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1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绒毡层和孢粉素变化与RAFTIN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盛英 张改生 +5 位作者 李亚鑫 张龙雨 王书平 赵新亮 王亮明 宋瑜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937-3944,共8页
【目的】研究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绒毡层变化、孢粉素累积与RAFTIN1表达间的关系,为揭示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遗传型雄性不育系,正常可育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 【目的】研究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绒毡层变化、孢粉素累积与RAFTIN1表达间的关系,为揭示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遗传型雄性不育系,正常可育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石蜡切片、细胞荧光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绒毡层的形态变化、孢粉素的累积及RAFTIN1的表达。【结果】单核期生理型不育系花药绒毡层提前降解,分泌孢粉素的含量降低,RAFTIN1提前高表达,使大量孢粉素转运至花粉壁层;二核期和三核期,生理型不育系绒毡层完全退化,停止分泌孢粉素,RAFTIN1呈现明显的下调表达模式。【结论】杀雄剂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其败育机理与绒毡层的提前降解和定向转运孢粉素的RAFTIN1表达高低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 杀雄剂SQ-1 绒毡层 孢粉素 RAFTIN1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小麦对Pb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晁雷 周启星 +1 位作者 陈苏 崔爽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为了确定Pb污染土壤对植物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运用植物幼苗早期生长实验,研究了Pb不同浓度(50、100、200、300)对小麦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为了确定Pb污染土壤对植物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运用植物幼苗早期生长实验,研究了Pb不同浓度(50、100、200、300)对小麦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污染土壤对小麦的生理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很好的指示土壤Pb污染的胁迫。在Pb胁迫下,小麦叶片MDA含量并没有显著增加;小麦植株叶片POD酶活能够被诱导而升高,小麦叶片中SOD酶活性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幼苗受到损伤的明显症状之一是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重金属对小麦幼苗的毒害机理之一是抑制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Pb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 毒性机理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on-Selective Herbicides in the Pre-Harvest of Wheat Damages Seed Quality
3
作者 Glauber Moncon Fipke Thomas Newton Martin +5 位作者 Ubirajara Russi Nunes Evandro Ademir Deak Jessica Deolinda Leivas Stecca Jose Eduardo Minussi Winck Luiz Fernando Teleken Grando Anderson da Costa Rossato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8年第1期107-123,共17页
Pre-harvest desiccation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time of exposure to abiotic factors after physiological maturity is a practic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quality seeds.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evaluate the physica... Pre-harvest desiccation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time of exposure to abiotic factors after physiological maturity is a practic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quality seeds.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evaluate the physical, physiological and sanitary quality of wheat seeds from plants that received non-selective herbicide application at pre-harvest. For this, the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on pre-harvest culture.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was applied. We use the herbicides (glufosinate-ammonium, glyphosate and paraquat), phenological stages of herbicide application (Z-83, Z-85, Z-87, Z-92) and additional treatment (without application). The routine tests that express the physical, physiological and sanitary integrity of seeds were evaluated. For herbicide treatments, there was an 8% and 26% reduction in germination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for BRS Parrudo and Sinuelo, respectively. Soil emergence was 14% higher for the control treatment,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or the Z-87 and Z-92 stages and also for the herbicides glufosinate-ammonium and glyphosate for both cultivars. The application of non-selective herbicides on wheat pre-harvest impairs the physical and physiological quality and promotes faster deterioration. Vigor is reduced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by cold test and accelerated aging. There is no influence on seed sa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fosinate-Ammonium GlYPHOSATE PARAQUAT Triticum aestivum(l)
下载PDF
铝胁迫下钙对小麦根液泡膜功能和膜脂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2
4
作者 何龙飞 沈振国 刘友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13,共4页
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麦根尖液泡膜微囊 ,比较了铝胁迫下钙对耐铝小麦品种Altas 6 6和铝敏感品种Scout 6 6的根长、根系液泡膜ATP酶和焦磷酸酶活性、膜脂组成的影响。铝胁迫下增加营养液中的钙浓度 ,可明显缓解铝对两品种... 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麦根尖液泡膜微囊 ,比较了铝胁迫下钙对耐铝小麦品种Altas 6 6和铝敏感品种Scout 6 6的根长、根系液泡膜ATP酶和焦磷酸酶活性、膜脂组成的影响。铝胁迫下增加营养液中的钙浓度 ,可明显缓解铝对两品种根伸长的抑制作用 ,提高根系液泡膜H+ ATP酶、焦磷酸酶和Ca2 + ATP酶活性 ;增加磷脂含量 ,部分抑制了铝胁迫所引起的半乳糖脂含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胁迫 小麦 膜脂组成 液泡膜功能
下载PDF
滨麦抗条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分子标记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兖晨 张相岐 +4 位作者 王献平 吴立人 周文娟 张文俊 景建康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64-869,T001,共7页
从滨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筛选到一条抗条锈病的小滨麦品系93784。以滨麦基因 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93784是小麦与滨麦的小片段易位系,易位的滨麦染色体片段位于一对小麦染色体的短臂端部。利用该易位... 从滨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筛选到一条抗条锈病的小滨麦品系93784。以滨麦基因 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93784是小麦与滨麦的小片段易位系,易位的滨麦染色体片段位于一对小麦染色体的短臂端部。利用该易位系构建了F2分离群体,进行F2单株 成株期抗条锈鉴定,抗性分析证明,小滨麦93784中的抗条锈病基因是单基因控制的,位于滨麦染色体的易位片段上,命名为YrLm。进一步采用24对Taq I(T1~T4)/Pst(P1- P6)引物组合对抗感亲本及F2分离群体进行AFLP分析,筛选出一个与抗条锈病基因YrLm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经克隆和测序,该标记片段长度为205bp,定名为 P1T3 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滨麦易位系 抗条锈病基因 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 AFlP分子标记 Yrlm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孕穗期湿害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金才 魏凤珍 +1 位作者 余松烈 于振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9-94,共6页
选用耐湿性不同的三个栽培品种,运用人工模拟湿害的试验方法研究孕穗期湿害对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湿害使籽粒灌浆期缩短;籽粒鲜重、干重下降;灌浆速率降低;单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及经济产量下降。其生理原... 选用耐湿性不同的三个栽培品种,运用人工模拟湿害的试验方法研究孕穗期湿害对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湿害使籽粒灌浆期缩短;籽粒鲜重、干重下降;灌浆速率降低;单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及经济产量下降。其生理原因是由于叶片Pn、叶绿素含量、单茎绿叶数、单茎地上干重、单茎地下干重和根系活力的下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湿害 灌浆特性 产量 孕穗期
下载PDF
晚播小麦灌浆期光合物质同化、分配及群体调节的效应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振林 贺明荣 +1 位作者 尹燕枰 曹鸿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7-262,共6页
晚播小麦灌浆期叶片光合同化量最高、约占60%以上,穗的光合同化量约占15%,叶鞘及茎的光合同化量均在11%左右。群体调节对植株上部器官(穗、旗叶)、茎和叶鞘的光合同化影响较小,而主要影响倒二叶及以下叶片的光合同化。增加密度使植... 晚播小麦灌浆期叶片光合同化量最高、约占60%以上,穗的光合同化量约占15%,叶鞘及茎的光合同化量均在11%左右。群体调节对植株上部器官(穗、旗叶)、茎和叶鞘的光合同化影响较小,而主要影响倒二叶及以下叶片的光合同化。增加密度使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光合同化量显著降低。灌浆期籽粒是植株光合物质的主要输入部位。光合物质向茎的分配取决于种植密度。在较低密度条件下,茎是光合物质的输入部位,而在高密度条件下则是光合物质的输出部位。在较低密度下植株光合物质向根系分配比例增多。研究初步认为,种植密度高易使晚播小麦植株中下部器官较早地降低或丧失功能,加快衰老进程,影响结实、灌浆和籽粒产量。适当较低的种植密度利于延长中下部器官的功能期,延缓衰老,增加籽粒灌浆物质来源,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光合作用 同化物分析
下载PDF
影响小麦粒重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竹青 朱旭彤 王维金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92-96,共5页
本研究对长江中游麦区11个小麦品种(系)的13个与粒重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13个原始指标综合成为4个独立的新指标;主成分1,光合同化因子;主成分2,籽粒灌浆速率与产量构成因子;主成分3,籽粒... 本研究对长江中游麦区11个小麦品种(系)的13个与粒重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13个原始指标综合成为4个独立的新指标;主成分1,光合同化因子;主成分2,籽粒灌浆速率与产量构成因子;主成分3,籽粒灌浆持续期与产量构成因子;主成分4,籽粒灌浆参数综合因子.主成分值与粒重相关分析表明,主成分4及主成分2与粒重有极显著的正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小麦粒重与主成分值之间的回归方程.以主成分值为指标的系统聚类,可将十一个品种分为三大类型.不同类型品种主成分值的大小和相互协调方式不同,直接导致品种(系)粒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粒重 农艺性状 生理指标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野生大豆DNA导入小麦及RAPD分子验证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秀玲 卢茜 +3 位作者 刘君 刘桂琴 岳慧琴 张丰德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7-40,共4页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野生大豆总 DNA导入小麦 ,以期获得变异系小麦 .对小麦球蛋白的 SDS-PAGE,印迹表明 ,冬小麦 T2 1 6#产生了新的蛋白亚基 ,其分子量为 78k D,而有的变异品系一些蛋白亚基消失了 ;凯氏定氮法和氨基酸分析表明小麦后代 T...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野生大豆总 DNA导入小麦 ,以期获得变异系小麦 .对小麦球蛋白的 SDS-PAGE,印迹表明 ,冬小麦 T2 1 6#产生了新的蛋白亚基 ,其分子量为 78k D,而有的变异品系一些蛋白亚基消失了 ;凯氏定氮法和氨基酸分析表明小麦后代 T2 1 6#的总蛋白含量增加 ,其氨基酸组成 ,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明显提高 .RAPD分析结果表明 ,新品系基因组出现多态性 ,并具有供体特异性 DNA带 ,这些变异现象表明该小麦品系为转基因后代 .本实验为选育高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野生大豆DNA 花粉管通道法 SDS—PAGE RAPD分析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小麦在水培体系下的磷胁迫反应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秀君 刘顺通 +3 位作者 王明凤 乔帅 许君 郑文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2,117,共5页
采用改进的Hoagland培养基,优化建立了小麦温室水培体系,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在水培条件下对磷饥饿胁迫的生理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建立的小麦水培体系中,小麦植株生长正常并对磷饥饿胁迫条件做出发育形态建成水平的反应;半定... 采用改进的Hoagland培养基,优化建立了小麦温室水培体系,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在水培条件下对磷饥饿胁迫的生理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建立的小麦水培体系中,小麦植株生长正常并对磷饥饿胁迫条件做出发育形态建成水平的反应;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在此体系中小麦磷响应基因也在转录水平上产生显著变化;2)在水培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对磷饥饿胁迫的反应总体上表现在根轴长度和根冠比有所提高,但不同基因型小麦的反应特点有差异;对这些反应特征的分子机理的深入分析可为有效筛选磷高效小麦新种质以及发掘磷高效基因资源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磷胁迫 水培体系 根冠比 半定量RT—PCR
下载PDF
基于小麦产品质量的土壤铅修复基准 被引量:10
11
作者 晁雷 周启星 +1 位作者 陈苏 崔爽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554-557,563,共5页
近年来,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很快,而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建立则相对迟缓。为了推进我国该领域的工作,利用盆栽实验,通过小麦生物量、小麦不同部位铅含量、土壤总铅含量及土壤有效态Pb含量的变化确定了棕壤土中Pb的土壤修复基准。结果表... 近年来,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很快,而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建立则相对迟缓。为了推进我国该领域的工作,利用盆栽实验,通过小麦生物量、小麦不同部位铅含量、土壤总铅含量及土壤有效态Pb含量的变化确定了棕壤土中Pb的土壤修复基准。结果表明:随着铅处理浓度的提高,小麦各器官中的铅含量逐渐升高,其中以根部含量最高,其次为茎叶、籽壳,籽实中铅的含量最低。以小麦籽实生物量降低10%为依据,确定棕壤中铅的土壤修复基准为292mg·kg-1,有效铅含量为7mg·kg-1。以小麦可食部位-籽实中铅含量的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确定棕壤中铅的土壤修复基准:总量为170mg·kg-1,有效态含量为4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土壤 小麦 食品安全 修复基准
下载PDF
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乙烯释放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春江 康书江 +2 位作者 李鸿祥 郭晓维 王纪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49,共5页
测定了冬小麦不同群体条件下主要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乙烯释放量,结果表明,乙烯的释放是存在于小麦各生育时期的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在不同蘖位的分蘖和不同部位的小穗、小花及同位叶片的不同发育阶段,其乙烯释放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起... 测定了冬小麦不同群体条件下主要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乙烯释放量,结果表明,乙烯的释放是存在于小麦各生育时期的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在不同蘖位的分蘖和不同部位的小穗、小花及同位叶片的不同发育阶段,其乙烯释放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起身期退化分蘖明显高于其它优势茎蘖,拔节后迅速下降,高密度下这一过程有所推迟;劣势小穗和劣势小花高于优势小穗和优势小花;功能初期和正在衰老的叶片高于功能盛期的叶片。表明乙烯参与了小麦优劣势器官转化的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生育期 释放 冬小麦 器官分化
下载PDF
小麦产量与氮、磷、密度三因素数学模型的优化解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奇卓 亓新华 +2 位作者 陈茂学 张振兴 李连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281-288,共8页
本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测得参数,建立了氮、磷肥、种植密度与产量等指标的数学模型;得出三者对产量的影响为:磷肥>种植密度>氮肥;通过模拟筛选出每666.7m2产量450kg以上时三者的适宜范围。并求出最大解47... 本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测得参数,建立了氮、磷肥、种植密度与产量等指标的数学模型;得出三者对产量的影响为:磷肥>种植密度>氮肥;通过模拟筛选出每666.7m2产量450kg以上时三者的适宜范围。并求出最大解472kg时,每666.7m2施氮10.32kg、五氧化二磷6.14kg、基本苗8.96万,及其相应的最大群体、叶面积系数、产量构成因素指标。同时还对各因子的独立及交互效应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高产 栽培 密度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基因枪法导入Bar基因转化春小麦幼胚的研究——影响转化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颖 胡尚连 +1 位作者 李文雄 刘锦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基因枪法将抗除草剂 Bar基因导入春小麦东农 774 2 ,IE4 7和辽 10。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培养 2 0~ 2 2 d的幼胚为受体 ,在 80 ︼g·枪金粉量和 6 cm的轰击距离下的基因枪转化效果最佳。
关键词 基因枪法 BAR基因 春小麦 转化
下载PDF
用STS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 被引量:55
15
作者 杨松杰 张晓科 +2 位作者 何中虎 夏先春 周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80-1688,共9页
目的明确矮秆基因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有助于改良小麦株高和提高产量潜力。方法选用中国主要麦区品种(系)239份,用STS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Rht1)和Rht-D1b(Rht2)的分布规律,验证其PCR标记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可用性。结果(1)Rht-... 目的明确矮秆基因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有助于改良小麦株高和提高产量潜力。方法选用中国主要麦区品种(系)239份,用STS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Rht1)和Rht-D1b(Rht2)的分布规律,验证其PCR标记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可用性。结果(1)Rht-B1b和Rht-D1b特异性STS标记可以准确检测小麦品种的Rht-B1b和Rht-D1b矮秆基因。(2)Rht-B1b基因在全国的平均分布频率为24.3%,新疆冬春麦区高达62.5%,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为42.3%,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28%、25.8%和25%,北部春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分别为9.1%和8.3%,东北春麦区供试材料未携带Rht-B1b基因。(3)Rht-D1b基因在全国的平均分布频率为46.9%,北部春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分别为72.7%和69%,西南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分别为38.9%、37.5%和35.5%,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分别为23.1%和12.5%,东北春麦区供试材料未携带Rht-D1b基因。结论分子检测结果和系谱分析表明,中国小麦品种(系)携带的Rht-B1b矮秆基因来自St2422/464和农林10,Rht-D1b矮秆基因来自农林10号、水源86、辉县红和蚰包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矮秆基因 Rht-B1b Rht-D1b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冬小麦穗发芽抗性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2
16
作者 张海峰 R.S.Zemetra C.T.Liu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6-122,共7页
1985—1987年在美国爱达荷大学对19个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进行了小麦成熟期穗发芽抗性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除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外,不少白粒品种也具有较强的抗性,特别是中国品种丰产3号的抗性最强,超过美... 1985—1987年在美国爱达荷大学对19个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进行了小麦成熟期穗发芽抗性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除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外,不少白粒品种也具有较强的抗性,特别是中国品种丰产3号的抗性最强,超过美国的软质白粒抗源 Peck 和 Brevor。证明小麦穗发芽与籽粒α-淀粉酶活性高度正相关,而与脱落酸含量无关,培养皿种子发芽法是鉴定穗发芽抗性的简易方法,种子发芽指数是衡量抗性强弱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发芽 小麦 鉴定方法
下载PDF
普通小麦品种Hope细胞膜热稳定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如强 孙其信 张树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3,共3页
利用全部21个“中国春”的“Hope”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品种“中国春”(受体)和“Hope”(供体)对六倍体普通小麦的细胞膜效稳定性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品种“Hope”的1A、2A、2B、2D、3A3B、3D、5D和6B等... 利用全部21个“中国春”的“Hope”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品种“中国春”(受体)和“Hope”(供体)对六倍体普通小麦的细胞膜效稳定性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品种“Hope”的1A、2A、2B、2D、3A3B、3D、5D和6B等9条染色体上具有耐热性基因,而其余染色体与“Hope”的耐热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膜热稳定性 基因定位 染色体
下载PDF
两种小麦光合产物的运输分配特性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荣铣 高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35,共7页
测定了野生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宁麦3号)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合产物输出速率。输出百分率及光合产物的分配。观察了叶片的维管束结构.结果说明:与野生一粒小麦相比,宁麦3号的光合速率较低,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较长;光合产物输出速率较低,... 测定了野生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宁麦3号)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合产物输出速率。输出百分率及光合产物的分配。观察了叶片的维管束结构.结果说明:与野生一粒小麦相比,宁麦3号的光合速率较低,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较长;光合产物输出速率较低,但维持高速输出的时期较长,且光合产物输出百分率较高.光合速率与光合产物输出速率和光合产物输出百分率成显著正相关。苗期光合产物的分配,野生一粒小麦以分蘖节中较多,宁麦3号以根系与叶片中较多。野生一粒小麦旗叶的光合产物向下运输,贮藏在茎秆中较多,尤其是第二节间;宁麦3号旗叶的光合产物直接运向穂部较多。本文还讨论了叶片维管束结构与光合、运输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光合产物 运输 小麦
下载PDF
普通小麦B基因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于海霞 田纪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24-732,共9页
普通小麦(T.aestivumL.)为一个异源六倍体物种,具有A、B、D三个染色体组,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对各个染色体组进行有关起源、进化、基因定位及基因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分析,可更好的发掘和利用各染色体上的有利基因,拓宽小麦的遗... 普通小麦(T.aestivumL.)为一个异源六倍体物种,具有A、B、D三个染色体组,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对各个染色体组进行有关起源、进化、基因定位及基因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分析,可更好的发掘和利用各染色体上的有利基因,拓宽小麦的遗传变异基础,为在小麦育种中如何引进新的遗传变异及杂优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遗传多样性是进行小麦改良的基础,B基因组含有丰富的抗病、抗虫、抗寒、优质等有益基因,多态性最高。本文对小麦B基因组的组成特点、起源、遗传多样性及基因定位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B基因组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孔令让 王洪刚 +1 位作者 赵吉平 姜丽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5期439-445,共7页
本研究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和普通小麦鲁麦1号为亲本,对其杂种的6个世代(F_1、F_2、F_3、B_1F_2、B_1F_3、B_2F_2)的细胞遗传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杂种F_1开始,随着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杂种后代植株染色体数逐渐减少;植株染... 本研究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和普通小麦鲁麦1号为亲本,对其杂种的6个世代(F_1、F_2、F_3、B_1F_2、B_1F_3、B_2F_2)的细胞遗传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杂种F_1开始,随着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杂种后代植株染色体数逐渐减少;植株染色体数越多,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出现频数、多价体出现类型及频数也越多,但二价体出现个数基本稳定在21左右。通过细胞学鉴定和性状观察,从小偃7430与鲁麦1号杂交的不同世代中选出了几个二体异附加株,有的农艺性状较好;还选出了农艺性状好,细胞学基本稳定的2n=42的株系,初步实现了将偃麦草的某些特异染色体或优良基因导入普通小麦遗传背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普通小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