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西黄土地区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入渗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陈丽华 余新晓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2-47,共6页
通过对累积入渗量的分析,发现林地土壤入渗性能最佳,荒草地次之,而农耕地最差。方差分析表明,在流域内不同地貌部位之间土壤入渗性能无明显差异,而不同地类之间差异显著,即水土保持林对提高土壤入渗能力有显著作用。多重比较分析... 通过对累积入渗量的分析,发现林地土壤入渗性能最佳,荒草地次之,而农耕地最差。方差分析表明,在流域内不同地貌部位之间土壤入渗性能无明显差异,而不同地类之间差异显著,即水土保持林对提高土壤入渗能力有显著作用。多重比较分析说明不同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入渗性能也有明显区别;同时发现水土保持林对入渗的空间分布亦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量 水土保持 林地 土壤 黄土地区
下载PDF
入渗水量对重庆四面山草地优先流影响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姚晶晶 程金花 +2 位作者 张洪江 李明峰 阚晓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51,73,共8页
以重庆四面山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借助图像处理技术、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变异性分析等方法,分析3种不同入渗水量(20,40,60mm,对应的样地编号分别为G20,G40,G60)对土壤优先流的影响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染... 以重庆四面山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借助图像处理技术、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变异性分析等方法,分析3种不同入渗水量(20,40,60mm,对应的样地编号分别为G20,G40,G60)对土壤优先流的影响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染色面积比基本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G20和G40的染色面积比分别从3cm和12cm处开始显著下降;(2)总染色面积比和优先流长度指数与入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3)入渗水量的增加可以促进水分向更深层运动,最高可达60cm;(4)优先流区染色面积比和最大入渗深度的非均匀性随着入渗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其变异性系数的变化分别为1.88~0.47和0.52~0.07,但入渗水量对实际入渗深度的影响则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水量 优先流 染色面积 入渗深度 变异系数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条件下草地入渗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延耀兴 郑秀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37,共4页
通过对比分析季节性冻融条件下草地与裸地入渗试验结果,得到了草地冻融条件下的人渗规律。结果表明,在冻融各阶段,地表0~40cm深度范围内,草地地温均高于裸地,但土壤含水率低于裸地;在土壤初冻和融化阶段,草地入渗90min累积入渗... 通过对比分析季节性冻融条件下草地与裸地入渗试验结果,得到了草地冻融条件下的人渗规律。结果表明,在冻融各阶段,地表0~40cm深度范围内,草地地温均高于裸地,但土壤含水率低于裸地;在土壤初冻和融化阶段,草地入渗90min累积入渗量大于裸地,但其初始入渗强度小于裸地初始入渗强度;在土壤完全处于冻结状态时,草地与裸地的入渗过程、入渗量基本相同。研究结果为草地冻融土壤入渗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为区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程及季节性冻土区冬春灌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冻融土壤 入渗量 入渗过程 入渗强度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下灌水量对土壤水分运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欣荣 王利书 +2 位作者 齐鸣 刘婧然 程东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23,28,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在灌水量下的水分运移规律,采用室内土柱试验,对不同秸秆还田量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分布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到达秸秆还田层与不还田层交界处,还田量0.5%、1.0%、1.5%、2.0%的处理与不还田... 为了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在灌水量下的水分运移规律,采用室内土柱试验,对不同秸秆还田量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分布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到达秸秆还田层与不还田层交界处,还田量0.5%、1.0%、1.5%、2.0%的处理与不还田相比,累积入渗量多出0.96%、4.3%、7.31%、11.98%,表明秸秆还田量的增加使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在相同灌水量下,同一土层含水率主要表现为秸秆含量越高,土壤含水率越高;秸秆还田量相同时,在1.0 V灌水量基础上增大灌水量至1.5 V时,在秸秆还田层内,土壤含水率提高了2.53%,在秸秆还田层以下,土壤含水率提高了11.52%,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灌水量增大,秸秆还田层土壤中孔隙逐渐地被水分填充,土壤的导水率能力增大,促进了水分向下移动,从而改善了土壤入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移 秸秆还田量 灌水量 入渗量 Kostiakov模型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和灌水器埋深下单坑渗灌红壤水分入渗特性及其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廖振棋 范军亮 +1 位作者 裴青宝 钟韵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18,146,共10页
【目的】探究灌水量和灌水器埋深对单坑渗灌红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土箱试验模拟大田单坑渗灌过程,研究了单坑渗灌红壤在不同灌水量(1、2 L和3 L)和不同灌水器埋深(10、15 cm和20 cm)条件下湿润锋运移距离、累积入渗... 【目的】探究灌水量和灌水器埋深对单坑渗灌红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土箱试验模拟大田单坑渗灌过程,研究了单坑渗灌红壤在不同灌水量(1、2 L和3 L)和不同灌水器埋深(10、15 cm和20 cm)条件下湿润锋运移距离、累积入渗量和土壤含水率的分布规律,并采用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法对土壤水分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入渗率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随灌水器埋深增大而减小;土壤入渗率在入渗初期较大,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最终在较小范围内波动变化。在540min内,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湿润体和湿润锋最大运移距离均增大,且促进土壤水分向灌水器右下方运移,其中垂向湿润锋最大运移距离大于水平湿润锋最大运移距离,灌水器埋深对垂向湿润锋运移距离均呈递减趋势;灌水量对单坑渗灌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大于灌水器埋深的影响。【结论】Kostiakov模型(R^(2)=0.998)较Philip模型(R^(2)=0.892)更适于描述单坑渗灌红壤的水分入渗过程;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法能较好地模拟单坑渗灌红壤的空间水分分布状况(R^(2)=0.827,E≤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坑渗灌 红壤 灌水量 灌水器埋深 入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施氮时序对盐碱土入渗特征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吴晨涛 王春霞 +2 位作者 周亮 胡松可 付博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5,共5页
为提高膜下滴灌的水肥一体化的水肥利用效率,以石河子周边农田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土箱入渗试验,对不同施氮时序W、W-N、N-W、W-N-W、W-W-N、N-W-W、N-W-N-W、N-W-W-N、W-N-NW(W-纯水灌溉,N-肥液灌溉)条件下的湿润锋、累积入渗量... 为提高膜下滴灌的水肥一体化的水肥利用效率,以石河子周边农田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土箱入渗试验,对不同施氮时序W、W-N、N-W、W-N-W、W-W-N、N-W-W、N-W-N-W、N-W-W-N、W-N-NW(W-纯水灌溉,N-肥液灌溉)条件下的湿润锋、累积入渗量及入渗率进行观测,从而分析不同施氮时序对入渗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施氮时序对湿润锋水平运移距离和垂直运移距离有着显著影响,在试验结束时,各施氮时序处理下水平运移距离比W高21.28%,13.95%,21.28%,9.76%,22.92%,17.78%,26.00%,-2.78%;垂直运移距离分别比W处理下低14.67%,14.67%,28.00%,36.00%,22.67%,28.00%,22.67%,30.67%;各施氮处理下的湿润比显著高于W时序处理,N-W-W-N的方差较小,为0.14;灌水结束时,N-W-W-N下的累积入渗量比W-N-W(目前大田常用)时序高20%、累积入渗率最大,为17.98 mL/min。综上所述,N-W-W-N时序处理比W-N-W时序处理入渗性能好,湿润比稳定且变异程度小。应将N-W-W-N考虑应用于大田,从而进一步与W-N-W相比较,为大田膜下滴灌自动化水氮高效利用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时序 湿润锋 入渗量 入渗率 湿润比
下载PDF
地中仪地膜棉灌溉试验特征分析
7
作者 魏守忠 熊建军 +3 位作者 李彦 祖力皮亚.热西提 马兆红 惠小玲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0,14,共3页
利用不同地下水埋深的地中仪进行地膜棉的灌溉试验,分析了地膜棉不同生育期时蒸发、入渗的变化特征:受地膜棉的蒸腾作用,灌溉入渗量随其日耗水量增加而显著减少;棉花根系吸水影响深度与其日耗水强度成指数关系,其根系吸水最大影响深度为... 利用不同地下水埋深的地中仪进行地膜棉的灌溉试验,分析了地膜棉不同生育期时蒸发、入渗的变化特征:受地膜棉的蒸腾作用,灌溉入渗量随其日耗水量增加而显著减少;棉花根系吸水影响深度与其日耗水强度成指数关系,其根系吸水最大影响深度为2.76 m;棉花根系利用地下水量随埋深增加而减小,棉田最佳的灌水湿润深度应小于1.0 m,当灌水湿润深度超过1.5 m时,其根系不能更多利用地下水,即可认为是深层入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量 根系吸水影响深度 日耗水量 利用AT水量
下载PDF
大田土壤冻融条件下入渗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樊贵盛 郑秀清 赵生义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37,共7页
以冬小麦田冬春季跟踪入渗试验为依据,揭示了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的基本特性;分析讨论了土壤累积入渗量、稳定入渗率在土壤冻结和解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将薄层霜状冻层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其研究结论对于土壤水分入渗的... 以冬小麦田冬春季跟踪入渗试验为依据,揭示了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的基本特性;分析讨论了土壤累积入渗量、稳定入渗率在土壤冻结和解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将薄层霜状冻层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其研究结论对于土壤水分入渗的研究和冬春灌溉灌水效果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对冬春灌溉的用水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土壤 累积入渗量 入渗试验 土壤水分 稳定入渗率
下载PDF
具有秸秆夹层层状土壤一维垂直入渗水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金珠 王振华 虎胆.吐马尔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4-960,共7页
为了解具有秸秆夹层层状土壤一维垂直入渗水盐分布特征,通过定水头入渗实验装置,在距土表以下20 cm设置一个秸秆夹层,研究了4种秸秆铺设量(0、6 000、12 000、18 000 kg/hm2)和2种秸秆长度(1、10 cm)的秸秆夹层对盐碱土入渗过程土壤水... 为了解具有秸秆夹层层状土壤一维垂直入渗水盐分布特征,通过定水头入渗实验装置,在距土表以下20 cm设置一个秸秆夹层,研究了4种秸秆铺设量(0、6 000、12 000、18 000 kg/hm2)和2种秸秆长度(1、10 cm)的秸秆夹层对盐碱土入渗过程土壤水分和盐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土中设置秸秆夹层具有良好的阻水性,累积入渗量和入渗速率明显下降,下渗水流在一定限度内滞留于秸秆层以上,秸秆夹层同时具有减渗性,使下渗水量明显减小;土壤盐分在秸秆夹层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出现峰值。秸秆长度影响盐分滞留深度,秸秆长度10 cm处理全盐含量最大值深度较秸秆长度1 cm处理有所下移;秸秆夹层也影响着水分入渗过程中离子的交换与吸附,Cl–入渗后在剖面深度的变化规律与全盐变化规律相同,HCO3–对秸秆夹层的敏感性明显强于SO42–,SO42–对水分依赖性较强,含水量足够大时才能引起它的快速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夹层 累积入渗量 入渗速率 土壤水盐
下载PDF
50年来华北平原降水入渗补给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孟素花 费宇红 +3 位作者 张兆吉 雷廷 钱永 李亚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23-929,共7页
针对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地下水位埋深和包气带岩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大的特点,基于大量钻孔和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将华北平原划分为4个水文地质单元,以埋深7 m作为降水入渗稳定点,根据各分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针对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地下水位埋深和包气带岩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大的特点,基于大量钻孔和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将华北平原划分为4个水文地质单元,以埋深7 m作为降水入渗稳定点,根据各分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钻孔岩层赋予入渗系数值,应用加权平均法求得华北平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的降水入渗系数分布图。利用华北平原1956—2008年水资源四级区逐月降水量数据,求得华北平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各分区单元的降水入渗量。结果表明,50多年来华北平原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降水入渗系数呈增加的趋势,降水入渗量呈增加的趋势。3个年代的降水入渗量分别是118.86×108,147.91×108和174.33×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入渗量 降水量 降水入渗系数 华北平原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典型退耕草地植被特征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蒋忙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104,111,共7页
植被恢复过程可显著影响土壤入渗性能。通过选取黄土高原典型草地白羊草和铁杆蒿草地,设置不同种植密度(5,10,15,20,25,30株/m^(2))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60 mm/h,60 min),系统研究了草地植被特征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 植被恢复过程可显著影响土壤入渗性能。通过选取黄土高原典型草地白羊草和铁杆蒿草地,设置不同种植密度(5,10,15,20,25,30株/m^(2))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60 mm/h,60 min),系统研究了草地植被特征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增加可显著延缓产流,不同种植密度下白羊草草地和铁杆蒿草地初始产流时间分别为0.76~5.74,0.87~2.08 s,且随盖度、根系生物量和有机质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R^(2)≥0.18,p<0.05)。(2)不同种植密度下白羊草草地的平均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入渗总量分别为0.47~0.82,0.46~0.82 mm/min和7.12~11.84 mm,铁杆蒿草地分别为0.38~0.67,0.35~0.60 mm/min和5.70~10.07 mm。当种植密度为20株/m^(2)时,土壤入渗各参数均最大;平均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入渗量总量、入渗系数(K)随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呈幂函数增大(R^(2)≥0.26,p<0.01),衰减系数(α)随生物结皮盖度呈降低趋势(p>0.05)。(3)白羊草草地具有较高的根系生物量、生物结皮盖度和有机质含量,其初始产流时间、平均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入渗量总量及入渗系数(K)均不同程度高于铁杆蒿草地,衰减系数(α)低于铁杆蒿草地,土壤入渗性能较强。总体而言,对于典型退耕草地,土壤入渗总量(A)可表征为根系生物量密度(RMD)和土壤有机质(SOC)的拟合函数(A=2.77×RMD^(0.149)SOC^(0.614),R^(2)=0.663,NSE=0.653)。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退耕草地生态水文过程和植被建设提供数据来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初始产流时间 稳定入渗速率 入渗总量 Kostiakov土壤入渗模型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下凹式绿地土壤渗透能力及蓄水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永杰 毕华兴 +1 位作者 霍云梅 许华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采用自制的模拟下凹式绿地,通过模拟不同设计暴雨强度条件下下凹式绿地的进水负荷,动态监测下凹式绿地在蓄水过程中土壤水分的渗透量和平均入渗速率,研究北京地区下凹式绿地在蓄积周边外来雨水径流过程中土壤水分的渗透规律以及蓄积雨... 采用自制的模拟下凹式绿地,通过模拟不同设计暴雨强度条件下下凹式绿地的进水负荷,动态监测下凹式绿地在蓄水过程中土壤水分的渗透量和平均入渗速率,研究北京地区下凹式绿地在蓄积周边外来雨水径流过程中土壤水分的渗透规律以及蓄积雨水径流后对土壤孔隙及土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土壤含水率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下凹式绿地土壤渗透性能在1、3、5年一遇暴雨情况下会随着暴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2)在设计暴雨强度一致时,土壤水分的渗透量和平均入渗速率没有明显差异,土壤密度小、总孔隙度大的渗透量和平均入渗速率更大;3)随着绿地蓄水次数的增多,土壤密度和总孔隙度变化较大,蓄水试验后,土壤密度由最初的1.33 g/cm3变为1.65g/cm3、总孔隙度由原来的50.06%变为3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凹式绿地 暴雨强度 渗透量 平均入渗速率
下载PDF
供水压力对微孔陶瓷渗灌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改萍 吴普特 +2 位作者 张林 朱德兰 陈俊英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17,22,共6页
为探明供水压力对微孔陶瓷灌水器灌水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的影响,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研究了3个压力水平下的微孔陶瓷灌水器灌水时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微孔陶瓷灌过程中,供水压力是决定土壤水分初始入渗速率和累计... 为探明供水压力对微孔陶瓷灌水器灌水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的影响,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研究了3个压力水平下的微孔陶瓷灌水器灌水时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微孔陶瓷灌过程中,供水压力是决定土壤水分初始入渗速率和累计入渗量的关键因素,且供水压力越大,土壤水分初期入渗速率越大,最终累计入渗量也越大;微孔陶瓷渗灌形成的湿润体轮廓为上下不对称的椭球体,湿润锋在各方向上的运移距离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其中入渗向上距离<水平距离<向下距离,供水压力越大,水平最大入渗半径距离灌水器底部距离越远;供水压力对土壤含水分分布影响较大,供水压力越大,灌水器周围含水率越高,高含水率区域越大。在各供水压力水平下,微孔陶瓷渗灌形成的湿润体大小和含水率均能满足作物根系吸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陶瓷灌水器 供水压力 累计入渗量 入渗速率 湿润锋 含水率
下载PDF
草海流域6种林分枯落物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侯春兰 杨瑞 +5 位作者 王勇 刘志 瞿爽 文慧 马思怡 陈颜明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为草海流域水文生态功能调控与植被恢复的物种组合配置提供依据,以贵州威宁草海流域6种林分(云南松林、云南松-滇杨针阔混交林、滇杨林、茶树林、华山松林、杉木林)枯落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测量与室内浸泡法,分析比较其枯落物层厚... 为草海流域水文生态功能调控与植被恢复的物种组合配置提供依据,以贵州威宁草海流域6种林分(云南松林、云南松-滇杨针阔混交林、滇杨林、茶树林、华山松林、杉木林)枯落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测量与室内浸泡法,分析比较其枯落物层厚度、蓄积量及涵养水源过程的差异,并通过坐标分析法综合评价其涵养水源的能力。结果表明:6种林分枯落物层总厚度变化范围在1.34~3.26cm之间,蓄积量变化范围在0.62~3.53 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在0.76~5.57 t/hm^2之间,最大持水率在119.05~207.69%之间,其中,未分解层的厚度、蓄积量与最大持水量显著高于半分解层;持水量、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分别符合方程:Q=alnt+b,R^2>0.82;v=kt^n,R^2>0.98。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种林分枯落物层水源涵养功能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云南松林(0.30)>滇杨林(0.42)>针阔混交林(1.19)>杉木林(1.35)>华山松林(1.51)>茶树林(2.64)。云南松林的蓄积量最大,滇杨林的持水量最大,持水率最大的为针阔混交林。从涵养水源功能的角度,云南松和滇杨可作为草海流域植被恢复的首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流域 枯落物 蓄积量 水源涵养 林地渗透
下载PDF
W-OH固化剂对高寒矿区煤矸石水分入渗的影响及模型拟合
15
作者 杨鹏辉 杨海龙 +2 位作者 杨思远 张巍 张颂扬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2-1554,共13页
采用室内积水条件下煤矸石柱水分入渗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W-OH(0%、1.5%、2.5%和3.5%)喷施处理对高寒矿区煤矸石水分入渗的影响,同时采用Philip、Kostiakov和Horton 3种入渗模型对入渗过程进行拟合,利用一维代数模型预测煤矸石剖面... 采用室内积水条件下煤矸石柱水分入渗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W-OH(0%、1.5%、2.5%和3.5%)喷施处理对高寒矿区煤矸石水分入渗的影响,同时采用Philip、Kostiakov和Horton 3种入渗模型对入渗过程进行拟合,利用一维代数模型预测煤矸石剖面体积含水率分布特征,并评价模型适用性。结果表明:(1)累计入渗量和湿润锋前进距离随入渗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与WOH浓度存在负相关性。同一入渗时刻,W-OH浓度越大,入渗率和湿润锋前进速率越小,与对照(0%W-OH)相比,3种W-OH浓度(1.5%、2.5%、3.5%)处理的初始入渗率分别降低了1.12%、3.59%和9.64%,稳定入渗率分别降低了16.92%、78.46%和89.23%,平均入渗率分别降低了11.35%、58.26%和71.02%。(2)3种入渗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不同浓度W-OH处理煤矸石水分入渗过程,Philip、Kostiakov和Horton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值分别为0.962、0.957和0.967,其中Horton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3)积水入渗过程中同一W-OH浓度,埋深越大,水分入渗至各监测点所需的时间越长,同一深度,W-OH浓度越大,水分入渗至各监测点所需的时间也越长。(4)一维代数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入渗结束后煤矸石剖面体积含水率分布特征,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在2.574%~3.326%之间和2.308%~2.707%之间,符合度指数(D)均在0.92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W-OH固化剂在高寒矿区煤矸石山冻土剖面重构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W-OH 累计入渗量 入渗率 湿润锋 模型拟合
下载PDF
压砂条件下灰钙土地区农田土壤水分垂直入渗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飞龙 王西娜 +2 位作者 葛敏 李存云 谭军利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4-321,共8页
为探讨压砂条件下灰钙土水分垂直入渗特征,采用土柱模拟法,分别研究了压砂厚度、砂石粒径、土壤初始含水率及灌水量,对压砂条件下水分累计入渗量和土壤湿润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砂条件下,土壤水分累计入渗量与入渗时间可以用正相关幂... 为探讨压砂条件下灰钙土水分垂直入渗特征,采用土柱模拟法,分别研究了压砂厚度、砂石粒径、土壤初始含水率及灌水量,对压砂条件下水分累计入渗量和土壤湿润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砂条件下,土壤水分累计入渗量与入渗时间可以用正相关幂函数拟合。累计入渗量随着压砂厚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入渗速率增加值的临界点是压砂厚度为15 cm;当砂石粒径为4.75~20 mm,明显促进水分垂直入渗过程,而砂石粒径20~40 mm及2~4.75 mm的处理,水分入渗速率变慢;土壤初始含水率增加,明显促进土壤水分垂直入渗;而灌水量从59 mm增加至177 mm时,有效促进水分入渗和湿润锋运移过程,但继续增加灌水量入渗过程则无显著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砂 水分入渗 初始含水率 灌水量 累计入渗量 湿润锋
原文传递
有压入渗条件下土壤结构与相对稳定入渗率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会敏 樊贵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106,共3页
基于不同土壤结构下的有压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土壤结构对稳定入渗率的影响及二者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有压入渗条件下,土壤结构由疏松变密实,相对稳定入渗率降低,土壤结构与相对稳定入渗率间很好地符合幂函数关系。
关键词 土壤结构 水分入渗 稳定入渗率 非饱和有压入渗
下载PDF
复方雪莲烧伤膏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崇根 顾在秋 +1 位作者 严炯 储国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4959-4961,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雪莲烧伤膏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同体对照法,选取8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四肢上对称或相邻部位的2处烧伤创面(均为深Ⅱ度烧伤,面积约为10 cm×10 cm),分为治疗区和对照区。治疗区给予复方雪莲烧伤... 目的:探讨复方雪莲烧伤膏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同体对照法,选取8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四肢上对称或相邻部位的2处烧伤创面(均为深Ⅱ度烧伤,面积约为10 cm×10 cm),分为治疗区和对照区。治疗区给予复方雪莲烧伤膏治疗,对照区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观察2个区域创面愈合时间、患者换药疼痛程度、渗液量、创面感染率、瘢痕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区创面愈合时间[(18.7±3.6)d]明显短于对照区[(23.8±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区换药剧痛难忍和重度疼痛的患者比例、渗液量和创面瘢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或少于对照区,换药轻度疼痛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换药中度疼痛和无痛的患者比例、创面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雪莲烧伤膏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可降低其换药的疼痛程度,减少伤口渗液量,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雪莲烧伤膏 深Ⅱ度烧伤 创面愈合 渗液量 感染 瘢痕
下载PDF
入渗水量和试验尺度对土壤水非均匀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泽华 盛丰 高云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研究入渗水量和试验尺度对土壤水非均匀流动(最大入渗深度和平均入渗深度、土壤水流运动非均匀程度和土壤优先流尺寸的影响)的影响,为农业灌溉施肥的高效利用、地下水环境保护以及流域水文过程预测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 [目的]研究入渗水量和试验尺度对土壤水非均匀流动(最大入渗深度和平均入渗深度、土壤水流运动非均匀程度和土壤优先流尺寸的影响)的影响,为农业灌溉施肥的高效利用、地下水环境保护以及流域水文过程预测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亮蓝染色示踪方法在砂土条件下开展了9组18个(每组2个重复)不同入渗水量(分别为1.25,2.5和5.0cm)和试验尺度(分别为0.25m×0.25m,0.5m×0.5m和1.0m×1.0m)的入渗试验。[结果](1)相同试验尺度条件下,土壤水最大入渗深度和平均入渗深度均随着入渗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土壤水流运动非均匀程度随入渗水量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2)相同入渗水量条件下,当入渗水量较小时,土壤水最大入渗深度和土壤水流运动非均匀程度随着试验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入渗水量很大时,试验尺度的变化对最大入渗深度和土壤水流运动非均匀程度的影响不明显。(3)入渗水量的增加和试验尺度的增大都将使得优先流通道尺寸增大。[结论]入渗水量和试验尺度对土壤优先流运动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水量 试验尺度 染色示踪试验 非均匀特征
下载PDF
不同残膜量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及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浩 王振华 +2 位作者 张金珠 李文昊 谷贞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解决绿洲区残膜污染,结合已有研究,根据农田残膜量与覆膜年限的关系,设计了9种残膜量处理(0、50、80、132、160、264、396、792、1320 kg·hm^-2),利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湿润锋运移距离、运移速率、累积蒸发... 为解决绿洲区残膜污染,结合已有研究,根据农田残膜量与覆膜年限的关系,设计了9种残膜量处理(0、50、80、132、160、264、396、792、1320 kg·hm^-2),利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湿润锋运移距离、运移速率、累积蒸发量、蒸发速率、土壤含水率进行监测分析并进行模型模拟,探究残膜量对土壤入渗和蒸发的影响以及模型模拟精度。结果表明:随着残膜量增加,湿润峰运移距离呈减小趋势,较CK减少2.76%~8.66%(P<0.05),0~5 h内的平均运移速率较CK减少0.4%~19.5%(P<0.05),总体呈幂函数降低趋势;随残膜量增加,累积蒸发量逐渐减小,较CK减少5.04%~38.92%(P<0.05),蒸发速率呈降低趋势,而随着蒸发时间增长,蒸发速率也呈幂函数降低趋势;各残膜处理0~1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比10~20 cm土层降低1.51%~3.08%(P<0.05),残膜破坏了土壤水分分布的均衡性。通过评价模型的结果显示,各处理拟合结果的决定系数R 2均大于0.988。随着残膜量的增加,RRMSE值出现差异,CRM值趋近0,CE值出现波动变化,模型拟合的结果呈现先变好后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残膜量 残膜分布 入渗速率 蒸发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