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子及其复方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8
1
作者 陈荣昌 孙桂波 +1 位作者 张强 孙晓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3-888,共6页
附子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属有毒中药,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对多种急、重症疗效独特。附子的药理作用研究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对此进行综述,以期能对附子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附子 中药复方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强心 抗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近10年人参皂苷对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2
作者 王巍 苏光悦 +1 位作者 胡婉琦 赵余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736-3741,共6页
人参单体皂苷作为人参的主要活性物质,可有效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促进血管再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抗心律失常等。对近10年人参皂苷在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为以人参皂苷为基础的心血管... 人参单体皂苷作为人参的主要活性物质,可有效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促进血管再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抗心律失常等。对近10年人参皂苷在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为以人参皂苷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保护剂的新药开发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人参皂苷 心血管疾病 心肌细胞肥大 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再灌注 血管再生 心肌细胞凋亡 抗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四氢小檗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季宇彬 刘欣 +2 位作者 于蕾 窦利民 张小坡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270-5275,共6页
四氢小檗碱(THB)属于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来源于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根,也可由小檗碱氢化合成。与小檗碱比较,THB同样具有多种显著的生物活性。目前研究发现THB具有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抗纤维性颤动、抗急性心肌梗死及对缺血再灌注... 四氢小檗碱(THB)属于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来源于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根,也可由小檗碱氢化合成。与小檗碱比较,THB同样具有多种显著的生物活性。目前研究发现THB具有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抗纤维性颤动、抗急性心肌梗死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及保护作用。也有报道称THB具有抗氧化、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通过检索Pubmed、CNKI等数据库,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旨在对THB的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为THB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小檗碱 抗高血压 抗心律失常 抗纤维性颤动 抗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氧化 调节胃肠功能
原文传递
抗心律失常中药的电生理学研究近况 被引量:14
4
作者 苗维纳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1年第5期41-45,79,共5页
本文概述了近10年来我国抗心律失常的中药有效成分的电生理机理的研究概况。目前我国中药抗心律失常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涉及面还不够广。结论:利用电压钳、膜片钳等电生理技术,为中药机制的深入研究开辟... 本文概述了近10年来我国抗心律失常的中药有效成分的电生理机理的研究概况。目前我国中药抗心律失常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涉及面还不够广。结论:利用电压钳、膜片钳等电生理技术,为中药机制的深入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中药 电生理学 关附甲素 白花胡甲素 前胡丙素
下载PDF
炙甘草注射液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汝兴 袁灿兴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617-619,共3页
炙甘草注射液对氯仿,肾上眼素,乌头碱、毒K和氯化钡诱发的动物心律失常均有对抗作用,并能减慢心率、延长P-R和Q-T间期,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正性心率作用。其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41.2g/kg。
关键词 炙甘草注射液 抗心律失常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桂枝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郝俊杰 王涛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中药复方桂枝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DT数据库获取桂枝甘草汤相关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通过HIT和TTD数据库筛选桂枝甘草汤的作用靶点,建立靶点数据集;OMIM数据库筛选心律失常相关的靶标;PP...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中药复方桂枝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DT数据库获取桂枝甘草汤相关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通过HIT和TTD数据库筛选桂枝甘草汤的作用靶点,建立靶点数据集;OMIM数据库筛选心律失常相关的靶标;PPI数据库构建桂枝甘草汤和心律失常的交互靶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图。结果:筛选出桂枝甘草汤中41个活性成分和共同直接作用的45个蛋白靶点;通过度、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与桂枝甘草汤在心律失常方面作用最相关靶标,利用KEGG数据库对入选靶标进行相关通路富集,筛选出37条通路在心律失常方面具有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了桂枝甘草汤中桂枝和甘草配伍治疗心律失常的体内作用机制,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桂枝甘草汤 心律失常 机制
下载PDF
心律调节基因与抗心律失常中药靶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朱莉 王泰一 +1 位作者 崔英 朱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类重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抗心律失常药物多为离子通道阻滞剂,存在效率低的特点,并伴随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并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的新热点。后基因...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类重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抗心律失常药物多为离子通道阻滞剂,存在效率低的特点,并伴随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并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的新热点。后基因组学加速了对基因突变、基因多态性、基因表达量变化及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理解和认识,它们在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而传统中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目前与心律失常相关的基因及其对应疾病进行概述,并从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调节异常表达基因的角度,对现有中药抗心律失常的可能靶点进行总结。以期为中药抗心律失常药理学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心律失常 基因 靶点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四种羌活抗心律失常作用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朱晓鸥 褚荣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6-48,共3页
本实验比较了四种羌活(简称Ni.Nf.Pr.As)抗心律失常作用,实验发现四种羌活均能缩短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以及延长其潜伏期。Ni能延长CaCl_2诱发的室颤发生时间,Pr能延长BaCl_2诱发的心室停搏时间。鉴于羌活尚具有镇静作用,羌活... 本实验比较了四种羌活(简称Ni.Nf.Pr.As)抗心律失常作用,实验发现四种羌活均能缩短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以及延长其潜伏期。Ni能延长CaCl_2诱发的室颤发生时间,Pr能延长BaCl_2诱发的心室停搏时间。鉴于羌活尚具有镇静作用,羌活可望作为良好的抗心律失常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 抗心律失常药
下载PDF
兰地洛尔和艾司洛尔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和安全性评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梅 孙政 +4 位作者 庄儒麟 马腾飞 谷淑玲 马行 戴体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40-644,共5页
目的比较兰地洛尔和艾司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和安全性。方法用序贯法测定兰地洛尔和艾司洛尔的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计算其治疗指数。用多种心律失常模型,观察比较兰地洛尔和艾司洛尔在等效剂量下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结... 目的比较兰地洛尔和艾司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和安全性。方法用序贯法测定兰地洛尔和艾司洛尔的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计算其治疗指数。用多种心律失常模型,观察比较兰地洛尔和艾司洛尔在等效剂量下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兰地洛尔和艾司洛尔的ED50、LD50值分别为14.4,347.0 mg·kg-1和17.3,100.0 mg·kg-1,两药的治疗指数分别为24.1和5.8。兰地洛尔和艾司洛尔抗氯仿诱导的小鼠心律失常作用的等效剂量比为0.83∶1。两药对多种心律失常模型均有相似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但艾司洛尔减慢心率的作用较强,而兰地洛尔的作用相对平缓。结论与艾司洛尔相比,等效剂量下的兰地洛尔具有相似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起效更快,减慢心率作用更平缓,且治疗指数更高,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地洛尔 艾司洛尔 抗心律失常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大花红景天对室性心律失常防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雳 吴翔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88-389,392,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花红景天对实验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氯化钙、乌头碱致大鼠 ,哇巴因致豚鼠及肾上腺素致大白兔心律失常模型。观察大花红景天对上述模型的影响。结果 :口服红景天水提液后 ,显著减少氯化钙致大鼠室速、... 目的 :探讨大花红景天对实验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氯化钙、乌头碱致大鼠 ,哇巴因致豚鼠及肾上腺素致大白兔心律失常模型。观察大花红景天对上述模型的影响。结果 :口服红景天水提液后 ,显著减少氯化钙致大鼠室速、室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并显著提高氯化钙致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阈剂量 ;显著提高乌头碱致大鼠室速、室颤的阈剂量 ;显著推迟肾上腺素致大白兔室性心律失常开始发作的时间、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及窦性心律恢复时间 ;未能显著减少哇巴因致豚鼠室速、室颤的发生率 ,未能显著提高哇巴因致豚鼠室性心律失常的阈剂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红景天 氯化钙 乌头碱 哇巴因 肾上腺素 大鼠 豚鼠 大白兔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海星甾醇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东晖 朱良 +4 位作者 梅雪婷 陈丽琼 孟学强 王胜 许实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04-508,共5页
目的 研究海星甾醇 [丁二酸 (5 雄甾烯 17 酮 3β 羟基 )二酯 ]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方法 通过iv乌头碱、哇巴因、BaCl2 、肾上腺素、冠脉结扎和电刺激复制各种动物心律失常模型 ,在预先po海星甾醇 ,观察其对实验性心律失常... 目的 研究海星甾醇 [丁二酸 (5 雄甾烯 17 酮 3β 羟基 )二酯 ]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方法 通过iv乌头碱、哇巴因、BaCl2 、肾上腺素、冠脉结扎和电刺激复制各种动物心律失常模型 ,在预先po海星甾醇 ,观察其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结果 海星甾醇可分别增加乌头碱、哇巴因、BaCl2 诱发心律失常所需剂量 ,延迟VP ,VT ,VF和CA的出现 ;可延迟肾上腺素所致兔VT的出现 ,缩短恢复正常心律的时间 ;可减少冠脉结扎再灌注所致室性心律失常 ;可提高电刺激兔所致室颤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星甾醇 抗心律失常 海洋药物
下载PDF
甘松挥发油浸润和吸入法对大鼠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葛郁芝 周萍 +1 位作者 陈军喜 吴志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目的研究甘松挥发油不同途径给药对心肌有效不应期(ERP)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及电生理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0只,体重(250±50)g,分为心外膜局部浸润(局部)(20只)和气道吸入组(吸入)(20只),给予1∶20000甘松挥发油。对照组(1... 目的研究甘松挥发油不同途径给药对心肌有效不应期(ERP)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及电生理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0只,体重(250±50)g,分为心外膜局部浸润(局部)(20只)和气道吸入组(吸入)(20只),给予1∶20000甘松挥发油。对照组(10例)。测定心室ERP,ERP/RR比值评价药物的影响。结果①局部吸入组对ERP/RR比值的影响:用药后ERP/RR比值与各相应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与ERP相似。②ERP、ERP/RR比值之间比较:在15、30、45min时间段,用ERP观察比较两种给药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ERP/RR比值比较两者,两种给药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甘松挥发油局部、吸入可明显延长心室肌ERP。②用药后15~45min之间效果明显且稳定,45min后作用明显减弱。③ERP/RR比值能更准确的反应药物对有效不应期的作用。④吸入较局部浸润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松挥发油 不应期 神经性 抗心律失常药
下载PDF
野生及人工种植山茱萸强心抗心律失常药理作用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永辉 闫润红 +2 位作者 王惠洁 韩学禹 冯前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9期512-514,共3页
目的:观察野生及人工栽培山茱萸的强心、抗心率失常作用并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在体心脏心肌实验法比较野生和人工栽培山茱萸的强心作用;比较野生和人工栽培山茱萸对氯化钙诱导大鼠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拮抗... 目的:观察野生及人工栽培山茱萸的强心、抗心率失常作用并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在体心脏心肌实验法比较野生和人工栽培山茱萸的强心作用;比较野生和人工栽培山茱萸对氯化钙诱导大鼠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拮抗作用。结果:野生和人工栽培山茱萸提高在体心脏心肌收缩力增加值分别是(3.960±0.582)g和(3.915±0.228)g;注射氯化钙后大鼠的死亡率分别是10%和20%。野生及人工栽培山茱萸的强心、抗心律失常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野生及人工栽培山茱萸在临床使用上不会有质的影响,临床上应逐步消除对人工栽培山茱萸的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强心 抗心率失常
下载PDF
莲子心微囊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巫志峰 袁小红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770-1771,共2页
目的:研究并评价莲子心微囊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乌头碱诱导大鼠心律失常及哇巴因诱导豚鼠心律失常,将大鼠和豚鼠各50只分为溶媒对照组,莲子心微囊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各组预防给药7d,末次给药30min后测定实验指标并... 目的:研究并评价莲子心微囊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乌头碱诱导大鼠心律失常及哇巴因诱导豚鼠心律失常,将大鼠和豚鼠各50只分为溶媒对照组,莲子心微囊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各组预防给药7d,末次给药30min后测定实验指标并进行评价。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莲子心组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延长、失常持续时间缩短、正常持续时间延长,2种心律失常模型下各项实验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莲子心微囊具有一定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心微囊 抗心律失常 乌头碱 哇巴因 大鼠 豚鼠
下载PDF
脑震宁冲剂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明升 孙殿春 +1 位作者 高尚进 梁月琴 《中成药》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3-34,共2页
采用80%的脑震宁冲剂稀糊状液给小鼠每日ig1次.连续4-6d.结果表明,脑震宁20g/(kg·d)ig4d使正常小鼠的自发活动次数减少37.9%(P<0.05);10~20g/(kg·d)ig5-6d,明显缩短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的诱导期.并... 采用80%的脑震宁冲剂稀糊状液给小鼠每日ig1次.连续4-6d.结果表明,脑震宁20g/(kg·d)ig4d使正常小鼠的自发活动次数减少37.9%(P<0.05);10~20g/(kg·d)ig5-6d,明显缩短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的诱导期.并显著延长其睡眠时间.镇痛实验表明,脑震宁20g/(kg·d)ig5d,使小鼠的痛阈(热板法)提高到给药前228.6%(P<0.01);对乙酸所致的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为68.4%(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宁冲剂 药理 疗效实验
下载PDF
槐果碱的心脏电生理效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燕倩 陈曙霞 +3 位作者 李慈珍 杨智昉 刘远谋 王红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槐果碱对心脏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研究槐果碱对心肌细胞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槐果碱对心脏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研究槐果碱对心肌细胞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结果槐果碱可使豚鼠心室乳头肌快反应动作电位的时程(APD50,APD90)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0期上升速率(Vmax)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变化;可使家兔窦房结慢反应动作电位4期自动除极速率(SDVP4)、自律性兴奋频率(SEF)和动作电位幅值(APA)明显减小,此效应亦呈浓度依赖性;在豚鼠离体心电图实验中,槐果碱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结论根据槐果碱对动物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初步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钠、钾和钙离子通道而产生抗心律失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果碱 心肌动作电位 心电图 抗心律失常
下载PDF
乌腺金丝桃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明 李星雨 +2 位作者 叶方 卢伟 雷攀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2119-2124,共6页
乌腺金丝桃为滕黄科金丝桃属植物的干燥全草,具有通乳消痈、止血镇痛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乳腺炎和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研究显示乌腺金丝桃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间苯三酚衍生物类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应用广泛;药理实验证明其有抗... 乌腺金丝桃为滕黄科金丝桃属植物的干燥全草,具有通乳消痈、止血镇痛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乳腺炎和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研究显示乌腺金丝桃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间苯三酚衍生物类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应用广泛;药理实验证明其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肺动脉高压、抗炎镇痛、抗抑郁症、抗病毒以及抗肿瘤等作用,对乌腺金丝桃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新药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腺金丝桃 药理作用 抗心律失常 抗心肌缺血 抗抑郁 抗肿瘤
原文传递
中药有效部位群组方配伍比例的筛选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涛 温富春 +3 位作者 纪凤兰 赵海 郑成明 徐惠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8期18-19,22,共3页
目的筛选苦参和西洋参中有效部位苦参总碱和西洋参总皂苷的剂量配比。方法应用均匀设计法,结合耐缺氧实验和心律失常两种药理学模型,对中药有效部位群组方的剂量配比进行筛选。结果苦参总碱和西洋参皂苷组合物小鼠的有效剂量为73∶65.5 ... 目的筛选苦参和西洋参中有效部位苦参总碱和西洋参总皂苷的剂量配比。方法应用均匀设计法,结合耐缺氧实验和心律失常两种药理学模型,对中药有效部位群组方的剂量配比进行筛选。结果苦参总碱和西洋参皂苷组合物小鼠的有效剂量为73∶65.5 mg/kg,大鼠有效剂量为51∶46 mg/kg。结论中药有效部位群的最佳比例为1.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中药有效部位群组方 耐缺氧实验 心律失常模型
下载PDF
桂枝甘草汤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辉 徐大量 +1 位作者 陈丽敏 张鹏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对桂枝甘草汤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分离并探讨各分离组分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对桂枝甘草汤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浸膏,采用AB-8大孔树脂进行分离,得到30%、60%及90%乙醇洗脱物;再采用氯仿诱发的心律失常模型对大孔树脂分离得到的各组... 目的对桂枝甘草汤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分离并探讨各分离组分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对桂枝甘草汤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浸膏,采用AB-8大孔树脂进行分离,得到30%、60%及90%乙醇洗脱物;再采用氯仿诱发的心律失常模型对大孔树脂分离得到的各组分,进行抗心律失常的药效筛选。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0%乙醇洗脱组小鼠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率均显著降低(P<0.05),并可缩短小鼠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乙酸乙酯部位组、桂枝甘草汤原液组及肉桂酸组比较,其作用效果相当(P>0.05)。结论桂枝甘草汤乙酸乙酯部位的30%乙醇洗脱组分对氯仿致心律失常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甘草汤 乙酸乙酯部位 大孔树脂洗脱成分 抗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新抗心律失常药——决奈达隆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利锋 姜明俊 +4 位作者 刘举 王雪娇 王洋 陈烨 周云鹏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决奈达隆(dronedarone)是由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开发的一种新的抗心律失常药,于2009年7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房颤和心房扑动(AF/AFL)的抗心律失常药.它是一种无碘的苯并呋喃衍生物,其结构和药理特性与胺碘酮相似,并且无明显的... 决奈达隆(dronedarone)是由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开发的一种新的抗心律失常药,于2009年7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房颤和心房扑动(AF/AFL)的抗心律失常药.它是一种无碘的苯并呋喃衍生物,其结构和药理特性与胺碘酮相似,并且无明显的甲状腺抑制作用和甲状腺激素抑制作用,不良反应少,成为新一代抗心律失常药物.就其药理作用、临床评价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奈达隆 胺碘酮 心房颤动 抗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