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含水后期油田细分单砂层的地质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吕晓光 于洪文 +1 位作者 田东辉 郑兴范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5-349,共5页
以大庆油田为例阐述了细分单砂层在高含水后期油田地质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开展细分单砂层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储层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展布、更精确地认识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从而为油田调整、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 高含水后期 油田 单砂层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河床调整规律 被引量:24
2
作者 夏军强 李洁 张诗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9-55,共7页
小浪底水库的运用改变了坝下游的水沙条件,引起了黄河下游河道的再造床过程,给防洪及滩地利用等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利用黄河下游1999—2015年水沙及断面地形等实测资料,分析了近期黄河下游河床的调整过程及特点:1进入下游河道的年均沙... 小浪底水库的运用改变了坝下游的水沙条件,引起了黄河下游河道的再造床过程,给防洪及滩地利用等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利用黄河下游1999—2015年水沙及断面地形等实测资料,分析了近期黄河下游河床的调整过程及特点:1进入下游河道的年均沙量仅为0.88亿t,累计河床冲刷量达18.7亿m3,其中游荡段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72%,在冲刷过程中河道纵比降变化不大,河床粗化较为明显,床沙中值粒径由建库前的0.06 mm增大到水库运用后的0.15 mm;2河床断面形态调整较为显著,下游各河段调整均表现为向窄深方向发展,其中游荡段主槽展宽较为明显,平滩河宽由1999年的943 m增大到2015年的1 275 m,过渡段及弯曲段的平滩河宽调整较小,此外各河段平滩流量也显著增大,游荡段、过渡段、弯曲段平滩流量分别由1999年汛后的3 229、2 339、3 080 m3/s增大到2015年汛后的7 126、4 864、4 721m3/s;3河床平面形态总体保持稳定,各河段深泓摆动幅度均有所下降,其中游荡段的年平均深泓摆动幅度由建库前的234 m降低到水库运用后的123 m;4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如平滩河宽、平滩水深、平滩面积、平滩流量)及深泓摆动强度与水库运用后前4 a平均的水流冲刷强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调整 断面形态 平面形态 河段平滩流量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水沙复杂变化与河床调整的关系 被引量:22
3
作者 曹文洪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6,共6页
冲积河流具有自动调整的功能,针对不同的来水来沙和边界条件,河流会作出相应的调整。1986年以来黄河下游水沙呈现有效造床洪水峰值减小且出现频率下降,枯水历时大幅度增加和小流量对河道的造床作用加强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黄河水沙变... 冲积河流具有自动调整的功能,针对不同的来水来沙和边界条件,河流会作出相应的调整。1986年以来黄河下游水沙呈现有效造床洪水峰值减小且出现频率下降,枯水历时大幅度增加和小流量对河道的造床作用加强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黄河水沙变化特性,探讨了河床沉积与形态调整的变化。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特性与不同时期年均来沙系数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当年均来沙系数小于0 015时,下游河道处于不淤的临界状态。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控水沙过程,保证一定规模的造床流量,对于塑造黄河下游合理的滩槽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河床调整 水库调节 黄河下游 河势
下载PDF
调整井复杂地层压力预测的新方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肖国益 王秀东 +1 位作者 李连坤 高善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年第2期7-9,共3页
针对中原油田调整井钻井过程中存在井涌、井漏、井塌、卡钻甚至导致工程报废等复杂情况及事故问题 ,利用测井资料 ,通过室内实验、力学分析、油藏模拟、模式建立、软件编程、数据处理与结果预测 ,建立了沿井眼剖面连续预测调整井地层孔... 针对中原油田调整井钻井过程中存在井涌、井漏、井塌、卡钻甚至导致工程报废等复杂情况及事故问题 ,利用测井资料 ,通过室内实验、力学分析、油藏模拟、模式建立、软件编程、数据处理与结果预测 ,建立了沿井眼剖面连续预测调整井地层孔隙、坍塌和破裂三项压力的新方法 ,在 6口调整井的 19个开发层系及复杂井段中的现场试验效果很好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井 复杂油气藏 井眼稳定 孔隙压力 破裂压力 预测 中原油田 地层压力
下载PDF
聚胺微泡沫钻井液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8
5
作者 牛步青 黄维安 +4 位作者 王洪伟 徐加放 贾江鸿 邱正松 张世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34,105,共5页
针对孔隙或裂缝性低压地层井漏、井塌及油气层损害等多种技术难题,以聚胺为水化抑制剂,结合微泡沫钻井液特点,构建了聚胺微泡沫钻井液体系。通过调整搅拌速度、优选加重剂、增黏剂加量及p H值等手段,使聚胺微泡沫钻井液密度在0.43~1.15 ... 针对孔隙或裂缝性低压地层井漏、井塌及油气层损害等多种技术难题,以聚胺为水化抑制剂,结合微泡沫钻井液特点,构建了聚胺微泡沫钻井液体系。通过调整搅拌速度、优选加重剂、增黏剂加量及p H值等手段,使聚胺微泡沫钻井液密度在0.43~1.15 g/cm3之间可调。研制的聚胺微泡沫钻井液体系的抗温达120℃,可抗12%氯化钠、20%海水、12%劣质土、21%柴油污染,具有较好的防漏堵漏性能及储层保护效果。聚胺微泡沫钻井液兼有聚胺的表面水化、渗透水化抑制作用,加之较低的表面张力、活度,具有屏蔽暂堵性,在井壁上形成半透膜,可起到良好的防止井壁坍塌和保护油气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沫钻井液 聚胺 井壁稳定 防漏堵漏 密度调节 防止地层损害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与储层适应性对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荣健 薛宝庆 +2 位作者 卢祥国 康晓东 李建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2,92,共5页
以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代表的抗盐型聚合物在油田提高采收率实践中获得了良好增油降水效果。但是矿场实践中往往只重视聚合物溶液视黏度,而忽视聚合物溶液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与储层孔隙和非均质性间的匹配关系。以SZ36-1油田储层地质特征... 以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代表的抗盐型聚合物在油田提高采收率实践中获得了良好增油降水效果。但是矿场实践中往往只重视聚合物溶液视黏度,而忽视聚合物溶液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与储层孔隙和非均质性间的匹配关系。以SZ36-1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疏水缔合聚合物缔合程度及其调节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储层非均质性与疏水缔合聚合物缔合程度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750 mg/L的AP-P4溶液中加入β-环糊精(β-CD),β-CD加量由0增至0.08%时,β-CD/AP-P4体系的黏度由172.1 m Pa·s降至7.7 m Pa·s,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由1078.2 nm减至500.1 nm,与之相适应的岩心渗透率极限由1500×10-3μm2降至150×10-3μm2。由此可见,加入β-CD可以调节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中超分子聚集体尺寸及其大小分布,进而改善其与储层岩石孔喉间匹配关系。岩心非均质性不同,与之相适应疏水缔合聚合物缔合程度也不同。只有驱油剂体系与岩心孔喉相匹配时,采收率增幅才能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调节方法 油层适应性 实验评价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reservoir and remaining oil prediction based on flow unit analysis 被引量:4
7
作者 YIN TaiJu1,ZHANG ChangMin1,ZHANG ShangFeng1,WANG ShouPing2 & MAO LiHua2 1 Key Laboratory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Oil and Gas Resources,Ministry of Education,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3,China 2 Zhongyuan Oilfield of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oration,Puyang 457001,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120-127,共8页
Through natural partition and clustering analysis,four kinds of flow units were distinguished in Pu53 block,Pucheng Oilfield. Taking the short-term cycle as studying unit,the two-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each type ... Through natural partition and clustering analysis,four kinds of flow units were distinguished in Pu53 block,Pucheng Oilfield. Taking the short-term cycle as studying unit,the two-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each type of flow units was forecasted and the short-term cycle was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based on the two-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 units. The remaining oil was predicted by conceptual simulation,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modeling. The results showed obvious control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flow units to the remaining oil. E and G units in type I and type II short-term cycles which are distributed continuously in large areas are mostly flooded,while the uncontrolled small isolated G flow unit in type III short-term cycles which were mainly made of F flow unit and F flow unit with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become the accumulating place for remaining oil. Thus the development adjustment strategy should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scale E and G units,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III short-term cycles,and block out type I short-term cycles. This strategy improves the development of Pu53 block obv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unit classification reservoir evaluation reservoir FORECAST REMAINING OIL development RESPONSE adjustment PROJECT
原文传递
林甸断陷三维地震资料叠前连片处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初海红 陈志德 +1 位作者 黄伟东 赵忠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9-153,共5页
由于林甸断陷三维地震工区的施工年度、采集因素不同,致使原来分块处理的资料品质在时间、振幅、频率、波形上存在很大差异,难以满足对该区的统一构造成图和储层预测要求,因此研究了近地表模型约束折射波层析静校正、基于覆盖次数的... 由于林甸断陷三维地震工区的施工年度、采集因素不同,致使原来分块处理的资料品质在时间、振幅、频率、波形上存在很大差异,难以满足对该区的统一构造成图和储层预测要求,因此研究了近地表模型约束折射波层析静校正、基于覆盖次数的能量调整和分区块子波整形技术。连片处理后,区块间在振幅、频率、相位等方面的拼接自然、合理,为后期的区块统一构造成图、火山岩储层预测及探井部署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处理 模型静校正 能量调整 子波整形 构造成图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隐蔽圈闭发育模式 被引量:5
9
作者 伍家和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4期15-18,24,共5页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三工河组二段是增储上产的主力层位,以隐蔽、调整型油气藏为主,勘探风险较大。应用沉积学与地球物理结合的方法研究认为主要勘探目的层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J_1s_2)沉积背景与后期车-莫古隆起的演化是后期油气调整...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三工河组二段是增储上产的主力层位,以隐蔽、调整型油气藏为主,勘探风险较大。应用沉积学与地球物理结合的方法研究认为主要勘探目的层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J_1s_2)沉积背景与后期车-莫古隆起的演化是后期油气调整的主控因素。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J_1s_2~2)沉积环境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上亚段(J_1s_2~1)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时受车-莫古隆起雏形——局部水下低凸影响砂体展布,沉积后又受车-莫古隆起掀斜调整改造作用,早期形成的储存于侏罗系的原生油藏也随车-莫古隆起的调整而改造,下亚段(J1s_2~2)辫状河道砂体叠置、砂体连通性好,油气逸散严重,上亚段(J_1s_2~2)砂泥交互沉积,受后期调整作用小。提出了缓坡远源相控+水下低凸控砂控圈模式,下亚段(J_1s_2~2)主要寻找构造(断块+低幅度背斜)油气藏为主,上亚段(J_1s_2~1)寻找岩性油气藏为主的勘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型油气藏 三工河组二段 水下低凸起 车-莫古隆起 准噶尔盆地腹部
下载PDF
莫西庄油田庄101井区低含油饱和度古油藏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端川 林承焰 +3 位作者 任丽华 郭威 马鹏杰 狄喜凤 《非常规油气》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莫西庄油田庄101井区在成藏期后经历了车莫古隆起演化的不同阶段,在喜山运动的掀斜作用造成的单斜构造上,形成典型的油水关系复杂的含油饱和度呈低值的古油藏。通过对庄101井区内该油藏的储层发育情况、流体特性、油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 莫西庄油田庄101井区在成藏期后经历了车莫古隆起演化的不同阶段,在喜山运动的掀斜作用造成的单斜构造上,形成典型的油水关系复杂的含油饱和度呈低值的古油藏。通过对庄101井区内该油藏的储层发育情况、流体特性、油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综合描述,认为该井区油藏内含油饱和度之所以呈低值,是由构造调整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共同控制造成的。通过对古油藏特征的描述,认为该类型油藏与现今油藏底部低含油饱和度层段的形成机理相似,而油气运移路径上难以形成可供挖潜的油层段。储层非均质程度较高、成藏期为古构造高点、在油气成藏后发生构造调整的区域是进行剩余油挖潜的新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庄油田 低含油饱和度 古油藏 构造调整 储层非均质 剩余油
下载PDF
王英水库防洪限制水位调整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文凯 余春华 《水电与新能源》 2013年第1期16-18,22,共4页
介绍了王英水库的工程概况及汛限水位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汛限水位调整后的效益及需解决的问题,并结合水库的实际,论述了调整汛限水位的方案,包括汛期的划分、分期洪水设计、汛限水位确定的方法等。
关键词 汛限水位 调整 王英水库
下载PDF
涠洲12-1C平台调整井储层损害分析与完井液体系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简成 孟文波 +2 位作者 罗鸣 郭浩 向兴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10期62-68,共7页
系统分析评价了涠洲12-1C平台调整井目标储层损害因素,提出了完井液体系优化与产能释放措施建议,并优选了核心处理剂,系统评价了优化后完井液体系性能。结果表明,钻完井过程中主要损害因素为低渗水锁和储层水敏;优化后完井液体系具有溶... 系统分析评价了涠洲12-1C平台调整井目标储层损害因素,提出了完井液体系优化与产能释放措施建议,并优选了核心处理剂,系统评价了优化后完井液体系性能。结果表明,钻完井过程中主要损害因素为低渗水锁和储层水敏;优化后完井液体系具有溶蚀性好、防膨性强、腐蚀性小、防水锁性好等特点,优化后的单项流体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性能和储层改造性能;提出的涠洲12-1C平台调整井钻完井液体系使用建议有利于充分释放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井 储层损害 完井液 水锁 产能释放
下载PDF
ADJUSTMENT OF RESERVOIR MANAGEMENT
13
作者 Peng Jiancheng Zhu Shuiqiao(No.2 Production Plant of Xinjiang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China Oil & Gas》 CAS 1998年第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OIL reservoir adjustment MANAGEMENT
下载PDF
Gas expansion caused by formation uplifting and its effects on tight gas accumulation:A case study of Sulige gas field in Ordos Basin,NW China
14
作者 LI Jun ZHAO Jingzhou +4 位作者 WEI Xinshan SHANG Xiaoqing WU Weitao WU Heyuan CHEN Meng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6期1266-1281,共16页
Gas expansion caused by significant exhumation in the Sulige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since Late Cretaceous and its effects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comprehensive ... Gas expansion caused by significant exhumation in the Sulige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since Late Cretaceous and its effects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eochemical,fluid inclusion and production dat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as volume expansion since the Late Cretaceous was the driving force for adjustment and secondary charging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the Sulige gas field of the Ordos Basin.The gas retained in the source rocks expanded in volume,resulting in gas re-expulsion,migration and secondary charging into reservoirs,while the gas volume expansion in the tight reservoirs caused the increase of gas saturation,gas-bearing area and gas column height,which worked together to increase the gas content of the reservoir and bring about large-scale gas accumulation events.The Sulige gas field had experienced a two-stage accumulation process,burial before the end of Early Cretaceous and uplifting since the Late Cretaceous.In the burial stage,natural gas was driven b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verpressure to migrate and accumulate,while in the uplifting stage,the gas volume expansion drove internal adjustment inside gas reservoirs and secondary charging to form new reservoirs.On the whole,the gas reservoir adjustment and secondary charging during uplifting stage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eastern gas field than that in the west,which is favorable for forming gas-rich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ifting erosion and unloading abnormal pressure gas volume expansion adjustment of gas reservoir secondary charging two-stage accumulation Sulige gas field Ordos Basin
下载PDF
裂缝地层调整井压力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东华 李翠楠 +1 位作者 张庆辉 鄢庆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1,115,共3页
由于裂缝地层的流体流动具有明显的无规律性,难以给予合理的定量描述。经过多年的开发,长期受不断变化的注、采工作制度的影响,油藏地层压力系统极度紊乱和不均衡,地层孔隙压力分布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地应力状态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由于裂缝地层的流体流动具有明显的无规律性,难以给予合理的定量描述。经过多年的开发,长期受不断变化的注、采工作制度的影响,油藏地层压力系统极度紊乱和不均衡,地层孔隙压力分布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地应力状态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地层中出现了压力亏空区和憋压区,而且地层压力时刻动态变化,如果部分区域垂直裂缝及微细缝极为发育。然而,在进行调整井地层压力预测时,油田有关工作人员普遍采用的是基于均质地层假设条件的等压图方法,调整井地层压力难以准确预测。因此,频繁出现的复杂情况严重制约着调整井钻井施工进度,造成钻井成本居高不下。为此,首先利用裂缝网络系统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来研究其渗透特性,给出相应的张量计算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裂缝网络地层中调整井地层压力的单因素影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地层 调整井 压力分布 地层孔隙压力 地层压力
下载PDF
水库工程调整概算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敏 《江西水利科技》 2015年第6期470-473,共4页
通过对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调整概算的案例分析,真实地反映了工程的实际投资,并从征地拆迁补偿费变化、设计变更等分析超概的主要原因.对工程投资控制提供了建议,对以后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调整概算编制可提供参考.
关键词 调整概算 水库工程 案例分析
下载PDF
流溪河模型在白盆珠水库入库洪水模拟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正行 郝振纯 +2 位作者 陈洋波 王加虎 黄锋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利用流溪河模型对广东省内白盆珠水库的入库洪水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采用200 m精度的DEM数据、1 km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数据构建了模型,并将流域水系分为5级不同的河道,通过在河道上设置结点将河道分为48条虚拟河段,对不同的... 利用流溪河模型对广东省内白盆珠水库的入库洪水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采用200 m精度的DEM数据、1 km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数据构建了模型,并将流域水系分为5级不同的河道,通过在河道上设置结点将河道分为48条虚拟河段,对不同的虚拟河段赋予不同的河道参数。在给定模型参数初值的基础上,分别用3场和11场洪水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调整和验证。结果表明,流溪河模型对白盆珠水库入库洪水的模拟效果较好,推求的参数具有物理基础,对于洪水模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洪水模拟及预报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模拟 分布式水文模型 流溪河模型 参数调整 白盆珠水库
下载PDF
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实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岳川 于洋 邓大卫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运用GPS相对静态测量技术,按照D级GPS控制网的要求,采用边连式的布网方案,设计并实测了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再通过LGO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控制网平差,获取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数据。该GPS平面控制网的建设将为黑洼水库地区的规划... 运用GPS相对静态测量技术,按照D级GPS控制网的要求,采用边连式的布网方案,设计并实测了黑洼水库地区GPS平面控制网,再通过LGO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控制网平差,获取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数据。该GPS平面控制网的建设将为黑洼水库地区的规划建设和地形测量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平面控制网 GPS静态测量 平差处理 黑洼水库
下载PDF
埕岛油田主体南区综合调整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胜利 李现根 刘香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47-151,8,共5页
针对埕岛油田南区馆陶组上段井网加密后新钻井地质资料和新的储层反演结果,深化了油藏地质认识;综合应用油藏工程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合理注采比、合理注水时机、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合理生产压差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 针对埕岛油田南区馆陶组上段井网加密后新钻井地质资料和新的储层反演结果,深化了油藏地质认识;综合应用油藏工程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合理注采比、合理注水时机、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合理生产压差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油井射孔,水井分段及水井射孔层位进行了优化,根据最终的优化结果,制定单井投产投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 综合调整 油藏模型 剩余油 优化注采参数
下载PDF
钟市油田高含水期综合调整研究
20
作者 汤春云 彭裕林 徐义卫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9-91,共3页
根据钟市油田的复杂地质条件和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现状,运用地震、地质、测井、生产动态资料,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重建构造、沉积、储层模型,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优化调整方案,摸索出一套较完善的适宜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综... 根据钟市油田的复杂地质条件和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现状,运用地震、地质、测井、生产动态资料,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重建构造、沉积、储层模型,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优化调整方案,摸索出一套较完善的适宜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综合调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高含水期 综合 调整 构造模型 沉积模式 储集层模型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