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丕创作《典论·论文》主观政治意图管窥 |
乔守春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4
|
|
2
|
借石攻玉,依经立论——中国古代文论教学方法新探 |
李建中
吴作奎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8 |
8
|
|
3
|
三十年来文艺学家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
王先霈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4
|
试论《易传》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
黄高宪
|
《周易研究》
CSSCI
|
2000 |
3
|
|
5
|
新时期古代文论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
黄毅
|
《昆明学院学报》
|
2008 |
2
|
|
6
|
论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古代文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
孙秋克
|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2
|
|
7
|
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 |
吴建民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1
|
|
8
|
从概念分析到转换思维方式——试谈古代文学概念的阐释方法问题 |
刘士林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2
|
|
9
|
论大学古代文学课程引入古代文论的意义 |
杨照
|
《科教导刊》
|
2022 |
0 |
|
10
|
古代文学作品论的人本精神特征 |
吴建民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1
|
唐前文艺美学视野中“情理”范畴的嬗变及表征 |
陈雅君
|
《新余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2
|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论卢佑诚古代文论研究的第三种范式 |
李涛
|
《皖西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3
|
中国诗学解释学的构建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 |
李有光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0 |
0 |
|
14
|
论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变异性——以《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为例 |
靳义增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17 |
1
|
|
15
|
发掘文学批评历史资源的新视角——评张利群《〈文心雕龙〉体制论》 |
任美衡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6
|
中国表现说语境中的意象理论 |
张利群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7
|
《文心雕龙》审美感觉思想的儒家内质 |
贺天忠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8
|
返本 通变 重建——学术生态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
陈水云
柳倩月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9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的当代价值 |
李健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20
|
用西方理论解析和比较中国古代文论 |
徐志啸
|
《晋阳学刊》
CSSCI
|
200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