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诗的田野——白马人《阿尼·格萨》田野调查报告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09,共6页
从"文本"回到"本文",回到田野对白马人的《阿尼·格萨》展开田野调查,以史诗的版本和传承人两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对《阿尼·格萨》在白马人中的流传和现状做出梳理。《阿尼·格萨》历经千年的流变,依然... 从"文本"回到"本文",回到田野对白马人的《阿尼·格萨》展开田野调查,以史诗的版本和传承人两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对《阿尼·格萨》在白马人中的流传和现状做出梳理。《阿尼·格萨》历经千年的流变,依然传承着藏族《格萨尔》的文化基因,承载着原始苯教的宗教色彩,保存着白马人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尼·格萨》 白马人 《格萨尔》 史诗 版本 传承人 流传
下载PDF
白马藏族民歌演唱技巧及民族音乐特征
2
作者 陈茜 魏希梅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117,168,共9页
白马藏族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也是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人文条件与自然环境,白马藏族民歌不仅具备整个藏族歌曲的共性,也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音乐个性。本文根据实地调研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就白马... 白马藏族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也是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人文条件与自然环境,白马藏族民歌不仅具备整个藏族歌曲的共性,也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音乐个性。本文根据实地调研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就白马藏族民歌演唱的“颤”“擞”技巧与汉族民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白马藏族民歌的“颤”“擞”技巧区别于汉族民歌中装饰音“倚音”,音程关系表现得更为狭窄,具有独特的风格。此外,本文还分别从旋律调性、歌词内涵、文化特征等方面将白马藏族民歌与羌族、彝族民歌进行对比,探讨三者民歌的音乐特征和差异,发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在民歌的演唱形式、曲调旋律等方面有不同的浸润和影响,三者在民歌演唱技巧和音乐特征上又有一定的交流与融合。最后提出新时代白马藏族民歌传播的可行性建议,以多维度保护与传承白马藏族民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民歌 演唱技巧 民族音乐特征 传播路径
下载PDF
白马藏族生计变迁的自主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汪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5-70,92,共7页
在全球化趋势下,似乎少数民族的生计变迁都是被动的,但本文对白马藏族的研究则发现:白马藏族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迁是与人们的自主性的不断发育、不断释放的过程相契合的,这一变迁历程同时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及当地社会和传统文化交织... 在全球化趋势下,似乎少数民族的生计变迁都是被动的,但本文对白马藏族的研究则发现:白马藏族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迁是与人们的自主性的不断发育、不断释放的过程相契合的,这一变迁历程同时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及当地社会和传统文化交织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自主性 生计变迁
下载PDF
仪礼与交换——白马藏人葬礼中交换的文化诠释 被引量:4
4
作者 朱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7-64,139,共8页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平武县三个白马藏人村寨的田野调查,运用民族志的方法,展示出这样的一幅画卷。生活于藏彝走廊边缘的白马藏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计模式和文化内涵。对于这个群体来说,葬礼等情境中的礼物赠予和互助行为是社会生活的重要...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平武县三个白马藏人村寨的田野调查,运用民族志的方法,展示出这样的一幅画卷。生活于藏彝走廊边缘的白马藏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计模式和文化内涵。对于这个群体来说,葬礼等情境中的礼物赠予和互助行为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遵照传统习惯,以食物作为最主要的礼物赠送他人,以彰显空间和物质的行为分类来区分社会性别等,不仅仅展现出人们之间深厚的情感,更加投射出白马藏人文化的深层涵义。笔者试图从生存需要和文化逻辑双重角度出发,诠释葬礼情境中白马藏人在食物、空间等方面的禁忌与隐喻,从而解读葬礼中的礼物、猪肉与羊肉的对立、村落与墓地的对立这样一种社会文化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人 仪礼情境 交换 食物 文化逻辑
下载PDF
白马人山、树和动物崇拜的文化人类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权新宇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48-52,共5页
山、树和动物崇拜是白马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在白马人精神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极为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生存环境加剧了白马人对山、树和动物等生存资源的依赖,而正是这一依赖孕育了白马人山、树和动物崇拜意识。虽然,在白马人的山、树和动... 山、树和动物崇拜是白马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在白马人精神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极为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生存环境加剧了白马人对山、树和动物等生存资源的依赖,而正是这一依赖孕育了白马人山、树和动物崇拜意识。虽然,在白马人的山、树和动物崇拜的具体实践中从未提及"环境意识"这一概念,但它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思想客观上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人 山、树和动物崇拜 万物有灵 生态意蕴
下载PDF
白马藏人古歌调查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万平 班旭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42-150,共9页
白马藏人在婚礼、祭祀等仪式中传唱着一种叫做"勒"或者"鲁"的古歌。这种古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白马藏人口头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古歌的主要特征、演述场域、传承方式、基本... 白马藏人在婚礼、祭祀等仪式中传唱着一种叫做"勒"或者"鲁"的古歌。这种古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白马藏人口头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古歌的主要特征、演述场域、传承方式、基本内容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这种在白马藏人社会生活中广泛流传的古歌是白马藏人文化的核心,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人 古歌 文化特征 演述场域 传承方式
下载PDF
白马藏族研究文献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权新宇 《甘肃高师学报》 2019年第6期32-36,共5页
搜集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国内有关白马藏族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1984-2017),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从文献年代分布、载文期刊分布、文献学科分布、作者发文量、学术代表人物、作者所在机构和经典文献等7个方面对其进行... 搜集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国内有关白马藏族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1984-2017),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从文献年代分布、载文期刊分布、文献学科分布、作者发文量、学术代表人物、作者所在机构和经典文献等7个方面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国内学界关于白马藏族研究的态势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网(CNKI) 白马藏族 期刊论文 计量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白马藏族音乐研究40年: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益琴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30-35,共6页
白马藏族是久居藏彝走廊东部边缘,文化空间相对独立的少数民族族群,现今白马人所处地域是我国古代藏缅语民族自北向南迁移的中心地带,其民间现存的各类傩乐舞、圈舞、古歌、酒歌等音乐文化遗产丰富、原始,至今保留着藏彝走廊其他族群或... 白马藏族是久居藏彝走廊东部边缘,文化空间相对独立的少数民族族群,现今白马人所处地域是我国古代藏缅语民族自北向南迁移的中心地带,其民间现存的各类傩乐舞、圈舞、古歌、酒歌等音乐文化遗产丰富、原始,至今保留着藏彝走廊其他族群或已消失或未曾有的古老传统,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20世纪以来,随着学界对白马藏族民间音乐文化研究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涌现出众多研究成果,但通过对白马藏族音乐文化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文化遗产承载者"传承人"的研究尚未真正受到重视。故此,文章提出构建音乐文化传承人"口述史"研究范式将是探寻藏彝走廊独立族群文化渊源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民间音乐 现状 研究范式
下载PDF
白马藏族“巴”舞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拉先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64-72,共9页
白马藏族地区流传的宗教神舞,主要有"朝盖""阿里甘""哲""播种神田"和"巴"等五大舞种。其中,"巴"舞则属五大种类中最具古朴性和独特性的一类舞种,目前主要流行于四川九... 白马藏族地区流传的宗教神舞,主要有"朝盖""阿里甘""哲""播种神田"和"巴"等五大舞种。其中,"巴"舞则属五大种类中最具古朴性和独特性的一类舞种,目前主要流行于四川九寨沟县和甘肃文县等地的白马藏区。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并查阅当地苯教写本文献和相关研究资料,较全面地考释了"巴"舞的称谓、分类、渊源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宗教神舞 祭祀仪式
下载PDF
白马藏人古歌"gLu"与斯巴苯教 被引量:3
10
作者 宗喀.漾正冈布 王万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8-15,共8页
在汉藏边界生活的白马藏人中,现在还流传着一种藏文记为"g Lu",当地藏语方言读做"勒"或者"鲁"的古歌,这些古歌在白马山寨的人生礼仪和祭祀仪式中还被广泛演述,被白马藏人认为是他们的文化与信仰的根基。... 在汉藏边界生活的白马藏人中,现在还流传着一种藏文记为"g Lu",当地藏语方言读做"勒"或者"鲁"的古歌,这些古歌在白马山寨的人生礼仪和祭祀仪式中还被广泛演述,被白马藏人认为是他们的文化与信仰的根基。笔者在广泛搜集整理这些古歌的基础上,研究认为这些古歌与前佛教时期的斯巴苯教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中表现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反映了斯巴苯教的"三元论"宇宙观、"三分法"的世界观和对"十三"这个数字的尊崇。这些古歌为我们了解青藏高原前佛教时期的宗教信仰,尤其是汉藏文化边境的白马藏人的深厚传统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人 勒(鲁) 斯巴苯教
下载PDF
陇南白马藏人体育舞蹈——“火圈舞”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辉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0期148-149,共2页
"火圈舞"是白马藏人创造出来的体育艺术形式之一,是白马藏人世代用以娱乐、庆祝的一种仪式。从"火圈舞"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精神看,其不但有重要的民俗、实用和美学价值,还能促使邻里团结,集体奋进,对建设和谐社会有... "火圈舞"是白马藏人创造出来的体育艺术形式之一,是白马藏人世代用以娱乐、庆祝的一种仪式。从"火圈舞"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精神看,其不但有重要的民俗、实用和美学价值,还能促使邻里团结,集体奋进,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舞蹈 白马藏人 价值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白马人的族群认同——基于地域、“沙嘎帽”与白鸡传说的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权新宇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5-69,共5页
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探讨处于华夏边缘地带的白马族群的空间分布,其空间分布的边缘性塑造了白马族群文化的非主流特质。作为其服装的典型代表——"沙嘎帽"正是这一非主流特质的外在表征,充当了白马族群的族徽,其内在意象为来... 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探讨处于华夏边缘地带的白马族群的空间分布,其空间分布的边缘性塑造了白马族群文化的非主流特质。作为其服装的典型代表——"沙嘎帽"正是这一非主流特质的外在表征,充当了白马族群的族徽,其内在意象为来自于白马民间底层的社会记忆———白鸡传说。外在表征与内在意象的契合构成了白马族群认同的基本元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边缘 白马人 “沙嘎帽” 白鸡传说 族群认同
下载PDF
论白马藏族族源记忆与传说——以陇南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蒲向明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5-21,137,共7页
白马藏族的族源记忆与传说比其神话的出现要晚,一些传说追溯了远古先祖通过艰难的迁徙得以使族群存留下来的历史过程。白马藏族以传说映现了他们民族的集体想象,不断实现着他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着其族群意识和认同感,其中的人... 白马藏族的族源记忆与传说比其神话的出现要晚,一些传说追溯了远古先祖通过艰难的迁徙得以使族群存留下来的历史过程。白马藏族以传说映现了他们民族的集体想象,不断实现着他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着其族群意识和认同感,其中的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动物传说是主要种类和存在形式,它们多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神奇变化的手法并经口头辗转加工创作而成,因而形成很多奇特生动的情节,大大增强了趣味性和文学性。这些传说结合叙述现实生活的创作方法,以十分明显的地方性、民族性引人入胜。从而已成为多姿多态而又独具特色的中国民间传说品种之一,至今还具有重要的文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族源记忆 陇南 传说
下载PDF
回顾与反思:白马藏族面具舞研究40年 被引量:2
14
作者 权新宇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14,共4页
白马藏族的"面具舞"是"藏彝走廊"上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活态"载体之一。本文拟在对白马藏族面具舞相关研究的学术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不同阶段所取得的相应学术成果及各自的学术关照点,进而归纳学术界关于... 白马藏族的"面具舞"是"藏彝走廊"上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活态"载体之一。本文拟在对白马藏族面具舞相关研究的学术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不同阶段所取得的相应学术成果及各自的学术关照点,进而归纳学术界关于白马藏族面具舞研究40年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学术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面具舞 近40年 现状回顾
下载PDF
论四川白马藏族的生存境遇——兼论白马土司的家国观念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6-30,共5页
四川白马藏族偏居西南边陲之地,其发展受到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面临饱腹需求与生命安全的双重挑战。通过对白马藏族闭塞的生存环境以及时常遭受番夷侵扰的外在状况的论述,揭示了白马藏族艰难的生存境遇。白马藏族其先祖为氐族,唐... 四川白马藏族偏居西南边陲之地,其发展受到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面临饱腹需求与生命安全的双重挑战。通过对白马藏族闭塞的生存环境以及时常遭受番夷侵扰的外在状况的论述,揭示了白马藏族艰难的生存境遇。白马藏族其先祖为氐族,唐代后又受藏族影响,民族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自南宋理宗起,白马藏族地区开始实施土司管理制度,历任白马土司推行了一系列安民富民、兴学化夷的政策,促使白马藏族逐渐形成向善的民族性格。白马土司是土司制度史上沿袭时间最长的土司之一,在730多年的管理过程中,白马土司形成了忠贞爱国、遵从大势的家国观念,旨在保境安民、保有辖域管理职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生存环境 土司制度 家国观念
下载PDF
白马藏人文化经济教育发展的考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虎兵 施琰茹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5-50,共6页
四川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境内有一支称为白马藏人的少数民族 ,短短五十多年由原始的狩猎农耕状态走进了文字文明状态 ,2 1世纪初白马藏人的人均收入位于该县之首。本文通过对该民族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的考察 ,研究分析加快一个民族文化... 四川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境内有一支称为白马藏人的少数民族 ,短短五十多年由原始的狩猎农耕状态走进了文字文明状态 ,2 1世纪初白马藏人的人均收入位于该县之首。本文通过对该民族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的考察 ,研究分析加快一个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的因素 ,解读一个民族在走向文字文明进程中的特有心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教育 经济教育 教育发展 人文化 走向 研究分析 文字 经济发展 人均收入 平武县
下载PDF
交往交流交融视阈下白马藏人婚姻制度的变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万平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45-50,64,154,共8页
婚姻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生活在汉藏文化交融地带的白马藏人传统婚姻制度以“族内婚”为主,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族际婚”。这种婚姻制度从“划分边界”向“跨越边界”的变迁,是在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民族之间交往交流... 婚姻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生活在汉藏文化交融地带的白马藏人传统婚姻制度以“族内婚”为主,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族际婚”。这种婚姻制度从“划分边界”向“跨越边界”的变迁,是在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频繁和深入的结果。因交往交流交融而产生的“跨越边界”的行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交流交融 白马藏人 婚姻制度
下载PDF
甘肃陇南白马藏族“傩舞”的健身价值研究
18
作者 李彩芹 祁燕琴 《陇东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27-129,共3页
依据社会、民俗、艺术和体育学等多学科视角,采用文献法、历史法、调查法、现场测试和数理统计法对甘肃陇南白马藏族"傩舞"的健身价值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认为:1.陇南白马藏族"傩舞"主要有祭祀傩舞和情景傩舞两类。&... 依据社会、民俗、艺术和体育学等多学科视角,采用文献法、历史法、调查法、现场测试和数理统计法对甘肃陇南白马藏族"傩舞"的健身价值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认为:1.陇南白马藏族"傩舞"主要有祭祀傩舞和情景傩舞两类。"傩舞"表达了白马藏族人民祈求和平、安康的共同心愿,也是其文化和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2."傩舞"中跳与唱融为一体,既能健体,也能悦心,参与者能达到愉悦身心之功效。白马藏族"傩舞"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机体新陈代谢能力,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是一项颇具民族特色的健身运动。3.所以应重视和加强白马藏族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傩舞 健身价值
下载PDF
白马藏族“动物报恩”型民间故事的伦理诉求
19
作者 杨军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3-27,共5页
"动物报恩"型民间故事,以其鲜明的情感褒贬立场和强烈的现实功利倾向,彰显了白马藏族广大民众集体的伦理思考和普遍的价值诉求。基于"伦理"的视角观照和审视此类故事,对建构白马藏族民众伦理价值体系、开发利用该... "动物报恩"型民间故事,以其鲜明的情感褒贬立场和强烈的现实功利倾向,彰显了白马藏族广大民众集体的伦理思考和普遍的价值诉求。基于"伦理"的视角观照和审视此类故事,对建构白马藏族民众伦理价值体系、开发利用该族群民间故事的德育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民间故事 动物报恩 伦理
下载PDF
回顾与突破:白马藏族面具舞文化面向探微
20
作者 权新宇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23-128,共6页
通过梳理,归纳出前人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傩文化、苯教文化与图腾说。研究发现,尽管这三种各有所据的观点均揭示了面具舞的某个文化"断面",但用某个"断面"言说面具舞的文化全貌尚显单薄。事实上,这些"断面&q... 通过梳理,归纳出前人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傩文化、苯教文化与图腾说。研究发现,尽管这三种各有所据的观点均揭示了面具舞的某个文化"断面",但用某个"断面"言说面具舞的文化全貌尚显单薄。事实上,这些"断面"表明:在白马藏族先民与藏彝走廊其他族群之间的互动过程中,面具舞文化层呈"蛋型"结构累进图式。针对前人研究的缺失及造成缺失的原因,欲进一步深层揭示面具舞的文化面向,尚需在研究路径与视野上实现两个转变:其一、由过去主要依据汉文史料探讨的途径向依据"地方性知识"与汉文史料及考古实物相结合的途径转变;其二、研究视野应该由过去在族属框架内探讨面具舞向在藏彝走廊语境中探讨面具舞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彝走廊 白马藏族 面具舞 文化面向 理路转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