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行为、组织性质与经济绩效:中国农业集体化的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冬水 黄少安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7,共11页
文章在"国家行为—组织性质—经济绩效"的理论范式下,通过一个国家行为模型探讨了中国农业集体化演进过程中的国家角色和制度逻辑。文章认为,农业集体化是国家为降低交易成本、最大限度汲取农业剩余以支持工业化而确立的农业... 文章在"国家行为—组织性质—经济绩效"的理论范式下,通过一个国家行为模型探讨了中国农业集体化演进过程中的国家角色和制度逻辑。文章认为,农业集体化是国家为降低交易成本、最大限度汲取农业剩余以支持工业化而确立的农业产权制度安排。国家行为受到的竞争约束较小,使国家干预农民产权的权力增强,而农民谈判权力相对较弱,是导致农业集体化形成并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原因。文章的结论为当前政府在确定农业产权制度、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如何发挥扶持之手的作用提供了参考。国家进一步放松对农民的产权限制,是未来中国农业经济绩效持续提高的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集体化 国家行为 组织性质 经济绩效
原文传递
组织起来与提高技术——新中国农业集体化的宏观机制及在地化实践 被引量:7
2
作者 常利兵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92,共2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致力于农业集体化成为国家与农民相互关系生成的重要历史实践。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广大农村经历了一个不断被组织化和制度化的整合过程。通过考察分析农业集体化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可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致力于农业集体化成为国家与农民相互关系生成的重要历史实践。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广大农村经历了一个不断被组织化和制度化的整合过程。通过考察分析农业集体化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可揭示出组织起来与提高技术作为实现集体化的宏观机制,不仅使中国的显性农业革命得以持续展开,而且为1949年后农村社会主义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起来 提高技术 农业集体化 显性农业革命
下载PDF
农业集体化与舆论动员——《河南日报》对黄泛区农场的报道(1952—1957)
3
作者 王叶蒙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农业集体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在集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党报媒体对生产模范的宣传报道起到了重要的舆论动员作用,其中以《河南日报》对黄泛区农场的报道最为典型。通过对黄泛区农场丰收情况、机械化生产方式、先进生产... 农业集体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在集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党报媒体对生产模范的宣传报道起到了重要的舆论动员作用,其中以《河南日报》对黄泛区农场的报道最为典型。通过对黄泛区农场丰收情况、机械化生产方式、先进生产技术及高效组织方式的报道,黄泛区的影响力扩展至全省、全国范围,激励、启发着各地农民走向集体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集体化 舆论动员 《河南日报》 黄泛区农场
下载PDF
民间文献中冀北一个村庄的财务史——以1977-1984年“账外账”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张海荣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9,共17页
冀北苏寺村的“账外账”,当地又称其为“小账”,其现存的时间跨度为1977-1984年,且保留完整,记录有不能入账的招待费等开支,也有本该列入生产大队“公账”(即“大账”)的诸种收支,如售卖木材收入,以及购买文娱用品及各类劳务支出等。“... 冀北苏寺村的“账外账”,当地又称其为“小账”,其现存的时间跨度为1977-1984年,且保留完整,记录有不能入账的招待费等开支,也有本该列入生产大队“公账”(即“大账”)的诸种收支,如售卖木材收入,以及购买文娱用品及各类劳务支出等。“账外账”的产生是为方便村集体协调内外事务、简化记账流程,且规避一定税收,其于农村社会并不少见,但系统性材料目前留存不多。本文参照这一时期苏寺村“大账”的情况,翔实呈现“小账”的内涵及生成原因,以个案窥探改革开放前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运作实况。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计划经济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上下“两本账”问题,也有助于从日常生活史方面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乃至农村改革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献 账外账 农业集体化 生产队
原文传递
长时段历史视野下的“大集体”农田水利建设 被引量:5
5
作者 谭同学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164,M0007-M0008,共15页
将“大集体”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置于包含“上下”“内外”“前后”的长时段历史视野审视,不难发现“大集体”之所以来得如此急切,主要并非个人原因或照抄苏联模式,而是“被迫赶超”所致。基于“儒式小农”特性,农民与之未有大规模公... 将“大集体”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置于包含“上下”“内外”“前后”的长时段历史视野审视,不难发现“大集体”之所以来得如此急切,主要并非个人原因或照抄苏联模式,而是“被迫赶超”所致。基于“儒式小农”特性,农民与之未有大规模公开冲突,但潜在地具有深层矛盾。“被迫赶超”工业化原始积累完成后国家放权,与“儒式小农”惯习同时发生作用,终结了“大集体”。但是,“分田到户”前后农业产出激增,既非农村经济面临“崩溃”而“一包就灵”,也非“产权明晰”提高农民劳动积极性的结果,而是与“大集体”农田水利建设及良种、化肥、农药的“反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迫赶超 儒式小农 大集体 农田水利 长时段
原文传递
读懂列宁的《论合作社》——纪念列宁逝世八十周年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绍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7-82,共6页
列宁《论合作社》因历史原因,长期被人们误解为是一部论述农业集体化的论著。文章分析了斯大林如何以自己的集体化思想混淆了列宁的合作化理论,并区分了合作制与合作社的内涵;从而突出了《论合作社》的主题思想、希望人们发挥合作社的... 列宁《论合作社》因历史原因,长期被人们误解为是一部论述农业集体化的论著。文章分析了斯大林如何以自己的集体化思想混淆了列宁的合作化理论,并区分了合作制与合作社的内涵;从而突出了《论合作社》的主题思想、希望人们发挥合作社的建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 农业集体化 合作制 合作社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赶超战略论析——以“一五”时期毛泽东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王淑平 王茶生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22-28,共7页
“一五”时期,为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强国、自立的目标,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赶超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非常符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经济状况。与此同时,它还产生了巨大成效,使中国... “一五”时期,为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强国、自立的目标,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赶超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非常符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经济状况。与此同时,它还产生了巨大成效,使中国抓住了当时的历史机遇,大大缩短了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此,站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全面深入总结这一发展战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对我们在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农业集体化 社会主义改造
下载PDF
1937年以前在俄国沿海州的朝鲜人(四) 被引量:4
8
作者 朴昌昱 《东疆学刊》 2001年第2期42-47,共6页
苏联内战结束 ,并实施新经济政策 ,远东地区的社会秩序开始平稳。这一时期 ,朝鲜人移居沿海州和黑龙州掀起了高潮 ,朝鲜人苏维埃村的规模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大 ,然而一些地方发生过凯旋回乡的红色游击队员无家可归的事件 ,但随后得到了... 苏联内战结束 ,并实施新经济政策 ,远东地区的社会秩序开始平稳。这一时期 ,朝鲜人移居沿海州和黑龙州掀起了高潮 ,朝鲜人苏维埃村的规模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大 ,然而一些地方发生过凯旋回乡的红色游击队员无家可归的事件 ,但随后得到了解决。沿海州苏维埃政府为解决朝鲜人的土地问题 ,剥夺哥萨克土豪的特权 ,没收其土地 ,重新分配。在实现农业集体化过程中 ,进行反土豪斗争 ,同时进行清党工作 (清除剥削农民的出身富裕元户的党员 ) ,还批判了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倾向。在农村集体化过程中 ,也犯过“左”倾错误 ,致使不少朝鲜族农民逃难到中国东北。但总的来说 ,农业集体化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发展 ,农业集体化程度有所提高 ,朝鲜人的教育、文化事业也有长足的发展。 193 0 -193 7年在苏联肃反扩大化的运动中 ,很多无辜的朝鲜人党员、干部(或已故干部 )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或处刑 ,甚至把朝鲜人当做“日本间谍成员的人才源泉”来看待 ,最终把全部朝鲜人一律秘密地迁移到中亚细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人 苏维埃村 农业集体化 大俄罗斯民族主义 肃反运动 迁移 中亚细亚 1923-1937年 俄国 沿海州 远东地区
下载PDF
论我国城市化与农业集体化两项工作的天然契合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夏庆宇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5-29,共5页
在当前的中国,城市化与农业集体化这两项工作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并行不悖的过程。就推进城市化这项工作而言,应摒弃对"大城市病"的过度担忧,以地级以上城市为城市化的重点。建设"城镇"并不科学,... 在当前的中国,城市化与农业集体化这两项工作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并行不悖的过程。就推进城市化这项工作而言,应摒弃对"大城市病"的过度担忧,以地级以上城市为城市化的重点。建设"城镇"并不科学,只能导致重复建设,"城市化"才是应当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化 行政区划调整 农业现代化 农业集体化
下载PDF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国家、集体与农民关系的建构与演变——中国农村道路发展70年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建明 《东方学刊》 2019年第3期33-39,118-119,共8页
要建设社会主义,解决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既涉及到农村发展的道路、制度、体制和方针政策,国家发展战略中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农村与城市的关系,也涉及到农村的政治建设、社会治理、文化建设,其中,处理好农民与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关... 要建设社会主义,解决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既涉及到农村发展的道路、制度、体制和方针政策,国家发展战略中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农村与城市的关系,也涉及到农村的政治建设、社会治理、文化建设,其中,处理好农民与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关系是关键。从合作化到农业税费改革以来的实践表明,我国农村建设中的集体化机制和以此为依托的国家集体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这种机制都可以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办好那些一家一户自己办不了、办不好,又亟须办的大事。单靠充分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或靠政府发挥好作用均无法替代这个机制,它是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合作化 农业集体化 农村改革
原文传递
民主德国农业集体化的特点及启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2,169,170,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民主德国借鉴苏联模式开启了农业集体化发展.德国统一社会党结合本国国情,采取强制与妥协并举的政策措施走出了一条较为特色的农业集体化道路.文章以民主德国1952-1960年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基础、发... 20世纪50年代,民主德国借鉴苏联模式开启了农业集体化发展.德国统一社会党结合本国国情,采取强制与妥协并举的政策措施走出了一条较为特色的农业集体化道路.文章以民主德国1952-1960年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基础、发展路径、所有制结构、农业价格政策方面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当前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现实基础,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充分利用工业化、信息化等现代科学技术推进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逐步推进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将国家农业补贴重点向合作社规模经营主体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德国 农业集体化 农民合作社 所有制结构
下载PDF
苏联高层对马恩小农理论的发展与偏离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志远 《俄罗斯学刊》 2013年第1期85-92,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著有经典的小农发展理论,并且专门对俄国小农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苏联时期,列宁对经典作家的小农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但在布哈林、托洛茨基、斯大林的争论中,小农理论在苏联出现了分岔,最终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运动中... 马克思、恩格斯著有经典的小农发展理论,并且专门对俄国小农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苏联时期,列宁对经典作家的小农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但在布哈林、托洛茨基、斯大林的争论中,小农理论在苏联出现了分岔,最终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发生了严重的偏离。可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小农理论方面,苏联时期的政策并非良方,这些经验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非常值得重视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小农理论 合作社 农业集体化
下载PDF
新中国工业化战略实施的农业资金贡献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喜平 王晓慧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工业化是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国情基础,中国共产党制定出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一化三改”的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并选择了农业集体化支持工业化的独特道路。事实证明... 工业化是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国情基础,中国共产党制定出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一化三改”的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并选择了农业集体化支持工业化的独特道路。事实证明,其不仅为新中国实施工业化战略贡献了大量的资金,而且成为一种有效的增产组织形式。考察工业化战略与农业支持的历史过程,可得出以下经验启示:工业化战略的决策及实施是具有前瞻性的;中国工业化资金筹集方式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出奇迹的历史经验;农业对工业化战略的支持要重视工农业协调发展;要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工业化战略 农业集体化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下载PDF
民间台账挖掘利用与党史国史研究的深化——以集体化时期乡村民间台账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海荣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0-168,共9页
乡村台账属于民间历史文献。相较于传统民间文献,当代民间文献研究因起步晚而存在一些不足。集体化时期乡村民间台账,形式自成体系,可分为“备查账”与“备忘账”。抢救当代民间台账,立足其系统、源流与语境的挖掘利用,将广袤农村看似... 乡村台账属于民间历史文献。相较于传统民间文献,当代民间文献研究因起步晚而存在一些不足。集体化时期乡村民间台账,形式自成体系,可分为“备查账”与“备忘账”。抢救当代民间台账,立足其系统、源流与语境的挖掘利用,将广袤农村看似没有多大意义的日常生活,链接纳入上下交汇的政治文化空间;在推进农业集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同时,也是对乡村财政史、新中国经济史乃至党的基层治理研究的一种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献 乡村台账 农业集体化 党史国史研究
下载PDF
基层档案揭示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以江苏省宝应县为例1953-1957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握宇 《中国乡村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29-45,共17页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深深地改变了中国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本文以江苏省宝应县的原始档案为依据,试图从底层的角度探究这一运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各阶层农民对这一运动的真实反应。本文以大量数据和细节揭示了...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深深地改变了中国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本文以江苏省宝应县的原始档案为依据,试图从底层的角度探究这一运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各阶层农民对这一运动的真实反应。本文以大量数据和细节揭示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多重面相,特别是以往研究中被忽视的部分,如农民对这一运动的复杂心态和种种抗争,以及当政者如何分化瓦解各种反对力量、步步推进其政策的过程。基于这些事实,本文就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这场运动已经超越了一般经济制度的改革,其实质是一场严峻的政治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 合作社 统购统销
下载PDF
农业体制转型再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成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80,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业体制性转型极大地释放了中国农业的生产力,但从人民公社到分田单干导致了农业生产的无组织化和碎片化,并造成农业公共物品提供主体的缺乏。集体化时期投入大量资源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等再生性资本,不仅得不到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业体制性转型极大地释放了中国农业的生产力,但从人民公社到分田单干导致了农业生产的无组织化和碎片化,并造成农业公共物品提供主体的缺乏。集体化时期投入大量资源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等再生性资本,不仅得不到有效维护,反而遭到遗弃,甚至是破坏;个体农民无法结成内生性组织,供给农业公共品。农业公共品的缺乏,使得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弊端暴露无遗,凸显了小农生产的脆弱性,更凸显了农业非此即彼体制性转型所存在的弊端。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村组织再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设施 农业集体化 分田单干 农业公共品 农村基层组织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易棉阳 贺丽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农村信用社普遍建立于建国初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其理论起点既不是国际公认的合作原则,也不完全是马恩列的合作理论,主要是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理论起点决定了它是一种既背离了国际合作原则又不完全遵... 中国农村信用社普遍建立于建国初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其理论起点既不是国际公认的合作原则,也不完全是马恩列的合作理论,主要是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理论起点决定了它是一种既背离了国际合作原则又不完全遵循马恩列合作理论的特殊制度安排这是导致日后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业集体化 集体金融组织
下载PDF
农业集体化时代的群众文化组织形态变迁——以农村剧团为例的考察
18
作者 邢恩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62-269,324,共9页
农村剧团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村地区最为普及的群众文化组织。农村剧团的组织形态演进,从一个基层的视角展现了集体化时代农村政治、经济形势与文化生态之间的紧密关系。在个体农业向集体化合作转型的过程中,党实现了对群众文化的重组... 农村剧团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村地区最为普及的群众文化组织。农村剧团的组织形态演进,从一个基层的视角展现了集体化时代农村政治、经济形势与文化生态之间的紧密关系。在个体农业向集体化合作转型的过程中,党实现了对群众文化的重组与改造。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及地方党的有力领导,决定了农村剧团生存方式的高度组织化。农村集体经济单位不仅为群众文化组织应对激烈的社会重构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物质保障,同时也担负起了组织、引导以及监管等职责,从而确保其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集体化 农村剧团 群众文化组织形态 经济基础 党的领导
下载PDF
现实与理想的结合:万国鼎对近代农村土地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学桃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10期55-60,共6页
万国鼎认识到人多地少与土地占有不均的现实,提出由创建"标准自耕农"到实现农业集体化的理想设计。他将现实与理想相结合,既意识到合作经营、规模经营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也强调脚踏实地的由创建"标准自耕农",到组建&... 万国鼎认识到人多地少与土地占有不均的现实,提出由创建"标准自耕农"到实现农业集体化的理想设计。他将现实与理想相结合,既意识到合作经营、规模经营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也强调脚踏实地的由创建"标准自耕农",到组建"标准自耕农场",再到联合"标准自耕农场"建立"农场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集体化;他既顾及农民渴求土地尤其是土地所有权的心理与习性,认识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之必要,又顺应未来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现代化发展趋势,提出了与马克思主义相接近的农业集体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国鼎 人多地少 占有不均 标准自耕农 农业集体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本义研究——兼以反思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在解放农民问题上的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书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6-49,共14页
马克思主义的本义是"人的自由发展"。在迈向最终目标的漫长征途中,农民的自由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尺度。马克思、恩格斯原则上设想了农民通向自由发展的道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74年而终的历史表明,... 马克思主义的本义是"人的自由发展"。在迈向最终目标的漫长征途中,农民的自由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尺度。马克思、恩格斯原则上设想了农民通向自由发展的道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74年而终的历史表明,农业集体化不是引导农民走向自由发展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在解放农民问题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没有仿效苏联的做法,因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胜;实现国家工业化时,由于仿效斯大林的做法,于是出现了波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撤销了人民公社这一捆绑农民的制度设置,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本义,既让农民自由地在国际大市场的竞争中搏击风浪,又不断完善普惠性的民生保障。农村城镇化和扶贫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引导农民走向"人的自由发展"的创造,摸索出通向"人的自由发展"的现实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本义 “人的自由发展” 农业集体化 改革开放 农村城镇化 扶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