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蛋白纳米球药物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恺 马光辉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以超声乳化-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粒径为60~100 nm的负载丝裂霉素的白蛋白纳米球.含有丝裂霉素和白蛋白的水相经超声乳化,在油相中形成纳米乳滴,然后加入戊二醛,使纳米乳滴发生交联形成纳米球.通过比较形成乳液的稳定性选择了最适的乳化... 以超声乳化-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粒径为60~100 nm的负载丝裂霉素的白蛋白纳米球.含有丝裂霉素和白蛋白的水相经超声乳化,在油相中形成纳米乳滴,然后加入戊二醛,使纳米乳滴发生交联形成纳米球.通过比较形成乳液的稳定性选择了最适的乳化剂,系统考察了交联剂戊二醛的用量对所制纳米球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戊二醛用量增加,则纳米球产率、载药量和药物包封率均增加,而粒径和溶胀度下降,体外释药速度亦下降.戊二醛用量使醛基与白蛋白氨基摩尔比为16:1时最佳.纳米球的体外释药为双相释药,两个释药相均符合Higuchi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纳米球 制备 体外释药 丝裂霉素 表征 抗癌药物 靶向制剂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白蛋白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洁 曾甫清 +2 位作者 高翔 谢蜀生 魏树礼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制备三氧化二砷白蛋白纳米微球(As_2O_3-BSA-NS)并鉴定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通过交联固化的方法制备三氧化二砷蛋白徽球。以粒子(粒径<1μm)分布百分数、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设立总的优化指数(DF)。选择因素有油相/水相比、... 目的:制备三氧化二砷白蛋白纳米微球(As_2O_3-BSA-NS)并鉴定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通过交联固化的方法制备三氧化二砷蛋白徽球。以粒子(粒径<1μm)分布百分数、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设立总的优化指数(DF)。选择因素有油相/水相比、高速分散速度、BSA浓度和搅拌固化时间,按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用体外释药方法研究其释放特性。结果:4个因素中,高速分散速度对总优化指数影响最大(P<0.01),其次是BSA浓度和油相/水相比(P<0.05),搅拌固化时间对指数几乎没有影响(P>0.05)。体外释药实验证实三氧化二砷蛋白微球释药速度明显慢于单纯的三氧化二砷。结论:使用优化的交联固化的方法可以制备出符合要求的三氧化二砷蛋白微球,其具有明显的缓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蛋白微球 制备 体外释药
下载PDF
穿膜肽促进三氧化二砷蛋白微球进入膀胱肿瘤EJ细胞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周洁 王启辉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研究穿膜肽(CPPs)对载三氧化二砷蛋白微球进入细胞内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交联固化的方法制备三氧化二砷蛋白微球,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3-(2-吡啶基二硫)-丙酸脂(SPDP)交联的方法制备穿膜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三氧化二砷蛋白微... 目的:研究穿膜肽(CPPs)对载三氧化二砷蛋白微球进入细胞内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交联固化的方法制备三氧化二砷蛋白微球,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3-(2-吡啶基二硫)-丙酸脂(SPDP)交联的方法制备穿膜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三氧化二砷蛋白微球偶联物(As2O3-NS-CPPs-EGFP)。采用还原电泳、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鉴定As2O3-NS-CPPs-EGFP偶联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穿膜肽对蛋白微球进入细胞的促进作用,细胞内砷浓度测定明确药物细胞内传送效率。结果:CPPs-EGFP与三氧化二砷蛋白微球之间通过共价健连接,与穿膜肽偶联的三氧化二砷蛋白微球进入细胞内速度明显要快于单纯的三氧化二砷蛋白微球,用As2O3-NS-CPPs-EGFP处理组膀胱肿瘤细胞内砷浓度明显高于As2O3-NSEGFP处理组。结论:CPPs-EGFP具有促进As2O3-NS进入膀胱肿瘤细胞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穿膜肽 蛋白微球 三氧化二砷 膀胱肿瘤
原文传递
C225偶联磁性白蛋白纳米球的制备、表征及联合磁流体热疗体外靶向抗肺癌的研究
4
作者 王玲 高启 +3 位作者 李嘉 丁粉干 袁晨燕 张东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87-1493,1505,共8页
目的:制备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西妥昔(C225)偶联的磁性白蛋白纳米球,对其表征并联合磁流体热疗观察其体外抑制肺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去溶剂化-交联法制备... 目的:制备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西妥昔(C225)偶联的磁性白蛋白纳米球,对其表征并联合磁流体热疗观察其体外抑制肺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去溶剂化-交联法制备磁性白蛋白纳米球(magnetic albumin nanospheres,MANs),然后用双功能交联剂N-琥珀酰亚胺-3-(2-吡啶二硫代)丙酸酯[N-succinimidyl-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SPDP]将C225偶联其上制备C225-MANs。纳米球的形态、平均粒径、zeta电位、抗体结合率、含铁量、细胞靶向性及磁热动力学均被表征。最后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flow cytometry,FCM)分析检测C225-MANs介导的体外双靶向磁流体热治疗肺腺癌细胞GLC-82的效果。结果:透射电镜显示制备的C225-MANs为球形,Fe3O4纳米粒被封装其内,Fe含量约2.0 mg/mL;平均水合粒径约为140 nm,带负电;在输出电流20 A、输出频率200 kHz的交变磁场作用下,不同Fe含量的C225-MANs能在60 min内升温到39.3℃~52.0℃,且加热30 min后温度能保持恒定。FCM荧光检测显示抗体结合率为79.74%。免疫荧光实验和细胞MRI成像证实C225-MANs能够靶向GLC-82细胞。CCK-8与FCM分析显示双靶向联合治疗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其他治疗组,而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P <0.05)。结论:C225-MANs对肺腺癌细胞GLC-82具有良好的靶向效应,且双靶向磁流体热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在体外能有效抑制肺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 白蛋白纳米球 西妥昔单抗(C225) 靶向 热疗
下载PDF
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球的制备及其抗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阚和平 刘正军 +3 位作者 谭永法 林艺雄 李春芳 周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03-1505,共3页
目的制备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球,观察其活性及抗癌效果。方法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通过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与载阿霉素(ADR)人血清白蛋白毫微球[HSA(ADR)-NS]偶联,制成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球HAb18-HSA(ADR)-NS,使用凝集试验及免疫荧光检... 目的制备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球,观察其活性及抗癌效果。方法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通过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与载阿霉素(ADR)人血清白蛋白毫微球[HSA(ADR)-NS]偶联,制成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球HAb18-HSA(ADR)-NS,使用凝集试验及免疫荧光检测其活性,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特异性结合。MTT法检测该免疫毫微球的体外杀伤性。于人肝癌裸鼠模型上分别使用HAb18-HSA(ADM)-NS、HSA(ADM)-NS及ADM,检测3者的肿瘤抑制率。结果HAb18-HSA(ADM)-NS具有单抗活性,能与肝癌细胞特异结合;其体外杀伤SMMC-7721细胞IC50值为44.6μg/ml,与HSA(ADM)-NS(345.5μg/ml)及ADM(365.5μg/ml)相比,明显降低;体内肿瘤抑制率比HSA(ADM)-NS及ADM明显增强(P<0.001)。结论HAb18-HSA(ADM)-NS具有免疫活性,对肝癌细胞有主动靶向性,体内外均具有比HSA(ADM)-NS及ADM更强的抗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毫微球 人血清白蛋白毫微球 单克隆抗体 肝癌 阿霉素
下载PDF
载吉西他滨磁性白蛋白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刚 唐晓军 +2 位作者 郑勤 李宏波 童金龙 《现代医学》 2016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制备包裹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和抗肿瘤药物(吉西他滨,GEM)的磁性白蛋白纳米球,并研究其联合磁流体热疗对人肝癌SMMC 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和结果:将包封在纳米球中的Fe_3O_4置于交变磁场中时,仍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Fe_3... 目的:制备包裹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和抗肿瘤药物(吉西他滨,GEM)的磁性白蛋白纳米球,并研究其联合磁流体热疗对人肝癌SMMC 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和结果:将包封在纳米球中的Fe_3O_4置于交变磁场中时,仍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Fe_3O_4白蛋白纳米球(平均粒径180 nm)热动力学试验显示,Fe_3O_4可以作为加热源使纳米球升温并达到稳定的温度(46℃)。采用MTT法检测GEM/Fe_3O_4白蛋白纳米球联合磁流体热疗和GEM化疗对肝癌细胞株SMMC 7721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GEM包裹在纳米球中可持续缓慢的释放,与载GEM白蛋白纳米球组和Fe_3O_4白蛋白纳米球联合交变磁场热疗组相比较,GEM/Fe_3O_4白蛋白纳米球联合交变磁场热疗组抗肿瘤作用增强。结论:GEM/Fe_3O_4白蛋白纳米球的热化疗协同增效有望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白蛋白纳米球 热化疗 肝癌
原文传递
抗人大肠癌免疫毫微球的制备及其抗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阚和平 田伏洲 +1 位作者 刘晓波 李小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制备抗人大肠癌免疫毫微球 ,并观察其活性及疗效。方法 抗人大肠癌单克隆抗体SC3Ab通过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与载 5 Fu人血清白蛋白毫微球 [HSA(5 Fu) NS]偶联 ,制成抗人大肠癌免疫毫微球SC3Ab HSA(5 Fu) NS。使用凝集试验... 目的 制备抗人大肠癌免疫毫微球 ,并观察其活性及疗效。方法 抗人大肠癌单克隆抗体SC3Ab通过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与载 5 Fu人血清白蛋白毫微球 [HSA(5 Fu) NS]偶联 ,制成抗人大肠癌免疫毫微球SC3Ab HSA(5 Fu) NS。使用凝集试验及免疫荧光检测其活性 ,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与大肠癌细胞SW 1116的特异性结合。MTT法检测该免疫毫微球的体外杀伤性。于人大肠癌裸鼠模型上分别使用SC3Ab HSA(5 Fu) NS、HSA(5 Fu) NS及 5 Fu ,检测三者的肿瘤抑制率。结果 SC3Ab HSA(5 Fu) NS具有单抗活性 ,能与大肠癌细胞特异结合 ;其体外杀伤SW 1116细胞IC50 值为 2 4 6 μg/ml ,与HSA (5 Fu) NS(345 3μg/ml)及 5 Fu(32 5 6 μg/ml)相比 ,明显降低 ;体内肿瘤抑制率比HSA(5 Fu) NS及 5 Fu明显增强 (P <0 0 0 1)。结论 SC3Ab HSA (5 Fu) NS具有免疫活性 ,对大肠癌细胞有主动靶向性 ,体内外均具有比HSA(5 Fu) NS及 5 Fu更强的抗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毫微球 单克隆抗体 大肠癌 5-氟脲嘧啶 抗癌效果
下载PDF
磁性白蛋白纳米球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侯欣欣 王静 +2 位作者 侯听 邢秀玲 张敬霞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2期168-171,176,共5页
目的制备载基因的磁性白蛋白纳米球,评估磁性白蛋白纳米球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行性及体外的磁靶向性。方法采用去溶剂化-交联法制备载基因磁性白蛋白纳米球,分别运用透射电镜(TEM)、动态光散射分析(DLS)对其形态、粒径进行表征。应用绿色... 目的制备载基因的磁性白蛋白纳米球,评估磁性白蛋白纳米球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行性及体外的磁靶向性。方法采用去溶剂化-交联法制备载基因磁性白蛋白纳米球,分别运用透射电镜(TEM)、动态光散射分析(DLS)对其形态、粒径进行表征。应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系统(p GFP),观察载基因磁性白蛋白纳米球体外释放基因速率的情况及转染细胞的情况。运用普鲁士蓝染色法观察磁性纳米球的体外磁靶向性。结果载基因磁性纳米球在TEM检测下为球形,大小均匀,并且在载基因磁性纳米球中明显地观察到在电子密度较低的白蛋白纳米球中包裹着电子密度较高的磁性纳米粒。DLS显示载基因免疫磁性纳米球的水合粒径约为209nm。体外动态释放基因速率,计算其累积释放率显示,该材料13h释放基因为95.25%,曲线平缓;转染实验结果显示载基因磁性纳米球能够有效转染SMMC-7721细胞,且转染效率高于载基因纳米球。普鲁士蓝染色实验结果显示磁靶向组细胞内的铁颗粒明显多于非靶向组。结论成功制备了载基因磁性白蛋白纳米球,具有缓释基因的作用,并且能高效转染人肝癌细胞SMMC-7721。磁性白蛋白纳米球基因载体具有体外靶向性,有望作为一种潜在的靶向基因载体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基因磁性白蛋白纳米球 基因载体 磁靶向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免疫蛋白微球对膀胱肿瘤的杀伤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洁 郭晓云 +1 位作者 莫曾南 曾甫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单抗BDI-1导向的三氧化二砷免疫蛋白微球[As2O3-(HAS-NS)-BDI-1]对膀胱肿瘤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膀胱肿瘤模型,经尿道置套管针膀胱灌注As2O3-(HAS-NS)-BDI-1。观察小鼠生存情况并记录生存时间。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肿... 目的探讨单抗BDI-1导向的三氧化二砷免疫蛋白微球[As2O3-(HAS-NS)-BDI-1]对膀胱肿瘤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膀胱肿瘤模型,经尿道置套管针膀胱灌注As2O3-(HAS-NS)-BDI-1。观察小鼠生存情况并记录生存时间。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生长和浸润情况及各器官毒性表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s2O3-(HAS-NS)-BDI-1组肿瘤生长及向周围浸润受到明显抑制(95.2%),且各器官毒性表现明显较As2O3组轻。As2O3-(HAS-NS)-BDI-1组小鼠膀胱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As2O3-(HAS-NS)-BDI-1膀胱灌注可抑制原位膀胱肿瘤生长且不引起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与As2O3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免疫蛋白微球 膀胱肿瘤 膀胱灌注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免疫毫微球对膀胱癌细胞系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10
作者 周洁 曾甫清 +3 位作者 李翀 高翔 谢蜀生 俞莉章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41-843,共3页
目的 验证单克隆抗体BDI 1导向的三氧化二砷免疫蛋白微球 [As2 O3 (HAS NS) BDI 1]对膀胱癌细胞BIU 87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方法 通过还原电泳 (SDS PAGE)鉴定免疫蛋白微球抗体BDI 1与微球的共价连接 ,用3 氢 胸腺嘧啶核苷 (3 H T... 目的 验证单克隆抗体BDI 1导向的三氧化二砷免疫蛋白微球 [As2 O3 (HAS NS) BDI 1]对膀胱癌细胞BIU 87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方法 通过还原电泳 (SDS PAGE)鉴定免疫蛋白微球抗体BDI 1与微球的共价连接 ,用3 氢 胸腺嘧啶核苷 (3 H TDR)掺入法检测As2 O3 (HAS NS) BDI 1的细胞杀伤活性 ,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凋亡与分期。 结果 SDS PAGE还原电泳可见As2 O3 (HAS NS) BDI 1组有 2条条带。3 H TDR掺入法进一步验证了其特异性杀伤膀胱肿瘤细胞的活性。肿瘤细胞被诱导凋亡 ,G0 /G1期细胞百分比减少 ,G2 /M期百分比明显增加 ,Sub G1期细胞 2 4h增高到 18.4 %。 结论 As2 O3 (HAS NS) BDI 1能特异性地与膀胱肿瘤细胞结合并产生更加有效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三氧化二砷 免疫蛋白微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