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提高二次雷达测距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波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1-1036,共6页
测距精度决定了二次雷达系统的目标分辨能力。针对现有二次雷达测距算法测距精度低的问题,分析了二次雷达的测距原理和引入的误差,提出了改进的自适应测距方法。在不更改二次雷达信号格式和硬件设计的前提下,采用分布式处理方式,使询问... 测距精度决定了二次雷达系统的目标分辨能力。针对现有二次雷达测距算法测距精度低的问题,分析了二次雷达的测距原理和引入的误差,提出了改进的自适应测距方法。在不更改二次雷达信号格式和硬件设计的前提下,采用分布式处理方式,使询问机和应答机能自动周期性测试本机内部延时,并在询问应答过程中自动分别扣除本设备的内部延时,从而提高二次雷达系统的测距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雷达 自适应测距 测距精度 闭环自检
下载PDF
电网故障快速反应和可靠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晓峰 巫聪云 +4 位作者 颜循敏 钟洁 汪昌元 廖晓春 宁雪莹 《云南电力技术》 2019年第5期28-31,35,共5页
针对电网结构日趋复杂和规模逐渐扩大带来的录波主站准确性不高和处理延时等缺陷,设计了一种电网故障快速反应和可靠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层结构和模块化设计思想,划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整理层、应用分析层和故障发布层,能实现对... 针对电网结构日趋复杂和规模逐渐扩大带来的录波主站准确性不高和处理延时等缺陷,设计了一种电网故障快速反应和可靠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层结构和模块化设计思想,划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整理层、应用分析层和故障发布层,能实现对电网故障信息的第一时间获取、多元化分析、自适应精确测距和智能云发布,已在广西防城港电网投入运行,大量不同场景故障处理证明了该系统具有更高的测距精度和更快的处理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测距 故障分析 智能发布 自适应测距 互感线路
下载PDF
一种无线传感器信号衰减自适应测距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凤池 宋萌 刘光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4-219,共6页
使用无线传感器作为路标实现机器人定位具有许多优势,但无线传感器与机器人之间的距离测量存在易受环境干扰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对无线传感器射频信号衰减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在线学习的方法为无线传感器路标建立自适应的信号... 使用无线传感器作为路标实现机器人定位具有许多优势,但无线传感器与机器人之间的距离测量存在易受环境干扰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对无线传感器射频信号衰减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在线学习的方法为无线传感器路标建立自适应的信号衰减测距模型.由于模型学习过程是在线进行的,环境因素对无线信号传播衰减的影响被包含在模型中,故此测距模型提高了对无线信号传播环境的适应能力.此外,把路标的身份作为测距模型的输入,从而区分了传感器个体的差异,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建模方法在提高无线传感器测距精度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无线传感器 信号衰减 自适应测距模型
下载PDF
基于伪随机码的微波着陆系统自适应测距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昆 吴德伟 赵颖辉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9,94,共7页
针对微波着陆系统(MLS)测距与测角功能分别独立工作带来的高复杂度、低机动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伪随机码的自适应测距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测距信号过采样后的欠采样值通过多周期伪码的并行频率搜索完成伪码捕获、多普勒频移精确估计和... 针对微波着陆系统(MLS)测距与测角功能分别独立工作带来的高复杂度、低机动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伪随机码的自适应测距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测距信号过采样后的欠采样值通过多周期伪码的并行频率搜索完成伪码捕获、多普勒频移精确估计和数据字提取,实现自适应测距;然后通过确定过采样值翻转点实现伪码跟踪,减小测距误差。仿真分析表明伪随机码可以被快速、准确地捕获跟踪,从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测距 并行频域搜索 振幅和相位检测 伪码跟踪
下载PDF
一种电力管线行走机器人的设计
5
作者 俞沛宙 杨继辉 +2 位作者 陈德军 王成龙 薛花 《电力与能源》 2019年第2期184-186,190,共4页
针对目前电力顶管(拉管)测距技术所采用的自动跟踪测量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以及操作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测量精度高、可准确观测电力顶管(拉管)内部阻塞情况且成本相对低廉的电力管线行走机器人。介绍了可自动调节适应管径范围... 针对目前电力顶管(拉管)测距技术所采用的自动跟踪测量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以及操作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测量精度高、可准确观测电力顶管(拉管)内部阻塞情况且成本相对低廉的电力管线行走机器人。介绍了可自动调节适应管径范围为160~200 mm的电力顶管(拉管)且具备一定爬坡能力的电力管线机器人机械结构,阐述了为整个系统配置的控制电路以及蜗轮蜗杆电机、自适应测距轮、测距码盘、摄像头和图像传输等硬件模块的功能,在160 mm直径的电力管线的环境中进行实地测量与调试,可实现对电力顶管(拉管)长度的精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顶管 行走机器人 自适应杆 自适应测距轮 码盘
下载PDF
透平叶栅非轴对称端壁优化设计 被引量:6
6
作者 孙皓 宋立明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5-40,共6页
为减小透平叶栅二次流损失、提高气动效率,建立了结合透平叶栅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双控制型线参数化方法、全局优化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和基于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求解技术的叶栅气动性能评价方法于一体的透平叶栅非... 为减小透平叶栅二次流损失、提高气动效率,建立了结合透平叶栅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双控制型线参数化方法、全局优化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和基于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求解技术的叶栅气动性能评价方法于一体的透平叶栅非轴对称端壁优化设计体系,同时验证了全局优化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和透平叶栅气动性能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透平叶栅总压恢复系数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在出口气流角和质量流量的约束及叶栅非轴对称端壁三维参数化控制点共20个设计变量下,完成了透平叶栅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得到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可有效减少透平叶栅的二次流损失,使叶栅总压恢复系数提高0.25%,证明所提出的设计体系是有效的,可为透平叶栅非轴对称端壁优化提供设计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平叶栅 非轴对称端壁 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