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发制人”与“突然反击”——论中国在1960年代的边境战争模式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哲元 《战略决策研究》 2017年第6期22-44,共23页
本文的立论基础是60年代中国特殊的安全形势和对外战略以及196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大体上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比较分析了1960年代中国与两个周边大国(印度和苏联)发生的两场边境战争,通过分析比较它们的个性与共性,本文发... 本文的立论基础是60年代中国特殊的安全形势和对外战略以及196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大体上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比较分析了1960年代中国与两个周边大国(印度和苏联)发生的两场边境战争,通过分析比较它们的个性与共性,本文发现中国在这两场边境战争上的战争模式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它可以概括为战略态势上的"后发制人"和作战方式上的"突然反击",它有着以下五个特性:1.有限性、2.政治性、3.被迫性、4.充分性、5.迅猛性。在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之后,本文运用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从国际体系、交战国家及其领导人这三个层面对这一战争模式的出现和实现原因进行了探究。最后,本文评估了该战争模式的军事政治效果和它对国际体系以及交战国家的影响。这一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发掘中国在不同时期运用战争来应对不同的边境领土冲突时的共性因素,或能够为研判今后中国在面对边境领土冲突时的政策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战争 后发制人 突然反击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中国政府在中印边境战争期间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努力 被引量:2
2
作者 康民军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72,126,共8页
1962年10月20日中印边境战争发生后,中国政府并没有放弃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政策,仍采取实际行动推动边界争端的和平解决。尽管印度政府没有接受中国政府提出的中印边境停火安排及为解决边界问题进行谈判的建议,但中国仍采取了率先... 1962年10月20日中印边境战争发生后,中国政府并没有放弃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政策,仍采取实际行动推动边界争端的和平解决。尽管印度政府没有接受中国政府提出的中印边境停火安排及为解决边界问题进行谈判的建议,但中国仍采取了率先停火并回撤部队的措施。而印度在中印边境战争中遭到了沉重打击,不得不暂时搁置边境地区的推进政策,中印边境的局势缓和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界 边境战争 中国政府 和平解决
原文传递
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外交的指导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喜平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9,30,共5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把持外交大权的满族权贵在外交上奉行既要维护国体,又要避免与西方国家作战的指导思想。他们心目中的“国体”,就是清朝传统的对外关系体制。也就是与闭关自守政策相联系的惯例和体现所谓天朝上国之尊的程序与礼仪形...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把持外交大权的满族权贵在外交上奉行既要维护国体,又要避免与西方国家作战的指导思想。他们心目中的“国体”,就是清朝传统的对外关系体制。也就是与闭关自守政策相联系的惯例和体现所谓天朝上国之尊的程序与礼仪形式。这种指导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造成国家权益的惨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权贵 外交 国体 边衅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的唐人边塞诗所涉河陇重大边事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田玉芳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丝绸之路至唐而大盛,其东段所经河西陇右于时极为富庶,不仅是大唐联通经营西域的门户,同时也是唐与吐蕃、突厥、吐谷浑等部开疆拓土、争夺西域掌控权的作战主阵地,因此反应河陇之地战争、书写唐蕃重大边事的诗作是唐人西北边塞诗中最多... 丝绸之路至唐而大盛,其东段所经河西陇右于时极为富庶,不仅是大唐联通经营西域的门户,同时也是唐与吐蕃、突厥、吐谷浑等部开疆拓土、争夺西域掌控权的作战主阵地,因此反应河陇之地战争、书写唐蕃重大边事的诗作是唐人西北边塞诗中最多、最重要的一类,其内容主要围绕安史之乱前的河陇纷争、河湟陷落、张议潮归唐等重大历史事件展开书写,展现了唐自开国至衰灭近三百年间战争频连的西北边境的局势变幻情况,也为史书的相关记载提供了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唐人边塞诗 河陇 重大边事 书写
下载PDF
建国以来中国边防环境的变化
5
作者 王亚宁 《武警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5-19,共5页
边防环境是边防活动所处的空间以及各种影响边防活动因素的综合,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边防活动的正常进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建国以来中国边防环境的变化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对中国边防活动及边防环境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 中国 边防环境 边界战争 非传统因素
下载PDF
单边默契、权力非对称与中印边界战争的起源 被引量:13
6
作者 尹继武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65,共33页
中印边界战争是中国领导人所不希望发生的一场战争。基于历史的考察可以发现,印度的国内政治、领导人个性、领土争端以及中国对于边疆稳定的需求是影响战争发生的重要因素。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分析视角,认为引发战争的诸多因素中,想象的... 中印边界战争是中国领导人所不希望发生的一场战争。基于历史的考察可以发现,印度的国内政治、领导人个性、领土争端以及中国对于边疆稳定的需求是影响战争发生的重要因素。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分析视角,认为引发战争的诸多因素中,想象的单边默契这一独特的战略思维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之一是中国关于边界的"暂维现状"政策并未被印方所正确认识,后者在国内政治因素的驱动下,不断挑起事端,造成中印边界冲突的升级;表现之二是印度对中印权力非对称结构的错误认识,导致中国的战略协商与威慑未能奏效,只能选择以武力的方式回应危机。在权力非对称维度下,研究国家单边默契思维的战略效应,对于分析国家的战略文化以及解决与中国相关的领土争端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界战争 单边默契 威慑 权力非对称
原文传递
从印度纪念中印边界战争50周年看中印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宏纬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3年第2期25-28,108,共4页
2012年10月20日,印度军方在新德里集会纪念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50周年。通过印方报刊上的文章,我们可以注意到印度军方对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态度出现积极的变化,但战争阴影仍笼罩印度。然而理性的呼声在不断上升,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希... 2012年10月20日,印度军方在新德里集会纪念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50周年。通过印方报刊上的文章,我们可以注意到印度军方对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态度出现积极的变化,但战争阴影仍笼罩印度。然而理性的呼声在不断上升,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希望也已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纪念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 50周年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学界对中印边界战争的解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尚劝余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118,共5页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在中印两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今中印关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印边界战争之后,印度和西方学界曾纷纷指责中国对印度“发动了无端的侵略”,认为印度是中印边界纠纷和边境战争的受害者。这种观点在中印关...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在中印两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今中印关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印边界战争之后,印度和西方学界曾纷纷指责中国对印度“发动了无端的侵略”,认为印度是中印边界纠纷和边境战争的受害者。这种观点在中印关系全面冷冻时期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直到今天仍是主流。70年代,印度和西方学界开始出现对上述观点的修正,部分研究者认真研究中印边界历史,客观分析中印边界争端过程,认为中印边界战争的责任在于印度,拉开了印度学界反思中印边界战争的帷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学界 中印边界战争 观点
原文传递
印度军方的中印边界战争记忆及其问题
9
作者 邓红英 《边界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81-94,共14页
印度军方最初的中印边界战争失败记忆是极其苦涩的,这种记忆既来自于战场上人员死伤被俘、军事溃败逃亡等恐慌体验,也源于印度国内各界批评、嘲弄、追责等屈辱感受。随着印度国内政治形势和社会氛围的变化,印度军方开始重构战争记忆,竭... 印度军方最初的中印边界战争失败记忆是极其苦涩的,这种记忆既来自于战场上人员死伤被俘、军事溃败逃亡等恐慌体验,也源于印度国内各界批评、嘲弄、追责等屈辱感受。随着印度国内政治形势和社会氛围的变化,印度军方开始重构战争记忆,竭力塑造战争受害者身份和英勇抵抗者形象。印度军方的战争记忆既推动了印度的国防建设和安全体制改革,也在印度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同和传承。然而,印度军方的战争记忆长期遭受异议和质疑,存在接受程度有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军方 中印边界战争 集体记忆
下载PDF
印度莫迪政府的右翼历史观与中印边界战争新叙事的特点及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超 《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6,154,共27页
莫迪政府执政后推动对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新叙事并表现出比历届印度政府更有野心的历史改写企图,旨在服务于印度国族再造议程。莫迪政府推进中印边界战争新叙事,从历史观上系统呈现了隐瞒和掩盖历史事实、篡改和歪曲历史、美化历史等三... 莫迪政府执政后推动对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新叙事并表现出比历届印度政府更有野心的历史改写企图,旨在服务于印度国族再造议程。莫迪政府推进中印边界战争新叙事,从历史观上系统呈现了隐瞒和掩盖历史事实、篡改和歪曲历史、美化历史等三个主要特点,在传播手段上具备重视国际层面的虚假信息传播等特点,不仅借助与国外力量的合作来混淆国际舆论,还利用印方主导的传播虚假信息国际网络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内国际叙事体系,中印边界战争新叙事成为该网络重要的传播内容之一,形成了相关虚假信息叙事的国际和国内舆论合流与反哺。莫迪政府推出的边界战争新叙事深刻地影响了印度内政,扩大了右翼历史观在印度的影响,并引发外界对印度军队政治化的担忧。新叙事还产生了深层次的外交影响,在政府主导、社会舆论鼓吹等联合作用下,莫迪政府在较短时间内就为对华方向的冲突和对抗政策准备了基础舆论环境。新叙事操弄对抗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不仅导致莫迪政府对华政策日益僵化,还配合右翼意识形态冲击印度对外经济政策,影响更大范围的印度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界战争 印度右翼历史观 战争叙事 中印关系 国民志愿服务团
原文传递
多边疆战争:未来战争的可能形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家栋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6-64,共9页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生产链条的国际化,各国都失去了对生产链条的全过程控制权,也因此失去了对战争资源的垄断权。这使得在科技、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式的冷战变得日益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战争,尤其是大...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生产链条的国际化,各国都失去了对生产链条的全过程控制权,也因此失去了对战争资源的垄断权。这使得在科技、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式的冷战变得日益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战争,尤其是大国间战争,从冷战加代理人战争模式,向多边疆战争的方向发展。多边疆战争具有多领域、多主体、多形态和多结果等特征。大国间战争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领域的得失,而是变成复杂互动、结果不一的多重、多样的战争型博弈。这要求各国在总体战略设计的前提下,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很多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战略体系都构成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型博弈 多边疆战争 全球化 信息化
下载PDF
美国情报视野中的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44,共13页
情报分析是美国外交决策的重要依据和信息来源。围绕1962年中印边界争端,美国各情报机构做了大量评估和预测工作,包括对中印经济和军事实力消长、中印关系发展和变化、边界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印再度爆发战争的可能性等方面的分析。这些报... 情报分析是美国外交决策的重要依据和信息来源。围绕1962年中印边界争端,美国各情报机构做了大量评估和预测工作,包括对中印经济和军事实力消长、中印关系发展和变化、边界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印再度爆发战争的可能性等方面的分析。这些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针对中印边界问题和中印关系的政策和战略提供了决策参考。美国情报反映了其冷战思维,带有强烈的反共意识形态色彩,体现了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在亚洲进行的政策周旋以及它在南亚政策上的利益考量。美国希望"援印抗中"与维护美巴同盟二者兼得,但因两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未能如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界战争 美国外交 解密档案 情报分析
原文传递
中越边境战争:原因探析与中方收益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力 李骁 《战略决策研究》 2015年第2期67-83,103,共19页
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是新中国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边境战争。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有不同的解读。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发动战争的首要原因是教训/惩罚越南并保护柬埔寨。其次,也希望达到以下目的:打破苏联包围圈并加强与美国等国的关系,... 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是新中国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边境战争。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有不同的解读。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发动战争的首要原因是教训/惩罚越南并保护柬埔寨。其次,也希望达到以下目的:打破苏联包围圈并加强与美国等国的关系,强化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对军队的领导权,通过练兵来寻找军队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整军经武。中国基本达到了上述目的。这是中国成功组织实施的一次有限战争,巩固了中国的地区强国地位。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也有一些欠缺之处,即军事准备不足、未充分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了某些不利影响、促使越南进一步倒向苏联、使苏联在东南亚获得前哨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边境战争 教训/惩罚越南 获益 不足
下载PDF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与巴基斯坦对外关系调整——基于中英印档案资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蓉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17年第5期76-86,共11页
中印关系的恶化,特别是1962年的边界战争,对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它从自己的国内政治和国家利益出发,仔细审视、研判南亚地区局势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其与几个大国的关系及时做出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调整:从... 中印关系的恶化,特别是1962年的边界战争,对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它从自己的国内政治和国家利益出发,仔细审视、研判南亚地区局势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其与几个大国的关系及时做出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调整:从在外交、经济、军事方面严重依赖美英"调整"为寻求较大的独立性;最终打消与印度进行安全合作的幻想。它利用中印关系的恶化,一方面设法从美英获取尽可能多的援助,同时积极、主动地与中国接近,并通过友好谈判顺利解决了边界问题,与中国建立起牢固的友好关系。巴基斯坦通过外交政策的调整,极大地改善了自己的安全环境,成为中印边界冲突的直接受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基斯坦 中印边界战争 对外政策 调整
下载PDF
边境战争失败后尼赫鲁政府的应对策略
15
作者 朱鹏 张晓乐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年第3期31-46,153,154,共18页
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军连战连败,不仅在"前进政策"下侵占的中国领土尽数失守,而且损兵折将,近四千名官兵被俘。当印军全线溃败的消息传回以后,印度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恐慌情绪,各方面对尼赫鲁及其内阁的批评与指... 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军连战连败,不仅在"前进政策"下侵占的中国领土尽数失守,而且损兵折将,近四千名官兵被俘。当印军全线溃败的消息传回以后,印度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恐慌情绪,各方面对尼赫鲁及其内阁的批评与指责也纷至沓来。为了应对中国军队可能发动的"全面入侵",恢复1962年9月8日的实控状态,保持国家的"自由和完整",并在"对等"的基础上交换印军战俘,维护印度的"体面、尊严和自尊",尼赫鲁政府对前期的内外政策做了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自认为更加"务实"的策略:一是抛开"不结盟"政策,极力向美、英等国求助,走上了与西方国家结盟反华的道路;二是从有选择的排华转为无差别地围捕和拘禁华侨,将他们作为交换印军战俘、逼迫中国政府在边界问题上妥协让步的人质;三是曲解国际公约,反诬中国将印军战俘扣为"人质",以此诋毁中国政府,博取国际社会更多的同情与支持。这些策略虽未完全达到目的,却使中国在西南战略方向长期面临较大的压力,中国政府接回所有被拘华侨的计划也随之落空。中国政府由此判断尼赫鲁政府并无和解的意愿,印度已完全转向了反华阵营。其后十余年间,双方关系持续冷淡。直到1976年,中印两国才再次互派大使,逐步改善双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战争 尼赫鲁政府 不结盟 华侨 印军战俘
下载PDF
缅北冲突背景下边境自由贸易区避战边民管理研究——以瑞丽市为例
16
作者 张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第5期83-85,98,共4页
近几年缅北冲突频繁,大量避战边民的涌入给我国边境地区带来极大的影响,造成不安全因素增加。目前我国边境自由贸易区对避战边民的管理主要采取应急管理和协同应对等方式。法律制度缺失,无专门机构负责;治理主体模糊,治理效率不高是目... 近几年缅北冲突频繁,大量避战边民的涌入给我国边境地区带来极大的影响,造成不安全因素增加。目前我国边境自由贸易区对避战边民的管理主要采取应急管理和协同应对等方式。法律制度缺失,无专门机构负责;治理主体模糊,治理效率不高是目前对避战边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应尽快在边境自由贸易区构建避战边民治理机制。静态层面上,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动态层面上,注重纵向治理能力提升,发挥横向多元主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北冲突 边境 自由贸易区 避战边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