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底型民生保障水平的测度 被引量:4
1
作者 高和荣 夏会琴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48-56,共9页
托底型民生保障制度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安全网,也是维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托底型民生保障水平的确定关系到民众最基本生活的保障程度,是托底型民生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本文引入底线公平理论,提出托底型民生保障... 托底型民生保障制度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安全网,也是维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托底型民生保障水平的确定关系到民众最基本生活的保障程度,是托底型民生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本文引入底线公平理论,提出托底型民生保障水平针对的是基本生活需求中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并借助ELES模型对托底型民生保障水平进行具体测算。验证结果表明,2014—2018年托底型民生保障水平高于贫困线和大多数地区低保标准,能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同步,实施该标准可以托住民众基本生活之“底”,不会造成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要保证托底型民生保障水平,首先需要将传统的“保生存”的托底观念转变为“保基本生活”,其次应提高统筹层次,实现统筹区域标准统一,最后建立各级政府财政分担机制,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底 民生保障 底线公平 政府责任
下载PDF
公平底线:农村孤寡老人最低生活保障研究——以湖南两县的实证调查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翠绒 刘亦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23,共5页
湖南洞口、隆回两县的调查证实,目前农村孤寡老人在物质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等方面严重缺损,社会支持乏力,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尽早建立农村孤寡老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人性的呼唤,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底线。
关键词 孤寡老人 公平底线 最低生活保障
下载PDF
底线公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保障的价值要求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和荣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4,共6页
社会保障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新时代依据底线公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事业是整合多样化社会保障模式、厘清社会保障责任、规范社会保障待遇、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底线公平是&... 社会保障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新时代依据底线公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事业是整合多样化社会保障模式、厘清社会保障责任、规范社会保障待遇、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底线公平是"底线"与"公平"的结合,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责任及待遇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支出不是简单地与经济增长划等号,而是直接与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相挂钩。因此,底线公平作为新时代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价值基础实现了对西方社会保障价值理念的超越,它是对差等公平及差序公平的扬弃,是马克思公平观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构成了全民覆盖的保证以及持续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 底线公平
下载PDF
“雨露均沾”抑或“强强联合”:衔接过渡期驻村帮扶资源配置逻辑及其实践后果
4
作者 兰剑 程博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102,共13页
驻村帮扶是衔接过渡期巩固好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制度支撑。通过对西部地区两县驻村帮扶工作的调查研究发现,与脱贫攻坚时期更加注重全面帮扶的“雨露均沾”不同,衔接过渡期驻村帮扶资源配置更加注重“强强联合”,在乡村... 驻村帮扶是衔接过渡期巩固好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制度支撑。通过对西部地区两县驻村帮扶工作的调查研究发现,与脱贫攻坚时期更加注重全面帮扶的“雨露均沾”不同,衔接过渡期驻村帮扶资源配置更加注重“强强联合”,在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的工作机制与目标指引下,一些重点乡村建设项目和资源被少数优势村庄捕获,驻村帮扶强势主客体间存在着理性的“共同谋划”,而部分弱势村庄则深陷于自身基础薄弱和外来资源稀缺的两难境地。驻村帮扶主客体的“强强联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驻村帮扶主体的行为偏差、村际水平上新的不公平、制度效能低下与低水平管理困境等后果。因此,应加快构建驻村帮扶资源的精准匹配与县域资源统筹共享机制,拓展资源供给渠道并优化驻派结构,以提升帮扶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整体帮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衔接过渡期 驻村帮扶 驻村干部 资源配置 底线公平 精英捕获
下载PDF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坚守底线公平的困境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虹甫 宋玉芳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第9期770-773,795,共5页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体育领域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确保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坚守底线公平,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优选。以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与底线公平的内涵为切入点...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体育领域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确保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坚守底线公平,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优选。以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与底线公平的内涵为切入点,审视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城乡公共体育服务非均等化突出;政府相关部门存在政策执行偏差;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阙如。基于此提出相应对策:重点实现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着力矫正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执行偏差,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评价研究等,以期推动底线公平贯穿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始终,助力体育事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底线公平 公共体育服务 体育事业
下载PDF
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之考量——改革开放40年农民工医疗保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黎赵 徐义海 《社会福利》 2020年第8期3-10,31,共9页
农民工医保受益归属当问谁?如何破解各地农民工医保受益水平不均、受益归属模糊及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建设公平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运用底线公平理论展开研究,对改革开放40年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进行回顾与反思,以受... 农民工医保受益归属当问谁?如何破解各地农民工医保受益水平不均、受益归属模糊及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建设公平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运用底线公平理论展开研究,对改革开放40年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进行回顾与反思,以受益水平与受益归属为视角剖析考量现行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并提出应以底线公平为尺度进行制度普遍整合才能实现提高公平性的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医疗保障 底线公平 受益水平 受益归属
原文传递
基本医疗卫生改革的政治伦理、市场逻辑与未来走向 被引量:1
7
作者 叶俊 郭维淋 +1 位作者 甘勇 左延莉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3-36,45,共5页
基本医疗卫生改革是当前实现“2030健康中国”和新时代下践行人民健康优先战略的一项制度创新。然而,现实中改革仍面临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和医疗服务供给效率不高的双重困境。本质上,医疗服务具有公利性与私利性二元属性,进而延伸出立足... 基本医疗卫生改革是当前实现“2030健康中国”和新时代下践行人民健康优先战略的一项制度创新。然而,现实中改革仍面临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和医疗服务供给效率不高的双重困境。本质上,医疗服务具有公利性与私利性二元属性,进而延伸出立足于公利性属性,基本医疗卫生改革应当坚守“人人公平享有”的政治伦理,鉴于私利性属性改革需要维护医疗市场主体合法逐利的正当权利,政府公利性创造与市场私利驱动是辩证性的哲学思考。我国医改未来应以公民健康与福祉共享为价值依归,始终坚持政府严守底线、市场有序竞争、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医疗卫生 政治伦理 市场逻辑 公平底线 有序竞争
下载PDF
促进创业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研究——基于底线公平视角
8
作者 汤伶俐 梅哲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87-91,共5页
创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国的收入保障制度导致创业者税费负担重、地区间创业者竞争不公平、保险转移成本高和创业失败生活没保障等严重制约了城乡居民创业的积极性。针对现有制度局限,建议基... 创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国的收入保障制度导致创业者税费负担重、地区间创业者竞争不公平、保险转移成本高和创业失败生活没保障等严重制约了城乡居民创业的积极性。针对现有制度局限,建议基于底线公平原则,构建一个由政府公共财政支付起"兜底"作用的、以最低养老金标准为上限、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下限、呈带状区间的经济收入保障防线,保障所有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全民基础性养老保障方案,解决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并减轻创业者的缴费负担从而促进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 底线公平 老年收入保障
下载PDF
底线视角下村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分析——以厦门市同安区祥平街道为个案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秀平 吴建堂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以底线视角来审视厦门市村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研究认为当前村改社区存在着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公平、村改居民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主观满足感不足、体育公共政策制度执行不对称、体育资源配置差异性显著、社区体育社团建设滞... 以底线视角来审视厦门市村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研究认为当前村改社区存在着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公平、村改居民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主观满足感不足、体育公共政策制度执行不对称、体育资源配置差异性显著、社区体育社团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了推进村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底线公平实现的制度安排,建立多元形态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统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促进居民的市民化等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改居 体育公共服务 底线公平
下载PDF
最低养老金标准问题理论浅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梅哲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94,共4页
该研究以"底线公平"理论为基础,沿着理念——制度——政策的研究路径,参考和借鉴国外实行的最低养老金收入保障制度,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最低养老金标准的初步构想,旨在建立起一种能够规避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下降风险,保障... 该研究以"底线公平"理论为基础,沿着理念——制度——政策的研究路径,参考和借鉴国外实行的最低养老金收入保障制度,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最低养老金标准的初步构想,旨在建立起一种能够规避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下降风险,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水平,缩小养老金待遇差距,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建共享,促进社会安定与和谐的养老金收入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正 底线公平 最低养老金标准
下载PDF
论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11
作者 孙美红 范明丽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4年第1期3-7,16,共6页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备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势在必行。从历史经验看,以底线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可行的选择。为此。本文论述底线公平视角下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备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势在必行。从历史经验看,以底线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可行的选择。为此。本文论述底线公平视角下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主要特征和必需的制度保障。研究者认为,构建底线公平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解决现行制度设计的二元化和碎片化问题,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政策体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全面调整学前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结构,坚持学前教育复合式供给机制改革;以民生为导向。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和科学的奖惩问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公共服务体系 底线公平 政府主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