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顺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原溪 史铁梅 +1 位作者 刘晨 木其尔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83-688,共6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顺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影响的价值。方法对157名产后42天初产妇的肛门括约肌复合体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扫查,其中顺产77名(顺产组),剖宫产80名(剖宫产组),分别测量肛门内括约肌近端平面、中部平...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顺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影响的价值。方法对157名产后42天初产妇的肛门括约肌复合体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扫查,其中顺产77名(顺产组),剖宫产80名(剖宫产组),分别测量肛门内括约肌近端平面、中部平面、远端平面及肛门外括约肌远端平面3、6、9、12点钟方向的厚度,并测量耻骨直肠肌中部平面4、8点钟方向的厚度。利用断层成像技术和容积对比成像技术观察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形态及完整性。结果顺产组肛门外括约肌远端平面12点钟方向的厚度、肛门内括约肌近端平面6、12点钟方向及中部平面9、12点钟方向的厚度均小于剖宫产组(P均<0.05),2组间其余平面不同方向肛门内、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顺产组中,经会阴三维超声发现1名肛门外括约肌缺损。结论分娩方式对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形态具有一定影响,顺产的初产妇肛门内、外括约肌在一定方向上的厚度明显小于剖宫产者。经会阴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形态特点及完整性,并明确诊断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正常分娩 剖宫产术 超声检查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盆底超声及盆底肌力评估分析分娩对女性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彭艳艳 陈舜珏 +2 位作者 陈桂红 梁玉 聂晓彤 《解剖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及盆底肌力评估分析分娩对女性肛门括约肌复合体(AS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妇科门诊进行产后复查的患者,包括阴道分娩产妇(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产妇(剖宫产组),2组均进行妇科检查、盆底超声及...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及盆底肌力评估分析分娩对女性肛门括约肌复合体(AS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妇科门诊进行产后复查的患者,包括阴道分娩产妇(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产妇(剖宫产组),2组均进行妇科检查、盆底超声及盆底肌力评估,比较2组肛门内括约肌(IAS)近端平面、中部平面、远端平面及肛门外括约肌(EAS)远端平面3、6、9、12点钟方向的厚度,耻骨直肠肌(PRM)中部平面4、8点钟方向的厚度,盆底肌力评估指标。结果:与剖宫产组IAS近端6点、12点,IAS中部12点厚度测量值比较,阴道分娩组显著降低;与剖宫产组EAS远端12点厚度测量值比较,阴道分娩组显著降低;与剖宫产组Ⅱ类肌最大收缩力和Ⅰ类肌持续收缩力比较,阴道分娩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超声能够对顺产及剖宫产产妇的ASC进行有效评估,与剖宫产产妇比较,顺产产妇产后IAS、EAS均发生较大改变,且顺产产妇产后盆底Ⅱ类肌最大收缩力及Ⅰ类肌持续收缩力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盆底肌力 剖宫产 顺产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低位直肠癌肛管浸润的判断及手术层面的界定 被引量:7
3
作者 林维文 王莉莉 段青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评估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对低位直肠癌肛管浸润情况的判断价值,为手术层面的界定提供参考。方法23例经病理证实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和20例无肛管疾病的对照患者行盆腔3.0TMRI表面相控阵线圈检查。MRI扫描序列包括高分辨T2WI序列... 目的评估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对低位直肠癌肛管浸润情况的判断价值,为手术层面的界定提供参考。方法23例经病理证实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和20例无肛管疾病的对照患者行盆腔3.0TMRI表面相控阵线圈检查。MRI扫描序列包括高分辨T2WI序列(TSE—T2WI)和三维容积内插动态增强序列(3D—VIBE)。总结正常肛管MRI高分辨图像特征及直肠癌浸润肛管影像学特征,并对直肠癌进行T分期及T—DACl分期(肿瘤浸润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深度)。结果20例对照组患者中,除8例联合纵肌显示欠清外,其余12例MRI下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7层解剖结构显示清晰。23例低位直肠癌浸润肛门括约肌复合体表现为相应解剖层面正常信号消失代之于稍高信号肿瘤组织,正常解剖层次结构消失,代之于肿块影。2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影像学T分期(耻骨直肠肌上方):T2期8例,B期7例,T4期8例;T.DACl分期(耻骨直肠肌下方):To—DACI期10例,T1-DACI期1例,T2a-DACI期3例,T2.DACI期3例,T3-DACI期4例,T4-DACI期2例。8例影像学诊断为艮。DACI期患者行一期直肠癌切除术。其中6例术后病理学分期与术前影像学分期一致,另2例T2a-DACI病例术后病理证实为pT]期。结论高分辨MRI能够较准确地判断低位直肠癌肛管浸润情况,从而为手术层面的界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低位 磁共振成像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肛管浸润 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盆底肌力及性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罗敏 张文先 侯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2517-252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盆底肌力及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147例初产妇,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84例)和剖宫产组(63例)。比较两组产后12周盆底肌力及《女性性...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盆底肌力及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147例初产妇,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84例)和剖宫产组(63例)。比较两组产后12周盆底肌力及《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行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评估肛门括约肌复合体情况(肛门内括约肌近端平面、中部平面、远端平面及肛门外括约肌远端平面3、6、9、12点方向的厚度,耻骨直肠肌中部平面4、8点方向的厚度)。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剖宫产组肛门内括约肌近端平面在6、12点方向的厚度,中部平面在12点方向的厚度均高于阴道分娩组,肛门外括约肌远端平面在12点方向的厚度高于阴道分娩组(均P<0.05)。剖宫产组Ⅰ类肌纤维(12.36±1.40μV)、Ⅱ类肌纤维肌电值(19.62±2.04μV)均高于阴道分娩组(11.47±1.32μV、17.78±2.45μV),疲劳度(7.67±1.32、7.33±1.12)%均低于阴道分娩组(8.51±1.15、8.64±1.14)%,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各项评分均高于阴道分娩组(均P<0.05)。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8.3%、6.3%)无差异(P>0.05)。结论:与阴道分娩方式相比,剖宫产对初产妇产后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盆底肌力及性生活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恢复 阴道分娩 剖宫产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盆底肌力 性生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女性肛门括约肌复合体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
5
作者 余求祥 王东东 +1 位作者 董鹏举 郑丽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数据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女性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三维数字化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自2021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应用3.0 T MRI扫描健康女性志愿者肛管,将采集的Dicom 3.0...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数据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女性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三维数字化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自2021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应用3.0 T MRI扫描健康女性志愿者肛管,将采集的Dicom 3.0数据集导入Mimics 21.0软件中进行三维几何模型构建。结果成功构建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该模型仿真度高,耻骨直肠肌前侧缺损,大致呈“U”形,外括约肌后侧较肥厚,模型可任意缩放和360°旋转,便于观察理解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解剖形态。结论基于肛管MRI影像数据及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可构建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三维几何模型,该模型可辅助解剖教学,利于肛瘘等肛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评估,并为下一步力学分析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磁共振成像 数字化三维模型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评价产后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原溪 史铁梅 +2 位作者 刘晨 木其尔 高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99-702,共4页
产时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损伤可致肛门长期失禁。超声已逐渐应用于肛门括约肌功能和损伤的评价,尤其三维超声的断层成像、容积对比成像和斑点噪声抑制成像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肛门括约肌复合体损伤的检出率。本文对二维和三维超声诊断产... 产时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损伤可致肛门长期失禁。超声已逐渐应用于肛门括约肌功能和损伤的评价,尤其三维超声的断层成像、容积对比成像和斑点噪声抑制成像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肛门括约肌复合体损伤的检出率。本文对二维和三维超声诊断产后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功能和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超声检查 产后
下载PDF
四维盆底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初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一平 郭道宁 +3 位作者 王丹 黄兴华 李晨希 田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采用四维盆底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初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产后复查的初产妇120例,年龄23~29岁,平均年龄27.22岁;产后时间4~6周,平均产后时间5.0... 目的采用四维盆底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初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产后复查的初产妇120例,年龄23~29岁,平均年龄27.22岁;产后时间4~6周,平均产后时间5.02周;胎儿出生体质量0.63~4.74 kg,平均体质量3.25 kg。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66例)、剖宫产组(54例)。采用四维盆底超声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观察盆底结构,比较两组患者静息屏气状态和缩肛状态肛提肌裂孔、弹性情况和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差异。结果阴道分娩组患者静息屏气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左右直径和其面积显著高于剖宫产组[(5.02±0.56)cm vs(4.38±0.50)cm、(4.12±0.43)cm vs(3.75±0.40)cm、(14.12±1.25)cm^(2)vs(13.15±1.10)cm^(2)],厚度显著低于剖宫产组[(0.59±0.12)cm vs(0.70±0.16)cm](P<0.05);阴道分娩组患者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左右直径和其面积显著高于剖宫产组[(3.80±0.30)cm vs(3.53±0.25)cm、(3.68±0.27)cm vs(3.41±0.22)cm、(8.75±0.88)cm^(2)vs(8.05±0.80)cm^(2)],厚度显著低于剖宫产组[(0.48±0.11)cm vs(0.60±0.13)cm](P<0.05)。在近端平面,阴道分娩组患者6点、12点方向肛门内括约肌的厚度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在中部平面,阴道分娩组患者12点方向肛门内括约肌的厚度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在远端平面,阴道分娩组患者6点、12点肛门外括约肌厚度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患者静息屏气左侧、静息屏气右侧、缩肛左侧、缩肛右侧的弹性显著低于剖宫产组[(23.69±1.55)kPa vs(36.88±0.80)kPa、(22.02±2.37)kPa vs(40.21±1.92)kPa、(39.95±2.97)kPa vs(69.64±2.00)kPa、(38.77±1.92)kPa vs(66.93±2.67)kPa](P<0.05)。结论四维盆底超声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诊断,对于初产妇产后盆腔功能的评价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盆底超声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光学增强内镜 盆膈裂孔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盆底肌收缩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和盆膈裂孔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秀丽 曹韵清 +3 位作者 袁雅婷 温影红 肖汀 马穗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0期1916-1920,共5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在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ASC)和盆膈裂孔(PH)影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50例,按照分娩方式分成阴道分娩组71例,剖宫产组79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对所有...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在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ASC)和盆膈裂孔(PH)影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50例,按照分娩方式分成阴道分娩组71例,剖宫产组79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对所有受试者均实施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缩肛动作下肛门内括约肌(IAS)远端、中端及远端平面厚度,肛门外括约肌(EAS)远端平面及耻骨直肠肌(PRM)中端平面厚度,分娩前、产后6周、产后3个月PH左右径、PH前后径以及PH面积.结果: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及体质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IAS近端6点钟方向、12点钟方向平面厚度以及IAS中端、12点钟方向平面厚度均小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EAS远端12点钟方向平面厚度小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的PH左右径大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的PH前后径大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的pH面积大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可有效评估初产妇ASC和PH的影响情况,分娩会对初产妇ASC和PH产生影响,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产后存在明显的ASC厚度减小和PH增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分娩方式 经会阴三维超声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盆膈裂孔
原文传递
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晓勇 艾梅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3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杂性肛瘘患者被采取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愈合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复杂性肛瘘 切开挂线术
下载PDF
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33例括约肌上型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杨晓媛 陈文平 +8 位作者 林婉林 马巧玲 张磊 朱建东 赵申 杨丽敏 马智腾 黄绍伶 袁越文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4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括约肌上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于本科室接受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的33例括约肌上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结果(治愈或治疗失败)、疾病... 目的探讨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括约肌上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于本科室接受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的33例括约肌上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结果(治愈或治疗失败)、疾病相关资料、肛门功能和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90~1095 d,中位随访时间为210(90,840)d。29例获得治愈,4例治疗失败。获得治愈的患者与治疗失败的患者之间既往有无脓肿/肛瘘手术史、是否为马蹄形肛瘘、是否伴有瘘管分支、是否合并脓肿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的中位术前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为0(0,2)分,术后3个月时相应为0(0,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31例患者表示对手术治疗的效果满意,2例患者表示不满意。结论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括约肌上型肛瘘的短期总体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上型肛瘘 括约肌保留术 推移瓣 肛门外括约肌复合体
下载PDF
外旷内挂(切)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12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年第7期36-37,共2页
为观察外旷内挂(切)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将23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108例,治疗组采用外旷内挂(切)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创口愈合时间、治愈率及... 为观察外旷内挂(切)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将23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108例,治疗组采用外旷内挂(切)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创口愈合时间、治愈率及复发率,评价2组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等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对肛门括约肌功能和肛门外形影响较对照组低(P〈0.05),2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外旷内挂(切)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可缩短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较好的保护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手术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