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离石后石商代墓葬 被引量:4
1
作者 赵辉 刘吉祥 +5 位作者 闫勇允 冯艮武 薛亚丽 刘洋(照相绘图) 梁孝(照相绘图) 武俊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15,共10页
202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吕梁山区离石后石墓地发掘了两座商代墓葬,编号为M32和M21。其中M32二层台上及椁室内发现6具殉人,这是目前晋陕高原南流黄河两岸发现殉人最多、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商代墓葬。该墓下葬以后发生过严重... 202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吕梁山区离石后石墓地发掘了两座商代墓葬,编号为M32和M21。其中M32二层台上及椁室内发现6具殉人,这是目前晋陕高原南流黄河两岸发现殉人最多、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商代墓葬。该墓下葬以后发生过严重毁墓行为,出土陶器、青铜短剑等器物形制特殊,反映了晋西高原商时期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M21出土的陶盆装饰两组三角刻划纹,这种纹饰在殷墟很常见,两者之间或存在文化交流。两座墓葬的发现,为区域遗存年代、文化性质、族属等研究提供了重要新材料,是近年来晋陕高原商代考古的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石后石 商代墓葬 殉人 青铜短剑
原文传递
陇县边家庄秦墓出土铜戈铭文新释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建西 《文博》 2017年第5期26-28,共3页
在前人释读的基础上,对1987年陕西陇县边家庄M12号墓出土春秋早期秦式铜戈铭文进行了新的考释新的释读表明铭文与铜戈铸造有关,对比其他多条记载铸器金属原料的铭文,将该戈铭文前四字新释作"卜(镤)(氵夫)(釒膚)□喬(鐈)",指... 在前人释读的基础上,对1987年陕西陇县边家庄M12号墓出土春秋早期秦式铜戈铭文进行了新的考释新的释读表明铭文与铜戈铸造有关,对比其他多条记载铸器金属原料的铭文,将该戈铭文前四字新释作"卜(镤)(氵夫)(釒膚)□喬(鐈)",指用于铸造铜戈的金属原料:铜和锡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冶金史 边家庄秦墓 铜戈 春秋早期 青铜器制造
下载PDF
商周之际三角援青铜戈与蜀人随武王伐纣 被引量:3
3
作者 印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38,共5页
发现于陕西城固、洋县一带的以等腰三角形宽短援青铜戈为代表的商代考古遗存表明当时的蜀境包括陕南汉中地区。蜀文化不仅达到了大巴山以北,甚至也延伸至秦岭北麓周边一带。陕南城固与秦岭北麓周边一带在文化上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佐证... 发现于陕西城固、洋县一带的以等腰三角形宽短援青铜戈为代表的商代考古遗存表明当时的蜀境包括陕南汉中地区。蜀文化不仅达到了大巴山以北,甚至也延伸至秦岭北麓周边一带。陕南城固与秦岭北麓周边一带在文化上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佐证了史籍所载的往来于秦岭南北的主要通道——褒斜道的重要作用。随武王伐纣的应是居于巴山以北陕南的秦巴山地一带以及后来向北过秦岭的早期蜀文化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之际 三角援青铜戈 蜀人
下载PDF
试析鲜水河流域出土的铜戈
4
作者 金国林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68,共8页
鲜水河为雅砻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南麓,流经四川省色达、炉霍、道孚、雅江等县,两岸颇多石棺葬墓地,迄今已出土铜戈9件,按照形制可分为A、B、C三型,其中,A型为刀戈复合体,可分为三个亚型,演化规律明显,作为戈的功能逐... 鲜水河为雅砻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南麓,流经四川省色达、炉霍、道孚、雅江等县,两岸颇多石棺葬墓地,迄今已出土铜戈9件,按照形制可分为A、B、C三型,其中,A型为刀戈复合体,可分为三个亚型,演化规律明显,作为戈的功能逐渐加强。B型戈曲刃,有管銎,便于安装和固定柲。C型铜戈为中原商式戈。根据戈的形制和捆绑痕迹,推测戈的捆绑方式有四种:单面捆绑式、凹槽嵌入式、銎内插入式、榫孔插入式。A型戈作为复合形武器,借鉴甘青地区早期青铜文化因素后,形成自己的发展系列,发展成熟后沿横断山东缘向南传播。B型戈部分文化因素来自于北方草原青铜文化,但整体形制独具特色。C型戈为典型的商文化器物。由此可见,鲜水河流域的青铜文化兼具开放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 铜戈 刀戈复合体 北方草原文化
原文传递
巴人地区青铜戈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世学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5-33,共9页
战国时期,巴人地区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铜戈,是巴人文化中青铜兵器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学术界通常将其分为巴式有胡戈和蜀式无胡戈两种形式。
关键词 青铜戈 发现 研究
下载PDF
云南楚雄出土春秋时期青铜戈的理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昆林 字正华 +1 位作者 岳开华 自兴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7-50,共4页
文章首先对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戈主要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青铜戈的表面镀层含锡量和含铅量都比戈内部高 ,镀层和戈体有明显的分界线 ,其次 ,对取各个部分的腐蚀产物进行分析并对腐蚀机理进行了探索。文章对古代青铜器的保护和研究... 文章首先对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戈主要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青铜戈的表面镀层含锡量和含铅量都比戈内部高 ,镀层和戈体有明显的分界线 ,其次 ,对取各个部分的腐蚀产物进行分析并对腐蚀机理进行了探索。文章对古代青铜器的保护和研究当时的冶炼技术及相关文化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楚雄市 春秋时期 青铜器 青铜戈 理化分析 镀层 抗腐蚀能力 腐蚀机理
下载PDF
六年冢子韩政戈补考 被引量:1
7
作者 石继承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40-46,共7页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所著录的"六年冢子韩政戈",铭文照片略有变形,释文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河南博物院所藏原器,对戈铭重作考释,并结合目前所能见到的其他几件战国晚期韩国"冢子"监造兵器,对戈铭所记录的监造系统进...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所著录的"六年冢子韩政戈",铭文照片略有变形,释文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河南博物院所藏原器,对戈铭重作考释,并结合目前所能见到的其他几件战国晚期韩国"冢子"监造兵器,对戈铭所记录的监造系统进行讨论。此外,本文还对此戈及近年新发表的"四年冢子戈"的铸造年代进行判定,认为它们都是韩王安世所造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年冢子韩政戈 铭文考释 监造系统 铸造年代
下载PDF
新郑白庙范窖藏铜戈制作技术浅析
8
作者 王璐 杜安 张俊儒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90,共5页
新郑白庙范窖藏铜戈代表了战国晚期韩国兵器的制作水平。通过技术分析,白庙范铜戈的实用性能表征明显,至少半数以上在内部周缘开刃,援、胡开角及内部开角符合实战需求。合金材质分为锡青铜和铅锡青铜,以高锡合金为主,脆性增加、韧性较... 新郑白庙范窖藏铜戈代表了战国晚期韩国兵器的制作水平。通过技术分析,白庙范铜戈的实用性能表征明显,至少半数以上在内部周缘开刃,援、胡开角及内部开角符合实战需求。合金材质分为锡青铜和铅锡青铜,以高锡合金为主,脆性增加、韧性较差。可能作为铜料回炉重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晚期 白庙范窖藏 铜戈 制作技术
原文传递
新见战国戈铭与楚简地名补释
9
作者 蒋鲁敬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58-63,共6页
本文对新见战国铜戈铭文中的“雍丘”、“都城”与楚简中的“郯陵”、“陉”作了讨论,雍丘属于魏,鄗城属于赵,郯陵和陉大概即是楚县。这些地名资料丰富了对战国时期诸侯国疆域变迁、地理沿革的认识。
关键词 铜戈 雍丘 鄗城 楚简 郯陵
下载PDF
渠县发现的巴族青铜铭文戈考析
10
作者 钱玉趾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7,共3页
渠县发现两件青铜铭文戈,一件是巴族铜戈,其上铭文是巴族文字;一件是蜀族铜戈,其上铭文是蜀族文字。
关键词 渠县 铜戈铭文 巴族文字 蜀族文字
下载PDF
试析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地区有銎青铜戈
11
作者 陆文婷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205-208,共4页
戈,既是啄兵又是勾兵。对北方地区出土的有銎青铜戈进行系统整理,根据銎与胡的形制特征,将有銎青铜戈划分为短銎无胡戈、短銎有胡戈、管銎无胡戈、管銎有胡戈四类,并对其形制特点做了具体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分析其... 戈,既是啄兵又是勾兵。对北方地区出土的有銎青铜戈进行系统整理,根据銎与胡的形制特征,将有銎青铜戈划分为短銎无胡戈、短銎有胡戈、管銎无胡戈、管銎有胡戈四类,并对其形制特点做了具体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分析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北方地区 有銎青铜戈
下载PDF
《越王差徐戈》铭文与越国徙都“姑苏”补论
12
作者 熊贤品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12,共7页
《越王差徐戈》铭文是目前所发现的记载苏州地区名"姑苏"较早的文献资料。对铭文进行汇释并就"得""居""居乍金""司"的用法及"先王"所指进行讨论。越王翳迁都吴地,越王差... 《越王差徐戈》铭文是目前所发现的记载苏州地区名"姑苏"较早的文献资料。对铭文进行汇释并就"得""居""居乍金""司"的用法及"先王"所指进行讨论。越王翳迁都吴地,越王差徐承袭之并都于姑苏,其原因与越国北上扩张与齐国势力南下的冲突有关。铭文中的"姑苏"可能在今天苏州城西,其可能并非越国新建而为沿用春秋时期的木渎古城而来。由木渎春秋城、越王差徐城至秦汉以后苏州城址的变迁来看,前两者均在今苏州城以西,表明苏州早期地址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西至东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王差徐戈》 铭文 越国 姑苏 都城 迁徙 吴国
下载PDF
魏国雍丘令戈考
13
作者 傅修才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3,共3页
根据清晰戈铭照片,以及铜戈的时代特征,旧释五年桐丘令戈应为五年雍丘令戈,它与新出廿八年雍丘令戈皆是战国中期魏惠王时期兵器,据此可知雍丘在战国中期已属魏国并置县。
关键词 廿八年雍丘令戈 五年雍丘令戈 战国中期 魏惠王
原文传递
叶家山M111出土的商代铁援铜戈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天宇 张吉 +1 位作者 黄凤春 陈建立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5,123,共7页
叶家山M111出土的铁援铜戈,据形制及纹饰特征可判断为殷墟二期的器物,是继藁城台西、平谷刘家河之后,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三件商代铁质器物,也是目前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铁质器物。该戈的铁援部分为陨铁材质,使用了当时相当珍... 叶家山M111出土的铁援铜戈,据形制及纹饰特征可判断为殷墟二期的器物,是继藁城台西、平谷刘家河之后,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三件商代铁质器物,也是目前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铁质器物。该戈的铁援部分为陨铁材质,使用了当时相当珍贵的金属材料;铁刃锻制后嵌于范内,再以青铜铸出援部。商代铁援铜戈出于叶家山西周曾侯墓中,很可能与周初的"分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援铜戈 陨铁 叶家山墓地
原文传递
“黄仲之用”戈与“东侯之造”戈考释
15
作者 耿庆刚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2,98,共5页
咸阳龚西墓地M8出土的“黄仲之用”戈与“东侯之造”戈是研究黄国历史文化与战国楚封君等问题的新资料。“黄仲之用”戈的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黄仲”为黄国公族的一支;“东侯之造”戈的年代为战国中期,为楚封君“东侯”或“东... 咸阳龚西墓地M8出土的“黄仲之用”戈与“东侯之造”戈是研究黄国历史文化与战国楚封君等问题的新资料。“黄仲之用”戈的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黄仲”为黄国公族的一支;“东侯之造”戈的年代为战国中期,为楚封君“东侯”或“东宅公”所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戈 黄仲 东侯 封君
原文传递
论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铜戈、矛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健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69,共10页
Studies of the material related to bronze ge and spears show that the ge was created bythe Xia people in the Central Plain. In the Shang period, it was spread southward, reaching Hubei at theErligang stage and Jiangxi... Studies of the material related to bronze ge and spears show that the ge was created bythe Xia people in the Central Plain. In the Shang period, it was spread southward, reaching Hubei at theErligang stage and Jiangxi and Sichuan at the stage of Yinxu Ⅱ. This diffusion was a reflection of thestrong influence of the advanced Central Plain bronze culture upon remote peripheral regions and thecentral position of the Yin-Shang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stinct regional features of the Xingange indicate that, when absorbing elements of the Central Plain culture, the southern aboriginal cultureadded its own features to them, which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a characteristic local style. The bronzespear was created mainly by the southern people at the Erligang stage of the Shang period. The examplesfrom the Shang tomb at Xingan belonged to locally-developed bronze weapons and inherited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the southern spear. The characteristic Shang spear of the Central Plain was in its turn aproduct of adopting the southern prototype with their own cultural elements mixed in. The southwardand northward spread of bronze ge and spears respectively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aspect which reflectsthe interaction, amalgamation and formation course of the united polygenetic Chinese bronz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中国 文物考古 形制
原文传递
再谈“十九年相邦■”戈的考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卓 权敏 《文博》 2015年第5期47-52,共6页
"十九年相邦■"戈是近年出土的一件形制和铭文都极为特殊的纪年铜戈,本文通过对此戈的再考证,认为是铸造于战国末期的韩戈,铭文中提及的相邦名对秦统一前后秦国的相邦人属提供了新的材料。
关键词 纪年铜戈 铭文 秦王政 相邦
下载PDF
三年奅令戈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3-75,共3页
2005年5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霍邱县洪集镇唐畈村发现一座小墓[1],根据该墓的形制和出土陶器的组合特征,判断其年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该墓出土的1件青铜戈,编号为M21∶1。狭援内刃式,援长而狭,前锋弧形,无脊;长胡,上有三穿;... 2005年5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霍邱县洪集镇唐畈村发现一座小墓[1],根据该墓的形制和出土陶器的组合特征,判断其年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该墓出土的1件青铜戈,编号为M21∶1。狭援内刃式,援长而狭,前锋弧形,无脊;长胡,上有三穿;长方形内,上有一穿,后段略收窄,三面有刃。具有典型的战国晚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戈 铭文 地望 年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