为94%、81%和74%。H2S浓度对循环CaO硫化性能影响较大。硫化温度(800~1000℃)对循环Ca O的硫化性能影响较小,最佳硫化温度为900℃。随循环次数增加,CaO颗粒发生高温烧结,导致比表面积降低和20~150 nm内孔隙减少,而这是与H2S吸收密切相关的孔隙,导致Ca O硫化转化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S吸收 CAO 碳酸化/煅烧 硫化 CO2捕集 制氢
下载PDF
新型CaO/MgO高温CO_2吸收剂的循环反应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罗聪 郑瑛 +2 位作者 吴琪珑 丁宁 郑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57-1960,共4页
本文采用3种方法制备了新型复合CaO/MgO吸收剂,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复合钙基吸收剂碳化/煅烧循环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制备方法能决定了钙基吸收剂中CaO颗粒与MgO颗粒在微观层面上的不同均匀混合程度,因此得到吸收剂的性能差... 本文采用3种方法制备了新型复合CaO/MgO吸收剂,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复合钙基吸收剂碳化/煅烧循环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制备方法能决定了钙基吸收剂中CaO颗粒与MgO颗粒在微观层面上的不同均匀混合程度,因此得到吸收剂的性能差异巨大。采用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的CaO/MgO吸收剂的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常见方法制备的吸收剂。通过该方法制备的CaO与MgO的摩尔比为4:1的吸收剂在多次循环后拥有最高的CO_2吸收容积,在循环反应中保持了良好的抗烧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 MGO CO2捕捉 碳化/煅烧
原文传递
CaO顺序脱除SO_2/CO_2过程中的硫酸化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红玲 李英杰 +3 位作者 孙荣岳 吴水木 刘长天 路春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09-1914,共6页
在固定床反应器和热重分析仪上,研究经历不同循环碳酸化/煅烧反应次数的CaO与SO2的硫酸化反应特性,考察循环次数、颗粒粒径、反应温度和微观结构对CaO硫酸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次循环之前,CaO硫酸化转化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迅... 在固定床反应器和热重分析仪上,研究经历不同循环碳酸化/煅烧反应次数的CaO与SO2的硫酸化反应特性,考察循环次数、颗粒粒径、反应温度和微观结构对CaO硫酸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次循环之前,CaO硫酸化转化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迅速下降,继续增加循环次数,转化率则保持稳定,而130次循环后,硫酸化转化率则开始增长;初始CaO、经历40次和150次循环后的CaO硫酸化转化率分别为0.480,0.207和0.243;当循环次数不同时,颗粒粒径对CaO硫酸化转化率的影响一致,转化率均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在800~950℃,初始CaO的硫酸化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不大,但随循环次数增加,反应温度对CaO硫酸化影响变大,且反应温度越高,转化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 顺序脱除 SO2 CO2 碳酸化 煅烧
下载PDF
造纸白泥循环碳酸化/煅烧捕集CO_2后的硫酸化特性
5
作者 李英杰 陈文辉 +1 位作者 刘长天 孙荣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9-305,共7页
在热重仪上研究了经历不同碳酸化/煅烧循环反应后白泥的硫酸化特性、微观结构及硫酸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典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温度范围内(850~950℃),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循环碳酸化/煅烧后白泥的硫酸化反应,但对于100次循环反应后... 在热重仪上研究了经历不同碳酸化/煅烧循环反应后白泥的硫酸化特性、微观结构及硫酸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典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温度范围内(850~950℃),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循环碳酸化/煅烧后白泥的硫酸化反应,但对于100次循环反应后的白泥,温度对其硫酸化转化率影响不大.未循环白泥取得了最高硫酸化转化率,此后随着碳酸化/煅烧循环次数增加,硫酸化转化率衰减,但50次循环后白泥取得了更高的硫酸化转化率,高于15次和100次循环后的转化率.这与白泥在循环碳酸化/煅烧中的孔隙结构有关.碳酸化/煅烧循环次数对白泥硫酸化时的活化能有较大影响.经历了不同循环次数的白泥,在硫酸化时化学反应活化能介于15~50kJ/mol之间,而产物层扩散活化能则介于40~168kJ/mo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白泥 碳酸化/煅烧 硫酸化 SO2 CO2捕集
下载PDF
钙基CO_2吸收剂的种类和粒径对循环煅烧/碳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房凡 李振山 蔡宁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8-702,共5页
在流化床反应器内研究了吸收剂种类(石灰石、白云石)和颗粒粒径(90~200μm和200~450μm)对钙基吸收剂碳酸化特性、煅烧特性以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新型CaO/Ca_(12)Al_(14)O_(33)吸收剂的循环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钙基吸收剂在... 在流化床反应器内研究了吸收剂种类(石灰石、白云石)和颗粒粒径(90~200μm和200~450μm)对钙基吸收剂碳酸化特性、煅烧特性以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新型CaO/Ca_(12)Al_(14)O_(33)吸收剂的循环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钙基吸收剂在流化床内均能有效吸收CO_2.在碳酸化阶段,吸收剂种类对吸收剂的吸收特性影响较大,而颗粒粒径对其影响较小;在煅烧阶段,CaCO_3分解速率随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随着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钙基吸收剂反应活性下降,相对于白云石和石灰石,CaO/Ca_(12)Al_(14)O_(33)具有更高的循环稳定性,并在七次循环后活性不再发生变化.对于石灰石吸收剂,循环稳定性随循环次数的变化受粒径影响较小.白云石吸收剂由于在循环中容易破碎,因此粒径对其循环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分离 循环碳酸化/煅烧反应 流化床 钙基CO2吸收剂
下载PDF
CaO与CO_2循环反应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振山 蔡宁生 +1 位作者 赵旭东 黄煜煜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1-485,共5页
为分析CaO与CO2循环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缩核模型对CaO与CO2的循环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O与CO2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在590—743℃为一常数;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产物层扩散系数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温度对... 为分析CaO与CO2循环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缩核模型对CaO与CO2的循环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O与CO2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在590—743℃为一常数;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产物层扩散系数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温度对二者的降低规律有一定的影响;由产物层扩散阶段所引起的活性降低主要发生在前几次循环内,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阶段的活性降低是引起CaO整体转化率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参数 产物层扩散 循环反应
下载PDF
流化床内CaO循环碳酸盐化/煅烧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振山 房凡 蔡宁生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9-532,共4页
以石灰石为吸收剂在流化床反应器内对CaO循环吸收CO2以及循环煅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吸收温度为650℃时,在稳定吸收阶段,反应器出口气体中CO2体积分数不超过3%,表明CaO吸收剂在流化床内能有效吸收CO2.随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 以石灰石为吸收剂在流化床反应器内对CaO循环吸收CO2以及循环煅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吸收温度为650℃时,在稳定吸收阶段,反应器出口气体中CO2体积分数不超过3%,表明CaO吸收剂在流化床内能有效吸收CO2.随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CaO吸收剂循环反应活性下降,使得稳定吸收CO2阶段所持续的时间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少.CaO吸收剂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随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因此会导致CaO转化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快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分离 循环碳酸盐化反应/煅烧 流化床
下载PDF
煤矸石制备白炭黑的试验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郑林义 王超瑞 +1 位作者 徐初阳 张明旭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36,共3页
以淮南煤矸石为原料,经煅烧活化、脱杂、烧碱熔硅和乙醇的作用,最后酸中和等工艺过程,制得非晶态、粒度可达纳米级的白炭黑。主要考察了煤矸石煅烧活化温度、碱用量、乙醇浓度等对白炭黑产率和性质的影响,并利用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X... 以淮南煤矸石为原料,经煅烧活化、脱杂、烧碱熔硅和乙醇的作用,最后酸中和等工艺过程,制得非晶态、粒度可达纳米级的白炭黑。主要考察了煤矸石煅烧活化温度、碱用量、乙醇浓度等对白炭黑产率和性质的影响,并利用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对制备过程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白炭黑 煅烧活化 脱杂 烧碱熔硅
下载PDF
我国轻质碳酸镁、轻质氧化镁生产现状及其发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胡庆福 《化工科技市场》 CAS 2001年第6期19-22,共4页
概述了我国轻质碳酸镁、轻质氧化镁的生产现状,特别分析了国内二镁生产优势及差距,最后对我国二镁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国 轻质碳酸镁 轻质氧化镁 生产现状 工艺路线 生产规模
下载PDF
生地黄制炭(炒炭、煅炭)前后凉血止血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祁晓鸣 孟祥龙 +2 位作者 何美菁 王勃 张朔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4-961,共8页
比较生地黄制炭前后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凉血止血作用。建立大鼠血热出血模型,探讨生地黄及其制炭(炒炭、煅炭品对模型大鼠肛温,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含... 比较生地黄制炭前后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凉血止血作用。建立大鼠血热出血模型,探讨生地黄及其制炭(炒炭、煅炭品对模型大鼠肛温,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IL-1,IL-6,IL-10水平,以及肺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肛温升高(P<0. 05),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升高(P<0. 05),全血高、低切还原黏度和相对黏度升高(P<0. 05)。TT,APTT,PT显著延长(P<0. 05),FIB,RBC,Hb,HCT显著升高(P<0. 05)。肺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肺间质出血,血清IL-1和IL-6表达显著增加(P<0. 05)。生地黄及其炒炭品可显著降低大鼠肛温(P<0. 05),降低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P<0. 05),缩短APTT和TT(P<0. 05),降低RBC,Hb,HCT,FIB(P<0. 05)含量,减少肺、胃组织出血性病理损伤。生地黄煅炭品仅可缩短APTT,TT(P<0. 05),对其他指标未有显著改变。结果提示生地黄炒炭前后均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生地黄煅炭仅保留"止血"作用,而无显著"凉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黄 生地黄炒炭 生地黄煅炭 血热出血模型 凉血止血
原文传递
小型炭素焙烧炉沥青烟气净化技术初探 被引量:12
12
作者 窦波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3年第11期6-8,共3页
阐述了颗粒层吸附技术在小型炭素焙烧沥青烟气净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 炭素焙烧炉 沥青烟气 烟气净化 颗粒层吸附 大气污染 河南
下载PDF
美国METSO炭素回转窑在国内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穆二军 陈杰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9-63,共5页
主要介绍了山西华泽铝电有限公司从美国美卓矿业公司引进的Φ3.4m×67.06m回转窑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系统的结构特点、热工特点,同时将该系统与国内其他回转窑的煅烧工艺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改善煅烧工艺提高煅烧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回转窑 石油焦煅烧 炭质烧损
下载PDF
炭素煅烧烟道内衬选型分析
14
作者 吕博 《轻金属》 2024年第8期35-37,共3页
随着近年来煅烧烟道内衬多种新型耐火和保温材料的成功研发应用,煅烧烟气余热利用向着更加高效节能、轻型化、施工简便、长寿命、低成本的方向发展。本文对比分析炭素行业各种煅烧烟道内衬材料种类、结构和参数。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和... 随着近年来煅烧烟道内衬多种新型耐火和保温材料的成功研发应用,煅烧烟气余热利用向着更加高效节能、轻型化、施工简便、长寿命、低成本的方向发展。本文对比分析炭素行业各种煅烧烟道内衬材料种类、结构和参数。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和生产需求,列出了烟道内衬材料选择的依据和结论,为工程设计和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素煅烧 烟道内衬 结构及材料 参数对比 选择依据
下载PDF
罐式碳素煅烧炉烟气余热综合利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晓辉 赵军生 匡社颖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9期8-9,共2页
通过2台余热锅炉对某铝厂现有2台罐式碳素煅烧炉排出的850~950℃高温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产生过热蒸汽(3.82MPa,450℃),送至热电厂发电,发电后的蒸汽(0.6MPa,230℃)送至氧化铝厂作为工艺用汽,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约569.8万元,同时可减... 通过2台余热锅炉对某铝厂现有2台罐式碳素煅烧炉排出的850~950℃高温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产生过热蒸汽(3.82MPa,450℃),送至热电厂发电,发电后的蒸汽(0.6MPa,230℃)送至氧化铝厂作为工艺用汽,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约569.8万元,同时可减少CO_2排放约13652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素煅烧炉 余热回收 节能减排
下载PDF
对炭素煅烧窑余热发电系统设计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洪川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6,共2页
针对炭素余热发电系统的运行特点,从机组选型、原则性热力系统、化学水系统、烟气系统及控制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在进行该类型机组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关键词 炭素煅烧窑 余热发电 设计 建议
下载PDF
PLC在炭素煅烧炉自动上料系统中的应用探析
17
作者 鞠美霞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期4-5,共2页
本文将针对PLC进行专业深入的分析,充分体现现代科技背景下PLC技术在碳素煅烧炉自动上料过程中的便利。首先介绍了PLC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其在具体职能工作环节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自动上料相关系统的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 本文将针对PLC进行专业深入的分析,充分体现现代科技背景下PLC技术在碳素煅烧炉自动上料过程中的便利。首先介绍了PLC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其在具体职能工作环节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自动上料相关系统的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的开展相关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炭素煅烧炉 自动上料系统 应用
下载PDF
PLC在炭素煅烧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莉 李清峰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05年第4期38-40,共3页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重要的、应用场合广泛的工业控制器,它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本文介绍了PLC在炭素煅烧回转窑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及该系统的硬件配置和功能。同时着重讲述了PLC软件在...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重要的、应用场合广泛的工业控制器,它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本文介绍了PLC在炭素煅烧回转窑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及该系统的硬件配置和功能。同时着重讲述了PLC软件在窑尾负压控制、控制方式间无扰切换及负压故障诊断功能中的实现。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素煅烧 PLC 负压控制 故障诊断 无扰切换
下载PDF
硫氰酸盐法回收失效金炭催化剂中金的工艺研究
19
作者 刘昱辰 张帆 +1 位作者 解雪 张金池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第12期50-53,58,共5页
针对焙烧后失效金炭催化剂,本研究采用硫氰酸盐法浸金,考察了氯化铁添加量、pH、硫氰酸钠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甘氨酸添加量等因素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1,液固比为3∶1,硫氰酸钠浓度为1.2 mol/L,浸出时间为24 h,氯化... 针对焙烧后失效金炭催化剂,本研究采用硫氰酸盐法浸金,考察了氯化铁添加量、pH、硫氰酸钠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甘氨酸添加量等因素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1,液固比为3∶1,硫氰酸钠浓度为1.2 mol/L,浸出时间为24 h,氯化铁添加量为2 g/kg,甘氨酸添加量为1 g/kg时,浸金率达到99.1%,SCN^(-)损失率为14.3%。该方法浸出率高于传统氰化法,它更适用于焙烧后失效金炭催化剂的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氰酸盐 焙烧后失效金炭催化剂 甘氨酸 非氰
下载PDF
炭素煅烧炉高温废烟气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20
作者 张海霞 闫桂林 《炭素》 2012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前在炭素行业中,大部分煅烧炉高温废烟气的热能不能被有效利用,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了“煅烧炉与余热锅炉的一体化设计”技术和“外引挥发分辅助燃烧”技术,将煅烧炉的高温烟气和外引挥发分燃烧的高... 目前在炭素行业中,大部分煅烧炉高温废烟气的热能不能被有效利用,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了“煅烧炉与余热锅炉的一体化设计”技术和“外引挥发分辅助燃烧”技术,将煅烧炉的高温烟气和外引挥发分燃烧的高温烟气融入余热锅炉形成中温中压过热蒸汽,配套应用于公司原有的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形成热电联产新技术。减少了煤炭资源的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为资源的绿色消费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素煅烧炉 高温废烟气 综合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