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针刺阳陵泉对不同病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脑效应机制。方法将纳入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分为长、短病程组,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期间给予受试者针刺患侧阳陵泉干预。选取双侧半球运动相关脑...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针刺阳陵泉对不同病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脑效应机制。方法将纳入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分为长、短病程组,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期间给予受试者针刺患侧阳陵泉干预。选取双侧半球运动相关脑区[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背侧运动前区(dorsal premotor area,PMd)、腹侧运动前区(ventral premotor area,PMv)、初级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共计8个种子点,计算并比较静息态及针刺态下每对种子点间的功能连接度的变化及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静息态时长病程组患侧PMv与健侧SMA之间功能连接度明显强于短病程组(P<0.05);长病程组健侧SMA与健侧PMv之间功能连接度在接受针刺后减弱(P<0.05),短病程组双侧SMA之间、健侧SMA与患侧PMv之间、患侧SMA与患侧PMd之间、双侧PMv之间功能连接度在接受针刺后增强(P<0.05)。长病程组中,针刺态时下肢FMA评分与健侧PMd-健侧M1的功能连接度呈负相关(r=-0.411,P<0.05);短病程组中,静息态时下肢FMA评分与健侧PMd-健侧M1、患侧PMv-患侧M1的功能连接度呈负相关(r=-0.588及r=-0.542,P<0.05);在全组中,静息态时下肢FMA评分及全身FMA总分与患侧PMv-患侧M1的功能连接度呈负相关(r=-0.432及r=-0.319,P<0.05)。结论健侧SMA-PMv可作为长病程偏瘫患者接受针刺的效应靶点,双侧SMA、健侧SMA与患侧PMv、患侧SMA与患侧PMd、双侧PMv可作为短病程偏瘫患者接受针刺的效应靶点,这些可作为判断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预后的神经生物学指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针刺阳陵泉对不同病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脑效应机制。方法将纳入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分为长、短病程组,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期间给予受试者针刺患侧阳陵泉干预。选取双侧半球运动相关脑区[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背侧运动前区(dorsal premotor area,PMd)、腹侧运动前区(ventral premotor area,PMv)、初级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共计8个种子点,计算并比较静息态及针刺态下每对种子点间的功能连接度的变化及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静息态时长病程组患侧PMv与健侧SMA之间功能连接度明显强于短病程组(P<0.05);长病程组健侧SMA与健侧PMv之间功能连接度在接受针刺后减弱(P<0.05),短病程组双侧SMA之间、健侧SMA与患侧PMv之间、患侧SMA与患侧PMd之间、双侧PMv之间功能连接度在接受针刺后增强(P<0.05)。长病程组中,针刺态时下肢FMA评分与健侧PMd-健侧M1的功能连接度呈负相关(r=-0.411,P<0.05);短病程组中,静息态时下肢FMA评分与健侧PMd-健侧M1、患侧PMv-患侧M1的功能连接度呈负相关(r=-0.588及r=-0.542,P<0.05);在全组中,静息态时下肢FMA评分及全身FMA总分与患侧PMv-患侧M1的功能连接度呈负相关(r=-0.432及r=-0.319,P<0.05)。结论健侧SMA-PMv可作为长病程偏瘫患者接受针刺的效应靶点,双侧SMA、健侧SMA与患侧PMv、患侧SMA与患侧PMd、双侧PMv可作为短病程偏瘫患者接受针刺的效应靶点,这些可作为判断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预后的神经生物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