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BSA-Seq和RNA-Seq方法鉴定大豆抗豆卷叶螟候选基因
被引量:
10
1
作者
曾维英
赖振光
+3 位作者
孙祖东
杨守臻
陈怀珠
唐向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60-1471,共12页
豆卷叶螟(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是重要的大豆食叶性害虫,挖掘大豆抗豆卷叶螟相关基因对大豆抗虫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至关重要。本研究用大豆高抗豆卷叶螟材料赶泰-2-2和高感豆卷叶螟材料皖82-178进行杂交构建F2代分离群体,从30...
豆卷叶螟(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是重要的大豆食叶性害虫,挖掘大豆抗豆卷叶螟相关基因对大豆抗虫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至关重要。本研究用大豆高抗豆卷叶螟材料赶泰-2-2和高感豆卷叶螟材料皖82-178进行杂交构建F2代分离群体,从303个F2代单株中挑选出高抗豆卷叶螟和高感豆卷叶螟的单株各30株,分别构建2个极端性状的DNA混合池用于全基因组重测序以分析控制豆卷叶螟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表明,4个样本中共有11,963,07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根据SNP-index方法关联分析,共有329个基因位于99%置信区间外,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7号染色体5,601,065~5,865,237 bp区间(总长为0.26 Mb)、16号染色体2,975,110~6,336,096 bp区间(总长为3.36 Mb)、18号染色体44,366,115~54,297,600 bp区间(总长为9.93 Mb)等区域内。将BSA-Seq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联合分析发现,有12个基因相关联;最后,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基因的同源注释,锁定CNGC4、WRKY16转录因子、AAP7、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ZPR1B等12个基因为控制豆卷叶螟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不仅为解析大豆抗豆卷叶螟的分子机理奠定重要的基础,也将为大豆抗虫基因的克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卷叶螟
BSA-Seq
RNA-SEQ
候选基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对豆卷叶螟实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龙丽萍
杨守臻
+3 位作者
陈怀珠
覃建林
李初英
孙祖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7-70,共4页
研究了6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对豆卷叶螟(LamprosemaindicataFabricius)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赶泰-2-2和丰平黑豆饲养的豆卷叶螟化蛹率分别为45.42%和59.25%,世代存活率分别为30.42%和39.17%,卵孵化率分别为32.50%和36.50%,均显著...
研究了6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对豆卷叶螟(LamprosemaindicataFabricius)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赶泰-2-2和丰平黑豆饲养的豆卷叶螟化蛹率分别为45.42%和59.25%,世代存活率分别为30.42%和39.17%,卵孵化率分别为32.50%和36.50%,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Bethel饲养的豆卷叶螟化蛹率、世代存活率和卵孵化率均最高,吴江青豆3、皖82-178和山东大豆饲养的豆卷叶螟各指标差异不显著。在山东大豆、皖82-178、丰平黑豆和Bethel上豆卷叶螟的产卵量大,而在吴江青豆3和赶泰-2-2上的产卵量较少,山东大豆和皖82-178上的初孵幼虫数最多,分别为311.83和308.83头/株,Bethel上的幼虫数较多,为208.00头/株,而赶泰-2-2、丰平黑豆和吴江青豆3上的初孵幼虫数最少,三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豆卷叶螟
抗虫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QTL定位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广军
李河南
+1 位作者
程利国
章元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5-369,共5页
豆卷叶螟是南京地区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以抗性亲本溧水中子黄豆和感性亲本南农493-1杂交组合正交F2群体为材料,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F2单株叶片损失率为抗性指标,利用已构建的SSR分子标记图谱和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包的...
豆卷叶螟是南京地区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以抗性亲本溧水中子黄豆和感性亲本南农493-1杂交组合正交F2群体为材料,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F2单株叶片损失率为抗性指标,利用已构建的SSR分子标记图谱和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包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多区间作图法,定位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QTL。结果表明: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位于D1b和K连锁群上的2个QTL;利用多区间作图法则检测到位于A2、D1b、K和N连锁群上的4个QTL和6个互作QTL;其中有两个共同的QTL,至少解释表型变异的19.2%。这些结果为抗性性状的遗传剖析和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卷叶螟
QTL
大豆
多区间作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京地区大豆食叶性害虫种类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
49
4
作者
崔章林
盖钧镒
+1 位作者
吉东风
任珍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20,共9页
根据黑光灯诱蛾及田间调查的结果,南京地区大豆食叶性害虫计有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的21个科49个种。其中豆卷叶螟[Lamprosemaindicata(Fabricius)]、大造桥虫[Ascotis...
根据黑光灯诱蛾及田间调查的结果,南京地区大豆食叶性害虫计有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的21个科49个种。其中豆卷叶螟[Lamprosemaindicata(Fabricius)]、大造桥虫[Ascotisselenaria(Schifer-muleretDenis)]和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Fabricius)]是该地区危害大豆最重要的虫种,应作为抗虫育种的主要目标;银纹夜蛾(PlusiaagnataStaudinger)、大豆毒蛾(CifunalocuplesWalekr)、豆天蛾(ClanisbilineataWalker)、筛豆龟蝽[Megacoptacribraria(Fabricius)]、二条叶甲(ParaluperodessuturalisnigrobilineatusMotschulsky)、锯角豆芫菁(EpicautagorhamiMarseul)、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sinensisBolivar)等为较重要的大豆食叶性害虫,大豆食叶性害虫种群结构随年份而动态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年分间最重要虫种相对数量有很大波动。因此,大豆抗食叶性害虫育种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食叶性害虫
蜷叶螟
斜纹夜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被引量:
25
5
作者
李广军
程利国
+3 位作者
张国政
何小红
智海剑
章元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6,41,共5页
豆卷叶螟为南京地区大豆的主要食叶害虫。研究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遗传规律,为其抗性机理研究、QTL初级与精细定位、抗虫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为此,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以溧水中子黄豆和南农493-1正反交组合的F2群...
豆卷叶螟为南京地区大豆的主要食叶害虫。研究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遗传规律,为其抗性机理研究、QTL初级与精细定位、抗虫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为此,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以溧水中子黄豆和南农493-1正反交组合的F2群体为材料,F2单株叶片损失率为抗性鉴定指标,应用亲本、F1和F2四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了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对豆卷叶螟的抗性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62.93%,且两对主基因间存在互作。因此,大豆对卷叶螟抗性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式,说明大豆对不同虫源的抗虫性性状存在相似的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豆卷叶螟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地方品种叶片叶柄茸毛性状的形态变异及其与豆卷叶螟抗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
10
6
作者
邢光南
谭连美
+5 位作者
刘泽稀楠
岳汉
张寒竹
史鸿飞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1-696,共6页
大豆茎、叶、荚普遍着生茸毛,表现有末端形态、密度、长度和角度(着生状态)的差异。本文利用地方品种群体研究了大豆叶片和叶柄茸毛性状的变异、区域差异、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关系。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角度和叶...
大豆茎、叶、荚普遍着生茸毛,表现有末端形态、密度、长度和角度(着生状态)的差异。本文利用地方品种群体研究了大豆叶片和叶柄茸毛性状的变异、区域差异、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关系。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角度和叶柄茸毛角度在全国393份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间存在大幅度变异,变幅分别为4.8~105.9根·10 mm-2(无茸毛品种除外),0.22~0.94 mm,0°~88°和5°~90°。叶片茸毛密度、长度和角度大的品种较少,而叶柄茸毛角度小的品种较少。393份大豆地方品种中尖型茸毛末端品种127份。叶片茸毛长度、角度、末端形态及叶柄茸毛角度与地理生态区有关,生态区I的叶片茸毛较长,生态区I和II的叶片茸毛角度较大,生态区I、II和III的钝型茸毛末端比率较高,生态区I、II和V的叶柄茸毛角度较大,而叶片茸毛密度与生态区无关。叶柄、叶片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茸毛密度与长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在茸毛末端形态间也有显著差异,尖型茸毛末端的品种茸毛密度较大,长度较短。豆卷叶螟引起的虫包数和卷叶率与叶片、叶柄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茸毛密度显著负相关,与茸毛末端形态无关。叶片茸毛角度与抗虫性指标相关性最强,角度越小越抗虫,是大豆抗豆卷叶螟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茸毛
豆卷叶螟
抗虫性
区域差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BSA-Seq和RNA-Seq方法鉴定大豆抗豆卷叶螟候选基因
被引量:
10
1
作者
曾维英
赖振光
孙祖东
杨守臻
陈怀珠
唐向民
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玉米大豆间套作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60-1471,共12页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GXNSFDA198037)
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桂农科2020YM116,2015YT58)资助。
文摘
豆卷叶螟(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是重要的大豆食叶性害虫,挖掘大豆抗豆卷叶螟相关基因对大豆抗虫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至关重要。本研究用大豆高抗豆卷叶螟材料赶泰-2-2和高感豆卷叶螟材料皖82-178进行杂交构建F2代分离群体,从303个F2代单株中挑选出高抗豆卷叶螟和高感豆卷叶螟的单株各30株,分别构建2个极端性状的DNA混合池用于全基因组重测序以分析控制豆卷叶螟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表明,4个样本中共有11,963,07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根据SNP-index方法关联分析,共有329个基因位于99%置信区间外,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7号染色体5,601,065~5,865,237 bp区间(总长为0.26 Mb)、16号染色体2,975,110~6,336,096 bp区间(总长为3.36 Mb)、18号染色体44,366,115~54,297,600 bp区间(总长为9.93 Mb)等区域内。将BSA-Seq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联合分析发现,有12个基因相关联;最后,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基因的同源注释,锁定CNGC4、WRKY16转录因子、AAP7、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ZPR1B等12个基因为控制豆卷叶螟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不仅为解析大豆抗豆卷叶螟的分子机理奠定重要的基础,也将为大豆抗虫基因的克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豆
豆卷叶螟
BSA-Seq
RNA-SEQ
候选基因
Keywords
soy
bean
bean
pyralid
BSA-Seq
RNA-Seq
candidate
genes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对豆卷叶螟实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龙丽萍
杨守臻
陈怀珠
覃建林
李初英
孙祖东
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7-7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60047)
广西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桂科青0007020)
文摘
研究了6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对豆卷叶螟(LamprosemaindicataFabricius)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赶泰-2-2和丰平黑豆饲养的豆卷叶螟化蛹率分别为45.42%和59.25%,世代存活率分别为30.42%和39.17%,卵孵化率分别为32.50%和36.50%,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Bethel饲养的豆卷叶螟化蛹率、世代存活率和卵孵化率均最高,吴江青豆3、皖82-178和山东大豆饲养的豆卷叶螟各指标差异不显著。在山东大豆、皖82-178、丰平黑豆和Bethel上豆卷叶螟的产卵量大,而在吴江青豆3和赶泰-2-2上的产卵量较少,山东大豆和皖82-178上的初孵幼虫数最多,分别为311.83和308.83头/株,Bethel上的幼虫数较多,为208.00头/株,而赶泰-2-2、丰平黑豆和吴江青豆3上的初孵幼虫数最少,三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大豆品种
豆卷叶螟
抗虫性
Keywords
Soy
bean
varieties
bean
pyralid
Resistance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QTL定位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广军
李河南
程利国
章元明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临沂师范学院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5-36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0998)
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060307008)
+3 种基金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489)
“111”项目(B08025)
农业部项目(M20081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8335)
文摘
豆卷叶螟是南京地区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以抗性亲本溧水中子黄豆和感性亲本南农493-1杂交组合正交F2群体为材料,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F2单株叶片损失率为抗性指标,利用已构建的SSR分子标记图谱和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包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多区间作图法,定位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QTL。结果表明: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位于D1b和K连锁群上的2个QTL;利用多区间作图法则检测到位于A2、D1b、K和N连锁群上的4个QTL和6个互作QTL;其中有两个共同的QTL,至少解释表型变异的19.2%。这些结果为抗性性状的遗传剖析和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豆卷叶螟
QTL
大豆
多区间作图
Keywords
bean
pyrali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Soy
bean
Multiple
interval
mapping
分类号
S565.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京地区大豆食叶性害虫种类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
49
4
作者
崔章林
盖钧镒
吉东风
任珍静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2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根据黑光灯诱蛾及田间调查的结果,南京地区大豆食叶性害虫计有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的21个科49个种。其中豆卷叶螟[Lamprosemaindicata(Fabricius)]、大造桥虫[Ascotisselenaria(Schifer-muleretDenis)]和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Fabricius)]是该地区危害大豆最重要的虫种,应作为抗虫育种的主要目标;银纹夜蛾(PlusiaagnataStaudinger)、大豆毒蛾(CifunalocuplesWalekr)、豆天蛾(ClanisbilineataWalker)、筛豆龟蝽[Megacoptacribraria(Fabricius)]、二条叶甲(ParaluperodessuturalisnigrobilineatusMotschulsky)、锯角豆芫菁(EpicautagorhamiMarseul)、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sinensisBolivar)等为较重要的大豆食叶性害虫,大豆食叶性害虫种群结构随年份而动态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年分间最重要虫种相对数量有很大波动。因此,大豆抗食叶性害虫育种必?
关键词
大豆
食叶性害虫
蜷叶螟
斜纹夜蛾
Keywords
Soy
bean
Leaf-feeding
insects
bean
pyralid
(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
Mugwort
looper
(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uller
et
Denis))
Cotton
worm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被引量:
25
5
作者
李广军
程利国
张国政
何小红
智海剑
章元明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6,4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0998
30671333)
+3 种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ECT-05-0489)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432)
教育部和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
南京农业大学人才基金项目
文摘
豆卷叶螟为南京地区大豆的主要食叶害虫。研究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遗传规律,为其抗性机理研究、QTL初级与精细定位、抗虫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为此,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以溧水中子黄豆和南农493-1正反交组合的F2群体为材料,F2单株叶片损失率为抗性鉴定指标,应用亲本、F1和F2四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了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对豆卷叶螟的抗性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62.93%,且两对主基因间存在互作。因此,大豆对卷叶螟抗性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式,说明大豆对不同虫源的抗虫性性状存在相似的遗传规律。
关键词
数量性状
豆卷叶螟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Keywords
Quantitative
trait
bean
pyralid
(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
Mixed
major-gene
plus
pelygene
inheritance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地方品种叶片叶柄茸毛性状的形态变异及其与豆卷叶螟抗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
10
6
作者
邢光南
谭连美
刘泽稀楠
岳汉
张寒竹
史鸿飞
赵团结
盖钧镒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1-696,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1184
2010CB1259
+5 种基金
2011CB10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00902
3107144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90097120017)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11030713)
南京农业大学SRT项目(1111A03)
文摘
大豆茎、叶、荚普遍着生茸毛,表现有末端形态、密度、长度和角度(着生状态)的差异。本文利用地方品种群体研究了大豆叶片和叶柄茸毛性状的变异、区域差异、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关系。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角度和叶柄茸毛角度在全国393份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间存在大幅度变异,变幅分别为4.8~105.9根·10 mm-2(无茸毛品种除外),0.22~0.94 mm,0°~88°和5°~90°。叶片茸毛密度、长度和角度大的品种较少,而叶柄茸毛角度小的品种较少。393份大豆地方品种中尖型茸毛末端品种127份。叶片茸毛长度、角度、末端形态及叶柄茸毛角度与地理生态区有关,生态区I的叶片茸毛较长,生态区I和II的叶片茸毛角度较大,生态区I、II和III的钝型茸毛末端比率较高,生态区I、II和V的叶柄茸毛角度较大,而叶片茸毛密度与生态区无关。叶柄、叶片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茸毛密度与长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在茸毛末端形态间也有显著差异,尖型茸毛末端的品种茸毛密度较大,长度较短。豆卷叶螟引起的虫包数和卷叶率与叶片、叶柄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茸毛密度显著负相关,与茸毛末端形态无关。叶片茸毛角度与抗虫性指标相关性最强,角度越小越抗虫,是大豆抗豆卷叶螟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大豆
茸毛
豆卷叶螟
抗虫性
区域差异
Keywords
Soy
bean
Pubescence
bean
pyralid
(
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
Resistance
to
insect
Regional
difference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BSA-Seq和RNA-Seq方法鉴定大豆抗豆卷叶螟候选基因
曾维英
赖振光
孙祖东
杨守臻
陈怀珠
唐向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对豆卷叶螟实验种群的影响
龙丽萍
杨守臻
陈怀珠
覃建林
李初英
孙祖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QTL定位
李广军
李河南
程利国
章元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京地区大豆食叶性害虫种类调查与分析
崔章林
盖钧镒
吉东风
任珍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
4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李广军
程利国
张国政
何小红
智海剑
章元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大豆地方品种叶片叶柄茸毛性状的形态变异及其与豆卷叶螟抗性的相关分析
邢光南
谭连美
刘泽稀楠
岳汉
张寒竹
史鸿飞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