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洞子群变质岩年龄及秦岭造山带太古宙基底 被引量:65
1
作者 张宗清 张国伟 +1 位作者 唐索寒 王进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秦岭是横亘我国中部狭持于中朝克拉通华北陆块和扬子克拉通陆块间的著名大陆碰撞造山带,其形式和演化历史受到重视。本文报道了位于秦岭造山带西南鱼洞子群变质岩的Sm-Nd、Rb-Sr同位素分析结果和侵入其中的TTG岩类的锆石U-Pb同位素分析... 秦岭是横亘我国中部狭持于中朝克拉通华北陆块和扬子克拉通陆块间的著名大陆碰撞造山带,其形式和演化历史受到重视。本文报道了位于秦岭造山带西南鱼洞子群变质岩的Sm-Nd、Rb-Sr同位素分析结果和侵入其中的TTG岩类的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讨论了秦岭造山带太古宙结晶基底。采自陕西省略阳县鱼洞子—阁老岭块体的13个鱼洞子群变质岩样品的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给予的等时年龄为2688±100(2σ)Ma,I_(Nd)=0.50913±7(2σ),ε_(Nd)(t)=-0.4,MSWD3.62。Rb-Sr同位素结果分散,不构成等时线。侵入鱼洞子群变质岩的花岗岩的锆石U-Pb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693±9(2σ),下交点年龄为702±58(2σ)Ma。鱼洞子群变质岩Nd同位素特征与崆岭群变质杂岩类似,它的原岩可能是扬子克拉通基底碎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洞子群 秦岭造山带 变质岩 铷-锶同位素 年代学 太古宙 钐-钕同位素
下载PDF
西峡北部秦岭群变质沉积岩锆石SHRIMP定年:物源区复杂演化历史和沉积、变质时代确定 被引量:58
2
作者 万渝生 刘敦一 +1 位作者 董春艳 殷小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2-1178,共7页
本文对秦岭群典型分布区西峡北部一个遭受高级变质作用的碎屑沉积岩样品(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研究。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普遍具有核-边结构。在U-Pb年龄谐和图上数据点分散分布,年龄变化范围为>3.0Ga到~400Ma。结合以... 本文对秦岭群典型分布区西峡北部一个遭受高级变质作用的碎屑沉积岩样品(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研究。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普遍具有核-边结构。在U-Pb年龄谐和图上数据点分散分布,年龄变化范围为>3.0Ga到~400Ma。结合以往研究,获得如下结论和认识:(1)秦岭群变质沉积岩的变质原岩形成于古元古代之后,其中一些可能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甚至更晚,原秦岭群是由不同时代地质体组成,需进一步解体;(2)锆石特征表明,岩石遭受加里东期强烈变质,变质作用经历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向角闪岩相的转变过程;(3)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存在长期复杂的早期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SHRIMP定年 变质时代 秦岭群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 被引量:44
3
作者 张文辉 许晓波 +1 位作者 周建云 谢宗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40-1847,共8页
为阐明秦岭冷杉种群分布格局动态特征,达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的目的,通过野外调查,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离散分布拟合、扩散系数、Morisita指数、均方-曲线等方法,对不同生境和年龄阶段的秦岭冷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 为阐明秦岭冷杉种群分布格局动态特征,达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的目的,通过野外调查,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离散分布拟合、扩散系数、Morisita指数、均方-曲线等方法,对不同生境和年龄阶段的秦岭冷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冷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生境条件下基本属于聚集型分布,在25 m2、150 m2和300 m2的面积上聚集强度较大.天然条件下,种群聚集强度最大取样尺度,可能是其种群更新的最佳面积.(2)秦岭冷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随海拔上升,聚集强度降低;聚集强度在海拔1 300~1 700 m较小,在海拔1 700~2 100 m地区较大;阴坡种群分布聚集强度大于阳坡.(3)随着种群年龄增加,分布格局由聚集型向随机型过渡,聚集强度减弱;聚集性最强的尺度规模在幼、中龄期为50 m2,老龄期为300 m2.(4)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生物生态学特性、生境条件关系密切.在未来森林经营和种群恢复中,应针对生境和种群年龄,森林抚育管理作业面积应该尽量接近聚集强度最大的尺度.低海拔和阴坡应该适度间伐非目的乔木树种,高海拔和阳坡地区,应适度清理灌木和草本层,为群落内团块状更新创造空间;实行就地保护,减少人为干扰,促进天然更新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年龄阶段 聚集强度 取样尺度
下载PDF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年龄组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5
4
作者 唐金泉 《南方人口》 CSSCI 2016年第2期60-70,共11页
本文从年龄组差异的角度分析了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客观健康状况等变量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并非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下降趋势。其次,接受代际支持和给予代际支持都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促进作... 本文从年龄组差异的角度分析了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客观健康状况等变量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并非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下降趋势。其次,接受代际支持和给予代际支持都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三,对于不同年龄组来说,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的效果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差异。相似之处在于充足的经济支持对65-74岁、75-84岁和85岁及以上这三个年龄组老人的心理健康都是有利的。然而,更突出的是这三个年龄组之间的相异点:对于65-74岁这一组别而言,老人与子女之间的经济交换最为频繁。这种经济上的互惠提升了老人的积极情绪、抑制了消极情绪的产生。就75-84岁的老年人来说,子女在日常照料的作用表现的十分显著。和子女共同居住、在生病时由子女照料的老人表现出更少的消极情绪。至于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得到充足的情感支持对于提升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更为显著;最先和子女分享想法的老人有着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就现实状况来看,当父母逐渐衰老,作为子女,应当更加关注对父母的日常照护和情感关怀。尤其是对于这些高龄老人,他们对子女的情感态度更为敏感;子女提供的充足的情感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有着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支持 心理健康 年龄组 CLHLS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5
5
作者 赵方辉 胡尚英 +5 位作者 王少明 陈凤 张询 章文华 潘秦镜 乔友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65-570,共6页
目的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载量与各级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汇总1999--2008年间在我国6个城市地区和8个农村地区开展的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横断面研究的数据。共有18186名17~59岁... 目的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载量与各级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汇总1999--2008年间在我国6个城市地区和8个农村地区开展的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横断面研究的数据。共有18186名17~59岁的妇女参加了筛查,并收集子宫颈脱落细胞用于HR—HPVDNA检测。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2),病毒载量由样本的相对光单位与标准阳性对照之比(RLU/PC)来衡量。根据HR-HPV载量,除阴性组[0,1.00)以外,将阳性对象分为3组:低度载量[1.0,10.00),中度载量[10.00,100.00)和高度载量≥100.00。子宫颈病变按照病理诊断分为正常、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和子宫颈癌(SCC)。采用非条件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载量与子宫颈病变级别的关系。结果HR-HPV感染率为14.51%(2515/17334),其中100.00%(29/29)的SCC、97.63%(206/211)的CIN3、93.43%(199/213)的CIN2、75.04%(421/561)的CIN1和10.17%(1660/16320)的正常妇女HR—HPVDNA检测阳性。HR—HPV感染阳性的SCC、CIN3、CIN2、CIN1和宫颈正常妇女的病毒载量中位数分别是320.85、158.05、143.70、125.34和9.64。各级病变中病毒载量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0.40,P〈0.01);病毒载量越高,CIN程度越高(χ^2=5493.35,P〈0.01)。低、中和高度载量组与阴性组相比,发生各级CIN的危险性均增加[OR(95%CI):CIN1为9.01(6.31-12.87)、24.96(18.23—34.17)和68.42(51.40—91.08),CIN2为26.44(12.07—57.95)、98.53(49.54~195.98)和322.88(168.62—618.27),CIN3+为72.89(24.02~221.18)、343.58(121.81—969.09)和〉999.99(473.38-〉999.99)],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人乳头状瘤病毒 病毒载量 年龄组
原文传递
河南洛宁太华岩群斜长角闪岩的锆石^(207)Pb/^(206)Pb和角闪石^(40)Ar/^(39)Ar年龄 被引量:35
6
作者 倪志耀 王仁民 +2 位作者 童英 杨淳 戴潼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1-366,共6页
运用单颗粒锆石逐层蒸发法和角闪石^(40)Ar/^(39)Ar阶段加热法研究了河南洛宁太华岩群斜长角闪岩的同位素年龄。获得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2675±2 Ma,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372.98±47.46Ma和2... 运用单颗粒锆石逐层蒸发法和角闪石^(40)Ar/^(39)Ar阶段加热法研究了河南洛宁太华岩群斜长角闪岩的同位素年龄。获得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2675±2 Ma,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372.98±47.46Ma和2349.10±46.98Ma。锆石^(207)Pb/^(206)Pb年龄代表了斜长角闪岩原岩的形成时代,而角闪石^(40)Ar/^(39)Ar年龄则为其变质时代,与Sm-Nd等时线年龄(2351±103 Ma)相一致。上述年龄数据表明河南洛宁地区太华岩群形成于新太古代,在古元古代遭受过一次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太华岩群 斜长角闪岩 锆石 角闪石 同位素年龄 岩相变质 岩石学
下载PDF
不同龄组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和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及其通径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2 位作者 张彩彩 房晓娜 谢肖昀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0-205,共6页
基于福寿林场杉木林不同深度(15,30,45,60cm)土壤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实测数据,对比分析3个龄组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龄组杉木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 基于福寿林场杉木林不同深度(15,30,45,60cm)土壤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实测数据,对比分析3个龄组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龄组杉木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0-15cm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别是15-30cm土层的2.0,2.2,2.2倍,30-45cm土层的4.0,3.6,3.2倍,45-60cm土层的6.1,3.9,3.6倍,同一龄组内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65%,幼龄林的变异程度最大。方差分析表明0-15cm土层与15cm以上的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土层(0-45cm)内,幼龄林发育到成熟林的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呈现出了幼龄林较高,中龄林最低,成熟林最高的变化特征。同一土层不同龄组间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显著的变异特征,45-60cm的变异程度最大,为57.67%,0-15cm的变异程度最小,为25.42%,变异程度依次为:45-60cm>30-45cm>15-30cm>0-15cm,但其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个龄组杉木林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均表现为随土层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容重与其变化趋势正好相反,pH和全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着杉木年龄的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表现幼龄林阶段较高,中龄林阶段降低,成熟林阶段又升高的变化特征。土壤容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pH呈现幼龄林阶段最高,中龄林阶段开始下降,到成熟林阶段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全氮、C/N和全磷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影响不同龄组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的主导因素,且影响机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龄组 杉木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New SHRIMP U-Pb age from the Wuqiangxi Formation of Banxi Group:Implications for rifting and stratigraphic erosion associated with the early Cryogenian (Sturtian) glaciation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35
8
作者 ZHANG ShiHong JIANG GanQing +2 位作者 DONG Jin HAN YiGui WU HuaiChu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11期1537-1544,共8页
In South China, the Wuqiangxi Formation of the Banxi Group and its equivalents underlie the early Cryogenian (Sturtian) glacial deposits but their thickness varies from <200 m to >2000 m. In the Guzhang section ... In South China, the Wuqiangxi Formation of the Banxi Group and its equivalents underlie the early Cryogenian (Sturtian) glacial deposits but their thickness varies from <200 m to >2000 m. In the Guzhang section of western Hunan, the Wuqiangxi Formation is only 152 m thick, and an ash bed 58 m below the glacial diamictite yielded a SHRIMP U-Pb age of 809.3±8.4 Ma. In contrast, 90 km south of the Guzhang section towards the basin in Zhijiang area where the Wuqiangxi Formation is ~2200 m thick, an age of 725±10 Ma has been reported from the top of this unit, 300 m below the glacial diamictite. These ages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the regional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cross the Nanhua basin, and suggest unusually large (>2 km) stratigraphic erosion potenti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turtian glaciation in South China. The magnitude of erosion may imply significant uplifting and tectonotopography at the onset of the Sturtian glac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PROTEROZOIC Banxi group SHRIMP U-Pb age Sturtian GLACIATION South China
原文传递
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及其与创面修复结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赵志力 付小兵 +4 位作者 孙同柱 杨银辉 陈伟 孙晓庆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8-389,共2页
为从细胞分化角度研究人胎儿期、少儿期、成年人期皮肤中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 ,以及这些特征与创面修复结局的关系 ,分别取因创伤等原因致流产的 2 2~ 2 4周龄胎儿和 4~ 12周岁少儿、35~ 5 3岁成年人 3组全层皮肤。采用免疫组化... 为从细胞分化角度研究人胎儿期、少儿期、成年人期皮肤中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 ,以及这些特征与创面修复结局的关系 ,分别取因创伤等原因致流产的 2 2~ 2 4周龄胎儿和 4~ 12周岁少儿、35~ 5 3岁成年人 3组全层皮肤。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细胞角蛋白 19(K19)。结果发现 ,胎儿期皮肤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和K19染色均为强阳性 ,少儿期表皮基底层细胞中 6 0 %~80 %的细胞表达β1整合素和K19,成年人表皮基底层中表达β1整合素和K19的细胞较少儿组进一步减少 ,且染色强度较弱。结果提示 ,胎儿期表皮基底层增殖细胞均为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 ,而少儿期表皮基底层中部分细胞为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 ,成年人期干细胞与短暂扩充细胞所占的比例则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Β1整合素 角蛋白19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创伤 烧伤 创面修复
下载PDF
中国主要人工林碳储量与固碳能力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奇 朱建华 +1 位作者 冯源 肖文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根据全国第7次(2004-2008年)和第8次(2009-2013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IPCC法估算了我国9种主要人工林碳储量及碳密度变化规律和龄组特征,探讨了近年来主要造林树种的固碳能力。两次清查间隔期间,9种人工林平均碳密度增加了1.6 Mg... 根据全国第7次(2004-2008年)和第8次(2009-2013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IPCC法估算了我国9种主要人工林碳储量及碳密度变化规律和龄组特征,探讨了近年来主要造林树种的固碳能力。两次清查间隔期间,9种人工林平均碳密度增加了1.6 Mg·hm^(-2),总碳储量增加了126.89Tg,年平均增加25.38Tg。杨树和桉树年固碳量较高,分别为10.21、9.96Tg·a^(-1),碳密度增加量分别为4.32、7.72 Mg·hm^(-2)。2009-2013年间9种人工林各龄组的碳密度为:幼龄林(8.82 Mg·hm^(-2))<中龄林(24.01 Mg·hm^(-2))<近熟林(29.37 Mg·hm^(-2))<过熟林(30.89 Mg·hm^(-2))<成熟林(35.67 Mg·hm-2)。幼龄林和中龄林占主要人工林总面积的70.52%,具有较高的生长潜力和固碳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人工林森林经营管理及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人工林 林龄 碳储量 固碳能力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部温带山杨天然次生林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及碳储量 被引量:27
11
作者 史山丹 赵鹏武 +1 位作者 周梅 杨小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8-433,共6页
基于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天然次生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及过熟林生物量调查,探讨了不同龄组山杨天然次生林单株木、林分、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的生物量及群落碳储量的时空变化... 基于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天然次生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及过熟林生物量调查,探讨了不同龄组山杨天然次生林单株木、林分、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的生物量及群落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大,山杨天然次生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树干所占比例增加,中龄林增加尤为明显;林下植被层、枯落物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大呈增加趋势。群落总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是:乔木层>枯落物层>林下植被层。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群落的碳储量分别为27.146 6、53.545 1、60.889 8、77.915 8、79.135 3t.hm-2,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22.206 5、47.215 7、52.056 3、68.445 3、68.773 1 t.hm-2,枯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平均值分别为5.814 4、2.172 7 t.hm-2。乔木层、枯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占总量的平均率分别为86.05%、10.39%和3.57%。研究认为山杨天然次生林群落碳储量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碳汇潜力巨大;中龄林为碳储量增长迅速期,且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是林分管理的关键阶段;自然稀疏有利于促进林木生长,林分碳储量并未随林分密度下降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杨 天然次生林 龄组 生物量 碳储量
下载PDF
试论浙江建德群和磨石山群时代 被引量:23
12
作者 汪庆华 《火山地质与矿产》 2001年第3期163-169,共7页
根据 8 0年代以来对浙江中生代晚期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资料 ,浙江省建德群和磨石山群火山岩年龄在 135~ 117Ma之间 ,永康群、天台群和衢江群火山岩年龄在 111~90Ma。结合近年来中国东部侏罗—白垩系界线研究的新成果 。
关键词 地质年代 建德群 磨石山群 浙江 侏罗-白垩系 早白垩世 火山岩 永康群 天台群
下载PDF
辽河源不同龄组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空间分配特征 被引量:25
13
作者 赵金龙 王泺鑫 +4 位作者 韩海荣 康峰峰 宋小帅 于晓文 赵伟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026-7037,共12页
油松是中国暖温带区域主要的森林植被,精确计算油松天然林生物量及准确表征空间分布特征对其在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进行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空间分配在一个年龄序... 油松是中国暖温带区域主要的森林植被,精确计算油松天然林生物量及准确表征空间分布特征对其在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进行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空间分配在一个年龄序列上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准确估算河北省平泉县辽河源自然保护区4个龄组油松天然次生林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并揭示生物量在空间的分配特征。在每种林分内,林下植被层(灌木和草本)和凋落物层生物量通过样地调查和全挖取样的方法计算。基于胸径(DBH)和树高(H)的异速生长方程则用于计算乔木层生物量。结果表明:(1)林分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成熟林(397.793 t/hm2)>近熟林(242.188 t/hm2)>中龄林(203.801 t/hm2)>幼龄林(132.894 t/hm2);(2)乔木层生物量成熟林(373.128 t/hm2)>近熟林(224.991 t/hm2)>中龄林(187.750 t/hm2)>幼龄林(119.169 t/hm2)。地上部分各组分生物量大小关系略有差异,幼龄林和近熟林为:干>根>枝>叶>干皮>球果,而中龄林和成熟林则是干>根>枝>干皮>叶>球果。干生物量对于各龄组乔木层生物量来说是最大的贡献者,所占比例表现为:中龄林(66.25%)>近熟林(64.38%)>成熟林(62.09%)>幼龄林(38.41%),而贡献较小的球果则是成熟林(1.02%)>幼龄林(0.88%)>近熟林(0.72%)>中龄林(0.53%)。根系总生物量在18.315 t/hm2(中龄林)—44.849 t/hm2(成熟林)之间,其组分生物量大小整体上表现为:根桩>粗根>大根>细根>小细根;(3)灌木层生物量成熟林(0.861 t/hm2)>近熟林(0.790 t/hm2)>中龄林(0.559 t/hm2)>幼龄林(0.401 t/hm2),各组分生物量大小为根>茎>叶;(4)草本层生物量幼龄林(3.058 t/hm2)>近熟林(2.017 t/hm2)>中龄林(1.220 t/hm2)>成熟林(1.181 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均大于地上部分;(5)凋落物层生物量成熟林(22.623 t/hm2)>近熟林(14.390 t/hm2)>中龄林(14.272 t/hm2)>幼龄林(10.265 t/hm2),各层生物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天然次生林 生物量 龄组 空间分配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效果的元分析——基于70篇采用随机实验或准实验的相关研究文献 被引量:25
14
作者 宁可为 顾小清 王炜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5,共7页
文章针对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效果存在的争议,选取国内外70篇采用随机实验或准实验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元分析,发现: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在学习成绩、认知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该模式更倾向于被应用... 文章针对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效果存在的争议,选取国内外70篇采用随机实验或准实验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元分析,发现: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在学习成绩、认知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该模式更倾向于被应用在理工科和医科,且在操作性较强的工科和医科中的应用效果要优于在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理科中的应用效果;该模式的应用效果与学习者的年龄段、实验周期均成正相关。文章对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效果的元分析,深化了教学模式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模式 学习效果 学科 年龄段 实验周期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南缘大红山群红山组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对其原岩形成时代和变质时代的再限定 被引量:23
15
作者 金廷福 李佑国 +4 位作者 费光春 冯裕昌 周恒 沙小保 吴愧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4-910,共17页
大红山群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该区域上变质级别相对较高、形成时代较老的地层单元。本文以侵位于大红山群的侵入岩、红山组顶部的变质火山岩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方法对侵入岩、变质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定年。石榴黑云钠长片... 大红山群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该区域上变质级别相对较高、形成时代较老的地层单元。本文以侵位于大红山群的侵入岩、红山组顶部的变质火山岩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方法对侵入岩、变质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定年。石榴黑云钠长片岩、变质辉长岩(DFe1406)和石英钠长石斑岩中锆石为岩浆锆石,3个样品的锆石数据点沿谐和线较集中分布,n(~207Pb)/n(~206Pb)年龄为约1.7 Ga到约1.5 Ga。变质辉长岩(DFe1454)中锆石为变质锆石,n(~207Pb)/n(~206Pb)年龄从约0.8 Ga到约0.7 Ga。结合已有同位素定年资料,可得出如下结论:(1)限定了大红山群中部红山组的成岩年龄为1673~1643 Ma;(2)获得了侵位于红山组变质辉长岩中的变质锆石n(~207Pb)/n(~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748.9±5.7 Ma,表明大红山群经历过约750 Ma前的变质,确定大红山群经历850~750Ma的变质作用,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期岩浆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形成时代 变质时代 红山组 大红山群 扬子地台
下载PDF
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PreS1抗原和HBV-DNA联合检测在老年乙型肝炎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冯变莹 穆迪 +4 位作者 黄平 周浩 罗菲 姚祖德 满秋红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4期613-617,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HBV-DNA和Pre S1抗原定量联合检测的情况,探索不同年龄段老年乙型肝炎患者的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12月于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 目的分析老年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HBV-DNA和Pre S1抗原定量联合检测的情况,探索不同年龄段老年乙型肝炎患者的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12月于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210例老年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年龄大小分为3个年龄段,再根据乙肝五项结果分为5组(将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分别采用①、②、③、④和⑤表示),分析各组Pre-S1抗原定量结果和阳性率及HBV-DNA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情况和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各组PreS1抗原定量检测结果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2=0.95、0.93、0.97、0.95、0.98);各组相同年龄段患者Pre-S1抗原定量比较,①+③+⑤阳性组Pre-S1抗原定量结果要高于①+④+⑤阳性组、①+④阳性组和①+⑤阳性组(P<0.05);①+③+⑤阳性组与①+③阳性组Pre-S1抗原定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同年龄段患者HBV-DNA的阳性率和Pre-S1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不同年龄段患者HBV-DNA和Pre-S1的阳性率比较,①+④阳性组HBV-DNA和Pre-S1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①+③+⑤阳性组、①+④+⑤阳性组、①+③阳性组、①+⑤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和Pre-S1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3)各组同年龄段HBeAg阳性组的Pre-S1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5);(4)各组同年龄段患者HBV-DNA阳性组的Pre-S1阳性率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结论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Pre-S1抗原定量和HBV-DNA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更早、更精准的反映不同年龄老年乙型肝炎患者病毒的感染水平、复制程度、传染性,对临床诊疗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乙型肝炎 年龄段 乙肝五项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下载PDF
不同龄组杉木林土壤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3
17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1 位作者 杨静 闫文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0-296,共7页
为了阐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湖南省金洞林场选择立地因子基本一致的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分别设置3块20 m×30 m样地,在每个样地利用S形5点取样法分层(0~15、15~30、30~45... 为了阐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湖南省金洞林场选择立地因子基本一致的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分别设置3块20 m×30 m样地,在每个样地利用S形5点取样法分层(0~15、15~30、30~45、45~60 cm)采取土壤样品,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并计算化学计量比。结果显示:5个龄组杉木林0~6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含量分别为11.02~14.74、1.65~1.84、0.26~0.35 g/kg。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随着杉木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了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而土壤全磷的含量则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都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下降的规律,土壤有机碳下降幅度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成熟林>幼龄林,土壤全氮下降幅度近熟林>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而土壤全磷含量随着土层下降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5个龄组杉木林0~60 cm土壤C:N、C:P和N:P变化范围分别为6.94~8.53、49.03~53.07和5.79~7.74,土壤C:N随着杉木年龄的增加表现出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C:P和N:P则表现出了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C:P和N:P随土层下降而减少,而土壤C:N随着土层下降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龄组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武当群变质岩年龄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宗清 张国伟 +1 位作者 唐索寒 王进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7-125,共9页
出露于湖北省西北部武当群的形成年龄长期争论。本文报道了采自湖北省十堰市北、武当山太子坡和房县土城的武当群变质火山岩样品的Sm-Nd、Rb-Sr年龄测定结果。原划武当群可能由两部分变质火山岩组成。一部分变质火山岩原岩形成于1927Ma... 出露于湖北省西北部武当群的形成年龄长期争论。本文报道了采自湖北省十堰市北、武当山太子坡和房县土城的武当群变质火山岩样品的Sm-Nd、Rb-Sr年龄测定结果。原划武当群可能由两部分变质火山岩组成。一部分变质火山岩原岩形成于1927Ma左右,火山岩物质来自于类似MORB地幔源区,岩石形成过程中未见明显地壳物质污染,是真正武当群;另一部分变质火山岩原岩形成于1175~871Ma间,和耀岭河群、郧西群变质火山岩原岩形成年龄类似,岩石同位素组成也有亲缘性。在复杂地质作用地区地层时代研究中,如果从少量Nd同位素研究入手可能会收到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武当群 变质灿岩 形成年龄 地质作用 地层时代 钕同位素
下载PDF
浙江西部建德群锆石LA-ICP-MS之U-Pb同位素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祥辉 陈斯盾 +3 位作者 罗家洪 王尹 曹珂 刘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5-836,共12页
利用LA-ICP-MS测试技术对浙西地区中生代晚期寿昌盆地典型剖面建德群9件凝灰岩和安山岩样品的锆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显示:建德群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范围在134~115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中—晚期;其所属的劳村组、黄... 利用LA-ICP-MS测试技术对浙西地区中生代晚期寿昌盆地典型剖面建德群9件凝灰岩和安山岩样品的锆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显示:建德群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范围在134~115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中—晚期;其所属的劳村组、黄尖组、寿昌组和横山组的锆石年龄分别是134~125Ma、125~118Ma、125~121Ma和121~115Ma,各自对应于欧特里夫期—巴雷姆期、阿普特期早—中期、阿普特期早期、阿普特期中期。由此认为,黄尖组的时代与寿昌组+横山组大致相当,前者与后两者横向可能为同时异相,并非上下关系;在寿昌和丽水两个盆地的寿昌组近乎同时,其上为时代大致相当的横山组与馆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约束 U-PB年代学 锆石 建德群 浙江
下载PDF
社区功能和社区公共服务对不同年龄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范榕 白亚丽 +4 位作者 刘瑶 赵雅宁 王慧 李雪梅 韩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3583-3589,共7页
背景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行为能力受限、工作角色及部分社会角色消失,逐步与社会网络脱节,易发生社会隔离。社区作为老年人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在此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 背景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行为能力受限、工作角色及部分社会角色消失,逐步与社会网络脱节,易发生社会隔离。社区作为老年人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在此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情况,探讨社区功能和社区公共服务对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便利选取河北省唐山市6个典型老年社区内1526例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将社区老年人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分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采用社会网络量表简版(LSNS-6)评价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情况,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社区功能及社区公共服务调查问卷调查老年人一般情况、社区功能及社区公共服务情况。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526例社区老年人中,发生社会隔离者371例(24.31%),LSNS-6得分为(16.32±5.429)分。其中651例60~69岁社区老年人中,发生社会隔离者155例(23.81%),LSNS-6得分为(16.25±5.257)分;639例70~79岁社区老年人中,发生社会隔离者126例(19.72%),LSNS-6得分为(16.71±5.197)分;236例≥80岁社区老年人中,发生社会隔离者90例(38.14%),LSNS-6得分为(14.41±6.231)分。不同年龄阶段社区老年人LSNS-6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77,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80岁社区老年人LSNS-6得分低于60~69岁与70~79岁社区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退休前职业、居住楼层、慢性病数量、婚姻状况、社区功能、社区文化娱乐服务、社区公共服务可适应性是60~69岁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P<0.05);退休前职业、居住楼层、慢性病数量、婚姻状况、社区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公共服务可适应性、社区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隔离 老年人 年龄组 社区功能 社区公共服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