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禹史传的西部底层 被引量:13
1
作者 段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0-116,共7页
文化底层是指存在于不同区域中一种或数种来源相同、年代古远 ,并在各自文化序列中处于底层或带有底层特征的共同文化因素。从底层这个视角出发 ,对古史传说中大禹的出生地进行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 ,可以看出“禹兴西羌”、“... 文化底层是指存在于不同区域中一种或数种来源相同、年代古远 ,并在各自文化序列中处于底层或带有底层特征的共同文化因素。从底层这个视角出发 ,对古史传说中大禹的出生地进行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 ,可以看出“禹兴西羌”、“禹生石纽”等史传反映了中国上古的历史实际 ,并可由此进一步看出古蜀与中原古文化所具有的深厚的共同文化因素 ,它们便是中国西部古文化的原生底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兴西羌 禹生石纽 中国古史 文化底层
下载PDF
科技与人文关系在中国历史的演化轨迹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常新 王春枝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8-21,共4页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这种五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原始社会二者之间浑然未分 ;在农耕文明时人文处于优势地位 ;在工业文明时期 ,科技被人们日益重视 ;在当前 ,科...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这种五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原始社会二者之间浑然未分 ;在农耕文明时人文处于优势地位 ;在工业文明时期 ,科技被人们日益重视 ;在当前 ,科技的这种优势地位更加突出 ,而人文则被边缘化。人文与科技关系的彼消此长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社会近现代工业革命的影响。人文被边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日益凸显出来 ,这已引起部分有识之士的关注。为了使人类生活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科技、人文观。在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极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 ,人们还必须关注人类自身的心灵、道德及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中国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历史
下载PDF
从竹书《金縢》看战国时期的古史述作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坤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94,共9页
战国时期古史述作蔚然成风,竹书《金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分析对象。其时古史述作多单篇流行,故一个传说常有多种文本。述作者常选择改编古史传说的某种版本,通过损减枝叶、增饰细节、设置对话、置换背景等方式,展现述作者的思想... 战国时期古史述作蔚然成风,竹书《金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分析对象。其时古史述作多单篇流行,故一个传说常有多种文本。述作者常选择改编古史传说的某种版本,通过损减枝叶、增饰细节、设置对话、置换背景等方式,展现述作者的思想观念,传达时代主题。切合战国时期秩序变动的时代特点,政治理想及君臣际遇成了士人念兹在兹的核心主题之一,出现了一批相关的古史述作,无论正面反面,均深度契合当时的观念变化,反映了时人的关注焦点。受诸子学术的影响,该时期古史述作亦具有"史有子意"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由《史记》等继承,遂成为传统史学的一个基因。在由史官记注向主题性撰述转变的过程中,早期官方史学书过、监察的政治职能渐至湮灭,记述世俗功业、寻绎古今之变以作鉴戒逐渐成为传统史学的重要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古史 清华简 《金縢》
原文传递
金代戏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禹浪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95-99,共5页
13世纪的元代杂剧,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云蒸霞蔚的瑰丽峰巅。然而,元代杂剧的繁荣绝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没有汉魏雄放绮丽的诗风,便没有唐诗鼎盛一样,如果不是金代杂剧的成熟,便不可能有元代杂剧的空前繁荣。历史上统治北方达一百多年... 13世纪的元代杂剧,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云蒸霞蔚的瑰丽峰巅。然而,元代杂剧的繁荣绝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没有汉魏雄放绮丽的诗风,便没有唐诗鼎盛一样,如果不是金代杂剧的成熟,便不可能有元代杂剧的空前繁荣。历史上统治北方达一百多年的金代,便隐藏着杂剧的兴起与发展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 金代戏剧
下载PDF
目前我国通行的中国古代史教材评析与建设构想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红亮 《高教学刊》 2016年第7期61-62,共2页
教材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样,中国古代史教材也是高校历史系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我国通行的中国古代史教材较多,因此,如何选择一部好的教材,无疑是讲授好中国古代史这门课的关键所在。文章对目前国内... 教材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样,中国古代史教材也是高校历史系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我国通行的中国古代史教材较多,因此,如何选择一部好的教材,无疑是讲授好中国古代史这门课的关键所在。文章对目前国内通行的中国古代史教材的概况进行了介绍;并归纳了它们所共有的特点,评价了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并对未来中国古代史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教材 评析 建设构想
下载PDF
辽西地区文明起源的再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玉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20-122,共3页
辽西地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中国传统的礼制文明的诸多要素,如崇龙、尚玉、祭祀天地、尊崇祖先和神化王权等根本性内容的起源,都与辽西地区的早期农业文明密切相关。然而,由于气候环境的转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原因,导致辽... 辽西地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中国传统的礼制文明的诸多要素,如崇龙、尚玉、祭祀天地、尊崇祖先和神化王权等根本性内容的起源,都与辽西地区的早期农业文明密切相关。然而,由于气候环境的转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原因,导致辽西一带一度走在全国前列的发达的早期农业文化,在中华国家初创之际,没能直接走向国家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辽西地区 文明起源
下载PDF
饭岛忠夫“疑古”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凯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5-91,119,共8页
通过对饭岛忠夫(1874-1954)其人其学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他以《支那古代史论》为代表作的"疑古"论中的部分合理性及大量错谬之处。在《支那古代史论》中,饭岛从多个视角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性质进行了重新分析,突出了其本有的星... 通过对饭岛忠夫(1874-1954)其人其学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他以《支那古代史论》为代表作的"疑古"论中的部分合理性及大量错谬之处。在《支那古代史论》中,饭岛从多个视角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性质进行了重新分析,突出了其本有的星占与政治属性。同时,饭岛对《春秋》、《左传》等儒家经典中天文记录所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进行了发掘和整理,通过对原有思路的逆向运用揭示出记载本身的不自洽,在客观上发展了天文历史年代学。但是,饭岛的治学具有两面性,存在强烈的政治动机。其"疑古"论在前提假设、古籍释读、推理方法三方面存在学理缺陷,因此其"中国古代天文学西来说"是立不住脚的。纵观饭岛的学术生涯,其"疑古"论实质在于改造儒教和追求真理,目标是"加强儒教在日本精神文化中的基础地位"。而今回顾以饭岛忠夫为代表的科技史"疑古"思潮,其主要意义在于改造了日本的尚古思维定式以及学术范式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岛忠夫 中国天文学史 《支那古代史论》
原文传递
2004年辽金史研究综论
8
作者 李月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4-117,共4页
2004年,似乎一度沉寂了数年之久的辽金史研究,再次出现了复苏的生机。见于各种出版物的相关论著数逾百种,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有超越往年的势头。尤其是关于政治史、制度史、社会文化史方面的成果更显突出,相形之下,经济史、对... 2004年,似乎一度沉寂了数年之久的辽金史研究,再次出现了复苏的生机。见于各种出版物的相关论著数逾百种,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有超越往年的势头。尤其是关于政治史、制度史、社会文化史方面的成果更显突出,相形之下,经济史、对外关系史方面研究则比较薄弱,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相应地予以加强,以期进一步推动辽金史研究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辽金史 研究综论
下载PDF
引入小说资料提升中国法制史教学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旭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55-58,共4页
中国古代小说含有丰富的法律资料,相对于传统法律资料,具有生动性、细致性、完整性和民间性特点。中国法制史甚至其他法学课教学中应引入小说资料,其意义有:化抽象的法条为具体的事例;认识立法与执法、情与法的差距与矛盾;思考法律的民... 中国古代小说含有丰富的法律资料,相对于传统法律资料,具有生动性、细致性、完整性和民间性特点。中国法制史甚至其他法学课教学中应引入小说资料,其意义有:化抽象的法条为具体的事例;认识立法与执法、情与法的差距与矛盾;思考法律的民族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小说法律资料亦有缺点,如虚假性、选择性、片段性和重复性,引入课程时需要加强甄别,并与其他法律资料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法制史 教学
下载PDF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几个天文学问题
10
作者 刘次沅 马莉萍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23-29,共7页
《夏商周断代工程》得到的年代结果中,有些与天文学方法有关.本文介绍4个这样的问题:对宾组卜辞的5次月食记录的天文学认证与武丁王年,与武王伐纣有关的诸多天象历日记录的分析,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天在旦于郑"的日食说研究... 《夏商周断代工程》得到的年代结果中,有些与天文学方法有关.本文介绍4个这样的问题:对宾组卜辞的5次月食记录的天文学认证与武丁王年,与武王伐纣有关的诸多天象历日记录的分析,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天在旦于郑"的日食说研究以及由西周铜器铭文中的诸多历日月相记录排出整个西周王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中国古代史 古代天象记录 天文学史
下载PDF
史官与史职——古史可信性的内证之路
11
作者 张京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11,共7页
清代至民国学者关于上古史官史职的考察追述,大抵有"六经皆史"、"诸子出于王官"、"世官世畴"和"《春秋》义例"等几个命题。其中如刘师培、章太炎、柳诒徵、金毓黻等人的述论,主要是针对康有为... 清代至民国学者关于上古史官史职的考察追述,大抵有"六经皆史"、"诸子出于王官"、"世官世畴"和"《春秋》义例"等几个命题。其中如刘师培、章太炎、柳诒徵、金毓黻等人的述论,主要是针对康有为的观点而提出批评,但对顾颉刚的疑古辨伪也同样适用,作为古史可信的内证方法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官 史职 上古史 可信性
下载PDF
詹子庆教授主编《中国古代史》批评——大学历史教材批评之一
12
作者 王先胜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1-33,共13页
詹子庆教授主编《中国古代史》(第二版)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不到2万字,但存在和反映的问题很明显:1.教材结构、体例及相关内容的组织有欠科学、合理;2.机械套用"母系父系"社会进程理论,有移花接木、隔靴搔痒之嫌;3.考古... 詹子庆教授主编《中国古代史》(第二版)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不到2万字,但存在和反映的问题很明显:1.教材结构、体例及相关内容的组织有欠科学、合理;2.机械套用"母系父系"社会进程理论,有移花接木、隔靴搔痒之嫌;3.考古学知识、常识欠缺,对考古发掘材料了解、利用较少;4.论述问题牵强附会明显,大多没有说服力或说服力不够;5.观点与材料常成割裂状态,拼凑痕迹明显;6.常把考古材料作"浆糊"使用,甚至当作"面团"任意揉搓;7.表达观点和材料运用都极不严谨,自相矛盾较多;8.文章没有章法,行文时有莫名其妙之处,也有语法、标点、逻辑等低级错误。该教材主要用于"培训中学历史教师",使用已长达二十余年,影响深广。由于其编写极不严谨、科学(仅指第一章),所以它难以担当或自期作为培训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之教材。该教材存在的问题延宕至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学术现状堪忧、大学历史教材堪忧、大学教育堪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子庆 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 历史教材 批评 学术 大学教育
下载PDF
中华学与中国古代史研究
13
作者 程喜霖 周尚兵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9-13,共5页
中华学的创立,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封建正统史观的影响,建立新的古史体系;有助于从更大的时空范围研究中国古代史;有助于认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
关键词 中华学 中国古代史 研究
下载PDF
顾颉刚在《尚书》研究领域的成就与贡献述略
14
作者 王忠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51-153,共3页
本文就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考辨及《尚书》研究领域所取得成就与贡献作了评介。认为,顾先生是中国现代史学界的一位领军人物,他在古史研究方面建树颇多,特别是在《尚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为《尚书》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局面。
关键词 顾颉刚 中国古代历史 尚书 研究 评述
下载PDF
关于学习与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问题
15
作者 韩玉德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2-78,共7页
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在学习与研究中国古代史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要对史学研究有不变的兴趣;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深入的人生体验和百折不挠的殉道精神;要有综合的知识结构、杰出的写作能力;要认真阅读原典、原著;要掌握科学的研究... 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在学习与研究中国古代史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要对史学研究有不变的兴趣;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深入的人生体验和百折不挠的殉道精神;要有综合的知识结构、杰出的写作能力;要认真阅读原典、原著;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要做好论文选题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研究生教学 学习兴趣 论文写作
下载PDF
论张光直对于中国考古学科的定位
16
作者 王萌 《阴山学刊》 2009年第3期35-38,共4页
张光直先生的学术背景使其在考古研究中更倾向于使用以人类学为主的多学科研究方法,而这样的具有人类学倾向的考古学在学术定位上应归于张光直先生所定义的新的史学(尤其是中国古史)学科范畴,这种学科区别于中国传统意义上以史料为基础... 张光直先生的学术背景使其在考古研究中更倾向于使用以人类学为主的多学科研究方法,而这样的具有人类学倾向的考古学在学术定位上应归于张光直先生所定义的新的史学(尤其是中国古史)学科范畴,这种学科区别于中国传统意义上以史料为基础的史学,是具有世界性的。这样的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需要中国学者广泛学习西方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其发展的结果是从中国产生出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社会科学理论。张先生的一生,也正是致力于此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光直 考古学 学科定位 人类学 中国古史
下载PDF
对中国古代宗教传统的误解
17
作者 钟国发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4-75,共2页
世界宗教文化现象中有一个巨大的疑团,那就是中国宗教。现代一些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人口统计显示,在世界人口总数中宗教信徒基本上稳占4/5;中国却是例外,人口统计中的宗教信徒仅占约1/10,全世界的无神论者与非宗教徒竟然绝大部分... 世界宗教文化现象中有一个巨大的疑团,那就是中国宗教。现代一些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人口统计显示,在世界人口总数中宗教信徒基本上稳占4/5;中国却是例外,人口统计中的宗教信徒仅占约1/10,全世界的无神论者与非宗教徒竟然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国,这难道不是人类文化的一大奇迹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宗教 辩误
下载PDF
评王士立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的成就——写在《中国古代史》第二版发行之时
18
作者 池作清 张金光 《唐山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6-11,,29,,共7页
王士立教授主编的全国师专历史专业通用教材《中国古代史》,具有扎实的科学研究基础,系统表述了学科的基本内容,正确反映学科进展,在内容体系和结构安排等方面有明显的特色和创新,是一部有较高科学水平和良好适用性的优秀教材。
关键词 王士立 《中国古代史》 师专 教材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民族问题研究
19
作者 曾盛荣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91-92,共2页
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同时也决定了人类的稳定和发展。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最终目的是以史为鉴、促进人类前行,从而不断地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密切关注民族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养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和分析方式,以客观... 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同时也决定了人类的稳定和发展。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最终目的是以史为鉴、促进人类前行,从而不断地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密切关注民族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养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和分析方式,以客观的视角来对中国古代中的民族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这对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前行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重点来对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民族问题教学必要性、存在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并对于提供有效的解决对策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民族问题 时代发展 思维
下载PDF
西北民族考察与顾颉刚的学术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励恒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112,126,共10页
顾颉刚一生多次涉足西北民族地区,从事考察和教学,时间较长的两次均在甘肃,这对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史学观的变化、古史研究的深化和系统化、民族理论的提出、通俗历史读物的编纂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西北民族考察... 顾颉刚一生多次涉足西北民族地区,从事考察和教学,时间较长的两次均在甘肃,这对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史学观的变化、古史研究的深化和系统化、民族理论的提出、通俗历史读物的编纂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西北民族考察对顾颉刚学术研究的影响。他突破了"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学理念,在史学求真和致用方面达到了高度统一;他将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在古史研究方面有诸多新解,兰州大学的讲学促进了他古史研究的系统化;西北民族考察为他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民族理论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他对通俗历史读物的提倡,亦与他考察西北社会状况的感受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西北考察 古史研究 中国通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