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命教育的核心在于生命态度的培育 |
王小珍
邓庆平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9
|
|
2
|
袁中道:公安派最后的“掌门人”——兼论其生命态度和价值立场 |
孟祥荣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3
|
第三空间下青少年自我认同及与生命态度关联性的探究 |
陶丽
洪景琳
|
《基础教育》
|
2011 |
4
|
|
4
|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成因探源 |
孙绪敏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0 |
2
|
|
5
|
试论盛唐文化对杜甫的影响 |
张春丽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1 |
1
|
|
6
|
论元稹的入世精神 |
刘铁峰
|
《唐都学刊》
|
2008 |
0 |
|
7
|
论魏晋六朝士人的清静之界 |
吴娟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0 |
|
8
|
夏洛蒂·勃朗特与张爱玲作品的婚姻观之比较 |
王艳
王晋华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9
|
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影响研究 |
郝红英
|
《阴山学刊》
|
2013 |
0 |
|
10
|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解析中西文化关于生活态度的不同取向 |
徐圻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1
|
高职学生价值观及生活态度问卷调查的对比分析 |
陈春晓
|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2
|
从米兰·昆德拉的“媚俗”到王小波的“媚雅”——对萨宾娜与陈清扬两个文学人物的比较谈起 |
谢玉婷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3
|
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赵浩梅
汪张毅
朴京京
魏莉瑛
邸淑珍
尹晓华
|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9
|
|
14
|
“乐天知命”与“安之若命”——儒家生死智慧之现代诠释 |
郑晓江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5
|
|
15
|
儒家和英国基督教生死观之比较 |
郭院林
潘晨
|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4
|
|
16
|
怀故悼逝之诗与文人意绪 |
花志红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7
|
从康熙的诗歌创作看其积极用世的情怀 |
黄建军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8
|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乐观生活态度培养 |
马建奎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9
|
情境体育教学对青少年生活事件态度的效应研究 |
石晓萍
|
《浙江体育科学》
|
2015 |
0 |
|
20
|
试论藏族与傣族丧葬习俗之异同 |
王友富
何永兴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