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蚯蚓两种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 被引量:47
1
作者 张希春 孙振钧 +2 位作者 禚如朋 侯全民 林桂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55-960,共6页
经硫酸铵沉淀、超滤、阳离子交换分离和反相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 (FPLC)分析 ,得到了两种新的蚯蚓抗菌肽F 1与F 2 ,经电喷雾离子源质谱 (ESI MS)测定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5 35 2 7和 5 19 2 7.串联质谱(MS/MS)数据表明F 1的肽序列为Ac Al... 经硫酸铵沉淀、超滤、阳离子交换分离和反相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 (FPLC)分析 ,得到了两种新的蚯蚓抗菌肽F 1与F 2 ,经电喷雾离子源质谱 (ESI MS)测定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5 35 2 7和 5 19 2 7.串联质谱(MS/MS)数据表明F 1的肽序列为Ac Ala Met Val Ser Ser,F 2的肽序列为Ac Ala Met Val Gly Thr.最小抑菌浓度 (MIC)实验表明 ,F 1与F 2对鹑鸡肠球菌 (Enterococcus gallinarum )、绿脓杆菌 (Pseudomonaspyocyanea)、鲍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baumanii)、土生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terrigena)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11 4mg/L和 12 85mg/L ,对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faecalis)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2 2 8mg/L和2 5 6 8mg/L.对真菌白色念株菌 (Candidaalbic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抗菌肽 分离纯化 性质 氨基酸序列
下载PDF
产抑菌物质乳杆菌的筛选及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颖 陈卫 +2 位作者 田丰伟 张灏 汤坚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7,共5页
从健康成年人的口腔中筛选出一株产抑菌物质的菌株HO-69,经API系统鉴定为植物乳杆菌。排除酸性末端产物与过氧化氢的影响后,HO-69的发酵上清液对变形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物质经初步提取... 从健康成年人的口腔中筛选出一株产抑菌物质的菌株HO-69,经API系统鉴定为植物乳杆菌。排除酸性末端产物与过氧化氢的影响后,HO-69的发酵上清液对变形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物质经初步提取,推测其分子量在10kDa以下,胰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部分损失,100℃水浴加热20min依然保持较高的抑菌活力,显示活性的pH范围是3.0~7.0,活力随pH的降低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抑菌物质 筛选 性质 鉴定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对果蔬土传病害的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崔文会 炊春萌 +3 位作者 孙雪 魏东 李保国 刘莉 《工业微生物》 CAS 2020年第5期15-20,共6页
本文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CX-2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辣椒疫霉病菌、香蕉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西瓜枯萎病菌4种果蔬土传病害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一步研究了其无菌发酵液及挥发性... 本文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CX-2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辣椒疫霉病菌、香蕉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西瓜枯萎病菌4种果蔬土传病害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一步研究了其无菌发酵液及挥发性气体的抑菌作用,以及该菌的耐盐特性和产吲哚乙酸(IAA)能力。结果表明:CX-2菌株对4种病原真菌均有拮抗作用,对番茄早疫病菌发挥的抑菌作用最大,抑菌率达66.39%;CX-2菌株的无菌滤液和挥发性气体同样具有抑制病原真菌生长的作用,其中无菌滤液对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在70%以上,挥发性气体对香蕉枯萎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82.04%;CX-2菌株可在含盐量高达10%的LB平板上生长,耐盐性强;CX-2菌株的IAA产量为7.85 mg/L,可促进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果蔬土传病害 抑菌特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含不饱和侧链异噻唑类抗菌剂的合成及其抗菌性能初步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衡士芳 刘霞 +2 位作者 杨月 陈小斌 刘振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7-92,共6页
针对小分子有机抗菌剂存在耐热性差、基体相容性不好、渗出物安全性差等问题,设计合成用于高分子类抗菌剂的含有不饱和侧链的异噻唑类化合物。以3-巯基丙酸甲酯为原料,经氨解、关环、烯丙基化合成了2种含有不饱和侧链的异噻唑类化合物,... 针对小分子有机抗菌剂存在耐热性差、基体相容性不好、渗出物安全性差等问题,设计合成用于高分子类抗菌剂的含有不饱和侧链的异噻唑类化合物。以3-巯基丙酸甲酯为原料,经氨解、关环、烯丙基化合成了2种含有不饱和侧链的异噻唑类化合物,分别为3-烯丙氧基异噻唑和N-烯丙基异噻唑啉酮。通过电子轰击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其产物及关键中间体的结构进行表征。2种含有不饱和侧链异噻唑类化合物的总收率达52%,优化后的合成路线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抗菌性能初步评价结果显示,2种异噻唑类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杀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异噻唑啉酮 抗菌 表征
下载PDF
山竹果皮中黄酮化合物抑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爽 罗颖 +2 位作者 王丹 郑雯 刘超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通过抑菌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研究了山竹果皮中黄酮化合物对食品加工、储存中常见腐败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四联球菌、沙门氏菌、志贺球菌)的抑菌特性。抑菌试验表明:山竹果皮中黄酮化合物对五种菌种的抑菌效果大小顺序为:金... 通过抑菌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研究了山竹果皮中黄酮化合物对食品加工、储存中常见腐败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四联球菌、沙门氏菌、志贺球菌)的抑菌特性。抑菌试验表明:山竹果皮中黄酮化合物对五种菌种的抑菌效果大小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球菌>四联球菌>沙门氏菌。山竹黄酮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76 mg/mL,对四联球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33 mg/mL。稳定性试验表明:黄酮提取液抑菌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酸碱处理后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在偏酸性条件下,抑菌效果最好,在pH>10时抑菌活性减弱;15 W紫外光照射对抑菌活性有所影响,需避光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竹果皮 黄酮化合物 抑菌特性
原文传递
紫苏黄酮抗菌活性表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思佳 邢钰彬 +1 位作者 星萍 陈晓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63-168,共6页
该试验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对紫苏黄酮进行提取。分别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及酵母菌为供试菌,采用滤纸片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 该试验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对紫苏黄酮进行提取。分别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及酵母菌为供试菌,采用滤纸片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等指标测定,探究紫苏黄酮抗菌活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紫苏黄酮抗菌活性的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紫苏黄酮对这4种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MIC和MBC分别为0.625、1.3 mg/mL),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和MBC分别为1.25、2.5 mg/mL),再次为酵母菌(MIC和MBC分别为2.5、4.8 mg/mL)和霉菌(MIC和MBC分别为2.5、5 mg/mL)。在pH值为3~7的范围内,提取液浓度在各菌的MIC浓度下,均能完全有效抑制4种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条件在100℃以下时,紫苏黄酮的抗菌能力不受影响,当温度上升至121℃及以上时,会对抗菌活性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黄酮 抗菌 活性 表征
下载PDF
Phyt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Leaf Extracts of Mitragyna inermis (Willd.) O. Ktze on the in Vitro Growth of Clinical Strains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volved in Gastro Enteritis
7
作者 Monon Kone Youssouf Zanga Traore +4 位作者 Tidiane Kamagate Ahmont Landry Claude Kablan Abdoulaye Toure Karamoko Ouattara Adama Coulibaly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4年第6期101-113,共13页
Gastroenteritis constitutes a group of diarrheal diseases of infectious origin, responsible for absenteeism from work,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especially among aged peopl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 Gastroenteritis constitutes a group of diarrheal diseases of infectious origin, responsible for absenteeism from work,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especially among aged peopl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Mitragyna inermis extracts on the in vitro growth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volved in gastroenteritis.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was carried out using two distinct methods. The detection of phytochemical compounds by tube coloring and chromatography on a thin layer of silica gel. The sensitivity of organisms was evaluated by the agar well method. The dilution method in liquid medium coupled with spreading on Mueller Hinton agar helped determine the CMB/MIC activity ratios. The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extract has the best extraction yield (75.86% ± 0.20%) compared to the aqueous macerated (61.8% ± 0.08%) and decocted (66.6% ± 0.12%). These extracts contain several phytochemical compounds such as flavonoids, polyphenols, tannins, alkaloids, saponosides, coumarins and sterols and terpenes. These substances are endowed with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ould be at the origin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bserved with M. inermis extracts. The analysis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showed that the germs are sensitive to the extracts with inhibition diameters ranging from 8.30 ± 0.53 to 17.87 ± 0.58 mm. The ethanolic extract was the most active with diameters varying from 15.07 ± 0.62 to 17.87 ± 0.58 mm on all the germs tested. E. coli and S. aureus were the most sensitive germs to the extracts. P. aeruginosa was the least sensitive germ. Activity reports indicate that the extracts exert bactericidal activity on E. coli and S. aureus but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on P. aeruginosa. These results justify the use of M. inermis leaves in a traditional environment to treat gastroenter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Mitragyna inermis Gastro Enteritis
下载PDF
苯甲酸系列邻菲啰啉硝酸根稀土四元混配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曙辉 咸春颖 +1 位作者 李文刚 黄象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36,共3页
在酸性介质 ,乙醇 /水混合溶剂中合成得到了四元混配配合物 [Ln(C6 H5COO) 2 (NO3)(phen) ]2 (Ln =La ,Ce ,Pr ,Nd ,Sm ,Eu ,Gd ,Er ,Tm)和 [Nd(x MBA) 2 (NO3) (phen) ]2 (x =o、p、m) (MBA =甲基苯甲酸 )。用元素分析、IR和UV方法对... 在酸性介质 ,乙醇 /水混合溶剂中合成得到了四元混配配合物 [Ln(C6 H5COO) 2 (NO3)(phen) ]2 (Ln =La ,Ce ,Pr ,Nd ,Sm ,Eu ,Gd ,Er ,Tm)和 [Nd(x MBA) 2 (NO3) (phen) ]2 (x =o、p、m) (MBA =甲基苯甲酸 )。用元素分析、IR和UV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对配合物的抗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白念珠菌、和霉菌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 邻菲哕啉硝酸根稀土 四元配合物 抗菌活性 表征 酸性介质 乙醇 水混合溶剂 医药工业
下载PDF
百香果提取液绿色制备银纳米粒子及其抗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兴业 谢闰生 +2 位作者 赵志远 李培骏 李海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7,共8页
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很多用于合成银纳米粒子的化学方法,其中绿色合成银纳米粒子的方法由于其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而受到更多关注。该研究报道了以百香果果皮提取物为原料绿色合成银纳米粒子的方法并研究其抗菌性能。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在4... 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很多用于合成银纳米粒子的化学方法,其中绿色合成银纳米粒子的方法由于其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而受到更多关注。该研究报道了以百香果果皮提取物为原料绿色合成银纳米粒子的方法并研究其抗菌性能。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在420 nm处出现峰值来确定银纳米颗粒的形成,以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其粒径大小及表面形态,纳米银(AgNPs)多呈球形,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2.1 nm;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AgNPs结晶性质并证明了AgNPs的存在;使用光电子能谱仪分析Ag价态为0价;热重分析仪测定结果表明了AgNPs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拉曼散射光谱测试结果显示,百香果果皮提取物具有还原和稳定银纳米粒子的双重功能,其中具有该作用的活性物质可能是蛋白质、多酚、黄酮和果胶等。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33、66μg/mL。综上所述,利用百香果提取液可以绿色制备较为理想的AgNPs,有望在制药、工业等抑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 纳米银 百香果 抗菌 表征
下载PDF
北五味子叶多糖的提取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瑞波 高颖颖 +2 位作者 万蓓蓓 王新新 周杰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3-37,共5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北五味子叶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 leaves,PSL)的提取工艺,并考察PS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SL最适宜提取工... 采用水提醇沉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北五味子叶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 leaves,PSL)的提取工艺,并考察PS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SL最适宜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5(g/m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h、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PSL的提取率为9.08%。用Sevag法对PSL进行初步提纯,用UV光谱检测脱蛋白效果,发现该法不能有效去除其所含的蛋白质,而且经Sevag法处理后的PSL色泽变黑。同时,利用红外光谱法对PSL进行表征,证明其具备一般多糖类物质及肽键的光谱特征,说明该多糖可能是以共价键与含肽键的蛋白质或多肽结合的糖复合物。抑菌实验结果表明,PSL对3种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五味子叶 多糖 提取工艺 抑菌活性 表征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淀粉抑菌膜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邱肖华 吴依莎 +4 位作者 朱政泽 张泛舟 陈银滢 余作龙 活泼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59,共6页
对以淀粉为成膜基质,海藻酸钠和甘油为增塑剂,ε-聚赖氨酸为抑菌剂的淀粉基抑菌膜进行研究,并对其抑菌性和膜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2μg/mL,而将ε-聚赖氨酸... 对以淀粉为成膜基质,海藻酸钠和甘油为增塑剂,ε-聚赖氨酸为抑菌剂的淀粉基抑菌膜进行研究,并对其抑菌性和膜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2μg/mL,而将ε-聚赖氨酸添加到淀粉膜后,最低抑菌浓度都提高到64 mg/g,对淀粉膜和抑菌膜的力学性能、红外光谱检测、透气性和透油性及膜液的流变性、接触角等比较,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膜 Ε-聚赖氨酸 抑菌性 性能检测 透过性
下载PDF
产乳酸菌素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君超 谢远红 +3 位作者 金君华 段慧霞 刘慧 张红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9-174,共6页
本实验对广西巴马村天然发酵米粉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筛选出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植物乳杆菌M44,并研究了其所产乳酸菌素的基本性质。采用微生物形态学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鉴定菌株M44为植物乳杆菌,其发酵上清液具有抑菌活性,抑菌... 本实验对广西巴马村天然发酵米粉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筛选出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植物乳杆菌M44,并研究了其所产乳酸菌素的基本性质。采用微生物形态学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鉴定菌株M44为植物乳杆菌,其发酵上清液具有抑菌活性,抑菌物质确定为蛋白类。采用盐析法粗提所产乳酸菌素,确定最佳硫酸铵沉淀浓度为60%。由乳酸菌素产量与菌株生长的关系实验得出乳酸菌素的最佳收获时间为发酵培养12 h。管碟法抑菌实验表明,该乳酸菌素在p H范围2~8时有良好的抑菌活性;121℃处理15 min后仍具有抑菌活性;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性消失;对单核增生李斯特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该乳酸菌素为天然生物防腐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细菌素 分离纯化 抑菌特性
下载PDF
高效抑菌作用乳酸菌的选育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双凤 赵玲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37,共5页
对从自然发酵辣椒中分离出的66株乳酸菌的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66株乳酸菌中仅有28株对指示菌表现出抑菌活性,从这28株中选育出了三株具有广谱、高效抑菌作用乳酸菌,对这三株乳酸菌的抑菌成分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起抑菌作用的物... 对从自然发酵辣椒中分离出的66株乳酸菌的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66株乳酸菌中仅有28株对指示菌表现出抑菌活性,从这28株中选育出了三株具有广谱、高效抑菌作用乳酸菌,对这三株乳酸菌的抑菌成分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起抑菌作用的物质是细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抑菌特性 乳酸菌素 抑菌谱
下载PDF
酸马奶酒中两株产抑菌物质乳酸菌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翟光超 贺银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6-98,共3页
研究了不同营养成分及其添加量对菌株H1-2和H1-1生长繁殖及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培养基组分,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比为:对于菌株H1-2,在TPY培养基中添加氮源1%,胰蛋白胨与植质蛋白胨比例为3:1,葡萄糖1%,酵母粉2%,培养基p... 研究了不同营养成分及其添加量对菌株H1-2和H1-1生长繁殖及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培养基组分,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比为:对于菌株H1-2,在TPY培养基中添加氮源1%,胰蛋白胨与植质蛋白胨比例为3:1,葡萄糖1%,酵母粉2%,培养基pH为6.5;对于菌株H1-1,在TPY培养基中添加氮源1%,胰蛋白胨与植质蛋白胨比例为1:1,葡萄糖3%,酵母粉2%,培养基pH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马奶酒 乳酸菌 抑菌活性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可食性抗菌肽-明胶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段星星 段杉 +3 位作者 罗慧芬 林叶萍 曹庸 苗建银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0-147,272,共9页
为了研究新型的可食性抗菌包装材料,以明胶、甘油、不同浓度的抗菌肽为抗菌剂制备了抗菌肽-明胶复合膜。以光学性能等指标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新型的可食性抗菌包装材料,以明胶、甘油、不同浓度的抗菌肽为抗菌剂制备了抗菌肽-明胶复合膜。以光学性能等指标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了抗菌肽的明胶复合膜在250~300 nm波长范围内吸收显著提高,抗菌肽的添加使膜的颜色偏黄,机械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如50 mg/mL的抗菌肽添加量使水蒸气透过率具有一定程度降低(与纯明胶相比降低了17.30%),膜的抗拉强度(TS)和断裂伸长率(EAB)与纯明胶膜相比,分别增加了11.40%和42.90%)。当抗菌肽的添加量为50 mg/mL时,薄膜抗菌能力最为显著(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60 mm和12.30 mm)。FT-IR和SEM显示复合膜有良好的相容性。DSC数据显示抗菌肽对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抗菌肽 复合膜 性能表征
下载PDF
褐海藻中硫酸多糖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Pandian Vijayabaskar Noormohamed Vaseela Ganapathy Thirumaran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21-428,共8页
AIMS: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extracted from the brown algae Sargassum swartzii was studied for antioxidant potential. METHODS: The extracted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was analyzed for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 AIMS: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extracted from the brown algae Sargassum swartzii was studied for antioxidant potential. METHODS: The extracted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was analyzed for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AC, reducing power,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potentials (DPPH, ABTS, H2O2 radical)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RESULTS: The extract showed a high percentage of carbohydrate (7.40 ± 0.63) %, followed by sulfate (5.3 ± 1.54) %. The high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ABTS (55 ± 3.61) %, followed by H2O2 (47.23 ± 2.81) % and DPPH (25.33 ± 2.52) %;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t (P ≥ 0.05). Among the ten human pathogenic strains tested, E. coli was the more sensitive.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mobility of the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was examined by the FT-IR spectrum and assayed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which showed highest mobility at higher pH buffer in carbonate-bicarbonate (pH 10) buffer.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was determined by gradient PAGE and was found to be 50 KDa. Finally, GC-MS analysi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peaks corresponding to dimethyl-4-nitroaniline (26.34%). CONCLUSION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Sargassum swartzii could be a better source of natural antioxidant, as well as an antibacterial ag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gassum swartzii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antibacterial ANTIOXIDANT characterization
原文传递
京尼平交联乳清蛋白和壳聚糖膜的制备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媛 吕佳 +1 位作者 徐雨春 薛海燕 《农产品加工》 2017年第11期6-9,14,共5页
以乳清蛋白和壳聚糖为原料制备复合膜,同时利用天然无毒的京尼平作为交联剂,研究其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成膜材料比例、热处理温度、塑形剂、交联剂对乳清蛋白和壳聚糖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并对复合膜进行表征和抑菌性研究。结果表... 以乳清蛋白和壳聚糖为原料制备复合膜,同时利用天然无毒的京尼平作为交联剂,研究其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成膜材料比例、热处理温度、塑形剂、交联剂对乳清蛋白和壳聚糖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并对复合膜进行表征和抑菌性研究。结果表明,京尼平可以作为交联剂用来制备乳清蛋白和壳聚糖复合膜,并且可以较好地改善复合膜的拉伸性能和阻隔性能,膜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乳清蛋白(WPC)与壳聚糖(CS)配比为6:4,甘油添加量4%,热处理温度70℃,京尼平添加量0.4%,此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TS)1.79 MPa,断裂伸长强度(E)30.28,透光率(T)37%,水蒸气透过率(WVP)1.25,溶解性(S)34%。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复合膜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抗拉强度、致密性和抑菌性能,可用于食品保鲜和抗菌内外包装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壳聚糖 京尼平 交联剂 抗菌性 表征
下载PDF
纳米硫化汞/偕胺肟复合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金盈 吴友吉 +1 位作者 陶锋 杜宇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2-155,共4页
以含偕胺肟基团的螯合纤维(AOCF)为原料,经硝酸汞溶液化学处理后形成AOCF-Hg(Ⅱ)配合物纤维,再与硫代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纳米硫化汞/偕胺肟复合纤维。探讨了硫源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对制备纳米硫化汞/偕胺肟复合纤维的影响,并研究了... 以含偕胺肟基团的螯合纤维(AOCF)为原料,经硝酸汞溶液化学处理后形成AOCF-Hg(Ⅱ)配合物纤维,再与硫代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纳米硫化汞/偕胺肟复合纤维。探讨了硫源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对制备纳米硫化汞/偕胺肟复合纤维的影响,并研究了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性能。运用红外光谱仪(IR)及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纤维表面生成了分散均匀的纳米硫化汞,纳米硫化汞/偕胺肟复合纤维具有一定的抗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偕胺肟基 复合纤维 抗菌性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环丙沙星苯乙基衍生物钴配合物的合成研究
19
作者 王曼 武丽娜 +1 位作者 邢迦迦 李怡然 《山西化工》 2023年第4期11-15,32,共6页
近年来,随着喹诺酮药物在临床中使用量的增大,细菌对其产生了抗药性,因此研发新一代的高效率的环丙沙星的越来越重要。根据构效关系,将苯乙基引入到环丙沙星7位哌嗪环N-4位上,以期获得抗菌谱更广、抑菌性能更好的环丙沙星衍生物。然后... 近年来,随着喹诺酮药物在临床中使用量的增大,细菌对其产生了抗药性,因此研发新一代的高效率的环丙沙星的越来越重要。根据构效关系,将苯乙基引入到环丙沙星7位哌嗪环N-4位上,以期获得抗菌谱更广、抑菌性能更好的环丙沙星衍生物。然后合成金属配合物,使其具有新的生理活性。研究了温度、时间、物料比3个单因素对衍生物产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环丙沙星苯乙基衍生物在反应时间8.94 h,反应温度100.625℃,反应物料摩尔比为1∶1.1下,产率最高为38.2063%。测得衍生物的熔点为270~275℃、红外光谱在3500~3300cm^(-1)处没有N-H的吸收峰,在1500~670 cm^(-1)处出现C-N的吸收峰,并在3396、1454、1496 cm^(-1)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核磁共振氢谱在7.3、2.7、1.2 ppm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同时合成了其金属配合物,并用紫外、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红外光谱在1725 cm^(-1)和1628 cm^(-1)没有峰出现,紫外光谱在204 nm和289 nm处吸收峰基本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衍生物 抗菌活性 金属配合物 结构表征
下载PDF
五味子和番泻叶中提取物的提取条件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雯雯 李正英 陈忠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95-298,共4页
以番茄晚疫病菌(Tomato late blight)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检测抑菌活性,系统地研究了五味子和番泻叶中具有抑菌特性的提取物的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五味子中有效抑菌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溶剂为水、提取温度70℃、料液比1:8、... 以番茄晚疫病菌(Tomato late blight)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检测抑菌活性,系统地研究了五味子和番泻叶中具有抑菌特性的提取物的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五味子中有效抑菌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溶剂为水、提取温度70℃、料液比1:8、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五味子提取物对番茄晚疫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32.5mm。番泻叶中有效抑菌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溶剂为50%的乙醇、提取温度40℃、料液比1:14、提取时间3.5h、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番泻叶提取物对番茄晚疫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2.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番泻叶 番茄晚疫病菌 抑菌特性 提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