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流域的水文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任立良 刘新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5-52,共8页
考虑流域下垫面空间变异性,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构建了数字流域,并在此基础上对描述流域水文物理过程的数字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数字水文模型是一种有物理基础的包含大容量信息的现代模拟技术。史灌河流域实例研究表明,数字水文... 考虑流域下垫面空间变异性,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构建了数字流域,并在此基础上对描述流域水文物理过程的数字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数字水文模型是一种有物理基础的包含大容量信息的现代模拟技术。史灌河流域实例研究表明,数字水文模型可以十分方便地输出水文要素和状态变量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序列,这对充分利用现有观测信息进行水文信息的深层挖掘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流域 数字高程模型 水文过程 数字水文模型
下载PDF
风化作用对西宁盆地野外露头有机质性质的影响及校正 被引量:56
2
作者 孟元林 肖丽华 +2 位作者 杨俊生 王建国 孙元林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50,共9页
讨论了风化作用对西宁盆地野外露头烃源岩有机质性质的影响及校正方法。风化作用可使有机质丰度降低,风化因子为2.07~4.46。现今中侏罗统野外露头泥岩的有机质丰度为中等,经风化校正之后,达到了好烃源岩的标准。风化作用对... 讨论了风化作用对西宁盆地野外露头烃源岩有机质性质的影响及校正方法。风化作用可使有机质丰度降低,风化因子为2.07~4.46。现今中侏罗统野外露头泥岩的有机质丰度为中等,经风化校正之后,达到了好烃源岩的标准。风化作用对有机质类型参数影响强度从弱到强的顺序为H/C原子比、αααC27甾烷质量分数、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红外光谱1460cm-1与1600cm-1处的峰高比、干酪根显微组分质量分数、IH、O/C原子比。在研究野外露头的有机质类型时,应选取那些受风化作用影响较小的参数,作为主要指标。同时,也要参考当时的沉积环境,因为古代的沉积环境决定了现在的有机质类型。通过人工改变埋藏轨迹和地热史的研究,我们预测西宁盆地内中侏罗统烃源岩的Ro为0.84%,已进入大量生油的成熟阶段,而中侏罗统野外露头的实测Ro为0.59%,属于低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作用 露头 有机质 盆地模拟 油气成因
下载PDF
超压背景下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45
3
作者 孟元林 黄文彪 +5 位作者 王粤川 孙洪斌 殷秀兰 肖丽华 高建军 胡宝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1-467,共7页
在目前的粘土矿物转化化学动力学模型中,人们仅考虑了温度、时间和流体介质的影响。然而新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超压可以抑制粘土矿物的转化,增加反应活化能。通过超压调节反应活化能,建立超压背景下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并... 在目前的粘土矿物转化化学动力学模型中,人们仅考虑了温度、时间和流体介质的影响。然而新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超压可以抑制粘土矿物的转化,增加反应活化能。通过超压调节反应活化能,建立超压背景下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渤海湾盆地板桥凹陷、歧北凹陷超压发育井和歧南凹陷超压不发育井的粘土矿物实测资料,确定了相关参数。模拟结果表明,在超压井中,伊/蒙混层中蒙皂石层含量S%的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但与Pytter和Reynolds(1989)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差甚远,在压力系数为1.2~1.7的地层中,超压对s%的抑制最大可达15%-20%。由于在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Si^4+ , Ca^2+ , Mg^2+ , Fe^3+,Na^+等阳离子,所以超压对粘土矿物转化的抑制,导致了泥岩中这些阳离子生成量的减少和相邻砂岩中许多胶结作用的延迟,这非常有利于深层(埋深〉3500m)优质储层的发育和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粘土矿物 优质储层 成岩作用 盆地模拟 深层 化学动力学 黄骅坳陷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与强烈沉降机制的分析和模拟 被引量:47
4
作者 孙珍 钟志洪 周蒂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莺歌海盆地新生代发生了快速沉降,盆内充填了最厚达17km的沉积,根据模拟实验,印支地块或之上刚性地块的存在对莺歌海盆地的强烈沉降具有重要的贡献,可能是造成莺歌海盆地裂陷期强烈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地质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莺歌... 莺歌海盆地新生代发生了快速沉降,盆内充填了最厚达17km的沉积,根据模拟实验,印支地块或之上刚性地块的存在对莺歌海盆地的强烈沉降具有重要的贡献,可能是造成莺歌海盆地裂陷期强烈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地质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莺歌海盆地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主要阶段:早期(42Ma以前)主要受到南海北部陆缘(主要是北部湾盆地)裂解造成的右旋转换伸展作用的影响,但影响范围较小,主要为莺歌海盆地西北部和东部边界.42~21Ma期间,主要受控于印支地块左行走滑和顺时针旋转作用的影响,莺歌海盆地在此期间发育了主体裂陷体系,东侧受到右旋转换伸展应力场的叠加影响而导致沉降加强;21~10.4Ma期间,受印支地块逐渐减弱直至停止的左行走滑作用的影响,盆地西北部在21~15.5Ma期间发生局部反转褶皱,但盆地整体进入以热沉降为主的时期;10.4Ma以后,盆地受华南地块沿红河断裂右旋走滑作用和5Ma以后新一期热事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构造演化 强烈沉降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前陆盆地构造建模的原理与基本方法 被引量:37
5
作者 何登发 杨庚 +4 位作者 管树巍 石昕 张朝军 王桂宏 王晓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4,共8页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变形复杂,增大了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与成图的难度,是对圈闭钻探与油气田开发的严峻挑战。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前陆盆地及其冲断带合理的构造模型,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构造建模...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变形复杂,增大了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与成图的难度,是对圈闭钻探与油气田开发的严峻挑战。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前陆盆地及其冲断带合理的构造模型,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构造建模要综合应用地表地质、遥感、钻井、重、磁、电、地震等资料,将地表构造、浅层构造与深层构造有机结合,建立几何学上内在协调的、运动学上平衡的与力学机制上可行的构造模型。主要遵循4个基本步骤,轴面分析是基础,断层褶皱形态分析是核心,平衡观念是灵魂,构造复原是手段。中国中西部地区不同类型前陆盆地构造建模的关键环节有较大差别。构造模型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将不断得到修正,从而越来越符合前陆盆地的特点,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构造建模 轴面 平衡剖面 几何学 运动学 力学机制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热史和油气成藏史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杰 邱楠生 +1 位作者 王昕 段健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511,共7页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模拟计算了歧口凹陷24口井的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沙河街时期的地温梯度高,每百米大约为5.0~5.6℃,东营时期每百米大约为4.5~5.0℃,馆陶时期每百米大约为3.5~4.5℃,现今的地温梯度每百米大约为3.1~3.2℃.利用...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模拟计算了歧口凹陷24口井的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沙河街时期的地温梯度高,每百米大约为5.0~5.6℃,东营时期每百米大约为4.5~5.0℃,馆陶时期每百米大约为3.5~4.5℃,现今的地温梯度每百米大约为3.1~3.2℃.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和恢复样品的埋藏史、源岩的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确定该区有两期油气充注期:第一期发生在东营末期;第二期为馆陶末期至现今.歧口凹陷的油气充注以第二期为主.利用PRA二维模拟软件对地质剖面进行油气运聚模拟,也得出歧口凹陷有两次油气聚集高峰,第一次为东营末期;第二次为馆陶末期至现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史 油气成藏史 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
下载PDF
地质构造的物理平衡剖面法 被引量:29
7
作者 毛小平 吴冲龙 袁艳斌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7-170,共4页
为了使平衡剖面法具普遍性,在经典的几何平衡剖面法3原则基础上提出了物理平衡剖面法.该法的核心是岩层层面法线不变原则和变形匹配原则,兼顾了岩石变形的物理属性和几何属性.理论分析与实践结果表明,该法不仅可提高地质构造剖面... 为了使平衡剖面法具普遍性,在经典的几何平衡剖面法3原则基础上提出了物理平衡剖面法.该法的核心是岩层层面法线不变原则和变形匹配原则,兼顾了岩石变形的物理属性和几何属性.理论分析与实践结果表明,该法不仅可提高地质构造剖面的还原精度,而且可以简化地质分析,降低人为误差,提高自动化程度,更适合于大尺度、多期次构造变形剖面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物理平衡 剖面法 平衡剖面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干旱区资料稀缺流域日径流过程模拟 被引量:38
8
作者 黄粤 陈曦 +2 位作者 包安明 刘铁 冯先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2-336,共5页
选取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 SHE来模拟大尺度资料稀缺地区水文过程。以塔里木河主要源区之一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将流域内气象水文站点观测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修正数据输入。利用气象、土壤类型、... 选取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 SHE来模拟大尺度资料稀缺地区水文过程。以塔里木河主要源区之一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将流域内气象水文站点观测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修正数据输入。利用气象、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数字高程和降雨等资料,研究大气、陆面、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模型敏感性分析确定了5个"自由"参数,并依据出山口水文站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MIKE SHE能在水文、气象站点稀少,土壤及水文地质数据缺乏的条件下,模拟开都河流域的日径流过程,模型效率系数达到0.7以上,率定期与验证期水量平衡误差均小于3%,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 SHE模型 干旱区 资料稀缺流域 日径流过程 模拟 开都河
下载PDF
四川盆地埋藏沉降史模拟 被引量:31
9
作者 刘伊克 常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将地震剖面与钻井资料结合起来 ,根据钻井取得的地层厚度、时代、岩性、密度、孔隙度等信息 ,对剖面上任意点进行回剥分析 ,并运用均衡原理绘出沉降曲线 ,从而给出沉积史和构造史 .模拟研究四川盆地埋藏沉降史表明 ,四川盆地构造沉降与... 将地震剖面与钻井资料结合起来 ,根据钻井取得的地层厚度、时代、岩性、密度、孔隙度等信息 ,对剖面上任意点进行回剥分析 ,并运用均衡原理绘出沉降曲线 ,从而给出沉积史和构造史 .模拟研究四川盆地埋藏沉降史表明 ,四川盆地构造沉降与总沉降之差随地层地质年龄的减少而减少 ,说明地层越新压实量越小 .不同时期的沉降速率有所不同 ,总趋势为早期沉降速率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 ,沉降速率逐渐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史 盆地模拟 回剥分析
下载PDF
盆地综合模拟系统BASIMS 被引量:30
10
作者 石广仁 郭秋麟 +2 位作者 米石云 张庆春 杨秋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共9页
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基于石油地质机理,应用多学科知识,定量模拟一个探区(盆地、坳陷、凹陷、次凹)的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从而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有利勘探地带。本文以我院研制成... 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基于石油地质机理,应用多学科知识,定量模拟一个探区(盆地、坳陷、凹陷、次凹)的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从而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有利勘探地带。本文以我院研制成的盆地综合模拟系统BASIMS为例,着重介绍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这五大模型的最新方法以及油气资源综合评价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MS 盆地模拟 油气盆地 数值模拟 地质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底辟构造类型及其成因 被引量:34
11
作者 石万忠 宋志峰 +1 位作者 王晓龙 孔敏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8-784,共7页
珠江口盆地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是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中一个重要的盆地.盆地内发育众多形态各异的底辟构造,目前仅有少量的文章对其进行过分类研究,缺少系统地论述.底辟构造是流体穿层流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其展开分类及成因分析有助于洞... 珠江口盆地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是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中一个重要的盆地.盆地内发育众多形态各异的底辟构造,目前仅有少量的文章对其进行过分类研究,缺少系统地论述.底辟构造是流体穿层流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其展开分类及成因分析有助于洞察白云凹陷内流体的活动信息和油气运移特征.本文针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震剖面上所显示的大量而且种类丰富的底辟构造,开展了底辟构造识别、分类及其内涵流体活动信息的研究,依据盆地模拟结果和区域构造特征讨论了底辟构造的成因特征,得出如下两个结论:(1)珠江口盆地发育多种类型的底辟构造,有底辟初期的龟背上拱、泥底辟、气体泄流通道、裂缝带这4种类型,不同的底辟构造类型内涵有不同的地质信息;(2)底辟构造的成因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超压对底辟构造的形成与活动影响较小,不起主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辟 盆地模拟 底辟成因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原文传递
西南三江兰坪盆地大规模成矿的流体动力学过程——流体包裹体和盆地流体模拟证据 被引量:34
12
作者 薛春纪 陈毓川 +1 位作者 曾荣 高永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7-157,共11页
中国西南部云南兰坪盆地因金顶Zn-Pn矿床和新发现的白秧坪超大型Cu-Co-Ag矿床而驰名。金顶矿床以白垩系和第三系陆相碎屑岩为主岩,拥有2亿吨矿石,平均品位Zn6.08%、Pb1.29%(1500万吨金属),是目前中国最大的Zn-Pb矿床,也是世界上形成时... 中国西南部云南兰坪盆地因金顶Zn-Pn矿床和新发现的白秧坪超大型Cu-Co-Ag矿床而驰名。金顶矿床以白垩系和第三系陆相碎屑岩为主岩,拥有2亿吨矿石,平均品位Zn6.08%、Pb1.29%(1500万吨金属),是目前中国最大的Zn-Pb矿床,也是世界上形成时代最新且唯一产于陆相沉积岩容矿的超大型Zn-Pb矿床。不同于世界上人们公认的沉积岩容矿基本类型,即SST、MVT和Sedex型,金顶矿床也许代表了Zn-Pb矿床的一个新类型。通常认为兰坪盆地大规模成矿流体起源于盆地卤水,流体流动以重力驱动为主,压力体系接近静水压力。但基于矿田内水压破裂观察、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盆地流体动力学模拟,我们认为深部超压流体的注入对整个成矿系统起着重要作用。闪锌矿及相关脉石矿物(石英、天青石、方解石、石膏)中流体包裹体观测的均一温度主体在110~150℃,盐度(质量分数)在1.6%~18.0%NaCl;在时间上,大规模成矿主要阶段伴随着流体温度的不断升高和盐度的逐渐降低;在空间上,金顶矿区空间上从东到西,成矿流体温度明显降低,盐度系统性升高。富CO2流体包裹体揭示成矿流体曾高达(513~1364)×105Pa,大大高于静水压力。数值模拟表明,盆地沉积和压实产生的流体超压可以忽略,区域构造推覆也不足以产生如此高的流体压力。我们认为成矿流体超压很可能是幔源流体注入引起的;幔源含矿的相对高温低盐度流体沿导矿构造注入金顶穹隆构造-岩性圈闭并与其中富H2S的相对低温高盐度卤水混合是兰坪盆地大规模成矿的关键动力学过程。这个特殊的流体动力学过程和成矿系统,使兰坪盆地的成矿有别于世界其他沉积盆地已知的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盆地 金顶铅锌矿 流体包裹体 流体超压 盆地流体 流体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柯坪露头区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储集层地质建模及其意义 被引量:33
13
作者 郑剑锋 潘文庆 +4 位作者 沈安江 袁文芳 黄理力 倪新锋 朱永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9-511,共13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柯坪露头区寒武系盐下肖尔布拉克组系统解剖,在实测7条剖面,观察超过1000块薄片,分析556个样品物性及大量地球化学测试的基础上,建立了28 km长度范围油藏尺度的储集层地质模型。肖尔布拉克组厚度为158~178 m,可划分为3...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柯坪露头区寒武系盐下肖尔布拉克组系统解剖,在实测7条剖面,观察超过1000块薄片,分析556个样品物性及大量地球化学测试的基础上,建立了28 km长度范围油藏尺度的储集层地质模型。肖尔布拉克组厚度为158~178 m,可划分为3段5个亚段,主要发育层纹石、凝块石、泡沫绵层石、叠层石、核形石、藻砂屑/残余颗粒结构的晶粒白云岩和泥粒/粒泥/泥质白云岩,自下而上的相序组合构成碳酸盐缓坡背景下的以“微生物层-微生物丘滩-潮坪”为主的沉积体系。识别出微生物格架溶孔、溶蚀孔洞、粒间/内溶孔和晶间溶孔5种主要储集空间类型,认为孔隙发育具有明显的岩相选择性,泡沫绵层石白云岩平均孔隙度最高,凝块石、核形石和藻砂屑白云岩次之;储集层综合评价为中高孔、中低渗孔隙-孔洞型储集层。揭示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主要形成于准同生—早成岩期,白云石化流体为海源流体;储集层主要受沉积相、微生物类型、高频层序界面和早期白云石化作用共同控制;Ⅰ、Ⅱ类优质储集层平均厚度为41.2 m,平均储地比为25.6%,具有规模潜力,预测古隆起围斜部位的中缓坡丘滩带是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柯坪地区 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 白云岩 微生物岩 储集层成因 地质建模
下载PDF
致密油聚集模型与数值模拟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为例 被引量:31
14
作者 郭秋麟 陈宁生 +2 位作者 宋焕琪 吴晓智 谢红兵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1期4-10,20,共8页
致密油可划分为页岩油、互层或夹层型致密油和邻源型致密油3种,根据它们的地质特点和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型。结果认为:页岩油的成藏过程很特殊,既没有经历二次运移也没有进行初次运移,只发生原始运移;互层或夹层型致密油属于自生自储型... 致密油可划分为页岩油、互层或夹层型致密油和邻源型致密油3种,根据它们的地质特点和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型。结果认为:页岩油的成藏过程很特殊,既没有经历二次运移也没有进行初次运移,只发生原始运移;互层或夹层型致密油属于自生自储型,是初次运移的结果;邻源型致密油是一种过渡型油藏,介于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之间,是"膨胀力"驱动的结果。基于这种认识,提出"膨胀流"驱动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邻源型致密油数值模型、互层或夹层型致密油的自生自储数值模型及页岩油数值计算的容积法模型。应用实例证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裙边油 非常规资源 成藏模型 盆地模拟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建立盆地三维构造-地层格架的插值方法 被引量:22
15
作者 田宜平 袁艳斌 +1 位作者 李绍虎 吴冲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建立盆地三维构造 -地层格架是进行三维盆地模拟的关键技术之一 .为了使一系列二维地震解释剖面转化为盆地的三维构造 -地层格架 ,必须选择有效的内插外推方法 ,而插值方法的选择和空间分析的实现依赖于空间拓扑结构 .在探讨基于B_Rep... 建立盆地三维构造 -地层格架是进行三维盆地模拟的关键技术之一 .为了使一系列二维地震解释剖面转化为盆地的三维构造 -地层格架 ,必须选择有效的内插外推方法 ,而插值方法的选择和空间分析的实现依赖于空间拓扑结构 .在探讨基于B_Rep模型的盆地三维空间拓扑结构表示法及图形编码准则的基础上 ,引进了适合于构建盆地三维构造 -地层格架的几种形态插值方法 ,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相似变形插值法 .这些方法曾成功地应用于珠三盆地三维构造 -地层格架的模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三维模拟 盆地 地层格架 构造格架
下载PDF
“不协调伸展”作用下裂陷盆地断层的形成演化模式 被引量:31
16
作者 童亨茂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06-1613,共8页
应用"不协调伸展"的目标砂箱模拟实验成果和新的脆性断裂力学模型——"不协调性准则",分析了裂陷盆地断层形成和演化的控制影响因素,建立了裂陷盆地断裂系统形成和演化的新模式——"不协调伸展"模式。该... 应用"不协调伸展"的目标砂箱模拟实验成果和新的脆性断裂力学模型——"不协调性准则",分析了裂陷盆地断层形成和演化的控制影响因素,建立了裂陷盆地断裂系统形成和演化的新模式——"不协调伸展"模式。该模式显示:"不协调伸展"的递进变形过程是导致裂陷盆地断裂系统的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实质是不同方向、性质和规模的基底先存构造(主要是先存断裂)的活动性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所控制形成的断层在走向、形成的先后次序、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复杂的断层组合;"不协调伸展"模式是裂陷盆地断裂系统形成和演化的基本型式,复杂的断裂系统可以在方向不变的区域伸展构造作用下在递进变形过程中逐渐形成;裂陷盆地断裂系统虽然比较复杂,但断层的形成和演化是有序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可以通过"不协调性准则"加以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协调伸展” 裂陷盆地 砂箱实验 先存断裂 断裂的形成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下寒武统台缘相白云岩储层建模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保华 邓世彪 +5 位作者 陈永权 刘沛显 张艳秋 关平 严威 金亦秋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3-1244,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发育大规模优质台地边缘相礁滩型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前景广阔。通过对柯坪地区7条下寒武统野外露头剖面的精细测量及室内岩石薄片观察和物性测试,明确了该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的岩石地层和沉积储层特征,并通过...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发育大规模优质台地边缘相礁滩型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前景广阔。通过对柯坪地区7条下寒武统野外露头剖面的精细测量及室内岩石薄片观察和物性测试,明确了该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的岩石地层和沉积储层特征,并通过剖面对比厘清了台缘带内部沉积结构和储层空间展布规律,最终建立了台缘礁滩型白云岩沉积储层模型。研究表明,该区肖尔布拉克组可分为上、下2段,肖下段以泥粉晶白云岩为主,为缓坡型台地边缘潮下带低能沉积;肖上段可划分为3个亚段,以藻纹层白云岩、微生物礁白云岩、球粒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为主,为弱镶边型台地边缘高能沉积。台缘带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受沉积相控制,主要发育在肖上二亚段和肖上三亚段的颗粒滩相白云岩中,储集空间以溶蚀孔和晶间孔为主,孔隙度范围为0.6%~9.02%,平均为5.5%,储层平均厚度为30~40m,在垂直台缘带方向展布宽度在25k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柯坪 下寒武统 肖尔布拉克组 台缘 白云岩 储层建模
原文传递
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胡芬 《海洋石油》 CAS 2010年第3期1-8,77,共9页
在对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烃源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拟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海相地层烃源岩的排烃史进行了模拟,计算了海相地层油气资源量,从而进行了海相油气资源潜力的分析;同时通过对海相上构造层和... 在对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烃源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拟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海相地层烃源岩的排烃史进行了模拟,计算了海相地层油气资源量,从而进行了海相油气资源潜力的分析;同时通过对海相上构造层和下构造层两套含油气系统成藏条件的研究,预测了盆地内海相油气资源的有利运聚区,进而指出南黄海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为下一步南黄海盆地的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南黄海盆地海相下构造层和海相上构造层栖霞组、龙潭组—大隆组烃源岩推测为好的烃源岩,海相上构造层青龙组烃源岩推测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盆地海相地层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油气资源总量为35.37×108t,且在纵向上,油气资源主要来自海相下构造层烃源岩系,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南部坳陷;盆地海相地层存在两类油气资源勘探有利区,其中,最有利区位于中部隆起区南部、南部坳陷区和勿南沙隆起区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生界 烃源条件 保存条件 盆地模拟 油气资源潜力
下载PDF
残余盆地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方法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英民 钱奕中 +2 位作者 邓林 贺小苏 董伟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85-393,共9页
文章指出残余盆地将是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地质特征和演化规律高度复杂,勘探难度很大,必须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其中成藏动力学过程是残余盆地研究的核心问题。介绍了针对残余盆地地质特征和勘探需要而开发的残... 文章指出残余盆地将是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地质特征和演化规律高度复杂,勘探难度很大,必须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其中成藏动力学过程是残余盆地研究的核心问题。介绍了针对残余盆地地质特征和勘探需要而开发的残余盆地成藏动力学过程模拟软件系统的概况和在其中关键技术方法上所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 动力学过程 盆地模拟 残余盆地 油气系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山西组2段包裹体古流体压力分布及演化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建章 陈红汉 +3 位作者 李剑 胡国艺 单秀琴 陈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6-230,234,共6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砂岩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分析,将该储层中油气成藏划分为6个期次。结合埋藏史分析,确定了6期油气成藏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6期油气成藏时的古... 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砂岩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分析,将该储层中油气成藏划分为6个期次。结合埋藏史分析,确定了6期油气成藏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6期油气成藏时的古压力数据。对山2段6期次古压力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分析表明,区域构造和热史演化是古压力的主要控制因素,可将古压力演化划分为气藏形成初期的常压—成藏高峰期超压—成蔽期后萎缩形成低压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流体包裹体 古压力分布 热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