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流车座椅减振器双向比对人-椅冲击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赵雷雷 于曰伟 +1 位作者 周长城 杨福兴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9,共6页
为探明减振器双向比对人-椅系统冲击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基于台架试验将座椅减振器阻尼特性简化为非对称分段线性函数,进而创建了人-椅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方程,并通过座椅台架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以典型脉冲输入模拟座椅受到的垂向冲... 为探明减振器双向比对人-椅系统冲击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基于台架试验将座椅减振器阻尼特性简化为非对称分段线性函数,进而创建了人-椅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方程,并通过座椅台架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以典型脉冲输入模拟座椅受到的垂向冲击,对不同强度脉冲激励工况、不同减振器双向比情况下的人-椅冲击动力学行为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座椅减振器双向比大于1时,更有利于衰减驾驶室地板传递到驾乘人员的冲击;而且冲击输入强度越大,座椅减振器双向比大于1时的相对隔振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车 座椅 减振器 双向比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ynamic modulus of compacted loess under bidirectional dynamic load 被引量:1
2
作者 Liguo Yang Shengjun Shao +1 位作者 Qilong Sun Ping Wang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2年第3期58-66,共9页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cted loes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eismic construct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area in Northwest China,where earthquakes frequently occur.To study the change in the dynamic m...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cted loes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eismic construct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area in Northwest China,where earthquakes frequently occur.To study the change in the dynamic modulus of the foundation soil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earthquakes,a hollow cy-lindrical torsion shear instrument capable of vibrating in four directions was used to perform two-way coupling of compression and torsion of Xi'an compacted loess under different dry density and deviator stress ratios.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dry density can improve the initial dynamic compression modulus and initial dynamic shear modulus of compacted loess.With an increase in the deviator stress ratio,the initial dynamic compression modulus increases,to a certain extent,but the initial dynamic shear modulus decreases slightly.The dynamic modulus gradually decrea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ynamic strain and tends to be stable,and the dynamic modulus that reaches the same strain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ing dry density.At the initial stage of dynamic loading,the attenuation of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 with the strain development i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dynamic compression modulus.Compared with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dynamic modulus of loess under bidirectional dynamic loading is lower and the attenuation rate is faster than that under single-direction dynamic loading.The deviator stress ratio has a more obvious effect on the dynamic compression modulus.The increase in the deviator stress ratio can increase the dynamic compression modulus,to a certain extent.However,the deviator stress ratio has almost no effect on the dynamic shear modulus,and can therefore be ign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dynamic load Compacted loess Dynamic modulus Dry density Deviator stress ratio Ground treatment
下载PDF
Non-isolated stacked bidirectional soft-switching DC-DC converter with PWM plus phase-shift control scheme 被引量:2
3
作者 Ye MEI Qun JIANG +3 位作者 Heya YANG Wuhua LI Xiangning HE Shun LI 《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 SCIE EI 2017年第4期631-641,共11页
In this paper, a non-isolated stacked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with zero-voltage-switching(ZVS) is introduced for the high step-up/step-down conversion systems. The extremely narrow turn-on and/or turn-off duty c... In this paper, a non-isolated stacked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with zero-voltage-switching(ZVS) is introduced for the high step-up/step-down conversion systems. The extremely narrow turn-on and/or turn-off duty cycle existing in the conventional bidirectional buck-boost converters can be extended due to the stacked module configuration for large voltage conversion ratio applications. Furthermore, the switch voltage stress is halved because of the series connection of half bridge modules. The PWM plus phase-shift control strategy is employed, where the duty cycle is adopted to regulate the voltages between the input and output sides and the phaseshift angle is applied to achieve the power flow regulation.This decoupled control scheme can not only realize seamless bidirectional transition operation, but also achieve adaptive voltage balance for the power switches. In addition, ZVS soft-switching operation for all active switches is realized to minimize the switching losses. Finally, a prototype of 1 kW operating at 100 kHz is built and tes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verter and the control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PWM plus phase-shift control(PPS) 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 Large voltage conversion ratio Flexible power flow regulation
原文传递
液压减振器双向比对机车动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4
作者 章新 李建伟 +2 位作者 史青录 李幸人 王宇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3,共7页
为研究机车悬挂系统液压减振器双向比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某六轴宽轨机车为对象,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主要由车体、构架和轮对三大部分构成,共计90个自由度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其中嵌入了减振器的非线性阻尼特性。在AAR 5级轨道谱... 为研究机车悬挂系统液压减振器双向比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某六轴宽轨机车为对象,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主要由车体、构架和轮对三大部分构成,共计90个自由度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其中嵌入了减振器的非线性阻尼特性。在AAR 5级轨道谱的随机激励下,分别对减振器双向比大于1、等于1和小于1的阻尼模型所对应的机车动力学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一系垂向减振器双向比为1时,直线工况下的机车垂向Sperling平稳性指标为3.08,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最大为0.11 m^(2)/s^(3),均小于双向比不为1的阻尼模型,能更有效衰减传递到车体的振动;在直线工况和车速小于100 km/h的条件下,减振器双向比等于1时一系悬挂装置和二系悬挂装置的垂向动荷系数均最小,但车速大于100 km/h时却不是最小;对于减振器双向比为1的阻尼模型,曲线工况下的机车抗脱轨系数和二系悬挂装置垂向动荷系数相比双向比不为1时更优,但一系悬挂装置垂向动荷系数值却最大;当二系横向减振器双向比为1时,机车非线性临界速度最大值达到263 km/h,均高于双向比不为1时的非线性临界速度。研究可为机车悬挂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轴机车 动力学 减振器 阻尼 双向比 轨道不平顺 电力机车
下载PDF
六轴宽轨机车液压减振器卸荷参数的选取
5
作者 章新 李建伟 +2 位作者 史青录 李幸人 王宇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0-245,共6页
对出口白俄罗斯的某型六轴宽轨机车一系垂向减振器卸荷参数进行选取。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共计90个自由度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在AAR5级轨道谱激励下,首先对一系垂向减振器双向比大于、等于及小于1时所对应的机车动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对出口白俄罗斯的某型六轴宽轨机车一系垂向减振器卸荷参数进行选取。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共计90个自由度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在AAR5级轨道谱激励下,首先对一系垂向减振器双向比大于、等于及小于1时所对应的机车动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压缩与拉伸行程的卸荷参数之间关系;进而以平稳性为目标,结合减振器两端相对速度分布范围,确定单侧行程的卸荷速度及卸荷阻尼力;最后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动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减振器双向比为1时,即压缩行程与拉伸行程的卸荷参数选取为相同数值时,机车动力学综合性能最优;以平稳性为目标确定的最优卸荷速度及阻尼力相比其他方案中的卸荷参数而言,机车的Sperling指标、一、二系悬挂装置动荷系数、轮重减载率均明显最低,只有通过R600曲线时的脱轨系数不是最佳,但也能够满足安全要求。有关结论可为该型机车减振器卸荷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宽轨机车 减振器 卸荷参数 双向比 平稳性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双向变换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桢 钱平 张成功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4-168,376,共6页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双向DC_DC变换器作为能量变换的主要单元,不仅需要满足较大变压比,而且对变换器的体积及重量有着严格限制。传统隔离型变换器虽能实现较大变压比,但由于变压器的存在大大地增加了双向变换器体积和重量。为了提...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双向DC_DC变换器作为能量变换的主要单元,不仅需要满足较大变压比,而且对变换器的体积及重量有着严格限制。传统隔离型变换器虽能实现较大变压比,但由于变压器的存在大大地增加了双向变换器体积和重量。为了提高双向DC_DC变换电路的变压比,同时保证变换器具有较低的重量和体积,设计了一种非隔离型带有开关电容网络的两级双向变换器,在传统交错并联双向变换器的基础上引入开关电容网络,组成两级双向变换电路。使用PSIM软件对此两级双向变换器进行仿真,并搭建了一套35W的实验样机,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两级双向变换器提高了变压比,且具有较低的电压纹波。并且由于没有变压器的存在,两级双向变换器还具有高功率密度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变换器 变压比 交错并联 开关电容
下载PDF
双向扩张型孔射流流量系数试验研究
7
作者 李广超 陈钰恺 +1 位作者 张魏 付健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7-41,共5页
为了探索双向扩张气膜孔的流阻特性,提高燃气轮机涡轮的气膜冷却效果,在吹风比分别为0.5,1.0,1.5,2.0和主流雷诺数分别为6 500,10 000和13 500下,通过试验方法对不同射流角度和气膜孔出口宽度下孔的流量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吹风比为... 为了探索双向扩张气膜孔的流阻特性,提高燃气轮机涡轮的气膜冷却效果,在吹风比分别为0.5,1.0,1.5,2.0和主流雷诺数分别为6 500,10 000和13 500下,通过试验方法对不同射流角度和气膜孔出口宽度下孔的流量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吹风比为0.5时,射流角度对气膜n流量系数的影响较小;吹风比为1.0,1.5,2.0时,射流角度从30°增大到60°,流量系数随之增大,最大增幅31%,射流角度从60°增大到90°,流量系数变化较小;气膜孔出口宽度与孔径比从1.5增大到2.5,吹风比为0.5时的流量系数变化较小;吹风比为1.0,1.5,2.0时,流量系数最大增幅为18%,并且增幅随着射流角度增大而减小;吹风比从0.5增大到2.0,流量系数最大增幅为107%;主流雷诺数对流量系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气膜冷却 双向扩张孔 流量系数 吹风比 雷诺数 射流角度
下载PDF
基于扩展移相控制的双向有源桥变换器回流功率优化 被引量:28
8
作者 侯旭 曾正 +2 位作者 冉立 刘清阳 宋春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7004-7014,共11页
为了更好地将分布式电源与负荷接入直流配电网,并提升功率传输效率,针对双向有源桥(dual active bridge,DAB)变换器的运行控制,研究其回流功率的优化控制技术策略。建立基于扩展移相控制的DAB变换器的传输功率与回流功率数学模型,详细... 为了更好地将分布式电源与负荷接入直流配电网,并提升功率传输效率,针对双向有源桥(dual active bridge,DAB)变换器的运行控制,研究其回流功率的优化控制技术策略。建立基于扩展移相控制的DAB变换器的传输功率与回流功率数学模型,详细阐述回流功率的产生机理,在传输功率特性中引入电路的回流功率特性。其次,分析不同电压转换比下,回流功率与传输功率的耦合关系,提出DAB变换器的回流功率最优控制模型。搭建DAB变换器的实验样机,分析最优回流功率控制下的变换器工作特性,对比研究不同控制策略下DAB内部的回流功率,验证了所提回流功率最优控制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有源桥变换器 回流功率 扩展移相控制 电压转换比 最优控制
下载PDF
双向激振下饱和软黏土动模量与阻尼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军 蔡袁强 +1 位作者 丁光亚 潘晓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3-432,共10页
通过GDS双向动三轴系统对双向激振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动模量与阻尼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径向循环应力增加,孔压比增加,双向激振对孔压的影响仅限于对初始孔压的提高,且初始孔压提高的幅度近似与径向循环应力相等;双... 通过GDS双向动三轴系统对双向激振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动模量与阻尼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径向循环应力增加,孔压比增加,双向激振对孔压的影响仅限于对初始孔压的提高,且初始孔压提高的幅度近似与径向循环应力相等;双向激振对门槛循环应力比的影响不明显;径向循环应力对动模量与阻尼的变化规律有显著的影响,在动应变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径向循环应力比的增加,动模量降低,阻尼比增加。随着径向循环应力的增加,小应变弹性模量随之减小,且近似与径向循环应力比成线性关系,据此实现了Hardin公式的修正,建立了双向激振下小应变弹性模量经验模型。径向循环应力及围压对(Ed/Edmax)-εd及(D/Dmax)-εd关系曲线影响不明显,通过对双曲线型模型修正,建立双向激振下饱和软黏土动模量与阻尼随动应变变化的经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动模量 阻尼 双向激振循环荷载 门槛循环应力比 应力-应变
下载PDF
双向激振下饱和软黏土应变软化现象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军 蔡袁强 潘林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5,共8页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将发生刚度软化现象。由于受试验条件的限制,以往对软黏土循环软化现象的研究大都基于单向循环荷载试验。通过GDS双向动三轴系统对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刚度软化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着重分析了循...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将发生刚度软化现象。由于受试验条件的限制,以往对软黏土循环软化现象的研究大都基于单向循环荷载试验。通过GDS双向动三轴系统对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刚度软化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着重分析了循环偏应力、径向循环应力、初始剪应力等因素对双向循环作用下软黏土刚度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偏应力的增加、径向循环应力的提高都将加快刚度软化。随着径向循环应力比的增加,临界循环应力比减少。双向激振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存在门槛径向循环应力比。当径向循环应力比小于该门槛值时,双向振动不能加速土体软化。随着初始固结剪应力的增加,刚度有所提高。在试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软化模型。将该软化模型引入到修正的Iwan模型中来描述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证实了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化 双向激振循环荷载:初始剪应力 门槛径向循环应力比 应力-应变
下载PDF
路堤荷载下双向增强复合地基荷载分担比及沉降计算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明华 刘猛 +1 位作者 张锐 龙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61-2169,共9页
针对路堤荷载下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受力变形特性,以单桩有效影响范围内的路堤与复合地基为分析对象,引入大挠度环形薄板考虑加筋垫层的"柔性筏板效应"与"拉膜效应",同时通过假定桩土相对位移模式,考虑地基成层性,从... 针对路堤荷载下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受力变形特性,以单桩有效影响范围内的路堤与复合地基为分析对象,引入大挠度环形薄板考虑加筋垫层的"柔性筏板效应"与"拉膜效应",同时通过假定桩土相对位移模式,考虑地基成层性,从而建立了路堤、水平加筋体、桩体、桩间土协调变形三维模型,获得了路堤荷载作用下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荷载分担比及沉降计算方法。采用某工程试验数据对该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同时分析了路堤高度、桩帽宽度、筋材抗拉模量对中性点位置、桩土差异沉降以及复合薄板中面最大拉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求得的荷载分担比及沉降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证明了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荷载 双向增强 大挠度薄板 沉降 荷载分担比
下载PDF
基于稀疏自适应S变换的变压器短路冲击绕组状态声信号检测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文嘉 王丰华 党晓婧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755-3762,共8页
针对变压器遭受短路冲击时的声信号,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自适应S变换的变压器绕组状态检测方法。首先依据变压器短路冲击声信号的幅值谱确定了稀疏自适应S变换的窗函数,然后采用双向2维主成分分析对声信号时频特征矩阵进行了降维处理,... 针对变压器遭受短路冲击时的声信号,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自适应S变换的变压器绕组状态检测方法。首先依据变压器短路冲击声信号的幅值谱确定了稀疏自适应S变换的窗函数,然后采用双向2维主成分分析对声信号时频特征矩阵进行了降维处理,据此定义了特征能量变化率来评判变压器的绕组状态。对某220kV变压器短路冲击声信号的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稀疏自适应S变换得到的声信号优化时频域特征具有分辨率高、能量聚集性强的优点,所定义的特征指标能有效反映变压器绕组状态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变压器短路冲击绕组状态检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声信号 短路冲击 双向2DPCA 稀疏自适应S变换 能量变化率
下载PDF
功率解耦型无电解电容PFC电路并联补偿控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立乔 崔舒敏 陈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6-528,共13页
提出了一种并联补偿控制策略,应用于功率解耦型无电解电容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实现了去除电解电容、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目的。首先以升压型双向Buck/Boost变换器作为功率解耦电路,提出了基于固定占空比的并联补偿控制策略,并对... 提出了一种并联补偿控制策略,应用于功率解耦型无电解电容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实现了去除电解电容、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目的。首先以升压型双向Buck/Boost变换器作为功率解耦电路,提出了基于固定占空比的并联补偿控制策略,并对其补偿特性进行了分析。而后在定占空比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并联补偿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相比较于传统的控制策略,结构简单、实现容易,而且响应速度快,系统调整时间短,负载电压纹波对负载功率变化不敏感,可实现无传感器的低成本功率解耦。为了进一步减小功率器件耐压,将降压型双向Buck/Boost变换器引入功率解耦方案,应用该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同样实现了PFC电路去除电解电容的目的。最后对该文所提出的并联补偿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电解电容PFC 无传感器 功率解耦 双向Buck/Boost 变换器 定占空比控制策略
下载PDF
适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系统中的双向直流变换器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贵洋 王建章 胡雪峰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1,共7页
研究了一种交错式双向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工作在Boost方向时输入端进行交错并联,减小了输入电流纹波,输出端进行交错串联,提高了升压变比;工作在Buck方向时,输入端进行交错串联,输出端进行交错并联,因此该模式下具有较大的降压变比,同... 研究了一种交错式双向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工作在Boost方向时输入端进行交错并联,减小了输入电流纹波,输出端进行交错串联,提高了升压变比;工作在Buck方向时,输入端进行交错串联,输出端进行交错并联,因此该模式下具有较大的降压变比,同时减小了输出电流纹波。另外,在两种工作模式下,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都得到了降低。详细地分析了该变换器在两种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及稳态特性,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直流变换器 大变比 电流纹波 电压应力
下载PDF
复杂地区地震资料低信噪比的原因及对策(二)——表层散射波的基本性质及形态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希光 李志荣 +2 位作者 李正佳 殷军 杨志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42,114-115,共5页
为了对散射波有进一步的认识以及为压制技术提供基础依据,采用从散射源与对应散射波都比较简单、直观的记录入手,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基本方法,对其基本性质及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对三维空间而言,当散射源位于测线或离测线很近... 为了对散射波有进一步的认识以及为压制技术提供基础依据,采用从散射源与对应散射波都比较简单、直观的记录入手,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基本方法,对其基本性质及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对三维空间而言,当散射源位于测线或离测线很近时,单个散射波形态是线性或近于线性的,且可分为正向散射、反向散射和双向散射;当散射源距离测线较远时,散射波形态是双曲型的;散射波的顶点位于散射源在测线的投影点;两翼趋势线与面波平行或基本平行。散射波主要分布于面波所夹的三角区内;散射波频率多为几个赫兹到约30Hz;速度与面波速度相当。实际记录的复杂干扰背景主要是众多单个散射波的叠加结果。在复杂地区,散射干扰是导致记录低信噪比的根本原因。上述结论是对干扰波(散射波)认识的重大进展,对散射波的压制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波 形态 特征 单向散射 双向散射 线性散射 双曲型散射 信噪比
下载PDF
双向循环荷载下的单桩基础累积侧向位移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安峰 肖志荣 +2 位作者 江进华 付鹏 南博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1,共7页
针对软黏土地基中单桩基础在竖向和水平循环荷载下的累积侧向变形问题,建立基于双向循环受荷的软黏土刚度衰减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刚度衰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竖向和水平循环荷载耦合作用下单桩基础的累积侧向位移... 针对软黏土地基中单桩基础在竖向和水平循环荷载下的累积侧向变形问题,建立基于双向循环受荷的软黏土刚度衰减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刚度衰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竖向和水平循环荷载耦合作用下单桩基础的累积侧向位移.结果表明,水平和竖向循环荷载耦合作用下,桩顶侧向位移相比于只受水平循环荷载时更大;存在最小水平循环荷载比,当水平循环荷载比小于该值时,桩基不会产生侧向位移累积;竖向循环荷载对桩基累积侧向变形的影响存在一临界值,小于该值时,对桩顶侧向位移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循环荷载 单桩基础 侧向位移 刚度衰减 循环荷载比
下载PDF
双向激振对饱和软黏土应力应变循环刚度软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军 蔡袁强 海钧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83-1091,共9页
地震荷载作用将引起土体孔隙水压力上升,从而使土体的刚度、强度发生软化现象。循环软化是地震荷载作用下土体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本文利用双向动三轴试验系统,通过双向激振循环荷载试验对地震荷载的作用进行了模拟。并对双向激振循环... 地震荷载作用将引起土体孔隙水压力上升,从而使土体的刚度、强度发生软化现象。循环软化是地震荷载作用下土体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本文利用双向动三轴试验系统,通过双向激振循环荷载试验对地震荷载的作用进行了模拟。并对双向激振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每一次循环内刚度软化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循环次数、循环偏应力比、径向循环应力比、初始剪应力等因素对双向激振循环作用下软黏土刚度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向激振下,当循环偏应力比小于临界循环偏应力比时,饱和软黏土存在临界屈服应变,当应变幅值小于该值时,割线剪切模量逐渐增加不发生软化现象;只有在应变幅值大于该值的情况下才发生软化。循环偏应力比的增加、径向循环应力的提高都将加快刚度软化。双向激振下,随着初始剪应力的增加,刚度有所提高。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刚度软化模型。以该软化模型作为Masing准则的放大系数对双向激振下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描述,得到了与实测较吻合的结果,同时也验证了本文软化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化 双向激振循环荷载 初始剪应力 径向循环应力 应力-应变
下载PDF
单向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双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慧颖 王示 +1 位作者 主红香 王斌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112,共9页
通过对ZDB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理论分析和静力试验,研究了在多块ZDB单向预应力预制底板的钢筋桁架下方横向穿插非预应力钢筋,从而实现双向配筋的叠合板的双向受力效应,根据其双向受力性能随板厚和长宽比变化的趋势,推导出了矩形叠... 通过对ZDB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理论分析和静力试验,研究了在多块ZDB单向预应力预制底板的钢筋桁架下方横向穿插非预应力钢筋,从而实现双向配筋的叠合板的双向受力效应,根据其双向受力性能随板厚和长宽比变化的趋势,推导出了矩形叠合板的单双向划分界限。分析结果可得:矩形叠合板的双向受力性能显著,且预制底板厚40 mm时长宽比不大于1.8,可按双向板计算;预制底板厚50 mm时长宽比不大于1.4,可按双向板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预应力混凝土 双向叠合板 长宽比 静力试验
下载PDF
基于FPFH的双向K维树最邻近距离比点云配准方法研究
19
作者 赵辉友 吴学群 刘洋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93,共10页
为解决传统点云配准方法计算效率低、提取特征点分布稀疏和鲁棒性较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PFH)的最邻近距离比点云配准方法。先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体素降采样,对降采样过后的数据用FPFH的方法得到特征描述子,之后使用双... 为解决传统点云配准方法计算效率低、提取特征点分布稀疏和鲁棒性较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PFH)的最邻近距离比点云配准方法。先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体素降采样,对降采样过后的数据用FPFH的方法得到特征描述子,之后使用双向K维树的法向量阈值和最近邻距离比的方法进行特征提取,改变距离权重,统计更多的点对参数,剔除误配点对,加快点对搜索,使配准更加精准。引入Huber损失函数权重对刚体配准模型的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增强鲁棒性;后使用基于样本共识的方法(SAC-IA)进行初始粗配准,再用迭代最近点(ICP)点到面的方法完成精配准;为避免方法求解陷入局部极小值,采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和奇异值分解法(SVD)交替迭代策略进行最优化。实验与ICP、SAC-IA+ICP、基于内部形状描述子(ISS)+ICP和FPFH+ICP算法相比,在无噪声情况下,所提方法在点云配准速度平均提高了31.07%、53.46%、3.09%和25.05%,比ICP和SAC-IA+ICP算法配准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比ISS配准精度平均提高了49.09%,在迭代次数少和精度设置较大时与FPFH+ICP方法配准精度相同,但速度比FPFH方法快。有噪声情况下,所提算法比FPFH配准算法速度上平均提高了30.53%,配准精度平均提高了15.47%,更加平滑;与ISS配准算法相比,配准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配准平均时间略快;ICP和SAC-IA+ICP方法配准失败,不参与比较。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可行,配准速度和精度有所提高,且鲁棒性和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配准 FPFH 双向K维树 最近邻距离比 ICP点到面 鲁棒性
原文传递
考虑纵横耦合变形的土工格室加筋体变形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明华 郑玥 +1 位作者 刘猛 肖尧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99,共11页
针对土工格室加筋体的受力变形特点,将其视为小挠度弹性圆薄板,考虑土工格室与桩土加固区的变形协调、土工格室垫层耦合的水平与竖直变形以及上下界面的摩阻效应,建立此轴对称条件下薄板的挠曲变形控制微分方程,利用Bessel复变函数构造... 针对土工格室加筋体的受力变形特点,将其视为小挠度弹性圆薄板,考虑土工格室与桩土加固区的变形协调、土工格室垫层耦合的水平与竖直变形以及上下界面的摩阻效应,建立此轴对称条件下薄板的挠曲变形控制微分方程,利用Bessel复变函数构造竖向及水平位移解析表达式,从而得出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网下桩土应力比、沉降及桩土差异沉降的计算公式.采用某工程试验结果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本文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参数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加筋体的复合弹性模量、桩土刚度比、上下界面摩阻系数比等因素可以起到调节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网下桩土应力比和降低格室体沉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土工格室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 纵横耦合变形 桩土应力比 沉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