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数的模糊Petri网逆向推理算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门鹏 段振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61-163,167,共4页
分析了多种模糊Petri网的推理算法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基于代数的模糊Petri网逆向推理算法。此算法充分利用了Petri网的数学理论基础和描述并发系统的能力,其数据结构简单,便于计算机编程处理。此外,其逆向推理思想可以将系... 分析了多种模糊Petri网的推理算法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基于代数的模糊Petri网逆向推理算法。此算法充分利用了Petri网的数学理论基础和描述并发系统的能力,其数据结构简单,便于计算机编程处理。此外,其逆向推理思想可以将系统转化为一个只与问题有关的简单的系统,减小空间复杂度。最后举例说明了它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PETRI网 代数表示 逆向模糊推理 知识表示
下载PDF
约束概念格的代数性质及其知识表示的完备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继福 张素兰 蒋义勇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9,共11页
约束概念格是一种依据用户对数据集的兴趣、认识等作为背景知识而构造的概念格结构.文中利用约束概念格结点之间的上下确界运算,构造约束概念格的代数系统,证明约束概念格的若干代数性质,以及知识表示的完备性,从而为约束概念格的应用... 约束概念格是一种依据用户对数据集的兴趣、认识等作为背景知识而构造的概念格结构.文中利用约束概念格结点之间的上下确界运算,构造约束概念格的代数系统,证明约束概念格的若干代数性质,以及知识表示的完备性,从而为约束概念格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约束概念格 代数性质 知识表示 完备性
原文传递
苗族生活中的数学文化——以榕江县朗洞苗族服饰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姜世花 肖绍菊 肖玲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通过对榕江县朗洞苗族服饰图案、造型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苗族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含盖了大量的平面几何知识和代数知识,也包括球、星形线、阿基米德螺线、圆锥体等知识,特别是朗洞苗族喜爱使用的菱形图案更是反映了苗族生活中数... 通过对榕江县朗洞苗族服饰图案、造型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苗族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含盖了大量的平面几何知识和代数知识,也包括球、星形线、阿基米德螺线、圆锥体等知识,特别是朗洞苗族喜爱使用的菱形图案更是反映了苗族生活中数学文化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江县朗洞 苗族服饰 数学文化
下载PDF
Formally Deriving the Third Newton’s Law from a Pair of Nontrivial Assumptions in a Formal Axiomatic Theory “Sigma-V” 被引量:1
4
作者 Vladimir O. Lobovikov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2年第5期1561-1586,共26页
The article is devoted to hitherto never undertaken applying an almost unknown logically formalized axiomatic epistemology-and-axiology system called “Sigma-V” to the Third Newton’s Law of mechanics. The author has... The article is devoted to hitherto never undertaken applying an almost unknown logically formalized axiomatic epistemology-and-axiology system called “Sigma-V” to the Third Newton’s Law of mechanics. The author has continued investigating the extraordinary (paradigm-breaking) hypothesis of formal-axiological interpreting Newton’s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and, thus, has arrived to discrete mathematical modeling a system of formal axiology of nature by extracting and systematical studying its proper algebraic aspect. Along with the proper algebraic machinery, the axiomatic (hypothetic-deductive) method is exploit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systematically.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the followings. 1) The Third Newton’s Law of mechanics has been modeled by a formal-axiological equation of two-valued algebraic system of metaphysics as formal axiology. (Precise defining the algebraic system is provided.) The formal-axiological equ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examined) in this algebraic system by accurate computing compositions of relevant evaluation-functions. Precise tabular definitions of the evaluation-functions are given. 2) The wonderful formula representing the Third Newton’s Law (in the relevant phys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mal theory Sigma-V) has been derived logically in Sigma-V from the presumption of a-priori-ness of knowledge. A precise axiomatic definition of the nontrivial notion “a-priori-ness of knowledge” is given. The formal derivation is implemente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rigor standard of D. Hilbert’s formalism;hence, checking the formal derivation submitted in this article is not a difficult task. With respect to proper theoretical physics, the formal inference is a nontrivial scientific novelty which has not been discussed and published elsewhere y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rd Law of Newton’s Mechanics Logically Formalized Axiomatic Theory Σ-V Two Valued algebraic System of Metaphysics as Formal Axiology A-Priori knowledge Formal Derivation from Assumption
下载PDF
Formally Inferring Galileo Galilei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of Motion in an Axiomatic System “Sigma+V” from a Triple of Nontrivial Assumptions
5
作者 Vladimir Olegovich Lobovikov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2年第8期2459-2498,共40页
The present paper submits a result of applying a hitherto unknown logically formalized axiomatic axiology-and-epistemology theory “Sigma+V” to the relativity principle formulated by Galileo Galilei. By this applicat... The present paper submits a result of applying a hitherto unknown logically formalized axiomatic axiology-and-epistemology theory “Sigma+V” to the relativity principle formulated by Galileo Galilei. By this application, the author has continued checking the remarkable (paradigm-breaking) hypothesis that formal-axiological interpreting strictly universal laws of classical theoretical mechanics could have a heuristic value for the theory proper. Along with systematical studying proper algebraic structure of formal axiology of nature, the axiomatic (hypothetic-deductive) method is used in this research as well. The investigation accomplishments are the followings. Galileo Galilei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of motion has been represented in a two-valued algebraic system of formal axiology by a wonderful formal-axiological equation which could be called a “formal-axiological analog of Galileo relativity principle”. A precise definition of that algebraic system is given. The remarkable formal-axiological equation has been created (and checked) in that algebraic system by attentive computing relevant compositions of evaluation-functions. Precise definitions of the relevant evaluation-functions are accomplished by tables. The remarkable formula modeling Galileo Galilei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of motion (given the appropriat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mal theory) has been formally-logically inferred within Sigma+V from a couple of nontrivial assumptions, namely, 1) a precisely defined assumption of a-priori-ness of knowledge, 2) the above-mentioned formal-axiological analog of the relativity principle by Galileo Galilei. A not-manifest but quite exact axiomatic definition of “a-priori-ness of knowledge” is provided. The formal-logical inference is performed in perfect accordance with the mathematical rigor norms formulated within the formalism doctrine by D. Hilbert, therefore, examining the formal deductive inference submitted in the paper can be accomplished easily. Being a nontrivial scientific novelty for pr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ileo-Galilei-Principle-of-Relativity-of-Motion Formal-Axiomatic-Theory-Σ+V Two-Valued-algebraic-System-of-Metaphysics-as-Formal-Axiology Formal-Inference-from-Assumptions Pure-a-Priori--knowledge
下载PDF
疾病诊断标准数据库
6
作者 肖守中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17,共2页
本文简要地报道了疾病诊断标准数据库建立的主要目标、实现方法、结果及一些技巧.
关键词 疾病诊断 数据库 医学
下载PDF
高等代数课程教改的思考和实践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敏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0-102,共3页
高等代数课程是大学本科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内容及其包括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特殊方法等都是数学学科的重要基石.教授高等代数课程不仅要教授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习者体验问题的提出、代数学科的思维方式、建构数学模型等过程.
关键词 高等代数 课程改革 知识和技能 模式和方法
下载PDF
知识型员工-任务匹配程度计算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8
作者 岳芳 顾新建 +2 位作者 刘畅 代风 黄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62-1469,共8页
为了辅助管理者进行知识型员工调度决策,提出一个知识型员工-任务匹配程度计算系统的总体框架.阐述了系统的工作流程、核心模块数据结构的设计、概念知识地图的构建和员工-任务匹配程度的计算方法.根据概念知识地图获取语义距离矩阵,语... 为了辅助管理者进行知识型员工调度决策,提出一个知识型员工-任务匹配程度计算系统的总体框架.阐述了系统的工作流程、核心模块数据结构的设计、概念知识地图的构建和员工-任务匹配程度的计算方法.根据概念知识地图获取语义距离矩阵,语义距离矩阵用于描述员工专业知识和任务需求中涉及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员工工作能力对象的基础.概念知识地图采用协同创作的方式构建,通过对员工交流互动进行分析,设计协同创作规则.将量化后的员工工作能力对象映射到几何代数空间,把员工-任务匹配程度的计算问题,转化为点集的距离求解问题.最后,介绍了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系统可以为知识型项目成员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能力 几何代数 协同创作'系统设计与实现 知识管理
下载PDF
关于线性代数教学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颜晓光 《高师理科学刊》 2012年第6期89-91,共3页
分析了线性代数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抓住主线、阐述背景、以问题为导向和加强应用等提高线性代数教学效果的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线性代数 主线 背景知识 专业
下载PDF
大数据视角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7期174-175,共2页
论文分析了线性代数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评价指标多样性,以期在改善教学氛围、完善课程建设、优化教学评价等多环节,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 大数据 线性代数 自主意识 知识体系
下载PDF
关于“数与代数”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桂德怀 徐斌艳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6,共4页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数学专家、中学数学教师和大学新生对数与代数领域的认识有很多共性,但在代数概念、代数内容、代数能力和思想方法方面,数学专家与中学数学教师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在代数能力方面,大学新...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数学专家、中学数学教师和大学新生对数与代数领域的认识有很多共性,但在代数概念、代数内容、代数能力和思想方法方面,数学专家与中学数学教师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在代数能力方面,大学新生与数学专家、中学数学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中学代数本质的理解还需要重视,对代数内容的选择还需要研究,对代数能力和思想方法的提炼还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数 代数知识 代数能力 代数思想方法
下载PDF
三维工序模型加工特征环境匹配 被引量:4
12
作者 莫蓉 刘蔚昕 +1 位作者 万能 郝丽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9-554,共6页
针对传统的基于"相似零件结构有相似工艺"准则的知识检索方法所造成的知识重用精度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加工特征环境有相似工艺"的三维机加工艺知识复用方法。首先,利用属性邻接图建立工序模型的数学表达... 针对传统的基于"相似零件结构有相似工艺"准则的知识检索方法所造成的知识重用精度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加工特征环境有相似工艺"的三维机加工艺知识复用方法。首先,利用属性邻接图建立工序模型的数学表达,使用改进的子图同构匹配方法进行加工特征提取。然后使用加工特征邻接图将提取出的加工特征进行重构。通过定义裁剪规则,得到基于特征的加工特征环境结构。将特征的环境结构作为输入条件与工序模型进行相似匹配,匹配参数包括特征类型、依附面类型以及特征间拓扑关系等信息,使加工工艺知识得以复用。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匹配了相似的加工特征环境并通过加工特征环境的检索,实现相似工艺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特征提取 加工特征环境 工艺知识
下载PDF
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教材知识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洁 曹殿立 +2 位作者 马巧云 苏克勤 张建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3期174-175,共2页
基于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提出了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原则,确定了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进而构建了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教材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 线性代数 在线开放课程 教材 知识体系
下载PDF
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看线性代数与中学数学的联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代业明 《煤炭高等教育》 2011年第5期124-125,共2页
从当下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现状出发,以数学方法论和认识论为指导,探究线性代数与中学数学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观念等方面的联系,以期帮助大学生顺利地从中学过渡到大学线性代数的学习。
关键词 线性代数 中学数学 数学知识 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观念
下载PDF
代数布式 天元开方——卡尔达诺公式在晚清的境遇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红成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284,共12页
卡尔达诺公式由译本《代数术》(1873)传入中国,引起了晚清数学家的关注,它与中国传统数学中的天元术和开方术发生了互动。晚清数学家探讨了卡尔达诺公式的立术之原,企图用开方术"消解"三次方程不可约情形,并把它纳入自编的代... 卡尔达诺公式由译本《代数术》(1873)传入中国,引起了晚清数学家的关注,它与中国传统数学中的天元术和开方术发生了互动。晚清数学家探讨了卡尔达诺公式的立术之原,企图用开方术"消解"三次方程不可约情形,并把它纳入自编的代数学教材。他们将卡尔达诺公式放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讨论、理解,在认识到符号代数优越性的同时,也为保留传统开方术找到了理由。这些有特色的工作很大程度是由他们自身的知识构成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数术》 卡尔达诺公式 传播 知识构成
下载PDF
微机关系数据库的递归查询接口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家华 金祥意 +1 位作者 张宏霞 姚天顺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3-176,172,共5页
为满足大型企业中产品零部件数据管理的需要,解决关系数据库所不能解决的递归查询问题,为微机关系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递归查询接口。该接口能够计算Datalog逻辑程序,通过允许规则头部包含函数符号,使规则增加了数值计算... 为满足大型企业中产品零部件数据管理的需要,解决关系数据库所不能解决的递归查询问题,为微机关系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递归查询接口。该接口能够计算Datalog逻辑程序,通过允许规则头部包含函数符号,使规则增加了数值计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数据库 递归查询接口 微机
下载PDF
高师专科高等代数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颉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6-39,共4页
高师专科高等代数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对高师专科高等代数的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并就化解教学矛盾的策略与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不断提高高师专科高等代数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高等代数 教学策略 知识建构 模型化
下载PDF
线性代数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延修 《高师理科学刊》 2013年第5期103-105,共3页
根据线性代数的课程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思考与探索,在实例的选取和知识点的梳理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线性代数 实例 知识点
下载PDF
近世代数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9
作者 倪岚 蔡吉花 《科教导刊》 2015年第06Z期58-59,共2页
近世代数课程是高校数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近世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浅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近世代数 教学改革 数学思想方法 知识背景
下载PDF
线性代数课程学时设置及考试命题技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慧 《大学数学》 2014年第5期97-101,共5页
在多年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实践中,常被课程学时设置的不合理和考试试题的缺陷所困扰,便对此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披露了一些弊病,提供了一些好的方法.例如:改传统的零散排课为集中排课;改习惯上的完整大试题(占分较多)为若干小试题,在不... 在多年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实践中,常被课程学时设置的不合理和考试试题的缺陷所困扰,便对此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披露了一些弊病,提供了一些好的方法.例如:改传统的零散排课为集中排课;改习惯上的完整大试题(占分较多)为若干小试题,在不减少应考知识点的情况下,有利于学生答题得分,提高成绩,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代数 学时 试题 知识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