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咖啡酸五环三萜酯的合成与保肝活性
1
作者 贾炯 孙学华 +3 位作者 邵腾飞 金树根 高月求 王建武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0-764,共5页
以天然的咖啡酸、甘草次酸和齐墩果酸为原料,采用侧基保护、还原、酰化与去保护等步骤,将咖啡酰基及氢化咖啡酰基引入到甘草次酸和齐墩果酸的3-位羟基上,以较高收率合成了4个新的咖啡酸及氢化咖啡酸五环三萜酯类化合物,通过IR,1H NMR,H... 以天然的咖啡酸、甘草次酸和齐墩果酸为原料,采用侧基保护、还原、酰化与去保护等步骤,将咖啡酰基及氢化咖啡酰基引入到甘草次酸和齐墩果酸的3-位羟基上,以较高收率合成了4个新的咖啡酸及氢化咖啡酸五环三萜酯类化合物,通过IR,1H NMR,HRMS等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ffeyl glycyrrhetinate caffeyl oleanolic ESTER SYNTHESIS HEPATIC PROTECTION
原文传递
狗脊中化学成分及其对DPPH清除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许枬 章琪 +2 位作者 曹跃 贾天柱 钟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62-166,共5页
目的:研究狗脊的化学成分,探讨其对二苯代苦味基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硅胶色谱、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狗脊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清除DPPH活性试验。结果:从狗脊70... 目的:研究狗脊的化学成分,探讨其对二苯代苦味基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硅胶色谱、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狗脊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清除DPPH活性试验。结果:从狗脊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成分,分别为1-O-咖啡酰-β-D-葡萄糖(1),6-O-咖啡酰-D-葡萄糖(2),3-O-咖啡酰-D-葡萄糖(3),3-hydroxymethyl-2(5H)-furanone(4),β-miroside(5),cibotiumbaroside A(6),原儿茶酸(7),甘露糖(8),corchoionoside C(9),曲酸(10)。对DPPH清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都有较强的清除能力。结论:化合物1~5均为从狗脊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3,6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1的清除效果与维生素C(Vit C)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脊 化学成分 3—O-咖啡酰-D-葡萄糖 结构研究
原文传递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蒲公英根产地初加工工艺
3
作者 王建强 姜爽 +1 位作者 唐姗 李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295-6304,共10页
目的通过多种评价指标,利用综合加权评分法以及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BBD-RSM)全面优化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产地加工关键技术。方法蒲公英根的产地加工主要与切制前不同含水量... 目的通过多种评价指标,利用综合加权评分法以及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BBD-RSM)全面优化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产地加工关键技术。方法蒲公英根的产地加工主要与切制前不同含水量、不同干燥方式及烘干温度、不同切制厚度3个因素密切相关。比较了蒲公英根在10种不同干燥方法、5种不同切制厚度下各类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优选了蒲公英根产地初加工工艺最优参数为含水量70%,烘干温度50℃,切制厚度(13±2)mm。结论优化出的蒲公英根产地最佳工艺切实可行,工艺简便,可操作性强,进一步丰富蒲公英根质量评价标准,为蒲公英根产地初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芦丁 单咖啡酰酒石酸 绿原酸 咖啡酸 菊苣酸 齐墩果酸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产地加工
原文传递
大肠杆菌混菌发酵生产咖啡醇糖苷
4
作者 王帅 庄以彬 +2 位作者 刘浩 毕慧萍 刘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7-13,共7页
利用大肠杆菌混菌发酵生物合成咖啡醇糖苷。通过在酪氨酸高产大肠杆菌BTAL中表达异源基因酪氨酸解氨酶(tyrosine ammonia-lyase from Rhodotorula glutinis,RgTAL),对羟基肉桂酰辅酶A连接酶(hydroxycinnamate:CoA ligase from Petroseli... 利用大肠杆菌混菌发酵生物合成咖啡醇糖苷。通过在酪氨酸高产大肠杆菌BTAL中表达异源基因酪氨酸解氨酶(tyrosine ammonia-lyase from Rhodotorula glutinis,RgTAL),对羟基肉桂酰辅酶A连接酶(hydroxycinnamate:CoA ligase from Petroselinum crispum,Pc4CL)和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innamyl-CoA reductase from Arabidopsis thaliana,AtCCR),与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对羟基苯乙酸3-羟化酶HpaBC和糖基转移酶(UGT73C5 from A.thaliana,AtUGT73C5)混合培养发酵生产了3种咖啡醇葡萄糖苷,其中2种为非天然化合物。优化共培养比例至3∶1,咖啡醇-4-O-葡萄糖苷的最高产量达到(141.63±3.42)mg/L。这是首次微生物异源合成咖啡醇糖苷的报道,该工作扩大了咖啡醇糖苷的结构多样性,为后续的构效分析提供了新的候选化合物,有望得到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咖啡醇糖苷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醇糖苷 生物合成 大肠杆菌 混菌培养 发酵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