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疼痛全程管理对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爆发痛的影响 被引量:69
1
作者 范祖燕 林金香 吴丹纯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降低癌痛患者爆发痛发生率。方法将200例癌痛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2014年1~12月收治的癌痛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收治的癌痛患者100例分为干预组,两组均按癌痛规范化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干预组实施疼痛全... 目的降低癌痛患者爆发痛发生率。方法将200例癌痛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2014年1~12月收治的癌痛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收治的癌痛患者100例分为干预组,两组均按癌痛规范化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干预组实施疼痛全程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及爆发痛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爆发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全程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用于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癌性爆发痛的发生,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癌痛 爆发病 全程管理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影响慢性中重度癌痛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楠娅 刘玉梅 +2 位作者 赵恒军 何华 李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55-658,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中重度癌痛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426例确诊为恶性肿瘤且伴有慢性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疼痛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3 d内疼痛控制良好率为85.6%。合并骨转移(...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中重度癌痛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426例确诊为恶性肿瘤且伴有慢性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疼痛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3 d内疼痛控制良好率为85.6%。合并骨转移(P=0.026)、疼痛控制后仍有爆发痛发生(P<0.001)、每日等效口服吗啡剂量(morphine equivalent daily dose,MEDD)较大(P<0.001)的患者疼痛控制不佳;而阿片类药物联合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有利于疼痛的控制(P=0.024)。单因素分析显示消化系统肿瘤、疼痛强度、四肢痛、合并神经病理性疼痛、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Ⅳ期患者中多部位转移为疼痛控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骨转移、存在爆发痛、MEDD较大为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作用NA-SIDs为疼痛控制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爆发痛 骨转移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全程疼痛护理干预对直肠癌癌痛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及爆发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萍 刘利 郑炜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疼痛护理干预对直肠癌癌痛患者负性情绪、服药依从性及爆发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收治的98例直肠癌癌痛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全程疼痛护理干预对直肠癌癌痛患者负性情绪、服药依从性及爆发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收治的98例直肠癌癌痛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服药依从性及爆发性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爆发性疼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上升,爆发性疼痛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98.0%vs 61.2%),爆发性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8.2%vs 5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直肠癌癌痛患者采用全程疼痛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爆发性疼痛发生率,缓解疼痛情况,提高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疼痛护理干预 直肠肿瘤 癌痛 负性情绪 爆发性疼痛 服药依从性
原文传递
影响晚期癌症伴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镇痛效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玉梅 邵宗鸿 +1 位作者 李薇 王楠娅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癌症伴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镇痛效果的相关因素,为晚期癌症姑息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收集260例晚期恶性肿瘤伴有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规范化镇痛治疗。以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评分降至≤3分,爆...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癌症伴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镇痛效果的相关因素,为晚期癌症姑息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收集260例晚期恶性肿瘤伴有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规范化镇痛治疗。以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评分降至≤3分,爆发痛次数≤3次/日,解救治疗次数≤3次/日作为疼痛控制良好的指标,以镇痛3天疼痛控制情况、镇痛时间、镇痛药物剂量作为评价镇痛难易的指标。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有无骨转移、疼痛强度、疼痛部位、疼痛原因、疼痛机制及有无频发爆发痛(每天3次以上)对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 260例患者镇痛治疗3天疼痛控制良好率为75.4%(196/260),中位镇痛时间为2天。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化系统肿瘤、重度疼痛和频发爆发痛是导致镇痛3天疼痛控制不佳(P<0.05)及镇痛时间长(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骨转移、疼痛部位、疼痛原因和疼痛机制对镇痛3天疼痛控制情况及镇痛时间长短无显著影响(P>0.05)。185例应用强阿片类药物患者中,年龄<60岁(P=0.018)、重度疼痛(P<0.001)、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P=0.002)及频发爆发痛(P=0.015)的患者需止痛药物剂量大,而性别、肿瘤类型、骨转移、疼痛部位、疼痛原因对镇痛药物剂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年龄<60岁、消化系统肿瘤、重度疼痛、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及频发爆发痛为影响镇痛效果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 癌痛 疼痛强度 爆发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立平 申文 +6 位作者 韩茜 袁燕 梁栋 殷琴 朱雯 许恒 胡学铭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679-683,共5页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最终入选的61例伴有重度疼痛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组(A组)30例,单纯硫酸吗啡缓释片组(B组)3...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最终入选的61例伴有重度疼痛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组(A组)30例,单纯硫酸吗啡缓释片组(B组)31例。两组患者根据疼痛程度逐渐增加药物用量,治疗目标为背景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3分,当出现爆发痛时采用盐酸吗啡片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吗啡的日均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疼痛缓解程度: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背景痛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在给药后第2、3、7和14天,A组患者平均背景痛NRS评分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给药后第2、3、7、14和28天,A组患者24小时爆发痛的平均次数也少于B组(P<0.05)。(2)吗啡的日均用量:综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和盐酸吗啡片的日均总用量,在给药第28天,A组患者日均吗啡用量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评分:在正规服药后,两组患者在情绪、失眠、恶心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在失眠、恶心等方面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能有效治疗癌性疼痛,减少吗啡的用量及副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加巴喷丁 癌性疼痛 爆发痛
下载PDF
癌症爆发痛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廖亚勇 陈耀成 +1 位作者 陈素红 管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4期15-17,19,共4页
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而爆发痛作为癌痛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起病急、持续时间较长、疼痛程度高,对患者及社会常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关注爆发痛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从爆发痛的定义、分类分型... 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而爆发痛作为癌痛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起病急、持续时间较长、疼痛程度高,对患者及社会常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关注爆发痛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从爆发痛的定义、分类分型、病理生理学机制和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综合治疗特点等方面分析爆发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爆发痛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肺癌疼痛患者爆发痛发生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兵 张丽萍 吴欣欣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32期4219-4222,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肺癌疼痛患者爆发痛的发生率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3月肺癌疼痛入院患者90例为对照组,2018年7—9月肺癌疼痛入院患者86例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肺癌疼痛患者爆发痛的发生率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3月肺癌疼痛入院患者90例为对照组,2018年7—9月肺癌疼痛入院患者86例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组织成立品管圈活动组"心手相连圈",制订活动计划,对肺癌疼痛患者发生爆发痛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发生爆发痛的原因,拟定对策实施,检讨不足与效果确认。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肺癌疼痛患者爆发痛的发生率由48.89%(44/90)下降为22.09%(1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P<0.05)。活动后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品管圈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均有提高。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肺癌患者爆发痛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痛 品管圈 爆发痛
原文传递
肿瘤科护士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及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柏冬丽 侯晓婷 +3 位作者 张杏兰 李艳 任莉 任芳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3-55,共3页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及培训需求,为开展针对爆发性疼痛的相关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选取4所医院267名肿瘤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爆发性疼痛相关知...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及培训需求,为开展针对爆发性疼痛的相关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选取4所医院267名肿瘤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问卷得分为8.70±2.22;18道题目中,9道题目正确率在50%以下,其中正确率最低的3道题目为"癌性爆发痛的评估内容"、"癌性爆发痛通常在多少分钟内达到顶峰"和"癌性爆发痛是否与慢性疼痛有必然联系"。是否肿瘤专科医院和不同学历护士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问卷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P<0.01)。33.1%的护士参加过爆发性疼痛相关培训,99.6%的护士希望参加爆发性疼痛相关培训,最希望采用的培训形式包括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和个案讨论,最希望获得的知识包括疼痛健康教育、镇痛方法和镇痛不良反应处理。结论肿瘤科护士对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对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的培训需求较高,提示有必要采用多种培训形式针对爆发性疼痛对肿瘤科护士开展培训,提高护士对爆发性疼痛患者的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护士 疼痛 癌性疼痛 爆发性疼痛 知识培训
下载PDF
奥施康定联合度洛西丁治疗晚期癌痛疗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石磊 张永亮 杨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5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联合度洛西丁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晚期癌症合并疼痛的患者60例,治疗前使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奥施康定+度洛西丁治疗,对照组30例仅给予奥施康定治疗。通过规范化...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联合度洛西丁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晚期癌症合并疼痛的患者60例,治疗前使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奥施康定+度洛西丁治疗,对照组30例仅给予奥施康定治疗。通过规范化、个体化止痛治疗,研究治疗后疼痛药物使用情况、控制爆发痛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但治疗组奥施康定使用剂量平均为(55.6±1.2)mg,对照组为(80.2±0.7)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5 d,2~7 d及2~14 d的爆发痛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药物相关性肝肾功能异常;两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给予止吐、缓泻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可明显好转,不影响持续用药。结论:奥施康定+度洛西丁治疗晚期癌痛疗效显著,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施康定 度洛西丁 癌痛 焦虑抑郁障碍 爆发痛 疗效
下载PDF
对晚期重度癌痛伴有爆发性疼痛患者的临床回顾性调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钒 任军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研究调查北京肿瘤医院宁养院15例晚期重度癌痛伴爆发性疼痛(简称:爆发痛)患者,回顾观察宁养院在控制慢性癌痛、减少爆发痛处理的合理性,为规范化疼痛治疗和爆发痛处理提供借鉴。方法:选取宁养院2007年9月至2007年12月开始治疗,并于... 目的:研究调查北京肿瘤医院宁养院15例晚期重度癌痛伴爆发性疼痛(简称:爆发痛)患者,回顾观察宁养院在控制慢性癌痛、减少爆发痛处理的合理性,为规范化疼痛治疗和爆发痛处理提供借鉴。方法:选取宁养院2007年9月至2007年12月开始治疗,并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期间死亡的病例中的晚期癌痛伴爆发痛,且使用阿片类药物超过6周、病程记录完整的全部患者15例,对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和爆发痛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疼痛控制情况、爆发痛次数、爆发痛强度(用VAS评分)以及爆发痛控制药物使用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经过宁养院镇痛治疗后患者VAS疼痛评分显著下降,爆发痛次数显著减少;多数患者(11/15)为复合性痛;疼痛处理中普遍使用了辅助药物及个体化使用了强阿片类药物,并以即释吗啡控制爆发痛。结论:对晚期癌痛伴爆发痛患者按照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实施综合性个体化的止痛方案,可以控制慢性癌痛,有效减少爆发痛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痛 爆发性疼痛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度癌痛爆发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温莹浩 林小小 汤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434-436,共3页
目的:评价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度癌痛爆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服用曲马多缓释片达400mg/d仍存在爆发痛的中度癌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5例)临睡前加服一次塞来昔布,塞来昔布起始剂量为200mg/d,最大剂量400mg/d... 目的:评价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度癌痛爆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服用曲马多缓释片达400mg/d仍存在爆发痛的中度癌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5例)临睡前加服一次塞来昔布,塞来昔布起始剂量为200mg/d,最大剂量400mg/d;另一组(35例)改用羟考酮控释片,羟考酮起始剂量为20mg/d,最大剂量40mg/d。评价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塞来昔布、羟考酮控释片均可有效控制疼痛,但前者的不良反应更轻,生活质量更高。结论: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塞来昔布可有效治疗中度癌痛爆发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塞来昔布 癌痛 爆发痛
下载PDF
基于健康赋权理念的癌痛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丽丽 明洁 +1 位作者 魏玉玲 冷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5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赋权理念的癌痛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肿瘤科住院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Ca-HELP癌痛干预小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赋权理念的癌痛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肿瘤科住院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Ca-HELP癌痛干预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癌痛患者自我管理进行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癌性爆发痛发生率、疼痛应对策略评分,评估2组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癌性爆发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应对策略量表认知、行为维度及总量表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总体健康状况及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赋权理念对癌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疼痛,减少癌性爆发痛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赋权理念 癌痛 自我管理 癌性爆发痛 疼痛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降低住院癌痛患者爆发痛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冉建波 刘丽 邓明友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11期1364-1366,共3页
目的探讨住院癌痛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focus-PDCA)干预对爆发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重庆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住院癌痛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foc... 目的探讨住院癌痛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focus-PDCA)干预对爆发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重庆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住院癌痛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focus-PDCA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爆发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爆发痛程度轻度患者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PDCA干预模式应用到住院癌痛患者诊疗中,可改善患者的爆发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 爆发痛
原文传递
曲马多缓释片结合塞来昔布治疗中度癌痛爆发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容世健 陈彪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3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中度癌痛爆发痛患者应用曲马多缓释片结合塞来昔布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100例中度癌痛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曲马多缓释片结合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羟考酮控释片治... 目的探讨中度癌痛爆发痛患者应用曲马多缓释片结合塞来昔布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100例中度癌痛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曲马多缓释片结合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爆发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度癌痛爆发痛患者应用曲马多缓释片结合塞来昔布治疗的效果显著,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癌痛 爆发痛 曲马多缓释片 塞来昔布 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药止痛散治疗癌性疼痛3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玮璿 贾玫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止痛散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将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基础治疗方案基本相等,如癌症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爆发痛的处理、营养支持及辅助用... 目的观察中药止痛散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将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基础治疗方案基本相等,如癌症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爆发痛的处理、营养支持及辅助用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在躯干或上臂非刺激及非辐射的平整表面贴敷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止痛散。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疗效及NRS评分、爆发痛次数、阿片类药物总剂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70.59%,对照组为64.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NRS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第1天和第8天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治疗后NR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治疗第8天阿片类药物剂量少于治疗第1天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第8天阿片类药物剂量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阿片类药物总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爆发痛发作次数比较,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止痛散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可减少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剂量并减少爆发痛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药止痛散 爆发痛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癌症患者爆发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琳琳 王丁兰 刘爱琴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16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癌症患者爆发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QCC活动组织,应用QCC活动手法,按照QCC活动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比较活动前后癌症患者爆发痛的发生率,从而评价效果。结果:QCC活动后癌症患者爆发痛的发生率明显...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癌症患者爆发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QCC活动组织,应用QCC活动手法,按照QCC活动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比较活动前后癌症患者爆发痛的发生率,从而评价效果。结果:QCC活动后癌症患者爆发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通过圈员自我认同感评定,结果显示圈员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培养、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团结合作能力、QCC手法掌握程度、积极性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QCC活动有效降低癌症患者爆发痛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癌症 爆发病 护理人员 综合素质
下载PDF
癌症患者爆发痛的管理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倩倩 杨智慧 +3 位作者 张立力 樊颖维 米雪 范中意 《现代临床护理》 2016年第12期64-68,共5页
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1])中提到,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为25%,晚期可高达60%-80%,其中1/3患者表现为重度疼痛。爆发性癌痛是一种特殊的癌症疼痛状态,最初是1990年由PORTENOY等(... 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1])中提到,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为25%,晚期可高达60%-80%,其中1/3患者表现为重度疼痛。爆发性癌痛是一种特殊的癌症疼痛状态,最初是1990年由PORTENOY等([2])定义:在镇痛药物平稳控制基础痛的基础上,仍出现的突发、急性的疼痛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爆发痛 护理
下载PDF
内皮素系统与骨转移性癌痛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皓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2期632-632,633,共2页
目的探究内皮素系统与骨转移性癌痛之间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骨转移性癌痛的形成机制,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在疼痛领域的应用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2000~2013年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内皮素与骨转移性癌痛的研究资料,综述内皮素与骨转移癌性疼痛... 目的探究内皮素系统与骨转移性癌痛之间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骨转移性癌痛的形成机制,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在疼痛领域的应用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2000~2013年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内皮素与骨转移性癌痛的研究资料,综述内皮素与骨转移癌性疼痛之间关系。结果内皮素与骨转移性癌痛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能成为控制骨转移性癌痛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骨转移 癌痛 爆发痛
下载PDF
阿片类药物对癌痛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艳 杨艺民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治疗情况,探讨阿片类药物对癌痛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6月—2017年10月116例癌痛患者病例,均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探讨不同阿片类药物治疗疗效、爆发痛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 目的通过分析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治疗情况,探讨阿片类药物对癌痛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6月—2017年10月116例癌痛患者病例,均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探讨不同阿片类药物治疗疗效、爆发痛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该组病例包括多种病理类型恶性肿瘤,以肺癌多见;(2)盐酸吗啡缓释片用量以日剂量60~180 mg为主;(3)治疗前平均疼痛强度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5.18±1.15)分,治疗后阿片类药物平均NRS评分(1.58±0.61)分,治疗后平均NRS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5,P=0.024);该组病例出现爆发痛的有42例(36.21%);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有53例(4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7,P=0.016)。结论阿片类药物能有效的控制癌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疼痛强度评分 阿片类药物 爆发痛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晚期癌症患者爆发痛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颂贤 强万敏 +1 位作者 沈傲梅 郭凤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2期1694-1697,共4页
目的 深入了解晚期癌症患者爆发痛体验,为采取针对性爆发痛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2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利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和萃取主题.结果 晚期癌症患者爆发痛体验可分析73个主... 目的 深入了解晚期癌症患者爆发痛体验,为采取针对性爆发痛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2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利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和萃取主题.结果 晚期癌症患者爆发痛体验可分析73个主题:对于爆发痛的整体感知;发生爆发痛时的体验;爆发痛相关的个人成长.结论 临床护理中应及时为患者提供充足的信息,考虑患者个体化照顾需求并结合非药物方法来更好地管理爆发痛,改善患者的爆发痛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 爆发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