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8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及其活性成分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曹强 郭亚菲 +3 位作者 叶蕾蕾 张成园 寇仁博 郭玫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7285-7294,共10页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黄及其活性成分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黄及其活性成分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等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镇痛、抗肿瘤等活性。对大黄及其活性成分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脓毒症、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防治炎症疾病中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抗炎 急性胰腺炎 脓毒症 关节炎 作用机制 大黄素 大黄酸 大黄酚 芦荟大黄素
原文传递
围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24
2
作者 谢新群 曹耀兴 +2 位作者 李丰 孟羽 邓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观察围刺法与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较佳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围刺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围刺组采用局部多针浅刺法为主,同时酌情选配4~5个远端腧穴,... 目的:观察围刺法与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较佳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围刺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围刺组采用局部多针浅刺法为主,同时酌情选配4~5个远端腧穴,每日治疗1次;西药组口服吲哚美辛及别嘌呤醇,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5日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尿酸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围刺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西药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刺组血清尿酸含量治疗前后分别为(516.85±48.63)μmol/L、(293.77±68.45)μmol/L,西药组分别为(509.66±51.11)μmol/L、(333.66±89.22)μmol/L,两组血清尿酸含量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刺组治疗后血尿酸含量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刺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西药组不良反应率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是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刺 急性病 关节炎 痛风性 针刺深度
原文传递
热补针法镇痛后效应及其对关节局部组织β-内啡肽和前列腺素E_2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杜小正 秦晓光 方晓丽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9-323,共5页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的镇痛后效应,探讨其镇痛的外周机制。方法:6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捻转组和热补组,后2组又随机分为针后即时、针后0.5 h、针后1 h和针后2 h亚组,每组各6只。用卵蛋白诱导造成关节炎疼痛模型。针刺双侧&...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的镇痛后效应,探讨其镇痛的外周机制。方法:6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捻转组和热补组,后2组又随机分为针后即时、针后0.5 h、针后1 h和针后2 h亚组,每组各6只。用卵蛋白诱导造成关节炎疼痛模型。针刺双侧"合谷"和"足三里"1次,留针30 min,捻转组用捻转针法,热补组用热补针法。以K+导入法引起家兔腿收缩的最小电流强度作为痛阈;取关节局部组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β-内啡肽(EP)及前列腺素(PG)E2含量。结果:模型组痛阈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捻转组和热补组针后各时刻痛阈均显著升高(P<0.01,P<0.05);热补组即时痛阈与捻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痛阈热补组均高于捻转组(P<0.05,P<0.01)。模型组关节局部组织中β-EP、PGE2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捻转组和热补组各时刻β-E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P<0.05),而PGE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捻转组相比,热补组针后2 hβ-EP含量显著增高(P<0.05),而热补组针后即时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热补针法镇痛后效应优于捻转针法;关节局部β-EP和PGE2含量变化与两种针法镇痛后效应不同无明显相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关节炎 热补针法 捻转针法 针刺镇痛 Β-EP PGE2
原文传递
黑骨藤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党荣敏 刘元忠 +2 位作者 谢洪书 姚文琴 余跃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探讨黑骨藤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模型组(M组)、秋水仙碱组(C组)、黑骨藤高剂量组(HD组)、黑骨藤中剂量组(MD组)和黑骨藤低剂量组(LD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 目的:探讨黑骨藤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模型组(M组)、秋水仙碱组(C组)、黑骨藤高剂量组(HD组)、黑骨藤中剂量组(MD组)和黑骨藤低剂量组(LD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尿酸钠制备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用秋水仙碱(阳性对照)和不同剂量的黑骨藤灌胃给药治疗。治疗3、5、7 d后观察各组大鼠关节肿胀情况。治疗7 d后处死大鼠,取踝关节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IL-1β、IL-6、IL-8及TNF-α的表达。结果:黑骨藤干预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且治疗7 d后黑骨藤高剂量组疗效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黑骨藤治疗组均有较少的炎细胞浸润,且黑骨藤高剂量组趋于正常对照组;黑骨藤干预组炎症因子IL-1β、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黑骨藤在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黑骨藤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骨藤 急性痛风性 关节炎
下载PDF
电针对角叉菜胶致炎大鼠的抗炎效应及对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方剑乔 刘芳 +1 位作者 邵晓梅 吴媛媛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24-228,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角叉菜胶致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电针抗急性炎症的部分机理。方法:正常Wistar大鼠分别在电针、消炎痛和罗非昔布预处理5 d后致角叉菜胶急性炎症模型。电针刺激"曲池"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5 ... 目的:观察电针对角叉菜胶致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电针抗急性炎症的部分机理。方法:正常Wistar大鼠分别在电针、消炎痛和罗非昔布预处理5 d后致角叉菜胶急性炎症模型。电针刺激"曲池"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5 mA,时间30 min,每天1次,连续5 d;消炎痛和罗非昔布预处理分别以7.5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5 d;另一组大鼠在相同造模后进行即刻电针处理(参数同电针预处理组)。以毛细管放大法检测足跖肿胀度,ELISA法检测炎症足爪PGE2、IL-1β和TNF-α水平,RT-PCR法检测足爪炎症组织IL-1βmRNA、TNF-αmRNA表达。结果:电针可有效抑制角叉菜胶致炎大鼠足跖肿胀,尤以造模后2、3 h最为显著;可降低大鼠炎症足爪组织中的PGE2水平;不同时段电针介入治疗均能下调炎症足爪组织中IL-1β和TNF-α水平,但以造模后治疗为佳;电针对足爪炎症组织IL-1βmRNA、TNF-αmRNA表达产生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结论:电针对角叉菜胶致炎大鼠急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抗炎效应,并通过抑制局部促炎症因子(如IL-1β、TNF-α)的生成与表达而控制炎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急性关节炎 炎症调节因子 IL-1Β TNF-α MRNA表达
下载PDF
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振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12月本院门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血尿酸(UA)、...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12月本院门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血尿酸(UA)、白细胞介素-8(IL-8)、红外线平均温度,关节活动度、红肿程度、关节功能、疼痛程度(VAS)评分,以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UA、IL-8水平、红外平均温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活动度、红肿程度、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23.91%(P<0.05)。结论: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显著降低UA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及关节功能障碍方面优于西医药物治疗,而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急性 痛风性关节炎 疗效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止痛效应的临床研究设计 被引量:20
7
作者 熊宁宁 蒋萌 +3 位作者 刘芳 邹建东 符为民 卜擎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依据痛风和疼痛评定的医学进展 ,研究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止痛效应的临床评价设计技术要点 ,包括研究目的 ,诊断与影响因素 ,治疗方案 ,观察项目 ,质量控制 ,疗效评定 ,统计分析要点。
关键词 原发性痛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止痛 疼痛评量表
下载PDF
电针加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尹莹 张红星 张唐法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83-685,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加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取足三里、丰隆、阿是穴)、西药组(口服消炎痛、痛风利仙)和针药组(电针加西药)3组,并... 目的观察电针加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取足三里、丰隆、阿是穴)、西药组(口服消炎痛、痛风利仙)和针药组(电针加西药)3组,并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的变化,然后进行3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电针组和西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5%、90·0%、86·7%,其中针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电针组、西药组;3组患者治疗后其血尿酸均有明显的变化(P<0·05),其中针药组对血尿酸下降程度较电针组、西药组明显。结论电针加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急性病 关节炎 痛风性/针灸疗法 关节炎 痛风性/药物疗法 针药并用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林贺 董金香 +4 位作者 邱智东 律广富 张婧卓 常志达 林喆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6 7,7,共5页
研究了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对尿酸钠所致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给药组大鼠灌胃给予玉米须黄酮提取物(1 g/kg、0.5g/kg、0.25 g/kg),连续8天,空白及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第5天灌胃1小时后于模型及给药组大鼠右踝关节腔内注射... 研究了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对尿酸钠所致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给药组大鼠灌胃给予玉米须黄酮提取物(1 g/kg、0.5g/kg、0.25 g/kg),连续8天,空白及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第5天灌胃1小时后于模型及给药组大鼠右踝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溶液2.5 mg/m L,诱导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72小时后测定大鼠踝关节肿胀度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水平,并进行大鼠右踝关节病理组织学检查。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予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后,其高、中剂量组(1 g/kg、0.5 g/kg)的踝关节肿胀度均明显降低(P<0.01),血浆IL-1α、IL-6、TNF-α及血浆ICAM-1、MMP-1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且可以改善造模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改变。提示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提取物 痛风 急性关节炎 炎症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依托考昔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应用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郭敏 成志锋 +3 位作者 胡玉华 王明丽 许金梅 唐莹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9期5747-5750,共4页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抑制剂依托考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到我院就诊急性痛风发作患者113例,按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给予依托考昔120 mg/d,57例)和对照组双氯芬酸钠(双氯芬酸钠组75 mg/d,56例)。两组...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抑制剂依托考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到我院就诊急性痛风发作患者113例,按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给予依托考昔120 mg/d,57例)和对照组双氯芬酸钠(双氯芬酸钠组75 mg/d,56例)。两组病人均给与相同的基础治疗如低嘌呤饮食、多饮水、卧床休息、碱化尿液等。选初诊、服药后的第4小时、第2、5天为观察点,对患者病变关节进行疼痛评分和肿胀评分,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两组服药前及服药后第5天血细胞分析、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肾功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方面效果显著,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血沉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病变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缓解(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对照组发生率为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氧化酶-2抑制剂依托考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效快,镇痛效果优于双氯芬酸钠,安全性及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痛风性关节炎 依托考昔
原文传递
穴位注射组胺在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上引起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猛 谢英元 丁光宏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观察组胺对穴位处肥大细胞的激活作用,以及其引起的类似针刺的镇痛效应,讨论穴位注射疗法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手针组和组胺注射组。大鼠左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05... 目的:观察组胺对穴位处肥大细胞的激活作用,以及其引起的类似针刺的镇痛效应,讨论穴位注射疗法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手针组和组胺注射组。大鼠左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05 mL制作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测量各组痛阈变化,并对穴位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统计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比较在"足三里"穴位注射100μg/mL的组胺溶液50μL和手针刺激20 min下的镇痛效应的差异性。结果:组胺注射和手针针刺,都能提高大鼠的痛阈达到镇痛效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痛阈都有显著提高(P<0.01)。组胺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生理盐水相比明显增高(P<0.01),与针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中,组胺可以引起穴位处肥大细胞脱颗粒,产生与针刺类似的镇痛效应。以刺激肥大细胞为目的的新型穴位注射疗法存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关节炎 针刺 穴位注射 镇痛 组胺 肥大细胞
原文传递
刺络拔罐联合背部刮痧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卢丽琼 吴容芳 +1 位作者 麦燕清 卢敏然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背部刮痧对湿热夹瘀证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同期对照的设计方案,选取我院风湿科2019年1月~2020年2月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80例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背部刮痧对湿热夹瘀证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同期对照的设计方案,选取我院风湿科2019年1月~2020年2月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80例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干预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再予疼痛关节刺络拔罐及背部刮痧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关节症状改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背部刮痧对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快速明显,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拔罐 背部刮痧 急性期 痛风性关节炎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氨蝶呤中毒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遐 苏建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氨蝶呤中毒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6例小剂量甲氨蝶呤引起中毒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其中5例为误服,1例是小剂量甲氨蝶呤引起的急性骨髓抑制。结果 5例患者出现口腔黏膜...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氨蝶呤中毒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6例小剂量甲氨蝶呤引起中毒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其中5例为误服,1例是小剂量甲氨蝶呤引起的急性骨髓抑制。结果 5例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溃烂,2例出现口腔出血,1例便血,2例腹泻,1例皮肤破溃、瘀斑,1例全身散在皮疹伴瘙痒;血常规:白细胞(WBC)(0.77~5.11)×10^9/L,中性粒细胞(0.13~3.01)×10^9/L,血小板(PLT)(1~70)×10^9/L;2例肝功能损伤。治疗给予亚叶酸钙解救,应用造血因子、成分输血、早期经验性应用抗生素、保肝治疗、加强基础护理等综合救治措施。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急性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伤是甲氨蝶呤严重的不良反应,处理及时、得当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痛风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路明 彭江云 +3 位作者 马进 李兆福 何开仁 罗旭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观察痛风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90例 ,随机分为痛风贴组 6 0例和英太青凝胶组 30例 ,两组疗程为 7d ,观察两组给药前后的症状、临床积分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给药前后比较症... 目的 :观察痛风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90例 ,随机分为痛风贴组 6 0例和英太青凝胶组 30例 ,两组疗程为 7d ,观察两组给药前后的症状、临床积分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给药前后比较症状改善明显 ,临床积分下降显著 (P <0 . 0 1 ) ;给药后两组比较 (P <0 . 0 1 ) ,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痛风贴具有显著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 ,无明显毒副作用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给药 临床研究 观察 止痛作用 贴剂 症状 疗程 选择
下载PDF
附子不同炮制品对风湿寒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熊秋韵 张慧琼 +4 位作者 谢晓芳 刘怡 熊亮 邓青秀 彭成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目的:比较附子不同炮制品对风湿寒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急性毒性。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炮制品水提物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采用完全弗氏佐剂结合风寒湿因素建立风湿寒痹RA大鼠模型,单次灌胃盐附子水提物(生药量5.81、7.0... 目的:比较附子不同炮制品对风湿寒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急性毒性。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炮制品水提物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采用完全弗氏佐剂结合风寒湿因素建立风湿寒痹RA大鼠模型,单次灌胃盐附子水提物(生药量5.81、7.00、8.43、10.16、12.24、14.75 g/kg),通过改良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单次灌胃炮天雄、刨附片、白附片、黑顺片水提物,分别测定最大给药量(MFD),通过观察给药后体重、摄食量、饮水量的变化,计算主要脏器系数,观察HE染色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生化、血常规指标进行急性毒性评价。结果:黑顺片、盐附子水提物所含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相对较高,炮天雄水提物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较高。盐附子水提物灌胃RA大鼠的LD50为生药量8.134 g/kg,炮天雄、刨附片、白附片、黑顺片水提物灌胃RA大鼠的MFD分别为生药量28.8 g/kg、46.2 g/kg、46.8 g/kg、63.4 g/kg。与模型对照组比较,8.43 g/kg盐附子组血小板(PLT)含量显著升高(P<0.01);黑顺片63.4 g/kg组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明显降低,碱性磷酸酶(AK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单核细胞百分比(MO)明显升高(P<0.05或P<0.01);刨附片46.2 g/kg组AK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盐附子水提物对风湿寒痹RA大鼠的毒性较大,炮天雄、刨附片、白附片、黑顺片水提物对风湿寒痹RA大鼠无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炮制品 急性毒性 类风湿关节炎
原文传递
Fire needling and bloodletting at cleft points in treatment of 35 patients with acute gouty arthritis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素瑜 涂云 王志花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6年第2期73-78,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fire needling and bloodletting at cleft points for acute gouty arthritis, and to explore its functional mechanism. Methods Thirty-five patients with acute gouty arthritis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fire needling and bloodletting at cleft points for acute gouty arthritis, and to explore its functional mechanism. Methods Thirty-five patients with acute gouty arthritis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 and fire needling and bloodletting with 10 mL/ time were applied at cleft points of corresponding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at the affected side. The treatment was conducted for once every other day, and treatment for three consecutive times was needed. Serum uric acid (UA) and pain score were tested in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and on the 6th day after treatment, follow-up visit for 3 months was performed in patients who stopped treatment, and recurrence rate was calculated. Results Budzyuski 6-point behavioral rating scale was applied to score pain. T-test was conducted on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pain score before treatment (4.09 + 0.82) and after treatment (1.14 + 1.33), showing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test was also conducted on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serum UA before treatment [(555.34 + 53.09) pmol/L] and after treatment [(414.23 + 67.04) pmol/L], showing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among the 35 patients with acute gouty arthritis, 14 patients were cured (40.0%), improvement was found in 19 patients (54.3%), and effectiveness was found in 33 patients (94.3%). Based on follow-up visit for 3 months in 33 patients with efficacy, recurrence was found in 3 patients (9.1%). Conclusion Fire needling and bloodletting at cleft point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ment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with significant analgesic effect, efficacy of reducing serum UA, high cure rate and low recurrence rate, which is worth of being generalized clin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gouty arthritis cleft point fire needling BLOODLETTING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提取的蜂胶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其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福良 朱威 +2 位作者 李英华 陈民利 应华忠 《中国养蜂》 2004年第3期4-6,共3页
测定了不同方法提取的蜂胶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并观察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蜂胶醇提液和水提液对小鼠S1 80 实体瘤模型、小鼠肉芽肿模型、大鼠急性关节炎模型和大鼠急性胸膜炎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乙醇提取中 ,80 %的乙醇... 测定了不同方法提取的蜂胶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并观察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蜂胶醇提液和水提液对小鼠S1 80 实体瘤模型、小鼠肉芽肿模型、大鼠急性关节炎模型和大鼠急性胸膜炎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乙醇提取中 ,80 %的乙醇提取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 ,达 5 1 36mg/mL ;特有水提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是普通水提含量的 6 7倍。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 ,蜂胶水提液和醇提液的抗炎和抗肿瘤效果差异不大甚至优于醇提。由于水提物刺激性小 ,易于调味 ,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提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总黄酮 药理学 肉芽肿 急性关节炎 急性胸膜炎
下载PDF
历节病证治探要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人仁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7-39,共3页
通过文献整理 ,梳理历节病的古今证治 ,为临床提供参考。对历节病的认识与治疗首见于《金匮要略》 ,历代医家不断补充 。
关键词 《金匮要略》 历节病 证治 病因抗机 方证
下载PD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Jiawei Simiao powder combined with celecoxib for acute gouty arthritis:A meta-analysis
19
作者 Weiyu Jia Maoying Wei +6 位作者 Wenhua Zhang Dan Yin Yijia Jiang Churan Wang Xiangdong Wang Yutong Fei Yanbing Go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S 2024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Jiawei Simiao powder(JWSMP)combined with celecoxib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by conducting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Method...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Jiawei Simiao powder(JWSMP)combined with celecoxib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by conducting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Methods: The 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s,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Database,Wanfang,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and Web of Science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rom inception until December 2023.Continuous variable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mean difference(MD)for analysis,and dichotomous variables were used as risk ratios.Data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were pooled for meta-analysis,and heterogeneity was assessed using I2.The Cochrane Handbook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isk of bias and quality.RevMan 5.3 software was used to perform the meta-analysis.Results: Thirteen RCTs involving 1007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Th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was low(unclear randomization processes and insufficient blinding reporting).The group receiving JWSMP combined with celecoxib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serum uric acid(SUA,MD=−66.32,95%confidence interval(CI):−80.97 to−51.67,P<.001),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MD=−6.05,95%CI:−8.29 to−3.82,P<.001),C-reactive protein(CRP,MD=−7.39,95%CI:−11.15,−3.63,P<.001),and joint pain score(VAS score,MD=−2.14,95%CI:−2.4 to−1.88,P<.001)compared to celecoxib alone.Additionally,the JWSMP combined group had a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risk ratio=1.22,95%CI:1.14 to 1.29,P<.001)and fewer adverse compared to celecoxib alone.Conclusions: JWSMP combined with celecoxib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elecoxib alone in improving the total efficacy rate,alleviating joint pain,and improving SUA,ESR,and CRP levels.JWSMP also reduce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caused by celecoxib.However,th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was low,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further high-quality research with larger sample sizes and robust methodologies,such as double-blind randomization,to confirm these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awei Simiao powder CELECOXIB acute gouty arthritis META-ANALYSIS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丽娟 马奇翰 +2 位作者 尤君怡 江国荣 梁国强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2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5例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给药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护理等,治疗14 d后,观察临床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护理满意...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5例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给药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护理等,治疗14 d后,观察临床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护理满意率、不良反应出现率分别为94.29%(33/35)、91.43%(32/35)、2.90%(1/35)。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血沉(ESR)、类风湿性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血尿酸(BUA)、黄嘌呤氧化酶(XO)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炎症等反应。同时配合给药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护理等,能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护理 湿热痹阻证 饮食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