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舞基本范畴“变”与“韵”的审美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曼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76-79,共4页
中国古典舞"变"与"韵"的基本范畴是源于对中国古典舞身体"体现"的分析和总结,它是在中国古典审美精神影响下舞蹈本体的反映,也是当代人对古代人生境界的感悟与显现。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基本范畴 审美形态 审美分析
下载PDF
从“重气”到“尚韵”:中国文人画美学品格变迁理路探究
2
作者 曹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24,共15页
考察从东晋顾恺之始至清末民初康有为、陈师曾和徐悲鸿等众多有识之士论画的1500多年绘画历史,我们发现,中国文人画的美学品格经历了一个由“重气”到“尚韵”的变迁理路。而在中国文人画美学品格发生转折的关键点上,顾恺之、谢赫、张... 考察从东晋顾恺之始至清末民初康有为、陈师曾和徐悲鸿等众多有识之士论画的1500多年绘画历史,我们发现,中国文人画的美学品格经历了一个由“重气”到“尚韵”的变迁理路。而在中国文人画美学品格发生转折的关键点上,顾恺之、谢赫、张彦远、荆浩、郭若虚、苏轼、米芾、赵孟頫和董其昌等书画家,担负起了历史给予他们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尤其是明末画家董其昌,他对“董、巨逸轨”的中国文人画图式语言赞叹至极,并对中国文人画的“尚韵”理论作了全面、深刻且系统的总结。因此,从某种层面而言,中国文人画“尚韵”的理论主张始于苏轼,成于董其昌,的确是有道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画 美学品格 重气 尚韵
下载PDF
汉语口语审美范畴论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姜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46-160,共15页
"韵"、"势"、"味"、"趣"是汉语口语的四个审美范畴,它们涉及到了汉语口语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作为诉诸于人的感性形式的口语,其形式上的美肯定是占主要的,因而从口语审美的静态和微观表现上,... "韵"、"势"、"味"、"趣"是汉语口语的四个审美范畴,它们涉及到了汉语口语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作为诉诸于人的感性形式的口语,其形式上的美肯定是占主要的,因而从口语审美的静态和微观表现上,取"韵"范畴作为代表;从口语审美的动态和宏观表现上,取"势"范畴作为代表。"韵"的基础上构成了更加富有整体性和节奏感的"势";从口语审美的内涵上,取"味"范畴作为代表,"势"是"味"的决定因素之一;在汉语口语的内外结合上,用"趣"范畴来表达汉语口语与其他口语的区别。这四个范畴相互联系、共同依存,组成了认识汉语口语美学现象的网络上的纽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范畴
下载PDF
中国汉代文人的音乐审美倾向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鑫鑫 王建坤 《黄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7-91,共5页
汉代是古代音乐发展的第一次高峰时期,其中汉代文人对音乐的审美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今后发展。汉代音乐发展中,文人重视对音乐中个性的表达与追求,强调"至道",致力于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含蓄"与"弦外之... 汉代是古代音乐发展的第一次高峰时期,其中汉代文人对音乐的审美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今后发展。汉代音乐发展中,文人重视对音乐中个性的表达与追求,强调"至道",致力于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含蓄"与"弦外之音"的良好美学感受,所以在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独特的审美境界,并产生了相对深刻、独立而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文人 审美取向 虚韵 审美倾向
下载PDF
审美观照下的汉英翻译实践论
5
作者 蔡爱春 胡世平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翻译与美学渊源深厚,纵观中国传统译论,从支谦的"不加文饰"、道安的"案本而传"到严复的"译事三难",又至傅雷的"神似"与钱钟书的"化境"说等等,无不以美学为理论基础。将选取美学范畴... 翻译与美学渊源深厚,纵观中国传统译论,从支谦的"不加文饰"、道安的"案本而传"到严复的"译事三难",又至傅雷的"神似"与钱钟书的"化境"说等等,无不以美学为理论基础。将选取美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审美观照为出发点来探讨其对英汉互译的指导作用;从音韵美感、意境美感和语体美感三方面探讨如何在审美观照的指导下实现对原文的审美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照 音韵 意境 文体 审美再现
下载PDF
“韵味”与“幽玄”之美
6
作者 陆婧 《新余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6-28,共3页
"韵味"与"幽玄"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核心的美学范畴和审美理想。由于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不尽相同,这两个范畴在形成发展、美学特征和审美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二者在共同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的共同理想上却有着诸多... "韵味"与"幽玄"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核心的美学范畴和审美理想。由于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不尽相同,这两个范畴在形成发展、美学特征和审美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二者在共同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的共同理想上却有着诸多的相同及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范畴 韵味 幽玄 美学特征
下载PDF
基于材料的现代书籍设计美学意蕴研究
7
作者 宋依婧 陈辉 《绿色包装》 2022年第9期130-133,共4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式电子书的普及,传统的纸质书籍已然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基于此产生了许多服务于现代书籍设计的材料。本文通过介绍现代书籍设计中常使用的材料及其重要地位,再通过重点研究现代书籍设计的实际案例,进而发掘...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式电子书的普及,传统的纸质书籍已然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基于此产生了许多服务于现代书籍设计的材料。本文通过介绍现代书籍设计中常使用的材料及其重要地位,再通过重点研究现代书籍设计的实际案例,进而发掘现代书籍设计的人性化之美、情感互动之美、绿色环保之美、文化传承之美以及高科技之美。新时代下,书籍设计对树立“文化自信”、促进“生态和谐”愈发重要,今后的书籍设计也将更多考虑对人与自然的关怀,本文的相关研究为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现代书籍设计 美学意韵
下载PDF
许渊冲诗歌翻译“三美论”再议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静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16-117,共2页
"三美论"是中国古诗词英译大家许渊冲先生总结出来的古诗英译美学追求。三美之中,作为内容的"意美"本应是翻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作为形式的"音美"和"形美"次之。但是,在许先生的翻译实践... "三美论"是中国古诗词英译大家许渊冲先生总结出来的古诗英译美学追求。三美之中,作为内容的"意美"本应是翻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作为形式的"音美"和"形美"次之。但是,在许先生的翻译实践中却表现出一种对形式的极端追求,以"音美"和"形美"作为翻译时先入为主的前提条件,从而导致了诸多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美论 内容 形式 意象 意境
下载PDF
论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向兰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91-95,共5页
美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音乐美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单从形式的角度论述诗歌的音乐美是偏颇、低层次的。诗歌以抒情为主要特征,抒情是诗歌的主要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诗歌的音乐美并不完全表现在形式、声音的组合效果... 美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音乐美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单从形式的角度论述诗歌的音乐美是偏颇、低层次的。诗歌以抒情为主要特征,抒情是诗歌的主要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诗歌的音乐美并不完全表现在形式、声音的组合效果上,还取决于声和情的和谐、声情并茂上。只有声情和谐、声情并茂,才是诗歌音乐美的最高境界,诗歌的音乐美才算是最完善的。文章从节奏、押韵、音调、声情诸方面论述了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格律诗 音乐美 节奏 押韵 音调 声情
下载PDF
从《人间词话》看词之美学特质
10
作者 赵京立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7年第8期64-67,共4页
王国维先生在其美学著作《人间词话》中将词的美学特质概括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工于"要眇宜修",它通过固定的体式——词牌,将美的形式固化,优秀... 王国维先生在其美学著作《人间词话》中将词的美学特质概括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工于"要眇宜修",它通过固定的体式——词牌,将美的形式固化,优秀的词人以惊世的才华和独特的匠心将语言运用到了和谐与美的极致。词丰于情韵悠长,它通常提取生活中某种难以言表的心绪、情怀、意趣去点染兴发,融情于景感物伤怀,精微、细密,多层次地展示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质 要眇宜修 情韵悠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