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分类与供给主体责任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尹斯年 魏丽艳 董宏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58,共3页
公共产品分类研究是明确其供给主体责任的前提,分类研究不足是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责权不清的重要原因。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农村物质型与服务型、制度与规则型、社会心理层面体育公共产品供... 公共产品分类研究是明确其供给主体责任的前提,分类研究不足是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责权不清的重要原因。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农村物质型与服务型、制度与规则型、社会心理层面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责权,旨在提升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公共产品 主体 责权
下载PDF
《资本论》的工资理论逻辑:基于价值形式的统治场论 被引量:6
2
作者 许光伟 《经济纵横》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3,F0002,共14页
生活资料仅仅是基于唯物主义来理解工资的前提,雇佣工资呈现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工资形式的本质则是价值形式的知和行。对工资的深入剖解可使我们了解到《资本论》并存的两条逻辑线索:资本逻辑和主体逻辑。《资本论》中异化劳动的资本... 生活资料仅仅是基于唯物主义来理解工资的前提,雇佣工资呈现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工资形式的本质则是价值形式的知和行。对工资的深入剖解可使我们了解到《资本论》并存的两条逻辑线索:资本逻辑和主体逻辑。《资本论》中异化劳动的资本逻辑和异化劳动的主体逻辑是统一的,并促成商品—货币—资本逻辑下的算法统治和阶级剥削形成价值形式的统治场。研究继而显示,《资本论》的工资范畴包括“工资恶”和“工资镜”两重意义。这种对比表明:马克思对工资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属于主体论的范畴建构,而非知识论的概念解释,而这也是对资产阶级三位一体公式批判的方法论寓意所在。因为当资产阶级将无产阶级置于资本工资这一陷阱中时,工资的“财产幻象”便已掩盖了一切实质性内容。正如剥削不是知识,工资也不是知识。为了走出工资的“财产”幻象,应注重分析主体行动,而非工资的概念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工资 价值形式 主体逻辑 资本逻辑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原文传递
资本逻辑与主体生成:《资本论》哲学主题再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郗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7,共9页
理解资本逻辑与革命主体生成之间的关系问题,应当首先从西方思想史上厘清《资本论》及手稿中的“资本主体”概念与近代哲学的“主体”概念的关系,辨明“资本主体”的真实哲学内涵,进而才能深入《资本论》的理论逻辑,探究资本逻辑与主体... 理解资本逻辑与革命主体生成之间的关系问题,应当首先从西方思想史上厘清《资本论》及手稿中的“资本主体”概念与近代哲学的“主体”概念的关系,辨明“资本主体”的真实哲学内涵,进而才能深入《资本论》的理论逻辑,探究资本逻辑与主体生成的内在关联。首先,资本主体概念与近代的自我意识主体概念在形式上同构,而实质上则根本不同:资本逻辑呈现为价值增殖过程剥削能动实践、支配自我意识主体的权力支配结构。进而,研究资本逻辑与主体生成问题,不能停留于主体与结构的外部对峙,而要把握资本逻辑与劳动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资本逻辑内部探究劳动主体如何从价值增殖手段发展为自我解放主体的潜能与路径。资本逻辑的基本矛盾不仅准备了主体生成的客观条件,而且还蕴含着主体的能动性生成机制。《资本论》并没有完整地回答资本逻辑中革命主体的生成问题,而只是提供了这一问题的“局部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哲学 资本逻辑 主体生成
原文传递
感觉与认知: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悖论逻辑 被引量:9
4
作者 孔德鹏 史传林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8,共13页
地区公共服务满意度,作为衡量公民公共服务获得感的有效载体,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但学界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存在分歧。通过解构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特征,可以从时间、空间两个层面的视角来解释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地区公共服务满意度,作为衡量公民公共服务获得感的有效载体,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但学界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存在分歧。通过解构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特征,可以从时间、空间两个层面的视角来解释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差异会影响公民主体认知模式和社会资本的形成进而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满意度 社会资本 主体感知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数字劳动的主体性悖论及其超越——基于马克思劳动哲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九红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5,共9页
从马克思劳动哲学视角来看,数字劳动具有劳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辩证特性。在主体客体化层面,数字劳动主体尽管能够能动地改造对象性客观世界,但是还力求摆脱数字资本定向、控制和管理,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主体自由和创新的... 从马克思劳动哲学视角来看,数字劳动具有劳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辩证特性。在主体客体化层面,数字劳动主体尽管能够能动地改造对象性客观世界,但是还力求摆脱数字资本定向、控制和管理,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主体自由和创新的自觉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客体主体化层面,数字资本主体性虽然客观地需要数字劳动展现其主体自由,但却通过占有和挪用数字劳动主体的能动实践和社会关系结构而使得数字劳动主体产生异化。上述构成了数字劳动主体和数字资本主体的内在逻辑和矛盾张力,其结果是导致数字劳动存在着主体性悖论。因此,其超越路径内在于资本主体的自身界限和限制,外显于数字劳动和数字劳动者主体意识的双向建构过程。这种基于马克思劳动哲学关于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阐释,既能揭示当代数字资本主体性实践的虚伪面纱,也能为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劳动主体 资本主体 主体性悖论 马克思劳动哲学
原文传递
对主体的探寻: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乾坤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1,共8页
在马克思思想建构中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主体和资本“主体”的基本框架,但马克思并未专门探讨个人主体。卢卡奇以历史主义和总体性的方法探讨了无产阶级克服物化的可能,从而强调了革命主体的生成问题;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则阐发了在计算理... 在马克思思想建构中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主体和资本“主体”的基本框架,但马克思并未专门探讨个人主体。卢卡奇以历史主义和总体性的方法探讨了无产阶级克服物化的可能,从而强调了革命主体的生成问题;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则阐发了在计算理性的统治下彻底的物化和革命主体的消解;阿尔都塞以结构主义方法批判了历史主义的一元决定,强调历史的多元决定以及无主体的过程,并将个人主体视作意识形态的部件。阿尔都塞将超越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放置于偶然性之上,这对此后的法国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年福柯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若干代表,则从对主体与真理的关系问题以及日常生活分析入手,探讨个人主体的责任与义务问题,从而实现了一种伦理学转向。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对革命主体和客观规律的分析框架,结合时代最新发展来理解主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主体 资本主体 个人主体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数字资本的“智能”统御与主体复归——基于芬伯格“技术民主”理路的审思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戎 吴学琴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在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成为撬动客观世界、重塑个体生活的强大力量。因凭对“智能”技术的隐秘操纵,数字资本崛起并将人工智能塑造成符合资本利益的工具,人工智能的不当设计及资本应用导致了主体生产的遮蔽、真实交往的缺位、本真需求的... 在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成为撬动客观世界、重塑个体生活的强大力量。因凭对“智能”技术的隐秘操纵,数字资本崛起并将人工智能塑造成符合资本利益的工具,人工智能的不当设计及资本应用导致了主体生产的遮蔽、真实交往的缺位、本真需求的异化。安德鲁·芬伯格以“技术代码”解构了技术的本质为工具与文化的聚合,揭露了技术设计领域的沉疴,并提出关照公众利益、以技术民主实现主体复归的变革进路。文章通过对芬伯格技术民主理路的审思,指出应及时规制资本权力对人工智能的不当应用,多措并举引导人工智能持续向善,才能破除“智能”统御,在更高层级实现主体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字资本 技术民主 主体复归
下载PDF
视觉化社会的形成、主体异化及治理路向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庆想 许创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的发展,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数字资本和算法能力聚合的软硬件系统,将视觉化社会从可能转化为现实。随着强制进步逻辑嵌入数字居民日常生活中主体性建构的实践,生命实体数据化的主体极易发生异化,表... 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的发展,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数字资本和算法能力聚合的软硬件系统,将视觉化社会从可能转化为现实。随着强制进步逻辑嵌入数字居民日常生活中主体性建构的实践,生命实体数据化的主体极易发生异化,表征为时间感知加速和空间知觉膨胀、虚拟存在化身分裂和机能组织代理强制、注意力损耗和休眠模式间断。基于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通过视觉技术理性的辩证否定、平台资本支配数字劳动的权力关系倒置以及主体数字性和社会性统一基础的修复,虚拟社会生态或会更有利于人类主体的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化社会 技术 资本 数字主体 异化
下载PDF
数字劳动主体困境的生成机理与规制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忠明 俎昊泉 《工会理论研究》 2024年第2期4-17,共14页
数字劳动是数字时代全新的劳动范式。在资本逻辑统摄下,数字生产被以数字技术为中介的资本增殖所控制,形成了一个以数据为核心要素、以程序算法为生产条件的新剥削系统。资本逻辑全面渗入劳动主体的生活领域,推动着资本主义剥削系统从... 数字劳动是数字时代全新的劳动范式。在资本逻辑统摄下,数字生产被以数字技术为中介的资本增殖所控制,形成了一个以数据为核心要素、以程序算法为生产条件的新剥削系统。资本逻辑全面渗入劳动主体的生活领域,推动着资本主义剥削系统从“物化系统”转变为“物性秩序”。在这一秩序内,数字劳动者被置于全时段和全领域的资本规训下,劳动者的主体性进一步丧失。数字技术强化了资本的社会权力属性,创造了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进一步剥夺了数字劳动者的自主性,数字劳动主体从“机器附庸”转变为“数字附庸”。破解数字劳动的主体困境,必须从社会主义制度入手,打破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之间以赚取最大利润为目的而加剧的劳动异化,规制数字资本的负面效应,将数字劳动创造的社会财富回归于人本质的占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资本逻辑 数字劳动 主体困境
下载PDF
中国外资准入法律再审视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学安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63,共6页
随着中国外资法从以外资经营阶段为管理重心向以外资准入阶段为管理重心的转型和中国加入W 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准入的深度和广度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完善外资准入立法,尤其是加大外资向中西部投资的优惠,同时防止... 随着中国外资法从以外资经营阶段为管理重心向以外资准入阶段为管理重心的转型和中国加入W 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准入的深度和广度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完善外资准入立法,尤其是加大外资向中西部投资的优惠,同时防止由于地方恶性竞争而扭曲立法,是中国外资准入立法应当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 市场准入 准入领域 国民待遇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社会过程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侃 徐逸伦 杨青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30,共8页
在快速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规划的社会过程被长期忽视,来自社会学理论下的审视更是稀缺。引入社会资本视角,讨论社会主体及其社会资本在城市规划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性,根据"信任-网络-规范"结构对社会资本进行分类,发现我... 在快速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规划的社会过程被长期忽视,来自社会学理论下的审视更是稀缺。引入社会资本视角,讨论社会主体及其社会资本在城市规划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性,根据"信任-网络-规范"结构对社会资本进行分类,发现我国传统型社会资本存量丰富,现代公民型社会资本缺乏。通过构建社会资本、社会过程、城市规划三者的逻辑关系组织,进而提出了"社会过程预测—社会资本需求与存量分析—社会过程重塑"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框架,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针对社会资本需求的特殊性,需要引入社会资本分析框架对不同类型的具体规划行动进行分析,提升社会资本的使用率,完善规划的社会过程并营造公民型社会资本,为我国城市规划社会过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主体 城市规划 社会过程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主体性过剩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5
12
作者 聂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80,共7页
从早期工业资本主义到当代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者主体性的境况经历了从主体性匮乏到主体性过剩的历史性转变。数字技术对主体性过剩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活动能力和方式的拓展以及对主体生产的能动引领。但从本质上说,主体性过剩是... 从早期工业资本主义到当代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者主体性的境况经历了从主体性匮乏到主体性过剩的历史性转变。数字技术对主体性过剩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活动能力和方式的拓展以及对主体生产的能动引领。但从本质上说,主体性过剩是由数字劳动支撑和建构起来的,数字劳动通过整合资本扩张的要求与主体性建构的需求、消解主体与他者的自然界限、加速主体性潜能向现实转化等环节来制造主体性过剩。主体性过剩的深层悖论是主体性异化,这种异化意味着数字资本通过数字劳动来控制人的欲望和个性的再生产。彻底扬弃数字资本主义的主体性异化,需要自觉将数字技术应用提升到政治批判的高度来把握,并与批判和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内在地关联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 数字劳动 主体性过剩 主体生产
下载PDF
数字时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新转向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秋红 苟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6,共8页
数字时代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迎来新一轮的重组,新的运转系统与剥削系统也应运而生。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的数字资本主义促使西方左翼搭建起新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路,一方面延续着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继承而来的资本主义揭批... 数字时代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迎来新一轮的重组,新的运转系统与剥削系统也应运而生。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的数字资本主义促使西方左翼搭建起新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路,一方面延续着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继承而来的资本主义揭批—主体困境解析—解放图景搭建的基本路向,另一方面又在具体的理论分析中实现了资本主义形态由无机向有机、主体困境从物质利益到情感知识、解放图景从历史必然到历史断裂的新转向。然而,要真正解析数字资本主义的生发及作用机制,既需要捕捉类有机体的数字形态下未曾改变的资本属性,又需要回返至马克思所搭建的政治经济维度厘清数字算法程序所中介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总的来说,数字资本主义依然处于马克思所指认的时代之中,依然需要通过去资本化路径实现其对剥削系统的反抗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 程序算法 数据 主体
下载PDF
社会资本理论视域下体育社团主体职能转变探骊 被引量:5
14
作者 陶成武 周建社 李萍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2,共7页
梳理体育社团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主体之间相互认知与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是统筹社会、行业与个人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公共体育事业转型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桥梁。体育社团主体作为其社会资本... 梳理体育社团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主体之间相互认知与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是统筹社会、行业与个人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公共体育事业转型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桥梁。体育社团主体作为其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包括合作关系的主体与社团构成本身的主体。体育社团各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表现为以政府部门与体育社团纵向层级式联系为主,与其它社会组织联系相对偏少的总体特征。国家与政府层面的主体职能从"全能型"走向宏观引导与合作协商,合作型社会组织的主体职能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合作与互动互助,社团构成的主体职能从过于依赖走向参与治理与规范自治,是体育社团主体职能转变的现实要求。转变观念、健全制度、优化结构,化被动为主动,由管理走向合作,从单一走向多元,是促进体育社团主体职能与关系转变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体育社团 主体职能 社会组织
下载PDF
社会资本投资铁路适格主体 被引量:4
15
作者 亐道远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0-69,共10页
打破铁路行业垄断,允许社会资本投资铁路领域,从而培育铁路市场的良性竞争机制是目前铁路改革主要方向之一。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明确适格主体。要解决此问题,需要从适格主体的身份要件、资本要件和资质要件进行分... 打破铁路行业垄断,允许社会资本投资铁路领域,从而培育铁路市场的良性竞争机制是目前铁路改革主要方向之一。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明确适格主体。要解决此问题,需要从适格主体的身份要件、资本要件和资质要件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三个要件的分析,确立社会资本投资铁路适格主体的判断标准,为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实践和立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投资铁路 适格主体 身份要件 资本要件 资质要件
原文传递
商法研究的资本视角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艳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5-140,共6页
资本理念渐入商法研究的视野,资本成为打开商法困惑之门的钥匙。传统的营利模式是买卖,构成传统商法的调整范围;现代的营利模式是资本,构成现代商法的调整范围。现代商主体是资本人格化的载体,现代商行为是投融资行为。以资本为视角研... 资本理念渐入商法研究的视野,资本成为打开商法困惑之门的钥匙。传统的营利模式是买卖,构成传统商法的调整范围;现代的营利模式是资本,构成现代商法的调整范围。现代商主体是资本人格化的载体,现代商行为是投融资行为。以资本为视角研究商法体系,既便于民法与商法的区分,彰显商法的特点,又便于拓宽商法的研究方法论,降低我国商法研究的创新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法 资本 商主体 商行为
下载PDF
从创业投资主体关系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傅利平 张响东 侯海霞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投资者、创业投资家和创新企业家作为创业投资活动的主体 ,是其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本。他们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从而阻碍创业投资的顺利进行。故设计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风险控制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创业 投资主体 投资者 投资家 企业家 人力资本 委托代理关系
下载PDF
物人相争:资本逻辑场域中大众的生存之困——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视角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洁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84-288,共5页
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研究对象,厘清了资本逻辑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资本逻辑场域下"物""人"对立所造成的生存困境;在此基础上,指出化解物人相争这一局面的有效路径:高扬人的主体性、消灭私有制、注重生态建... 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研究对象,厘清了资本逻辑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资本逻辑场域下"物""人"对立所造成的生存困境;在此基础上,指出化解物人相争这一局面的有效路径:高扬人的主体性、消灭私有制、注重生态建设;进而阐明了资本逻辑视域下我国发展应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大众 生存困境 超越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下载PDF
城市资本与农村要素博弈的制度解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代贵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6-130,共5页
在城市资本与农村要素的博弈过程中,由于相关制度安排滞后,导致城市资本对农民权益的侵占和发展空间的挤压。要加快推进改革,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规范各类主体行为,切实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城乡共荣、各谐发展。
关键词 城市资本 农村要素 制度创新
下载PDF
资本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经济意识的学理表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永佶 《政治经济学研究》 2021年第3期51-63,共13页
资本经济学是资本雇佣劳动制时代资产阶级经济意识的学理表述。虽然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家尽力掩饰其阶级主体性,但其思想体系绝非物理、数学那样的"科学",而是为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的论证、辩护和... 资本经济学是资本雇佣劳动制时代资产阶级经济意识的学理表述。虽然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家尽力掩饰其阶级主体性,但其思想体系绝非物理、数学那样的"科学",而是为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的论证、辩护和维持。本文从资本经济学的形成和演化说明其主体、主义、主题、主张:其主体是资本所有者集合的资产阶级;其主义是资本所有者个体利益和意识成为阶级的总体利益和意识集中概括的资本主义;其主题是探讨论证资本支配劳动所有利润的有效方式;其主张是以制度、体制保证资本所有权,以改进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强化经营管理、扩大和密切国际交往来增加利润。资本经济学体系是道、法、术、技四层的内在统一,其道层次就是资本经济学的主义,即资本主义;其法层次是展开道层次资本主义,对资本雇佣劳动制的论证、辩护与维持的方法论;其术层次将法层次的论证、辩护、维持体现于主干范畴,形成资本经济学基干;其技层次是对个体资本所有者支配劳动获取利润和总体资产阶级管控经济的具体方式的探讨论证。资本经济学的道、法、术、技层次并不是分立的,是从资产阶级经济意识对资本雇佣劳动制经济矛盾统一思想体系的有机构成,是抽象与具体概念运动的基本架构,其道、法、术、技四层次统一体现资本经济学的主体、主义、主题、主张,贯彻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经济学 主体 主义 主题 主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