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豆素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7
1
作者 张韶瑜 孟林 +3 位作者 高文远 宋乃宁 贾伟 段宏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0-414,共5页
综述了近10年来香豆素类化合物有效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香豆素是自然界很重要的一大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实验研究发现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抗HIV、抗癌、降压、抗心律失常、抗骨质疏松、镇痛、平喘及抗菌等多方面生物学活性。因此... 综述了近10年来香豆素类化合物有效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香豆素是自然界很重要的一大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实验研究发现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抗HIV、抗癌、降压、抗心律失常、抗骨质疏松、镇痛、平喘及抗菌等多方面生物学活性。因此,完善香豆素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工艺,寻找有效的先导化合物,合成并筛选出高效低毒的香豆素类衍生物已成为药物研发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类化合物 生物学活性 研究进展 抗HIV 抗骨质疏松 抗心律失常 平喘 高效低毒 先导化合物 工艺
下载PDF
身体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其理论价值探微 被引量:60
2
作者 高海利 卢春天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96,F0003,共6页
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巨变,以及当代体育自身发展瓶颈的制约,身体的主体存在性被忽视。为此,产生于欧美国家,由英国学者Margaret Whitehead主要建构和倡导的身体素养理论在国际体育领域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和讨论。身体素养理论将“... 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巨变,以及当代体育自身发展瓶颈的制约,身体的主体存在性被忽视。为此,产生于欧美国家,由英国学者Margaret Whitehead主要建构和倡导的身体素养理论在国际体育领域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和讨论。身体素养理论将“身心一元论”“存在主义”“具身认知”等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突出身体的主体存在性和能动性,将身体能力、身体体验、身体认知、身体行为4个构成要素统摄于身体之中,以身体之维践行身体素养之旅,每个要素皆不可或缺,缺之则难以形成、发展身体素养。该理论对当代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如下价值:1)弥合了“身-心”二者的裂痕;2)融贯了人与场的共通系统;3)关照了生活世界的鲜活体验;4)树立了当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航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素养 身体活动 构成要素 理论价值
下载PDF
核桃壳木醋液的制取、成分分析及抑菌试验 被引量:52
3
作者 尉芹 马希汉 郑滔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6-279,共4页
为了充分利用核桃壳资源,以核桃壳为原料,采用干馏的方法,分90~150℃、150~310℃、310~550℃3个温度段收集馏出液,经静置、木炭粉吸附焦油处理等过程,制得核桃壳木醋液。然后对所得木醋液的基本性质和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抑菌活... 为了充分利用核桃壳资源,以核桃壳为原料,采用干馏的方法,分90~150℃、150~310℃、310~550℃3个温度段收集馏出液,经静置、木炭粉吸附焦油处理等过程,制得核桃壳木醋液。然后对所得木醋液的基本性质和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抑菌活性最强的木醋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核桃壳木醋液产生的温度范围为90~550℃;各温度段所得木醋液精制后的得率随干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pH值随温度升高呈增加趋势,有机酸含量则呈降低趋势;各温度段核桃壳木醋液对测试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较高温度段(150~310℃、310~550℃)的抑菌效果较好。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明,温度段为150~310℃的木醋液中含有约43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酸类、酚类、酮类、醛类和杂环化合物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酚类化合物和有机酸,其含量占总检出成分的80.70%。初步分析其抑菌的有效成分为酚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木醋液 抑菌活性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大叶桉叶精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30
4
作者 叶舟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通过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大叶桉叶精油进行柱层析分离、气—质联用分析和抑菌活性试验,比较分析了大叶桉叶精油的抑菌活性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大叶桉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气—质联用分析共分离出121... 通过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大叶桉叶精油进行柱层析分离、气—质联用分析和抑菌活性试验,比较分析了大叶桉叶精油的抑菌活性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大叶桉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气—质联用分析共分离出121个色谱峰,鉴定出60个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3.9%),单萜和含氧单萜是大叶桉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桉 叶精油 抑菌活性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猴头菌属真菌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述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鹏 图力古尔 包海鹰 《菌物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54-62,共9页
对猴头菌属真菌的小分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小分子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属真菌含有多种萜类、酚类、甾体类、吡喃酮类、脂肪酸类等化学成分;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认为,猴头菌属真菌具有抗肿瘤、... 对猴头菌属真菌的小分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小分子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属真菌含有多种萜类、酚类、甾体类、吡喃酮类、脂肪酸类等化学成分;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认为,猴头菌属真菌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溃疡、抗炎症、抗糖尿病、抗氧化、保肝等多种药用功效。文中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属真菌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槐米抗食用油脂氧化活性及其成分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黄海兰 李俊 徐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6-89,共4页
用1:2的氯仿:甲醇超声提取槐米成分,并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利用Schaal烘箱法进行抗氧化实验,同时与合成抗氧化剂BHT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正丁醇提取物(BF)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其活性大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利用... 用1:2的氯仿:甲醇超声提取槐米成分,并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利用Schaal烘箱法进行抗氧化实验,同时与合成抗氧化剂BHT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正丁醇提取物(BF)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其活性大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利用硅胶、RP-18和SephadexLH-20对其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得到两种纯的抗氧化成分。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为槲皮素和芦丁。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为槲皮素>芦丁>BF>BHT。含酚羟基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活性大小主要取决于酚羟基的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米 食用油脂 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成分
下载PDF
六神曲抗菌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长福 徐嘉智 +3 位作者 王思宇 王秋红 杨炳友 匡海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50-2353,共4页
目的对中药六神曲抗菌有效部位进行化学研究,以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制备六神曲抗菌有效部位,并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六神曲抗菌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经各种波谱数据和理化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目的对中药六神曲抗菌有效部位进行化学研究,以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制备六神曲抗菌有效部位,并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六神曲抗菌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经各种波谱数据和理化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包括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川芎哚(1)、3-羧基川芎哚(2)、(1S,3S)-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3);2个含氮类化合物:尿囊素(4)和腺苷(5);2个羟脂类化合物:pinellic acid(6)和(9S,10E,12S,13S)-9,12,13-三羟基-10-十八烯酸甲酯(7);1个苯丙素类化合物:阿魏酸(8);2个芳香族化合物:它乔糖苷(9)和香草酸(10);1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β-胡萝卜苷(11)。结论上述成分均为首次从六神曲中分离得到,已有文献报道表明,部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或抗病毒感染活性,这些成分很可能是六神曲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或生物转化产物,即六神曲发挥其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 抗菌活性 化学成分 发酵中药
原文传递
紫花地丁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武岗 李定刚 +2 位作者 宋毓民 周乐 靳亚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采用活性跟踪法从紫花地丁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抗菌活性成分(化合物1),并以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沙门氏菌为供试菌,对紫花地丁的抑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 采用活性跟踪法从紫花地丁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抗菌活性成分(化合物1),并以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沙门氏菌为供试菌,对紫花地丁的抑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初步鉴定为黄酮类化合物;紫花地丁的主要活性成分位于甲醇-水(V(甲醇)∶V(蒸馏水)=1∶1)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中;化合物1对以上6种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依次为0.039,0.078,0.156,0.313,0.625和1.25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2.5mg/mL,对停乳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2.5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地丁 抗菌活性 抗菌成分 抗菌活性跟踪 分离纯化
下载PDF
鲍鱼菇菌丝体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波 刘志刚 +1 位作者 刘丹丹 胡家俊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42,共3页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鲍鱼菇菌丝体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DB-5MS柱分离出43个峰,用质谱法鉴定出18种化合物,主要为反,反-2,4-癸二烯醛、正己醇、1-辛烯-3-醇等药理活性物质。体外抗菌试验表明鲍...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鲍鱼菇菌丝体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DB-5MS柱分离出43个峰,用质谱法鉴定出18种化合物,主要为反,反-2,4-癸二烯醛、正己醇、1-辛烯-3-醇等药理活性物质。体外抗菌试验表明鲍鱼菇菌丝体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多种临床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鱼菇 挥发油 抗菌活性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茶树精油抗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程峰 尚若锋 +5 位作者 杨珍 梁剑平 郝宝成 王学红 郭文柱 刘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1-337,共7页
茶树精油(Tea tree oil,TTO)是从互叶白千层的新鲜枝叶中取出来的一种无色至淡黄色的植物精油。茶树精油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对许多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好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已被研发成多种类型的产品如防腐剂、抗菌剂和芳香剂,主要应... 茶树精油(Tea tree oil,TTO)是从互叶白千层的新鲜枝叶中取出来的一种无色至淡黄色的植物精油。茶树精油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对许多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好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已被研发成多种类型的产品如防腐剂、抗菌剂和芳香剂,主要应用于化妆品、药品、食品香料及美容行业等诸多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茶树精油对细菌、真菌的抑菌活性及机理、抗病毒活性以及抗寄生虫活性的研究,并对茶树精油抗微生物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茶树精油在减抗替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精油 抗微生物活性 作用机理 活性成分
下载PDF
5种植物精油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秋 章勇 +6 位作者 王照国 段炼 宋俊蓉 刘务玲 王春林 杨华 李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1-167,共7页
从植物精油中寻找新型抑菌剂是植物化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本试验提取了丁香、八角、孜然、薄荷和生姜5种药食兼用植物的精油,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和96孔板法测试了5种精油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5种植物精油对测... 从植物精油中寻找新型抑菌剂是植物化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本试验提取了丁香、八角、孜然、薄荷和生姜5种药食兼用植物的精油,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和96孔板法测试了5种精油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5种植物精油对测试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丁香的抑制作用最强,对梨黑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 50为93.44 mg/L;5种植物精油对测试细菌的抑菌作用较弱,孜然和生姜精油对青枯菌的抑制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也仅为125 mg/L。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各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八角主要成分为茴香脑(53.16%),薄荷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15.85%),丁香主要成分为丁子香酚(82.68%),生姜主要成分为香叶醛(16.80%),孜然主要成分为茴香甲醛(46.06%)。本研究结果表明丁香具有开发为新型植物源抑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抑菌活性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枸杞叶、果的抗氧化和抗DNA损伤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全娜 王琦 +3 位作者 李宣仪 杨晓华 朱春燕 张华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40,共7页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Folin-Ciocalteu比色法、Al Cl3显色法测定了枸杞叶、果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采用ABTS和DPPH方法分析了枸杞叶、果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质粒DNA方法研究了抗DNA损伤活性。结果表明:枸杞叶、果不同...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Folin-Ciocalteu比色法、Al Cl3显色法测定了枸杞叶、果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采用ABTS和DPPH方法分析了枸杞叶、果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质粒DNA方法研究了抗DNA损伤活性。结果表明:枸杞叶、果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不同。枸杞叶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枸杞果。枸杞叶、果甲醇提取物的EC50值最低(ABTS:0.69,2.04;DPPH:0.03,0.52),乙醇提取物次之(ABTS:0.70,2.08;DPPH:0.04,0.57),水提物最高(ABTS:0.95,2.08;DPPH:0.05,0.62),说明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枸杞叶甲醇提取物的DNA保护作用强于枸杞果。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枸杞叶、果抗氧化和抗DNA损伤活性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为枸杞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叶 枸杞果 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DNA损伤 活性成分
下载PDF
石灰活性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郝素菊 蒋武锋 +2 位作者 韩秀丽 张玉柱 方觉 《中国冶金》 CAS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研究了石灰活性对烧结矿中铁酸钙的结晶形态、烧结矿品位、强度和成品率等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表征了不同活性度石灰的形貌,用矿相分析、化学分析及ISO转鼓等手段表征了烧结矿。结果表明,石灰活性对烧结矿中铁酸钙的结晶形态及铁酸钙数... 研究了石灰活性对烧结矿中铁酸钙的结晶形态、烧结矿品位、强度和成品率等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表征了不同活性度石灰的形貌,用矿相分析、化学分析及ISO转鼓等手段表征了烧结矿。结果表明,石灰活性对烧结矿中铁酸钙的结晶形态及铁酸钙数量有影响,活性度高的石灰有利于细针状和针状铁酸钙的形成。增加石灰活性可提高烧结矿品位、烧结机垂直烧结速度和烧结矿成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活性 烧结矿 矿物组成 铁酸钙
原文传递
积雪草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承剑 秦路平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48-351,共4页
1 INTRODUCTION Centella asiatica(L.) Urban,a prostrate,perennial herbaceous creeper belongs to the genus Centella(Apiceae),flourishing abundantly in moist areas and distributing widely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oun... 1 INTRODUCTION Centella asiatica(L.) Urban,a prostrate,perennial herbaceous creeper belongs to the genus Centella(Apiceae),flourishing abundantly in moist areas and distributing widely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ountries up to an altitude of 1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 三萜类 伞形科 生物活性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娃儿藤抗肿瘤活性部位的成分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红刚 马远刚 +1 位作者 余伯阳 袁胜涛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研究娃儿藤属植物七层楼根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在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共分得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 目的:研究娃儿藤属植物七层楼根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在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共分得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异去羟基娃儿藤宁(antofine,Ⅰ)、新白前酮(hancolu-penone,Ⅱ)、新白前醇(hancolupenol,Ⅲ)、香荚兰酸(vanillicacid,Ⅳ)、丁香酸(syringicacid,Ⅴ)、阿魏酸(ferulicacid,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Ⅷ)。结论:此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其中Ⅱ、Ⅲ、Ⅳ、Ⅴ、Ⅵ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Ⅰ有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娃儿藤属 七层楼 抗肿瘤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荔枝核降糖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多多 姜翔之 +2 位作者 高阳 郑炜 高其品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9-221,共3页
目的:研究荔枝核降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法对荔枝核各提取部位进行活性筛选。通过多种色谱等手段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及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荔枝核降糖的活性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 目的:研究荔枝核降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法对荔枝核各提取部位进行活性筛选。通过多种色谱等手段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及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荔枝核降糖的活性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1),金粉蕨素(2),槲皮素(3),原儿茶醛(4),原儿茶酸(5),D-1-O-甲基-肌-肌醇(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 降糖活性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石灰活性对烧结矿中铁酸钙结晶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郝素菊 蒋武锋 +2 位作者 白彦东 张玉柱 方觉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8,共4页
研究了石灰活性对烧结矿中铁酸钙的结晶形态及数量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活性度石灰的形貌,并对配加不同活性度石灰的烧结矿进行了矿相分析。结果表明:石灰活性影响烧结矿中铁酸钙的结晶形态及铁酸钙数量,活性度高的石灰有利于... 研究了石灰活性对烧结矿中铁酸钙的结晶形态及数量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活性度石灰的形貌,并对配加不同活性度石灰的烧结矿进行了矿相分析。结果表明:石灰活性影响烧结矿中铁酸钙的结晶形态及铁酸钙数量,活性度高的石灰有利于细针状和针状铁酸钙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活性 烧结矿 铁酸钙 矿物组成
下载PDF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wo <i>Phellinus</i>Mushrooms Collected in Foshan 被引量:5
18
作者 Feng Zhu Weihong Lu +3 位作者 Weijie Feng Zhaofeng Song Chunyan Wang Xin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17年第1期25-33,共9页
The Phellinus mushrooms have been known for its immunomodulatory, hypolipidemic,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the current work,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wo Phellinus mushrooms, Phellinus pini 141016# and Phellin... The Phellinus mushrooms have been known for its immunomodulatory, hypolipidemic,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the current work,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wo Phellinus mushrooms, Phellinus pini 141016# and Phellinus sp. 150802#, which were collected in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preliminarily by pre-test tube method an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known natural compounds from Phellinus pini, and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biochemical assay of hydroxyl and 2,2-diphenyl-1-pricylhydrazyl (DPPH) radicals scavenging activity in vitro.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two Phellinus mushrooms contain phenolics, alkaloids, lactones, steroids and terpenoids, and have potent antioxidant activities. The IC50 values of DPPH radicals and hydroxyl radicals for Phellinus pini 141016# were 74.37 μg/mL and 59.69 μg/mL, respectively, and the IC50 values of DPPH radicals and hydroxyl radicals for Phellinus sp. 150802# were 98.95 μg/mL and 165.47 μg/mL, respectively. They are comparable to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standard antioxidant ascorbic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hroom PHELLINUS sp. PHELLINUS pini Chemical constitu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下载PDF
异樟叶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文杰 李冠喜 +2 位作者 曹裕松 柯坫华 周升团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1,共3页
运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异樟叶精油,采用平板抑菌法检测精油对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利用气-质(GC/MS)联用技术分析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异樟叶精油对尖孢镰刀菌、七叶树壳梭孢和拟茎点霉均具有抑制效果,抑菌率分别达到42.64%,57.50%和64... 运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异樟叶精油,采用平板抑菌法检测精油对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利用气-质(GC/MS)联用技术分析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异樟叶精油对尖孢镰刀菌、七叶树壳梭孢和拟茎点霉均具有抑制效果,抑菌率分别达到42.64%,57.50%和64.30%,对拟茎点霉的抑制效果最好;从异樟叶精油中鉴定出41种物质,包括烯烃类物质20种,酮类物质1种,酯类物质3种,醚类物质3种,氧化物类物质1种和醇类物质1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樟 精油 抑菌活性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关于几种避孕植物药的药理初筛及成份预试 被引量:5
20
作者 莫正纪 陈新民 +1 位作者 李强 赖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9-42,共4页
本文对云南滇西地区民间用于避孕和绝育秘方中的槌果藤,野花椒寄生、花椒寄生、螃蟹树寄生、鸡矢藤及野花椒的醇提取物进行了小鼠最大耐受量测定及小鼠抗生育实验,结果表明,花椒寄生、螃蟹树寄生的醇提取物具有明显抗生育活性,槌果藤也... 本文对云南滇西地区民间用于避孕和绝育秘方中的槌果藤,野花椒寄生、花椒寄生、螃蟹树寄生、鸡矢藤及野花椒的醇提取物进行了小鼠最大耐受量测定及小鼠抗生育实验,结果表明,花椒寄生、螃蟹树寄生的醇提取物具有明显抗生育活性,槌果藤也具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此外,还对槌果藤、野花椒寄生进行了化学成份预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药 避孕药 药理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