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1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及自体骨移植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14
1
作者 许竞 张志勇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663-1666,1670,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及其自体骨移植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病例70例,年龄(29.1±2.6)岁,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术前,MCT测量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观察组在术区暴露的...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及其自体骨移植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病例70例,年龄(29.1±2.6)岁,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术前,MCT测量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观察组在术区暴露的外斜线切取自体骨,移植在第二磨牙根面骨质缺损处;对照组对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不做处理,任其自然愈合。术后3个月随访,MCT测量第二磨牙牙周的新骨生长。结果术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第二磨牙骨质缺损分别为(8.998 5±2.410 1)mm和(9.907 6±2.256 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第二磨牙牙周新骨生长分别为(8.860 9±2.344 2)mm和(3.217 3±1.282 0)mm,骨再生率分别为98.47%和32.47%,两组新骨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T检查可以精确直观了解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及其修复情况。在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时,切取外斜线自体骨,无需扩大伤口、增加创伤。移植自体骨可以促进或加速第二磨牙术后牙周骨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拔牙 第二磨牙 牙周骨质缺损 自体骨 骨移植
下载PDF
腭板缺失修复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平飞云 严奉国 陈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 -骨粘合剂复合人工骨作为植骨材料修复腭板骨缺损的可行性 ,为临床腭裂患者进行植骨术提供依据。方法 :对 4组共 1 6只狗腭板人为制造裂隙 ,用羟基磷灰石 -骨粘合剂修复腭板骨缺损。术后 4、8、1 6、2 4周分别处...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 -骨粘合剂复合人工骨作为植骨材料修复腭板骨缺损的可行性 ,为临床腭裂患者进行植骨术提供依据。方法 :对 4组共 1 6只狗腭板人为制造裂隙 ,用羟基磷灰石 -骨粘合剂修复腭板骨缺损。术后 4、8、1 6、2 4周分别处死一组试验狗 ,取上颌腭板进行 X线平片观察 ,同期扫描电镜观察骨愈合情况。术后 2 4周 ,处死最后一组狗前行腭板冠状位 CT扫描。结果 :手术创口 I期愈合 ,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和病理排斥现象 ,人工骨板形态规则 ,未见移位、塌陷、断裂。人工骨与受植床周围骨有较好的骨性愈合 ,骨量随观察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结论 :羟基磷灰石 -骨粘合剂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具有良好的塑性、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骨移植 羟基磷灰石类 疾病模型
下载PDF
骨移植术在修复腭裂牙槽突裂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卫 李祖兵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69-270,共2页
目的 探讨骨移植术在修复腭裂牙槽突裂中的意义。方法 对 16例行植骨术的病例进行初步分析 ,探讨手术适应症、方法、效果评价、供骨区选择及术前术后处理等问题。结果 术区严密缝合是植骨成功的关键 ;植骨前后应接受正畸治疗 ;供骨... 目的 探讨骨移植术在修复腭裂牙槽突裂中的意义。方法 对 16例行植骨术的病例进行初步分析 ,探讨手术适应症、方法、效果评价、供骨区选择及术前术后处理等问题。结果 术区严密缝合是植骨成功的关键 ;植骨前后应接受正畸治疗 ;供骨区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裂隙大小及需骨量等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腭裂 牙槽突裂 矫正
原文传递
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天礽 韩智敏 +1 位作者 钟招明 曾元临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3,5,共4页
目的 观察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48只健康成年南昌大白兔随机分为4 组,造成颅顶部1cm×1cm的骨缺损,分别将制备好的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A组)、单纯辐照同种异体骨(B组)、 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C组)... 目的 观察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48只健康成年南昌大白兔随机分为4 组,造成颅顶部1cm×1cm的骨缺损,分别将制备好的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A组)、单纯辐照同种异体骨(B组)、 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C组)和自体骨(D组)植入骨缺损区。术后4、8、12周分批取材,各组进行淋巴细胞毒反应 试验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1)各组淋巴细胞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织学变化:A、B、C、D组移植 骨愈合过程相似,是从宿主骨到移植骨,从周围到中央,从哈佛氏管向其周围逐渐爬行替代的过程。结论 辐照氟 银同种异体骨具有明显的低抗原性、良好的成骨活性,是较理想骨移植材料,对骨缺损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骨移植 骨缺损
下载PDF
一期彻底清创负载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跟骨骨髓炎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江军 杨俊 +6 位作者 赵敏 余专一 程球新 陈晶祥 肖春林 史柏娜 付美清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49-51,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一期彻底清创负载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跟骨骨髓炎的效果。方法从2012年06月~2014年12月共收治21例跟骨骨髓炎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33~55)岁,平均(43.71±6.73)岁,跟骨骨髓炎病史(1~36)个月,平均(12.67±9.62)个月,C... 目的探讨运用一期彻底清创负载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跟骨骨髓炎的效果。方法从2012年06月~2014年12月共收治21例跟骨骨髓炎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33~55)岁,平均(43.71±6.73)岁,跟骨骨髓炎病史(1~36)个月,平均(12.67±9.62)个月,Cierny-Mader分型:Ⅲ型15例,Ⅳ6例,采用一期彻底清创,放置负载敏感抗生素硫酸钙颗粒。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21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创面一期愈合,愈合时间(12~21)天,平均(15.19±2.34)天,术后2周复查X线均发现硫酸钙开始降解,8周出现不同程度骨传导及新骨形成。所有患者均于术后8周开始部分负重行走,3个月恢复正常负重。引流管留置时间(3~8)周,平均(5.14±1.74)周。结论采用一期彻底清创填充负载抗生素硫酸钙颗粒治疗跟骨骨髓炎疗效好,感染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跟骨 骨髓炎 清创
下载PDF
髋臼后壁重建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贾献荣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 :在尸体上模拟髋臼后壁缺损的模型,评价不同后壁重建方法对髋臼与股骨头接触特性的影响。方法:获取6具成人尸体的骨盆股骨标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均采用后壁截骨法建立髋臼后壁60°弧1/2缺损的模型;两侧缺损区... 目的 :在尸体上模拟髋臼后壁缺损的模型,评价不同后壁重建方法对髋臼与股骨头接触特性的影响。方法:获取6具成人尸体的骨盆股骨标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均采用后壁截骨法建立髋臼后壁60°弧1/2缺损的模型;两侧缺损区分别选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其中,A组凿取髂前上棘后方的自体髂骨以制作解剖性自体髂骨;B组于髂后上棘前方凿取髂骨块。将髋关节置于直立位、屈曲位及后伸位,从10-250 N分级加载,使载荷直接作用于髋臼后壁上。采用压敏片检测不同状态下形变位移、载荷、头臼接触面积及接触应力。结果:在不同的髋关节状态下,A组在一定载荷下的形变位移略大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完整髋臼相比,后壁重建使头臼接触面积有所减少;在250 N载荷下,A组(解剖重建组)头臼接触面积与B组(普通重建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均接触应力小于B组(P〈0.05),说明A组应力集中小于B组。结论:后壁截骨法建立的尸体髋臼后壁缺损模型可有效模拟临床实际;解剖重建使后壁头臼接触面积及应力分布恢复比较理想,接近正常髋关节,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移植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骨皮质剥离术在无菌性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庭波 许勇 +1 位作者 周方园 易成腊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病因,探讨骨皮质剥离术联合植骨与非植骨及辅助固定在无菌性骨不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2010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8例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7~64岁,平均36.8岁;骨不连分类:肥大性7... 目的分析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病因,探讨骨皮质剥离术联合植骨与非植骨及辅助固定在无菌性骨不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2010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8例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7~64岁,平均36.8岁;骨不连分类:肥大性7例,萎缩性1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骨皮质剥离术,5例内固定断裂更换内固定,13例增加辅助钢板增加稳定性,11例萎缩性骨不连进行自体骨移植。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未出现术后内固定物断裂,骨愈合的时间4~1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结论医源性因素是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重要原因,骨皮质剥离术是治疗无菌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质剥离术 无菌性骨不连 自体骨移植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犬髋臼后壁重建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力学分析
8
作者 张鹏 许硕贵 +2 位作者 张春才 牛云飞 付青格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75-778,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髋臼后壁缺损的动物模型,评价不同后壁重建方法对髋臼与股骨头间接触特性的影响。方法获取6具新鲜成年家犬骨盆股骨标本,采用后壁截骨法建立髋臼后壁60°弧1/2缺损的动物标本模型;两侧缺损区分别选用不同的重建方...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髋臼后壁缺损的动物模型,评价不同后壁重建方法对髋臼与股骨头间接触特性的影响。方法获取6具新鲜成年家犬骨盆股骨标本,采用后壁截骨法建立髋臼后壁60°弧1/2缺损的动物标本模型;两侧缺损区分别选用不同的重建方法 ,采用压敏片检测不同状态下头臼接触面积及接触应力。结果与完整髋臼相比,后壁重建使头臼接触面积有所减少;在250N载荷下,解剖重建组头臼接触面积与普通重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平均接触应力小于普通重建组(P<0.05),说明解剖重建组应力集中小于普通重建组。结论后壁截骨法建立的犬髋臼后壁缺损模型可有效模拟临床实际;解剖重建使后壁头臼接触面积及应力分布恢复比较理想,接近正常髋关节,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缺损 骨移植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辐照氟银异体骨移植的^(99M)Tc-MDP骨显像观察
9
作者 韩智敏 钟招明 +1 位作者 刘天礽 曾元临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观察辐照氟银异体骨移植的成骨活性情况。方法 24只健康成年南昌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造成 颅顶部1cm×1cm的骨缺损,分别将制备好的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A组)、自体骨(B组)植入骨缺损区。于术后 4、8、12周行放射性核素骨... 目的 观察辐照氟银异体骨移植的成骨活性情况。方法 24只健康成年南昌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造成 颅顶部1cm×1cm的骨缺损,分别将制备好的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A组)、自体骨(B组)植入骨缺损区。于术后 4、8、12周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结果 放射性浓度在逐渐增加,8、12周趋于稳定,A、B两组比较,术后4周 有显著差异(P<0.05),8、12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辐照氟银异体骨有良好的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99TC-MDP 骨移植
下载PDF
自体骨髋臼重建术
10
作者 林博文 肖德明 +1 位作者 黎伟凡 麦汉溪 《中国骨肿瘤骨病》 CAS 2002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索髋臼后上壁缺损的重建方法。方法 18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髋臼缺损用自体股骨头行结构性植骨,自体股骨头、髂骨制成5mm的混合性颗粒骨作颗粒骨植骨;假体用钛合金紧密型微孔表面设计羟基磷灰石涂层的三爪结构半圆形钛... 目的 探索髋臼后上壁缺损的重建方法。方法 18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髋臼缺损用自体股骨头行结构性植骨,自体股骨头、髂骨制成5mm的混合性颗粒骨作颗粒骨植骨;假体用钛合金紧密型微孔表面设计羟基磷灰石涂层的三爪结构半圆形钛合金髋臼杯。结果 随访2-6年,未发现假体移位与植骨塌陷。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术前为21-35分,术后15髋提高到84-93分,3髋提高到74-78分。结论 采用自体骨结构性与颗粒性植骨结合,并选用合适的假体重建髋臼后上壁缺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移植 髋假体
下载PDF
一种大鼠带血管的骨髓移植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建武 陈晨 +3 位作者 苏映军 王师平 杨阳 郭树忠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64-1766,共3页
目的构建一种简单可靠的带血管的骨髓移植模型。方法将供体带血管蒂的股骨通过显微血管吻合的方式移植到受体腹股沟区,20只Lewis近交系大鼠随机分3组:同基因移植组Lewis→Lewis;排斥组Lewis→BN;免疫抑制组Lewis→BN,术后给予环孢... 目的构建一种简单可靠的带血管的骨髓移植模型。方法将供体带血管蒂的股骨通过显微血管吻合的方式移植到受体腹股沟区,20只Lewis近交系大鼠随机分3组:同基因移植组Lewis→Lewis;排斥组Lewis→BN;免疫抑制组Lewis→BN,术后给予环孢素A。通过大体和病理学检查观察各组移植物存活情况,流式细胞计数监测外周血嵌合水平。结果术后30d,同基因移植组股骨存活良好,骨髓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与正常骨髓无异,而排斥组第7天即发生显著的排斥反应,骨髓细胞明显减少、坏死,外周血嵌合水平几乎为0;和同系移植组一样,免疫抑制组术后30d移植物存活良好,术后1、2、3、4周外周血中可检测到供体特异性嵌合,嵌合水平分别为(4.7±2.0)%、(2.2±1.2)%、(1.8±0.9)%、(1.5±0.3)%。结论带血管蒂的股骨移植是一种简便可靠的骨髓移植模型,可作为一种新的骨髓移植方法诱导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的骨髓移植 嵌合 免疫耐受 股骨移植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手术适应证及其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41
12
作者 侯树勋 史亚民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椎体内植骨的远期疗效。 方法  1994~ 2 0 0 0年 ,采用椎管环形减压 ,结合横突间、椎板间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技术 ,治疗 176例胸腰椎骨折。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行CT检查 ,分...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椎体内植骨的远期疗效。 方法  1994~ 2 0 0 0年 ,采用椎管环形减压 ,结合横突间、椎板间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技术 ,治疗 176例胸腰椎骨折。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行CT检查 ,分别计算其伤椎椎管狭窄率 ,确定椎管矢状径的恢复程度 ,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9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2 3.2个月 ,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 (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 ,71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中 ,6 4例分别提高 1~ 3级 ,7例无变化 ;2 6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部分神经根功能有所恢复。CT检查显示 ,术前伤椎椎管狭窄率平均 44 .7% ,术后伤椎椎管减压充分 ,1年后出现椎管再塑形现象 ,再塑形的伤椎椎管管径与正常理论值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大部分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的椎体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对无神经压迫症状的不稳定性爆裂型骨折 ,手术治疗是预防晚期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椎管环形减压后 1年 ,椎管表现出自发再塑形现象 ,塑形后的椎管管径在正常理论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管狭窄减压术 骨移植 适应证 疗效
原文传递
病灶彻底切除椎间融合治疗脊柱结核 被引量:112
13
作者 阮狄克 何勐 沈根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全组78例,男36例,女42例;年龄15~72岁,平均47岁。病变部位颈椎7例,胸椎29例,腰椎34例,腰骶椎8例。病变涉及2个节段29例,3个节段41例,4个节段以上8例。术前后凸畸形成角为13... 目的观察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全组78例,男36例,女42例;年龄15~72岁,平均47岁。病变部位颈椎7例,胸椎29例,腰椎34例,腰骶椎8例。病变涉及2个节段29例,3个节段41例,4个节段以上8例。术前后凸畸形成角为13°~92°,平均34°。手术采用病灶彻底切除一期椎体间植骨融合,使用自体肋骨22例,髂骨44例,髂骨加肋骨12例。结果平均随访5.5年,优良率为98.7%,植骨融合率为97.4%,术后后凸畸形成角为5°~62°,平均22°。结论病灶彻底切除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骨融合率高,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减少晚期腰背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脊柱融合术 骨移植 治疗
原文传递
开放植骨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 被引量:88
14
作者 黄雷 李兵 +5 位作者 刘沂 张伯松 张树喜 夏平 王满宜 荣国威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介绍开放植骨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方法,总结疗效,探讨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因素。方法126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或骨缺损患者,男98例,女28例;年龄15~71岁,平均35岁。胫骨骨折96例,股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5例,尺骨骨折6例,桡骨骨折2... 目的介绍开放植骨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方法,总结疗效,探讨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因素。方法126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或骨缺损患者,男98例,女28例;年龄15~71岁,平均35岁。胫骨骨折96例,股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5例,尺骨骨折6例,桡骨骨折2例,尺桡骨双骨折5例。骨缺损1.5~6.5cm,平均3.5cm。患处彻底清创,切除失活的软组织和骨组织,直至骨折端点状出血。对于轻度骨质疏松、稳定性骨折且预期病程短者可使用双臂单边单平面外固定架;对于明显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和(或)预期病程长者使用单臂双平面外固定架;对于严重骨质疏松者,使用单臂双平面外固定架固定并辅以石膏托外固定;邻近关节骨折,可考虑跨关节外固定架和(或)石膏固定。一期或择期植入带皮质的自体松质骨骨条,直径<5mm,开放伤口。术后严格无菌换药。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平均用药11d。结果平均随访2.4年(8个月~4.5年)。术后平均8周移植骨质表面覆盖肉芽组织,14例于术后5周行游离植皮闭合创面,112例于术后平均10周瘢痕自行愈合。123例骨折于术后平均7个月愈合,9个月去除外固定;3例骨折未愈合。4例出现窦道,2例感染复发。结论开放植骨术是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和骨缺损的简单、积极而有效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疗程缩短,手术次数减少。感染并非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术后 骨折不愈合 开放植骨 感染性 骨质疏松 骨缺损 使用 疗程 用药
原文传递
网球支架置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69
15
作者 王岩 王继芳 +1 位作者 卢世璧 朱盛修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观察网球支架置入治疗青壮年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采用记忆金属网球支架置入45例患者 (54髋 )坏死塌陷的股骨头内 ,取同侧髂骨松质骨植入网球内顶起已塌陷的股骨头 ,并以带旋髂深动脉及静脉的髂骨骨块封闭股骨头、颈... 目的观察网球支架置入治疗青壮年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采用记忆金属网球支架置入45例患者 (54髋 )坏死塌陷的股骨头内 ,取同侧髂骨松质骨植入网球内顶起已塌陷的股骨头 ,并以带旋髂深动脉及静脉的髂骨骨块封闭股骨头、颈交界处窗口。结果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百分评价法对45例54髋随访12~36个月,优良率达88.9 %。结论应用网球支架置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以下优点:(1)彻底清除死骨减压 ;(2)重建股骨头血运 ;(3)增加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 ,降低局部应力 ,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与重建。该方法是对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修复与重建的一种尝试 ,适用于股骨头坏死FicatⅡ、Ⅲ期患者 ;尤其适用于Ⅲ期股骨头已塌陷但尚未继发骨性关节炎的病例,经网球膨胀、隆起及支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血运重建 网球支架置入术
原文传递
大段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 被引量:66
16
作者 黄长明 王臻 +1 位作者 童星杰 刘继中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06-409,共4页
目的 探讨大段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观察了 1991年 9月~ 1998年 10月,应用大段异体骨修复 79例骨肿瘤患者瘤段骨切除后骨缺损的治疗情况。男 55例,女 24例;年龄 9~ 70岁,平均 28.8岁。骨肉瘤 38例... 目的 探讨大段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观察了 1991年 9月~ 1998年 10月,应用大段异体骨修复 79例骨肿瘤患者瘤段骨切除后骨缺损的治疗情况。男 55例,女 24例;年龄 9~ 70岁,平均 28.8岁。骨肉瘤 38例,恶性骨巨细胞瘤 12例,其他肿瘤 29例。骨段移植 24例,半关节移植 50例,复合人工关节移植 5例。植入异体骨长度 8~ 22 cm,平均 13.5 cm。非交锁型髓内钉固定 16例,交锁型髓内钉固定 53例,钢板固定 5例,复合人工关节移植 5例。结果 67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 5个月~ 7年,平均 2.8年,结果异体骨愈合 62例,不愈合 5例。主要并发症 :复发 8例,感染 8例,骨不连 5例,骨折 4例,内固定失败 4例,关节面吸收塌陷 7例。功能按 Mankin标准评定 :优 25例,良 23例,中 11例,差 8例。结论 大段异体骨移植是一种修复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的有效手段;牢固的髓内固定有利于异体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冷冻保存 同种异体骨移植
原文传递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6
17
作者 海涌 陈晓明 +4 位作者 陈志明 邹德威 马华松 邵水霖 周雪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86-589,共4页
目的前瞻性比较采用自体髂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2002年2月治疗78例腰椎滑脱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前瞻性将患者随机分为融合器组36例(采用后... 目的前瞻性比较采用自体髂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2002年2月治疗78例腰椎滑脱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前瞻性将患者随机分为融合器组36例(采用后方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组42例(采用自体髂骨块)。男33例,女45例;年龄35~59岁,平均43岁。其中Ⅰ度滑脱29例,Ⅱ度滑脱39例,Ⅲ度滑脱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2年~3年7个月,平均35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滑脱程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融合器组优良率为88.8%,自体骨组为83.2%(P=0.99)。术后1年融合器组的融合率为86.1%,自体骨组为8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7);最终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融合器组平均减少1.7 mm,自体骨组平均减少2.6 mm,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38,P< 0.005)。结论采用自体骨为植骨材料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明显增加,但两组之间融合率和临床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均可以作为腰椎滑脱后路椎间融合的植骨材料,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间融合术 治疗 成人 腰椎滑脱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口腔种植骨再生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4
18
作者 张宇 林野 +1 位作者 邱立新 王兴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 探讨与评估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口腔种植骨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临床作用和效果。方法 口腔种植骨缺损病例共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9.6岁;上颌窦提升植骨7例,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植骨3例。病例分为2组,对照组6例,单纯植入骨替代品β... 目的 探讨与评估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口腔种植骨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临床作用和效果。方法 口腔种植骨缺损病例共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9.6岁;上颌窦提升植骨7例,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植骨3例。病例分为2组,对照组6例,单纯植入骨替代品β相磷酸三钙,实验组4例,植入β相磷酸三钙与富血小板血浆混合物。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行X线检查;每组各有3例在术后4-6个月的二期手术中取得植骨标本,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10例均未出现植骨感染,愈合良好。影像学观察显示植骨材料与周围骨组织结合良好。组织学观察可见各组中β相磷酸三钙颗粒为胶原纤维样组织或蓝染的新生骨组织包绕,无炎症细胞浸润表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植骨颗粒周围包绕着较为稠密的蓝染组织,新形成的编织骨排列更为整齐有序,并可见大量蓝染组织侵入β相磷酸三钙颗粒微孔内部,颗粒吸收改建明显。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口腔种植骨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口腔种植 骨再生 牙种植 骨缺损
原文传递
Bio-Oss骨代用品同引导骨再生膜联合应用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44
19
作者 邱立新 林野 +2 位作者 王兴 孙开华 Georg Watzek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2-414,I001,共4页
目的 通过组织学观察Bio Oss作为骨移植材料同引导骨再生膜技术联合应用治疗牙槽骨局部骨缺损及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 6例牙槽骨局部缺损患者的 6处骨再生区取少量骨组织 ,采取Donath硬组织切片磨片技术行组织学观察... 目的 通过组织学观察Bio Oss作为骨移植材料同引导骨再生膜技术联合应用治疗牙槽骨局部骨缺损及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 6例牙槽骨局部缺损患者的 6处骨再生区取少量骨组织 ,采取Donath硬组织切片磨片技术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组织学显示淡红色新生骨同淡黄色的Bio Oss颗粒区别明显 ,Bio Oss颗粒表面有新骨形成 ,并与之紧密结合。未见纤维结缔组织长入包裹Bio Oss颗粒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Bio Oss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OSS 骨代用品 骨移植 骨再生膜技术 牙槽骨缺损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原文传递
大块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免疫学改变 被引量:35
20
作者 屠重棋 龚全 +2 位作者 裴福兴 杨天府 胡云洲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21-423,共3页
目的 探讨大块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免疫功能改变。方法 本组 21例,男 9例,女 12例;年龄 19~ 59岁,平均 30.5岁。 15例分别于术前 4 d及术后 14、 28 d检测其空腹外周血各项免疫学指标,其中 7例及另外 3例分别于术后 3、 6、 9、... 目的 探讨大块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免疫功能改变。方法 本组 21例,男 9例,女 12例;年龄 19~ 59岁,平均 30.5岁。 15例分别于术前 4 d及术后 14、 28 d检测其空腹外周血各项免疫学指标,其中 7例及另外 3例分别于术后 3、 6、 9、 12、 24、 36、 48个月进行同位素骨扫描检查,结合 3例组织学检查综合观察 21例大块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免疫反应。结果 (1)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OKT3+ ,OKT4+ ,OKT8+ )及血清补体 (C3,C4)和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 (2)同位素骨扫描显示 :术后 3~ 6个月移植的异体骨两端及髓腔内同位素浓集明显低于正常骨,而异体骨两端所对应的自体骨端同位素浓集明显于高于正常骨,此过程于植入后 9个月开始减弱,可达数年。以宿主受区大量 T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为其组织学特征。结论 (1)大段冷冻异体骨移植后宿主全身免疫机能改变不明显,其反应是以局部炎症为主的细胞免疫过程。 (2)异体骨可作为修复大块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移植免疫学 同种异体肌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