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关"音乐哲学" 被引量:20
1
作者 陇菲(牛龙菲)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由2001年新版《格罗夫音乐词典》撤掉"音乐美学"词条换上"音乐哲学"词条说起,就"音乐哲学"的当下状况、学科定位、核心课题、关注要点、可能定义、已有收获六个方面, 阐述了作者的意见。本人认为:由... 本文由2001年新版《格罗夫音乐词典》撤掉"音乐美学"词条换上"音乐哲学"词条说起,就"音乐哲学"的当下状况、学科定位、核心课题、关注要点、可能定义、已有收获六个方面, 阐述了作者的意见。本人认为:由于当代中国音乐美学学界哲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建立一个中国学派的音乐哲学学科以期做出具有世界意义之音乐哲学贡献的必要性,已经开始被普遍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哲学 音乐美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城市美学论纲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晖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1-24,共4页
认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要求缜密、完善、系统化的城市美学理论作为规划建设实践的指导;对城市美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学科性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关学 学科范式 学科意义
原文传递
本体论创新与视界开放——对文艺美学学科问题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西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9,共6页
本体论创新与视界开放,既是文艺美学学科性的体现,也是促进该学科发展的重要价值选择。在当代科学与文化不断趋于交叉与融合的背景下,文艺美学作为人文阐释的学科,其本体论研究的重心和方向,应从以往注重对学科自身本体构成的自律性研究... 本体论创新与视界开放,既是文艺美学学科性的体现,也是促进该学科发展的重要价值选择。在当代科学与文化不断趋于交叉与融合的背景下,文艺美学作为人文阐释的学科,其本体论研究的重心和方向,应从以往注重对学科自身本体构成的自律性研究,对学科内部知识形态的系统化生产,自觉转向对人文思想资源与审美价值观念的生产与运用方面来,进一步提高该学科捕捉与提炼问题、阐释与评估现实的观念与能力;在学科的知识构型、研究范式、阐释视野及理论品格等方面,坚持开放性的意识与精神。要实现这种目标,需不断加强人文研究者的精神建构与人格提升,这是促进人文学科发展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学科 本体 本体论 人文阐释
下载PDF
电影工业美学:当代中国特色电影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旭光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5-75,共11页
为了进一步研讨当代中国特色电影理论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建构,在梳理美学、艺术学、电影艺术学、电影学与电影美学等学科的复杂学术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电影工业美学相关研究的体系构架,省思电影工业美学的学科建设意识,探讨... 为了进一步研讨当代中国特色电影理论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建构,在梳理美学、艺术学、电影艺术学、电影学与电影美学等学科的复杂学术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电影工业美学相关研究的体系构架,省思电影工业美学的学科建设意识,探讨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学理依据和布局特点。研究认为,电影工业美学是在国际电影学术理论学术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探索实践中,在当代中国现实和电影产业土壤中生长的“中国式”电影理论体系,是对新型电影观念和生产原则的总结和提升;电影工业美学的学术建构,要坚持立足中国本土,直面电影生产创作、体制运作、格局生态、工业化程度等境况与问题,既有哲学、艺术学、美学、电影学等学科、学术、学理的依托,也基于电影发展的现实问题及电影人创作、生产和工业、产业状况,在理论/实践、继承/创新、传统/当下、外来/本土、工业/美学、艺术/商业等“二元张力”间丰富、重构着中国电影理论;在当下新文科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语境中,电影工业美学的思考、探索和争鸣贯注了学者们关于电影学、电影美学的学科建设自觉意识,具有相当的学术前沿性和学科建构意义,是中国电影学派的有机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艺术学 电影学 电影美学 学科体系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设计美学:学科性质、演进状况、存在问题与可行路径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柏青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0-163,共4页
随着消费社会的日益扩展,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不断蔓延,设计的社会地位日益凸显。设计最后能否被消费者所接受、所认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审美。近年来设计美学的研究呈日益发展壮大之势,但时至今日,其学科性质、对象范围、演进状况... 随着消费社会的日益扩展,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不断蔓延,设计的社会地位日益凸显。设计最后能否被消费者所接受、所认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审美。近年来设计美学的研究呈日益发展壮大之势,但时至今日,其学科性质、对象范围、演进状况、存在问题等依然没有引起学界重视,迫切需要对此加以清理,探寻建设性的可行路径,以利于设计美学的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美学 学科性质 演进状况 存在问题 可行路径
下载PDF
音乐美学边缘化危机的自我觉解及其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叶明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37,共7页
音乐美学学科特征的稳固,在于其研究对象的相对确定性及其自我完善性,其采用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均应有助于学科体系建构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而不是泛化学科边界,消解学科独立之精神。音乐美学研究中的形而上思辨与形而下实证的两极牵引,一... 音乐美学学科特征的稳固,在于其研究对象的相对确定性及其自我完善性,其采用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均应有助于学科体系建构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而不是泛化学科边界,消解学科独立之精神。音乐美学研究中的形而上思辨与形而下实证的两极牵引,一头走向哲学,另一头则走向心理学和社会学,造成音乐美学自身特性的逐渐减弱之趋势,致使音乐美学学科发展面临边缘化危机。化解这一危机的对策在于厘清音乐美学学科基本问题,关注音乐感性样式的多元化特质及其理性表达,请音乐美学回到感性学,回到音乐美学学科之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音乐哲学 学科独立性 研究对象 边缘化危机
原文传递
桥梁景观设计在城市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聂拥军 祁巍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第8期71-73,11-12,共3页
以深圳彩虹桥的桥梁设计为例,首先介绍了桥梁景观设计等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桥梁设计中环境因素、造型功能、文化特色等,深入探究桥梁设计的创新构想。
关键词 景观设计理论 美学与环境 城市桥梁 设计原则
下载PDF
中国现代“美学范畴”概念的发生
8
作者 韩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美学范畴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基质,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依托。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学”“范畴”作为日语借词进入中国学术语境,但两者鲜有连用,以“美学”为视域的“范畴”言说,亦局限在西方式、哲学式的框架下。20世纪20年代以后,“... 美学范畴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基质,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依托。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学”“范畴”作为日语借词进入中国学术语境,但两者鲜有连用,以“美学”为视域的“范畴”言说,亦局限在西方式、哲学式的框架下。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感范畴”“中国美学的范畴”“审美范畴”等术语的出现,不仅表明中西对话开始平等,也彰显出哲学美学与艺术美学的深度交融,更加为中国式“美学范畴”概念及认知的出现提供了学理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科化的努力及权力话语的影响,推动了“美学范畴”的“借形立魂”进程,中国意义上的“美学范畴”认知最终形成,个案研究系统展开。总体上,中国“美学范畴”经历了哲学范畴期、美感范畴期、美学范畴期三个阶段,其中蕴含着“引入——对接本土化——艺术学抽象化”的内在理路,这一过程亦显现出学科意义上“中国美学”确立、发展的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美学范畴 学科化
下载PDF
论美育学学科的三维构成及内在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彦顺 《美育学刊》 2012年第1期5-10,共6页
美育学主要是由美学、心理学、教育学交叉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但是,其"综合性"并不意味着研究对象的割裂,也不意味着三个学科的机械交叉与累加。高质量的审美生活的获得是美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有必要探讨在美育学知识体系... 美育学主要是由美学、心理学、教育学交叉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但是,其"综合性"并不意味着研究对象的割裂,也不意味着三个学科的机械交叉与累加。高质量的审美生活的获得是美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有必要探讨在美育学知识体系中保持这一对象的完整性与独特性,在此前提下进行美学、心理学与教育学三维的内在联接,从而使得美育学知识体系能够合乎逻辑地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学 美学 心理学 教育学 审美生活 学科
下载PDF
重审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问题——艺术学的尴尬处境及其化解之道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勇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145,216,共10页
体制中的艺术学不同于学理上的艺术学。学理上的艺术学是一个处境尴尬的学科,主要表现为"泛化的尴尬"、"居中的尴尬"、"时代的尴尬"。被"泛化"了的、作为庞大学科群之总称的"艺术学"... 体制中的艺术学不同于学理上的艺术学。学理上的艺术学是一个处境尴尬的学科,主要表现为"泛化的尴尬"、"居中的尴尬"、"时代的尴尬"。被"泛化"了的、作为庞大学科群之总称的"艺术学",并无学术意义;作为"美学—艺术学—门类艺术学"模式中的一个"居中"学科,其实未必需要;艺术学产生于一个实证主义的时代,如今再坚持其"经验学科"的性质,有些不合时宜。导致这些尴尬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合理地处理艺术学和美学的关系问题。在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问题上,已有两种看法:一是主张两者不可分开,分开则艺术学丧失根基;二是主张两者应当分开,分开才有艺术学的独立。这两种看法都不圆满,应当探索第三种途径,即主张艺术学既不应与美学分离,又不必依附于美学。要打通这一途径,须进入现象学的视野,颠倒美与艺术的传统关系,借助于"存在论—认识论"的对比模式、在"艺术—科学"的关系中界定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美学 经验学科 艺术哲学 现象学 关系 学科建设
下载PDF
身体的规训与审美:文化史视域中的中国现代早期女性内衣 被引量:5
11
作者 简圣宇 《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139-154,共16页
中国学界对现代女性内衣的研究起步很早,而且基本与当时的世界主流保持同步。现代女性内衣进入大众视野跟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有着深层关联,是以审美来反对身体规训的文化武器。身体美学在服饰领域的显现,包含美观和舒适这两个方面。为了... 中国学界对现代女性内衣的研究起步很早,而且基本与当时的世界主流保持同步。现代女性内衣进入大众视野跟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有着深层关联,是以审美来反对身体规训的文化武器。身体美学在服饰领域的显现,包含美观和舒适这两个方面。为了反对束胸的"小马甲",中国的知识阶层从20世纪初就开始从社会动员的角度关注现代女性内衣。女性内衣并不仅仅是女人自己的贴身之物,而且是一部穿在身上的文化史,体现了身体文化政治与审美意识。中国社会对现代女性内衣的接受史,同时是一部女性解放运动不断深入的社会史,以及女性内衣从束缚走向自由和呵护的审美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早期 女性内衣 身体审美 规训
下载PDF
艺术学学科自觉的前奏1978-1985年的门类美学研究扫描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晓霞 《艺术探索》 2016年第3期99-105,共7页
1978-1985年是"新时期"的初始阶段,在"美学热"的冲击下,各艺术门类围绕各自的内在规律及学科本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广泛的探索,形成了门类美学研究的理论热潮。尽管带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历史局限性,但这一时期的门类美学作为... 1978-1985年是"新时期"的初始阶段,在"美学热"的冲击下,各艺术门类围绕各自的内在规律及学科本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广泛的探索,形成了门类美学研究的理论热潮。尽管带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历史局限性,但这一时期的门类美学作为历史进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阶段,为后来的艺术学学科建构勾勒出基本框架,在艺术学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门类 形象思维 形式与内容 门类美学 艺术学科
下载PDF
生命美学再认识:美学自律与审美自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伯飞 韦统义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0-42,共3页
生命美学被认为是"中国当代美学第五派"。生命美学产生于实践美学并对实践美学有所超越,真正地恢复了美学自律与审美自律,还美、审美于人。
关键词 生命美学 美学自律 审美自律 实践美学 中国 当代美学 美学思想
下载PDF
试论中国当代美学的“缺席”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邢研 朱立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48,共9页
“中国当代美学是否已缺席了当今世界美学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困扰着中国当代美学继续发展而又挥之不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当代美学“缺席”的看法是不无道理的。其与西方美学之间不对等的学科地位、交流互鉴方式以及双方在理... “中国当代美学是否已缺席了当今世界美学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困扰着中国当代美学继续发展而又挥之不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当代美学“缺席”的看法是不无道理的。其与西方美学之间不对等的学科地位、交流互鉴方式以及双方在理论路径发展上的“错位”确实导致后者对于前者关注与理解的不足,造成二者之间交流的困难,并由此导致中国当代美学在西方美学视域中的“缺席”。但这种基于西方美学维度得出的判断却也忽略与遮蔽了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理论建构的意义与价值。而从中国当代美学自身发展来看,其不仅没有“缺席”于世界美学的发展,反而构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对世界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西方美学 缺席 学科发展 理论建构
下载PDF
清末民初“美学”课程的设置与现代中国美学学科的成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泽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92,共10页
美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在中国得以成立,与近代以来中国大学中美学课程的设置具有密切关系。清朝末年出台的《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工科建筑学专业须开设美学课。这是美学进入中国大学课程体系之始。这一设置是对于日本大学制度的模仿。... 美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在中国得以成立,与近代以来中国大学中美学课程的设置具有密切关系。清朝末年出台的《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工科建筑学专业须开设美学课。这是美学进入中国大学课程体系之始。这一设置是对于日本大学制度的模仿。《奏定大学堂章程》中,文科各专业并未设置美学课,这反映出设计者对美学的性质与意义还缺乏了解。民国成立以后,当时的教育部门规定大学文科哲学、文学专业均须开设美学课。在教育部门的规定指导下,北京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的文科专业纷纷设置了美学课,部分师范学校、美术专科学校也设置了美学课,美学逐渐成为中国大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美学课的设置提高了美学的地位,刺激了美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有力推动了现代中国美学学科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学科 美学课程 近代教育变革
原文传递
关于新闻美学学科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凤远 赵勇 《菏泽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3-57,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闻美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就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时至今日,尽管新闻美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在新闻传播学界依然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但是新时代的新闻美学学科应当在总结和反思新闻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围绕新闻美学学科...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闻美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就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时至今日,尽管新闻美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在新闻传播学界依然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但是新时代的新闻美学学科应当在总结和反思新闻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围绕新闻美学学科的产生、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美学 学科建设 新闻传播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美学学科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洁 《大学教育科学》 2007年第6期80-84,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而没有形成独立学科形态的美学理论体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美学界空前活跃,高等院校的设科建系以及专业研究团体的出现等方面都标示着中国美学学科的形成。
关键词 中国美学 学科 20世纪二 三十年代
下载PDF
美学,应对复兴与学科性危机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崇杰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1期46-56,共11页
复兴是历史的叙事,回顾美学几度冷暖起伏,当下多种对"美学复兴"的不同描述与价值倾向以及在"后学科"和"后理论"状况下,学科性危机是在后现代多元化与过渡性中出现的悖论。应对策略为:进出于学科边界内外... 复兴是历史的叙事,回顾美学几度冷暖起伏,当下多种对"美学复兴"的不同描述与价值倾向以及在"后学科"和"后理论"状况下,学科性危机是在后现代多元化与过渡性中出现的悖论。应对策略为:进出于学科边界内外。以人类审美活动为基本研究对象划定的美学边界的存在为前提,方谈得上进出,在学科内,把边界划得更细、更严,范畴概念更明晰、确定,特别是在真善美三分上把美学与真理认识、伦理道德及日常生活严格区分开来;在边界外,路子走得更宽,介入广泛的文化批评与社会批判,实践地"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复兴 学科性 危机 学科边界 日常生活 应对策略 研究对象 严格区分 文化批评 审美活动 社会批判 人的解放 伦理道德 价值倾向 真善美 学科内 后现代 后理论 过渡性
下载PDF
论“学科之美”
19
作者 刘冬梅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0-64,共5页
"学科之美"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价值关系,但又高于价值关系,发生在具有主体特性的学科对象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具有"人化"的价值取向和动态发展的过程两个特征。"学科之美"的表现形式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 "学科之美"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价值关系,但又高于价值关系,发生在具有主体特性的学科对象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具有"人化"的价值取向和动态发展的过程两个特征。"学科之美"的表现形式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即学科内容的内在美和内容表达的形式美,二者都包括存在型载体和性质型载体两大类。学科内容美和形式美共同构成"学科之美"的整体。"学科之美"的研究以"情感是目的"作为其理论之基,旨在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情知融合和学生的自我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之美 美的本质 美的载体
下载PDF
现代书法审美自律的困境与出路
20
作者 潘端伟 邵家瑜 +2 位作者 秦蒲红 房宝金 唐承鲲 《上海视觉》 2022年第2期47-52,共6页
文章以陈振濂和张桂光关于书法发展方向的争议为引子和案例,分析书法在审美现代性语境下的审美自律问题。书法从书斋走向展厅催生出“展览体”,这是书法审美自律开启的表现;基于展厅的场域效应,陈振濂“鸿篇巨制”说的提出是书法审美自... 文章以陈振濂和张桂光关于书法发展方向的争议为引子和案例,分析书法在审美现代性语境下的审美自律问题。书法从书斋走向展厅催生出“展览体”,这是书法审美自律开启的表现;基于展厅的场域效应,陈振濂“鸿篇巨制”说的提出是书法审美自律的探索推进。但是这种探索引发“走进千万家”说的反驳。这其实是书法在追求审美自律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文章借鉴法兰克福学派关于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思想,分析了书法审美自律性与社会性关系的特殊性,指出书法必须皈依“书道”,以形式通达生命才能介入社会与时代。这才是书法审美自律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审美 现代性 自律 形式 社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