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狂犬病毒CTN株核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高佃平 唐青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14-20,共7页
 本研究克隆了我国狂犬病毒CTN株的N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开放阅读框由1353个核苷酸组成,与我国狂犬病毒疫苗及国外一些固定株进行N基因同源性比较,结果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很高。磷酸化分析表明CTN株N蛋白具有狂犬病...  本研究克隆了我国狂犬病毒CTN株的N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开放阅读框由1353个核苷酸组成,与我国狂犬病毒疫苗及国外一些固定株进行N基因同源性比较,结果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很高。磷酸化分析表明CTN株N蛋白具有狂犬病毒共有的389位丝氨酸磷酸化位点。本研究还对N蛋白的抗原位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CTN 克隆 N蛋白 序列分析 抗原位点 磷酸化 N基因 核蛋白基因 果核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陕西分离株S蛋白抗原位点的真核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宋林林 王晓红 +3 位作者 姜博 赵毅 王祥 穆杨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0,共5页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严重危害全世界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其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S蛋白携带有主要的B淋巴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是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的主要抗原。本研究以提取的TGEV陕西分离株...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严重危害全世界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其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S蛋白携带有主要的B淋巴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是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的主要抗原。本研究以提取的TGEV陕西分离株感染的ST细胞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编码S蛋白上包含C、B、D、A 4个抗原位点的基因片段,将目的片段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B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克隆到编码S蛋白C、B、D、A 4个抗原位点的基因片段,以TGEV阳性猪血清和抗His标签单抗的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目的基因在293T细胞中获得表达。本研究为TEG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S基因 抗原位点 真核表达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VP1基因C末端串连表达及其抗体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彭贵青 陈焕春 +3 位作者 钱平 李祥敏 洪琦 顾贫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0-674,共5页
口蹄疫病毒主要免疫原性基因VP1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位于其C末端,参照Taiwanse97(AJ294928)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VP1基因C末端。序列分析表明:其C末端长285bp,编码74个氨基酸,与O/HKN/12/91、O/PEN/TAW/99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 口蹄疫病毒主要免疫原性基因VP1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位于其C末端,参照Taiwanse97(AJ294928)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VP1基因C末端。序列分析表明:其C末端长285bp,编码74个氨基酸,与O/HKN/12/91、O/PEN/TAW/99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93%和96%、93%;利用同尾酶Xho 、Sal 将VP1基因C末端串连起来;再将单拷贝和双拷贝C末端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KG后,转化BL21(DE3),在IPTG诱导下获得表达,经Westernblot检测证实表达产物具有活性。以表达产物包被ELISA板,初步建立了特异、敏感的ELISA诊断方法。同时用表达产物免疫Balb/c小鼠,能产生一定的抗O型口蹄疫病毒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表达产物 末端 ELISA方法 VP1基因 T细胞抗原 表位 口蹄疫病毒 O型口蹄疫 特异性引物
下载PDF
新一代全基因组测序揭示2014~2018年云南省临沧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突变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汉菊 仇娜 +4 位作者 周晓荣 赵晓南 徐闻 伏晓庆 张美玲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0-854,共15页
季节性H3N2亚型流感病毒进化速率快,极易发生抗原漂移,引起区域流行且致死率较高。为阐明云南省临沧市2014~2018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突变机制,选取临沧市2014~2018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29株,通过全基因组核酸提取、扩增、文库构建以... 季节性H3N2亚型流感病毒进化速率快,极易发生抗原漂移,引起区域流行且致死率较高。为阐明云南省临沧市2014~2018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突变机制,选取临沧市2014~2018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29株,通过全基因组核酸提取、扩增、文库构建以及Illumina MiSeq测序获得基因组全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比对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及解析氨基酸的变异规律。结果显示,29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的基因进化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17株毒株(2014年6株,2015年6株,2016年1株,2018年4株)隶属3C.3a进化支系,11株毒株(2015年1株,2016年1株,2017年7株,2018年2株)隶属3C.2a1进化分支,且这11株毒株出现3C.2a1进化支系特有的氨基酸突变(N121K、N171K、I406V和G484E),A/Yunnan-Linxiang/114/2018这一毒株在全基因组进化树上归属不同支系(例如:3C.3b、3C.2a、3C.2a1),提示临沧市2018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经历了快速进化。与相应年度疫苗株相比,所有毒株血凝素(Hemagglulinin,HA)蛋白重链HA1区抗原决定簇变异频率较高,T131K、T135K/N和A138S突变既位于抗原决定簇,又属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Receptor binding site,RBS),17株毒株HA1区潜在糖基化位点发生改变,且位于抗原决定簇上,15株毒株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潜在糖基化位点发生突变,其中7株糖基化位点的突变发生在NA抗原决定簇上,这都会导致病毒抗原性发生改变,形成抗原漂移。本研究剖析了2014~2018年云南省临沧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起源和扩散的遗传突变机制,为云南省临沧市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N2亚型流感病毒 进化树 氨基酸突变 抗原决定簇 糖基化位点
原文传递
猪流感病毒分离株的特性及致病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哈卓 张鹏超 +4 位作者 李倩 师小潇 饶柏忠 刘永杰 刘惠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7-221,共5页
为了解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分离株A/Sw/SH/1/2007(H1N2)的特性,对毒株的抗原位点、受体位点、潜在糖基化位点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雏鸡、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A/Sw/SH/1/2007与北美经典株A/Sw/Tennes/1455/1977(H... 为了解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分离株A/Sw/SH/1/2007(H1N2)的特性,对毒株的抗原位点、受体位点、潜在糖基化位点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雏鸡、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A/Sw/SH/1/2007与北美经典株A/Sw/Tennes/1455/1977(H1N1)HA抗原位点最接近,HA1蛋白4个抗原位点中只有Ca位点有2个氨基酸改变,发生抗原变异,Sa、Cb抗原位点均只有1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不影响其抗原性;受体位点高度保守,只有183位发生改变;A/Sw/SH/1/2007有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在276位丢失了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但同时在274位出现了1个新的糖基化位点。NA蛋白抗原位点序列与广西分离株A/Sw/Guangxi/13/2006(H1N2)同源性最高,除401位氨基酸发生G→R改变外,其余抗原位点均保守。耐药性分析显示,该病毒对金刚烷胺、扎那米韦药物均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A/Sw/SH/1/2007对雏鸡无致病性,ICPI为0;肌注小鼠2周内死亡100%,滴鼻小鼠死亡80%,存活小鼠血凝效价为27,而与经典H1N1亚型SIV毒株只有较低的交叉凝集,HI为23.4~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抗原位点 受体位点 糖基化位点 致病性
原文传递
泰安市甲型H3N2流感病毒HA1氨基酸变异特点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运强 侯佩强 +1 位作者 陆娟娟 张荣强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了解2006~2008年泰安市甲型H3N2流感病毒HA1基因变异特征。方法采集本地区流感样病例咽拭子,分离病毒,选择甲型H3N2流感病毒,提取核酸,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并测序,推导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进化特征分析。结... 目的了解2006~2008年泰安市甲型H3N2流感病毒HA1基因变异特征。方法采集本地区流感样病例咽拭子,分离病毒,选择甲型H3N2流感病毒,提取核酸,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并测序,推导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进化特征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共检测咽拭子52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119株,分离阳性率为22.71%。119株流感病毒中H3N2亚型65株,H1N1亚型2株,B型Victoria系13株,B型Yamagata系39株。对8株H3N2病毒进行基因进化树分析,在其推导HA1蛋白分子抗原决定簇A上有3个氨基酸位点(R142G、N144D和I140K)发生突变。结论在近2个年度的流行季节中,本地区以H3N2亚型和B型Yamagata系为优势毒株,也有B型Victoria系和甲型H1N1亚型的存在。泰山分离株HA1区发生氨基酸替换的位点较少。WHO推荐A/Wisconsin/67/2005为北半球2006~2008年度的流感疫苗株,泰山分离株与此疫苗株的相似性较高,因此认为该流感疫苗对当年度优势株H3N2流感病毒的预防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细胞培养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序列 抗原位点
原文传递
流感病毒泰山分离株H1N1亚型血凝素HA1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侯佩强 杨会利 +3 位作者 陆娟娟 张荣强 田大勇 刘运强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分析泰安市2005-2008年流感病毒H1N1亚型的基因特征及抗原变异情况,为流感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的病原分离,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测定病毒的滴度,用血凝抑制实验和RT-PCR进行... 目的分析泰安市2005-2008年流感病毒H1N1亚型的基因特征及抗原变异情况,为流感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的病原分离,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测定病毒的滴度,用血凝抑制实验和RT-PCR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通过RT-PCR扩增血凝素HA1片段的基因,电泳、纯化后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005-2008年共检测咽拭子样本615份,分离出流感病毒121株,其中H1N1亚型4株。对分离的甲型H1N1毒株HA1基因进行分析,有3株病毒序列在多个氨基酸位点上发生变异,其中2007、2008年分离株和2005年分离株相比,各发生了5个和8个突变;2005、2007和2008年分离株分别与当年度的疫苗株相比,各发生了8个、11个和8个突变。和国际标准株、本年度的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比较,3株流感病毒共计有22个位点发生了变异。结论在近几个年度的流行季节中,该地区有H1N1亚型流感的存在。该地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有多处氨基酸发生替换,氨基酸的替换导致毒株的抗原性发生了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序列 抗原位点
原文传递
从HCV蛋白一级结构预测其C,E,NS5区的CD_4^+ T细胞抗原位点
8
作者 周红超 徐德忠 +6 位作者 张鹏 闫永平 张景霞 李远贵 杜尊宪 李玲秀 梁国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8-22,13,共6页
我们根据CD4+T细胞识别抗原位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设计了一个具有查找两亲性螺旋状结构(amphipathichelixstructure)肽段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用该程序对HCV-1型病毒C、E(E1、E2/N... 我们根据CD4+T细胞识别抗原位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设计了一个具有查找两亲性螺旋状结构(amphipathichelixstructure)肽段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用该程序对HCV-1型病毒C、E(E1、E2/NS1)、NS5蛋白一级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区存在CD4+T细胞识别位点。此结果支持了CD4+T细胞对HCVC,E,NS5区可发生增殖反应的结论。提示该程序可作为一种预测CD4+T细胞识别HCV抗原位点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丙型肝为病毒 抗原位点 预测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C和D抗原位点在大肠杆菌中的串联表达
9
作者 于天飞 陈刚 +3 位作者 张双 史俊龙 朱可佳 张喜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共3页
使用大肠杆菌偏好性密码子人工合成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蛋白C和D抗原位点多肽基因序列。依次将C和D抗原位点多肽基因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 ET-32a中。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IPTG诱导表达,收集诱导的菌液进行SDS-... 使用大肠杆菌偏好性密码子人工合成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蛋白C和D抗原位点多肽基因序列。依次将C和D抗原位点多肽基因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 ET-32a中。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IPTG诱导表达,收集诱导的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在分子量25 k Da处有1条明显的蛋白表达条带,且能被TGEV阳性血清识别。本研究为TGEV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纤突蛋白 抗原位点 串联表达
下载PDF
鸡结核的病理形态学和抗原定位的观察
10
作者 马春全 付士新 +2 位作者 任风兰 宣长和 吴海燕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04-106,共3页
本文报道了98只海塞克商品蛋鸡,经禽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细菌染片检查、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诊断为禽型结核。对这98只鸡全部进行了尸体剖检,取18只做了组织学观察,证明鸡结核病灶出现最多的器官是肝(92%)、脾(73... 本文报道了98只海塞克商品蛋鸡,经禽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细菌染片检查、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诊断为禽型结核。对这98只鸡全部进行了尸体剖检,取18只做了组织学观察,证明鸡结核病灶出现最多的器官是肝(92%)、脾(73%)、肠(73%);鸡结核病很少形成钙化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病理 抗原定位
下载PDF
54株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系统进化群和基因型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磊 李泽伟 +5 位作者 孙起荣 邢刚 魏建忠 孙裴 刘雪兰 李郁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2-1194,共13页
摘 要:[背景]近年来,我国规模猪场着重加强了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疫病的防控,却忽视了由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对... 摘 要:[背景]近年来,我国规模猪场着重加强了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疫病的防控,却忽视了由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对猪群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性,了解和掌握猪源ExPEC流行特征意义显著。[目的]探究临床分离的54株猪源ExPEC血清型、系统进化群和基因型的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应用玻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鉴定O抗原血清型,采用PCR技术检测系统进化群鉴定相关基因、28个ExPEC相关毒力基因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相关基因。[结果]受试菌中有52株确定了O抗原血清型,其中40株为O38 (74.1%),为优势血清型;8株为O127 (14.8%),O93和O11均2株(各占3.7%)。受试菌中44株为B2群(81.5%),是主要系统进化群,D群和B1群均5 株(各占 9.3%);28 个 ExPEC 相关毒力基因中ompA、ibeA、fimH、traT、focD、papA、iroN、iutA、iucD、cvaC、tsh、kpsMT Ⅱ、iss和ompT出现的频率超过50%,其中ompA和ibeA检出率分别达100%和96.3%,为高度流行的毒力基因,未检到cnf1,而bmaE、malX和iha更倾向分布于D群菌株中。受试菌共呈现31种ST型,其中ST10和ST648均5株(各占9.3%),ST410和ST101均4株(各占7.4%)。[结论]猪源ExPEC优势血清型及系统进化群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上的流行分布均存在一定差异,呈现动态过程,O38作为优势血清型目前尚未见报道,具有高致病性的B2群和D群菌株有逐渐增多的趋势。ST型复杂多样,呈现遗传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与人源和禽源ExPEC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O抗原血清型 系统进化群 毒力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原文传递
血清人附睾蛋白4、血清糖类抗原125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预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疗效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彩萍 詹雪梅 +1 位作者 罗中明 魏继红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联合预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妇产科确诊为卵巢良性肿瘤的120例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联合预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妇产科确诊为卵巢良性肿瘤的120例患者,依据患者选择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选择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共72例,年龄21~63岁(32.98±9.34岁),肿瘤直径3.69~9.78 cm(5.46±3.65 cm);对照组选择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共48例,年龄19~68岁(33.02±9.35岁),肿瘤直径3.82~9.93 cm(5.61±3.68 cm)。检测两组血清HE4、CA125及β-HCG水平,并观察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与术后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情况、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且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血清HE4、CA125及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HE4、CA125及β-HCG水平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的HE4、CA125及β-HCG水平比术后1、3 d降低(P<0.05),术后1、3 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 h、1 d、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HE4、CA125、β-HCG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820、0.736;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57。结论血清HE4、CA125及β-HCG水平联合检测可有效评价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且达到预期疗效的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人附睾蛋白4 血清糖类抗原125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单孔腹腔镜 卵巢良性肿瘤
下载PDF
中国部分地区猪胆汁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中和抗原位点变异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尹文娇 韩雅琳 +3 位作者 刘宏图 姜法春 曹经瑗 毕胜利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135,154,共6页
目的调查猪胆汁戊型肝炎病毒(HEV)携带率、基因型和中和抗原位点变异。方法在中国4个地区屠宰场采集成年商品猪的胆汁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HEV RNA;采用巢式RT-PCR扩增HEV ORF2区部分基因片段,进行基因分型和中和抗原位点氨基... 目的调查猪胆汁戊型肝炎病毒(HEV)携带率、基因型和中和抗原位点变异。方法在中国4个地区屠宰场采集成年商品猪的胆汁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HEV RNA;采用巢式RT-PCR扩增HEV ORF2区部分基因片段,进行基因分型和中和抗原位点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猪胆汁标本HEV RNA总阳性率为8.6%(46/532),4个地区阳性率在3.0%-12.5%之间。19株HEV基因分型成功,均为基因4型,其中11株HEV基因亚型分型成功,均为4a亚型。在该11株HEV的21个中和抗原位点中,2株HEV在ORF2区分别发生第487位氨基酸突变(Ser487Tyr)和第564位氨基酸突变(Thr564Pro)。结论中国部分地区猪胆汁HEV携带率较高,为中国人群中优势流行的基因4型,且部分中和抗原位点发生突变;应加强猪群HEV的持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中和抗原位点 变异 猪胆汁
原文传递
猪轮状病毒vp4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岩 师东方 +3 位作者 樊琛 刘胜旺 魏华 李一经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1期61-64,共4页
本研究扩增猪轮状病毒中国分离株 JL94株VP4蛋白主要抗原编码区基因(1 756 bp),将测序结果与国外分离株进行比较;将该基因片段同载体pMel BacA连接后,与杆状病毒DNA共转染入昆虫细胞Sf9,经蚀斑筛选纯化重组病毒并再感染Sf9细胞获得 vp4... 本研究扩增猪轮状病毒中国分离株 JL94株VP4蛋白主要抗原编码区基因(1 756 bp),将测序结果与国外分离株进行比较;将该基因片段同载体pMel BacA连接后,与杆状病毒DNA共转染入昆虫细胞Sf9,经蚀斑筛选纯化重组病毒并再感染Sf9细胞获得 vp4 基因的表达,对表达的 VP4 蛋白进行 Western blot分析和血清中和抗体试验。结果表明:JL94株VP4主要抗原编码区基因与国外分离株 CRW 8 株、Gottfried株该基因片段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43%和67%,说明 JL94株与 CRW 8 株属同一 VP4 血清型,而与 Gottfried株属不同血清型。JL94 株VP4主要抗原编码区氨基酸最大变异处位于 aa81 aa207。vp4 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 20%,Western Blot证实表达蛋白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所表达的蛋白免疫小鼠产生中和抗体,阻断 JL94 在 MA104 细胞上引起的细胞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轮状病毒 VP4基因 主要抗原编码区基因 克隆 真核表达
下载PDF
带免疫佐剂CEA基因疫苗的构建及其稳定同步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爱强 赖延东 +5 位作者 李秀英 顾锦法 陶莎 蔡卫斌 谢金卫 罗超权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2-287,共6页
背景与目的:基因疫苗是目前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目前癌胚抗原阳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拟利用质粒pVAX1构建带有免疫佐剂白细胞介素2同步表达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基因疫苗,探讨一种新的肿瘤生物治疗... 背景与目的:基因疫苗是目前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目前癌胚抗原阳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拟利用质粒pVAX1构建带有免疫佐剂白细胞介素2同步表达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基因疫苗,探讨一种新的肿瘤生物治疗方法。方法:利用RT-PCR从患者肿瘤组织中钓取CEA目的基因cDNA;运用分子克隆技术,通过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将CEAcDNA和hIL-2cDNA连接于质粒pVAX1中,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CEA抗原和hIL-2因子的表达;同时用蛋白质分析软件分析和预测目的抗原的特性。结果:测序结果证实本实验所构建的重组质粒插入DNA序列无错配,质粒上所接入的CEAcDNA与GenBank公布的M29540和M17303的序列99.8%同源,经蛋白质分析软件预测,其抗原性、跨膜结构片段、信号肽位点和二、三级结构特征与同源癌胚抗原基本一致。hIL-2cDNA与母本序列100%同源。检测结果说明该重组质粒在体外CHO细胞株中可同步表达CEA和hIL-2分子。结论:从肿瘤组织中成功地获取了CEAcDNA,所构建的pVCEA2重组质粒能在体外细胞中同步表达CEA和IL-2蛋白分子,这为进一步体内实验研究基因治疗CEA阳性肿瘤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佐剂 CEA基因 疫苗 基因表达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IF-1α、sCD40L、CCL3水平与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美 陈尚超 司志旭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9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3(CCL3)水平与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接诊的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3(CCL3)水平与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接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6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HIF-1α、sCD40L、CCL3与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IF-1α、sCD40L、CCL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皮层下梗死组患者血清HIF-1α、sCD40L、CCL3水平显著高于皮层梗死组患者(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IF-1α、sCD40L、CCL3水平显著高于轻度、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5);将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作为因变量,将血清HIF-1α、sCD40L、CCL3分别作为自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IF-1α、sCD40L、CCL3和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HIF-1α、sCD40L、CCL3的表达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促使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缺氧诱导因子1Α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3 梗死部位 神经功能缺损
原文传递
猪轮状病毒vp4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岩 李一经 +3 位作者 魏丽丽 于小龙 樊琛 师东方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5期462-466,共5页
以猪轮状病毒JL94株核酸为模板扩增该病毒vp4全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比较;根据VP4的5’端(1bp~750bp)特异片段主要决定其活性的观点,再设计一对引物扩增该主要抗原位点基因,将此主要抗原位点基因同pGEX-6P-1载体连接并转化入E... 以猪轮状病毒JL94株核酸为模板扩增该病毒vp4全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比较;根据VP4的5’端(1bp~750bp)特异片段主要决定其活性的观点,再设计一对引物扩增该主要抗原位点基因,将此主要抗原位点基因同pGEX-6P-1载体连接并转化入E.coli.BL21(DE3)plays,经IPTG诱导表达出蛋白质;对表达的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纯化和血清中和抗体试验。结果表明:JL94株与国外分离株CRW-8株、BEN-307株vp4全基因片段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98%和98.05%,说明JL94株与CRW-8株、BEN-307株属于同一VP4血清型;经IPTG诱导VP4主要抗原位点基因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26%;Westernblot结果和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产生的中和抗体能阻断JL94在MA104细胞上引起的细胞病变,说明所表达蛋白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轮状病毒 VP4基因 VP4主要抗原位点基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标志物、基因型和耐药位点检测在母婴传播阻断术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方敏 刘龙 +7 位作者 雷旭 李金科 李芳 杜卫星 杨靖 李健 鲁小杰 谭华炳 《医学动物防制》 2021年第1期5-9,13,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HBV-GT)、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位点(HBV-resistance mutation sites,H...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HBV-GT)、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位点(HBV-resistance mutation sites,HBV-RMS)检测在母婴传播阻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8年2月718例妊娠期和备孕期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功能衰竭患者,计划实施母婴传播阻断者。检测HBV-DNA、HBeAg、HBV-GT、HBV-RMS、肝功能、凝血功能。将全部病例分为HBV-GT B组、HBV-GT C组,统计两组高HBV-DNA(HBV-DNA≥1+E005 IU/ml)患者数、HBV-RMS患者数、HBeAg阳性患者数、CHB患者数、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数。结果(1)HBV-GT:HBV-GT B 490例(68.25%),HBV-GT C 212例(29.53%),HBV-GT D 4例(0.56%),HBV-GT B+C 8例(1.11%),HBV-GT C+D 4例(0.55%)。(2)HBV-RMS:检出6例HBV-RMS患者(0.84%),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各2例;ACLF 1例,CHB 5例;HBV-GT B患者1例、HBV-GT C患者5例(χ2=5.8874,P=0.0153)。(3)HBV-DNA和HBeAg:HBV-GT B高病毒载量288例(58.77%)、HBV-GT C高病毒载量149例(7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27,P=0.0024)。HBV-GT B患者HBeAg阳性308例(62.86%);HBV-GT C患者HBeAg阳性155例(7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98,P=0.0051)。(4)CHB患者:CHB患者127例(17.89%);HBV-GT B患者68例(13.65%)、HBV-GT C患者59例(2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901,P=0.0091);经抗病毒、护肝治疗恢复正常。结论高HBV-DNA、HBeAg阳性是母婴传播危险因素,HBV-GT C是病毒耐药的危险因素。在HBV-DNA、HBeAg、HBV-GT、HBV-RMS检测指导下,可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DNA HBV基因型 E抗原 HBV耐药位点 母婴传播 影响
原文传递
Total and 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indexes in 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value and limitation for Japanese populations 被引量:2
19
作者 Noboru Hara YasuoKitamura +1 位作者 ToshihiroSaito ShuichiKomatsubara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29-434,514-515,共6页
Aim: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limitation of free/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ratio(f/tPSA)at a single institution in Japan,focusing on the avoidance of pointless prostate biopsies.Methods:In total,631 men between... Aim: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limitation of free/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ratio(f/tPSA)at a single institution in Japan,focusing on the avoidance of pointless prostate biopsies.Methods:In total,631 men between 44 and 93 years old(mean 69.8 years)with elevated PSA underwent power-Doppler ultrasoundgraphy-guided transrectal 10-core prostate biopsies at Niigata Cancer Center Hospital,and their histological featur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otal PSA (tPSA)and f/tPSA.Results:PCa was detected in 126 of 134 patients(94.3%)with tPSA of 26 ng/mL or higher.The detection rate was 59.4% for tPSA of 21-25 ng/mL,followed by 39.2% for 16-20 ng/mL,30.0% for 11-15 ng/mL, 20.0% for 4.1-10 ng/mL and 7.6% for≤4.0 ng/mL,f/tPSA of the PC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n-malignamt disorders in any tPSA ranges(mean 0.122 vs.0.160,P<0.001).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nalyses showed that f/tPSA(AUC:0.664)performed more valuably than tPSA(AUC:0.559)in patients with tPSA between 3.0-10 ng/mL(P<0.01).Although f/tPSA of 0.250 for the cut-off value might miss 1.8% PCa patients,it potentially spares 9.2% of unnecessary biopsies.Conclusion:f/tPSA is more valuable compared with tPSA alone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PCa.We recommend 0.250 as the cut-off value for f/tPSA in PCa screening for Asian men having so-called grey-zone tPSA.(Asian J Androl 2006 Jul;8:429-4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 free/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ratio multi-site biopsy single-institutional trial
全文增补中
CTLA4Ig和OX40Ig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光明 杨阳 +3 位作者 李爱玲 郝洁 高翔 谢蜀生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 构建p3.1 /CTLA4Ig- IRES- OX4 0Ig真核表达载体,共同表达CTLA4Ig和OX4 0Ig,通过体外实验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特异引物扩增OX4 0胞外区的cDNA ,经酶切、亚克隆、拼接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3.1/ CTLA4Ig IRES- OX4- 0Ig... 目的 构建p3.1 /CTLA4Ig- IRES- OX4 0Ig真核表达载体,共同表达CTLA4Ig和OX4 0Ig,通过体外实验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特异引物扩增OX4 0胞外区的cDNA ,经酶切、亚克隆、拼接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3.1/ CTLA4Ig IRES- OX4- 0Ig,并使之在体外进行表达,用RT- PCR、SDS- 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ELISA法测定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研究其抑制免疫应答的效应。结果 测序证实所扩增的PCR产物是OX4 0胞外区的cDNA ,其序列与GenBank中的相一致;成功构建了p3.1 -CTLA4Ig IRES- OX4 0Ig真核表达载体;RT -PCR、SDS -PAGE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蛋白为CTLA4Ig和OX4 0Ig ,ELISA结果提示,该两种蛋白均得到了高效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证实转染了p3.1/ CTLA4Ig- IRES- OX4 0Ig的CHO细胞培养上清可以有效地抑制异基因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其抑制效果强于转染p3.1 /CTLA4Ig和p3.1 /OX4 0Ig的CHO细胞培养上清。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CTLA4Ig和OX4 0Ig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能够同时得到表达;体外实验证实该两种分子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免疫应答,并且优于该两种分子单独作用时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A4IG OX40Ig 表达 生物学活性 ELISA法 T细胞 器官移植排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