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碳排放评价的超小净距隧道绿色施工优化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鑫磊 张学民 +4 位作者 陈进 胡涛 万正 龙立敦 杨峰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70,共12页
为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发展,倡导绿色低碳施工理念,以碳排放评价作为切入点,开展了超小净距隧道绿色施工优化研究。依托贵州旧屋基原连拱隧道段工程,基于隧道施工碳排放模型,归纳了影响隧道施工碳排放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 为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发展,倡导绿色低碳施工理念,以碳排放评价作为切入点,开展了超小净距隧道绿色施工优化研究。依托贵州旧屋基原连拱隧道段工程,基于隧道施工碳排放模型,归纳了影响隧道施工碳排放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认为,造成隧道施工碳排放量产生的主要因素为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运作以及建筑材料生产,因此从缩短工期与优化结构形式2条技术路径对原方案进行绿色低碳施工优化具有可行性,进而提出分离式超小净距隧道优化方案,并将原CD开挖工法调整为“先行洞台阶法+后行洞超前小导洞扩挖工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中岩柱加固方法下超小净距隧道安全性,确定了中岩柱“中空注浆锚杆加固+三角区小导管注浆加固”的辅助加固方案。根据现场试验段监测数据,优化方案相比原方案施工工期缩短15 d,拱顶沉降最大值13.5 mm,收敛变形最大值9.53 mm,初支安全系数最小值2.13,满足支护结构安全性要求。基于碳排放系数法,对比分析了优化前后施工方案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优化方案的总碳排放量相较于原方案减少25.43%,其中通过节省原材料减少碳排放量最为明显,减少碳排放量为30.14%,绿色低碳实施效果显著,对类似超小净距隧道施工的节能减排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绿色施工技术 碳排放系数法 超小净距隧道
原文传递
建筑师视野的碳排放与建筑设计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念雄 张竞予 +1 位作者 刘依明 韩玥君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5,共6页
在中国2060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提出建立体现建筑师贡献率的建筑碳排放权重评价方法和设计导则,引入建筑师主导的目标和效果导向的数据设计方法和工具平台,通过设计导则、实现矩阵图和参数化设计建立数据与设计的关联性,实现方案设计形式... 在中国2060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提出建立体现建筑师贡献率的建筑碳排放权重评价方法和设计导则,引入建筑师主导的目标和效果导向的数据设计方法和工具平台,通过设计导则、实现矩阵图和参数化设计建立数据与设计的关联性,实现方案设计形式推敲与性能评价同步完成,将理性评价融入感性设计过程,并对碳减排目标框架限定下的生成式设计方法、方案多样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权重评价 设计导则 数据设计方法 生成式设计
原文传递
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量化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彭波 何娟 +2 位作者 蔡春丽 王汛杰 杨征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2-109,共8页
针对我国对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缺少适用评价方法以至于无法有效约束施工中碳排放的问题,对我国多个地区共13条在建沥青路面开展碳排放调查与检测,建立能源燃烧碳排放和沥青高温分解碳排放计算公式;提出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量化分级标... 针对我国对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缺少适用评价方法以至于无法有效约束施工中碳排放的问题,对我国多个地区共13条在建沥青路面开展碳排放调查与检测,建立能源燃烧碳排放和沥青高温分解碳排放计算公式;提出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量化分级标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碳减排关键工序,提出相应的碳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达到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比率分别为15%、31%、46%和8%;碳减排关键工序为集料加热、沥青加热和沥青混合料碾压,集料加热和沥青加热工序的碳排放主要受原材料加热能源类型影响,沥青混合料碾压工序的碳排放主要受沥青类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面层 碳源调查 量化分析 评价方法 碳减排
下载PDF
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技术方法及案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倪珊 《现代盐化工》 2021年第6期95-96,共2页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碳排放评价已被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从项目层面对碳排放进行控制,有利于促进碳减排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建设项目中的碳排放评价对象、评价范围以及评价技术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构建过...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碳排放评价已被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从项目层面对碳排放进行控制,有利于促进碳减排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建设项目中的碳排放评价对象、评价范围以及评价技术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结合案例展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评价技术 建设项目 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案例分析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果评估——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发明 唐望 彭柳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18-1928,共11页
全球温室效应引发的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等从政策效应出发探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 全球温室效应引发的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等从政策效应出发探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实施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实现农业碳减排。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模型的结果依旧是稳健的。(2)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实施可以通过降低化肥施用强度、促进土地流转和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调整来间接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3)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存在异质性,其中在农业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粮食主产区和非西部地区,政策的碳减排效果更显著。因此,为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需要稳步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支持与构建激励机制并举,全面响应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推进农业绿色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 农业碳排放强度 政策效应评价 准自然实验 渐进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碳中和视角下电力企业碳减排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永凤 《煤炭经济研究》 2021年第10期26-33,共8页
全球气候问题日渐严峻,低碳减排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而企业作为碳排放主体成为重点治理对象。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低碳经济理论,以碳中和目标为引导,采用D-R-S模型选取相应指标并利用AHP-熵值法为指... 全球气候问题日渐严峻,低碳减排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而企业作为碳排放主体成为重点治理对象。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低碳经济理论,以碳中和目标为引导,采用D-R-S模型选取相应指标并利用AHP-熵值法为指标赋权,构建电力企业碳减排绩效评价体系,以华润电力为例分析其减排效果和趋势,以期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及企业落实相关责任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减排 评价体系 电力企业 AHP-熵权法
原文传递
基于CIE-AHP的福建省建筑碳排放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林跃东 单平平 +4 位作者 黄威 林栋炫 黄海波 张慈枝 卓泽阳 《福建建设科技》 2021年第2期77-80,共4页
近年来,温室气体增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日益凸显。针对建筑碳排放量化评价的具体要求和控制标准缺失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IE-AHP的福建省建筑碳排放评价方法。以运营阶段为基准,利用区间估计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一种可评估量... 近年来,温室气体增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日益凸显。针对建筑碳排放量化评价的具体要求和控制标准缺失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IE-AHP的福建省建筑碳排放评价方法。以运营阶段为基准,利用区间估计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一种可评估量化的评价方法,解决了不同建筑类型碳排放量不可比、非运营阶段基准值无法获取等问题。将该方法应用于厦门市某公共建筑的碳排放评价,实际案例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可行性高,为低碳建筑的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碳排放 评价方法 区间估计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化工行业碳排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海宁 蒋枫 李露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5期957-960,964,共5页
化工行业作为高碳行业之一,碳排放绩效评价体系也应建立起来。分别从指标权重和评价方法对化工行业的碳排放绩效评价进行了总结。在指标权重上,主要从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混合赋权法进行分析。在评价方法上,对层次分析法、模糊综... 化工行业作为高碳行业之一,碳排放绩效评价体系也应建立起来。分别从指标权重和评价方法对化工行业的碳排放绩效评价进行了总结。在指标权重上,主要从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混合赋权法进行分析。在评价方法上,对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投入产出模型和生命周期法在碳排放绩效评价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化工行业碳排放绩效评价方法的不足,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评价方法 指标权重 化工行业
下载PDF
汽车碳排放检测能力建设及评价方法研究
9
作者 张辉平 闵照源 《客车技术》 2014年第4期15-18,共4页
结合现有检测能力,顺利完成了碳排放检测能力的改造,测试水平满足欧Ⅴ、欧Ⅵ的要求,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研究了传统动力汽车碳排放评价方法,针对某公司某轻型客车燃料消耗量偏高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降低碳排放的措施... 结合现有检测能力,顺利完成了碳排放检测能力的改造,测试水平满足欧Ⅴ、欧Ⅵ的要求,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研究了传统动力汽车碳排放评价方法,针对某公司某轻型客车燃料消耗量偏高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降低碳排放的措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检测能力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制造业的碳减排责任分配 被引量:34
10
作者 张继宏 程芳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4-72,共9页
制造业是中国的第二大碳排放源,其减排的成功与否是中国能否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基于中国到2030年的碳强度降低目标,利用基于熵权的TOPSIS综合评价法,核算中国制造业2020—2030年碳减排责任,并进一步将制造业碳减排责任... 制造业是中国的第二大碳排放源,其减排的成功与否是中国能否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基于中国到2030年的碳强度降低目标,利用基于熵权的TOPSIS综合评价法,核算中国制造业2020—2030年碳减排责任,并进一步将制造业碳减排责任分配到中国30个省份、2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各省份的各细分行业。核算结果表明:①制造业需完成中国碳减排总量的35.52%。②各地区碳减排责任的差别较大,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省份,其碳减排责任也较大,碳减排责任居于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江苏、山东、河北。③制造业碳排放主要来自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这四个行业,其年均排放量之和占制造业年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的碳减排责任分别占制造业减排总量的31.65%、15.79%、9.12%。④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碳减排责任在2/3的省份中占比都是最高的,尤其是在河北,其碳减排责任占河北制造业碳减排总量的71.73%。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在广西的占比最高,约为29.63%。鉴于制造业在地区间、行业间的减排责任差别较大,因此制定合理的碳减排责任分配方案有益于保证中国“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责任分配 制造业 熵权 TOPSIS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碳减排量化导向下承重砌体墙加固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罗敏 李玲燕 杨仕超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明确坚定的碳减排目标,建筑业是“排碳大户”,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随着改革开放之初兴建的既有房建建筑陆续接近服役期,现存既有建筑维修升级及安全性改造体量越来越大,当...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明确坚定的碳减排目标,建筑业是“排碳大户”,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随着改革开放之初兴建的既有房建建筑陆续接近服役期,现存既有建筑维修升级及安全性改造体量越来越大,当下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加固技术本身,而缺乏基于包含碳排放等绿色化相关量化指标的更全面、更系统的技术经济评价。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提出了一种碳减排量化导向下的承重砌体墙加固方案评价方法,选取了安全性、功能性、环保性、经济性4个维度的23个细分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所占的权重,最后模糊综合评价出综合价值占优的加固方案,并通过实际案例应用在备选方案中评价优选出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方案。研究强调选择加固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项指标,进而发现采用合适的承重砌体墙加固材料和施工机械是减少加固能耗和碳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认为碳排放量计算需考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两者的耦合因素。经过验证,研究为碳减排量化导向下承重砌体墙加固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承重砌体墙 结构加固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基于CGE模型的高炉+转炉炼钢企业碳减排效益评价研究
12
作者 张杰 李强 《工业加热》 CAS 2023年第12期43-47,51,共6页
高炉+转炉炼钢企业碳减排效益受到总碳配额及碳配额分配量平衡关系的影响,二者的平衡关系不明确会降低碳减排效益评价效果,因此提出基于CGE模型的高炉+转炉炼钢企业碳减排效益评价方法。采用CGE模型对高炉+转炉炼钢企业总碳配额、碳配... 高炉+转炉炼钢企业碳减排效益受到总碳配额及碳配额分配量平衡关系的影响,二者的平衡关系不明确会降低碳减排效益评价效果,因此提出基于CGE模型的高炉+转炉炼钢企业碳减排效益评价方法。采用CGE模型对高炉+转炉炼钢企业总碳配额、碳配额分配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有效分析,结合S-SBM模型与三阶段DEA方法,评价分析福建省五个地级市在2016—2021年的碳减排效益。经分析发现各地级市之间的碳减排效益存有差异性,其中福州及厦门两地高炉+转炉炼钢企业碳减排效益最高,而剩余地区的碳减排效益均在0.8以下,碳减排效益较低。从地理位置角度来看,福州及厦门地区的经济辐射效应会影响其余城市的碳减排效益,是造成周边城市碳减排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E模型 高炉+转炉炼钢企业 碳减排效益评价 S-SBM模型 三阶段DEA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