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花生生产体系化肥投入对环境影响分析
1
作者 李洁 刘娟 +1 位作者 聂红民 许国震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89,共6页
本研究基于河南省花生2004-2021年化肥投入、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定量分析河南省花生生产化肥投入对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河南省花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南省花生生产化肥投入总量呈升高趋势,... 本研究基于河南省花生2004-2021年化肥投入、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定量分析河南省花生生产化肥投入对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河南省花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南省花生生产化肥投入总量呈升高趋势,但其构成发生了变化,表现为氮肥施用比例下降25.4%,平均施用量66.08 kg/hm^(2),占总施用量的23.5%;而复混肥施用比例上升28.9%,施用量增加,增幅达261.5%,平均施用量212.63 kg/hm^(2),占化肥总投入量的75.7%。花生氮肥偏生产力为28.35-84.10 kg/kg,平均43.66 kg/kg。活性氮排放中,NH3挥发(25.03 kg/hm^(2))>NO_(3)^(-)淋洗(4.45 kg/hm^(2))>N_(2)O排放(0.66 kg/hm^(2)),其中以NH3挥发为主,占总量的83.3%。期间河南省花生化肥投入对环境产生的平均碳排放量为129.0×10^(4)t,呈现逐年波动上升趋势,化肥生产平均碳足迹为741.46 kg/hm^(2),化肥施用平均碳足迹为481.57 kg/hm^(2),化肥生产对碳排放的影响高于化肥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化肥投入 氮肥偏生产力 活性氮排放 碳足迹
下载PDF
巢湖流域新型肥料氮素减量施用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
作者 张雪儿 石凤 +8 位作者 张京萍 夏雪 陈勇 陈骏 李慧敏 罗来超 柴如山 熊启中 张卫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51-658,共8页
为统筹考虑作物丰产与面源污染防控,避免过量施肥和盲目减肥,推进巢湖流域水稻生产和水环境生态协调发展,于2022年在巢湖流域开展新型肥料(普通复合肥和氨基酸复合肥)减肥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CK,施氮量0 kg·hm^(–2))、农户常规模... 为统筹考虑作物丰产与面源污染防控,避免过量施肥和盲目减肥,推进巢湖流域水稻生产和水环境生态协调发展,于2022年在巢湖流域开展新型肥料(普通复合肥和氨基酸复合肥)减肥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CK,施氮量0 kg·hm^(–2))、农户常规模式(FP,施氮量281 kg·hm^(–2))、减氮20%(OP1,施氮量225 kg·hm^(–2))、减氮40%(OP2,施氮量169 kg·hm^(–2)),分析水稻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氮肥利用效率、氮损失情况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产量水平及产量构成要素方面,与FP相比,OP1产量无显著差异,但OP2施用普通复合肥处理的产量显著降低,OP1和OP2处理的穗数和穗粒数均无显著差异;在氮肥利用效率方面,与FP相比,OP1和OP2处理两种肥料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50.82%和53.79%,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29.29%和64.51%,OP2氨基酸复合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37.54%;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与FP相比,OP1和OP2处理两种肥料氮损失总量分别显著降低39.12%和60.93%,生产成本分别降低13.37%和18.26%,净利润分别增加8.25%和3.63%,并且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施用氨基酸复合肥还可减少氮肥用量12.60%。因此,巢湖流域稻田氮肥减量20%有助于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增加水稻地上部氮素养分的吸收和转运,提升环境和经济效益,且推荐施用氨基酸复合肥(180 kg·hm^(–2))为宜,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减量 新型肥料 氮素吸收利用 活性氮排放 产量
下载PDF
洱海流域水稻氮足迹与减排潜力预测
3
作者 肖作敏 刘鹏祺 +5 位作者 史晴雯 王明阳 吴语潇 陈卓 营浩 丛汶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1321,共11页
协同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对于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高原湖泊流域内广泛种植,然而以往对全流域水稻氮的研究往往忽视了排放因子的空间异质性,且通过田间综合技术优化对水稻增产与减排潜力的影响... 协同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对于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高原湖泊流域内广泛种植,然而以往对全流域水稻氮的研究往往忽视了排放因子的空间异质性,且通过田间综合技术优化对水稻增产与减排潜力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洱海流域为典型案例,基于洱海全域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与随机森林模型方法系统评估流域水稻生产氮足迹;并基于西南地区田间试验预测该流域水稻生产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洱海流域水稻平均产量为8598.5 kg∙hm^(−2),平均氮肥投入量为222.0 kg(N)∙hm^(−2),主要以洱海北部和西部区域较高。平均活性氮损失为55.1 kg(N)∙hm^(−2),其中氧化亚氮(N2O)排放、氨(NH3)挥发、氮径流和氮淋洗占比分别为0.8%、61.3%、15.1%和22.9%;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洱海北部和西部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结合区域水稻种植面积,流域水稻活性氮损失为440.0 t。通过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洱海流域水稻种植可减少22.9%的活性氮损失,同时增加21.1%的产量。该研究可为探索高原湖泊流域内水稻绿色生产可持续氮素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足迹 活性氮损失 减排潜力 洱海流域
下载PDF
中国农业废弃物源活性氮排放特征、驱动因素及差异性分析
4
作者 杜欢政 张威威 王韬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5-49,共15页
旨在研究农业废弃物源活性氮排放规律和监测活性氮污染,进而为减少活性氮排放量和提高氮污染治理公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首先采用排放因子法测算了1990—2019年全国农业废弃物源活性氮排放量,并分析确定了我国(除港澳台之外)31个省级行... 旨在研究农业废弃物源活性氮排放规律和监测活性氮污染,进而为减少活性氮排放量和提高氮污染治理公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首先采用排放因子法测算了1990—2019年全国农业废弃物源活性氮排放量,并分析确定了我国(除港澳台之外)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活性氮排放特征。然后利用LMDI模型和集中指数法分别研究农业废弃物源活性氮排放变化量的驱动因素和活性氮排放量的地区差异性。结果发现,1990—2019年,全国农业废弃物源活性氮排放量在1996年达到峰值,整体呈现“M”型变化趋势;全国范围内人均活性氮排放强度呈现以胡焕庸线为界的西北低密度—东南高密度的格局。基于农产品前端消费及其农业废弃物末端处置2个维度来考察活性氮的排放特征,从农产品消费端来看,消费肉类农产品生产活性氮排放量占比(36.75%)最高,其中,牛羊肉类农产品占比高达22%;从农业废弃物末端处置来看,处置畜禽粪尿产生的活性氮占比较高,且对畜禽粪尿和秸秆而言直接排放与燃烧还田均是活性氮排放量较高的2种处置方式。国家层面农业废弃物源活性氮排放量的驱动因素为经济发展效应,而省级层面农业废弃物源活性氮排放变化量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经济发展效应、购买能力效应和消费结构效应。活性氮排放总量、人均活性氮和地均活性氮排放量均是农业经济强省较高,这些省份承担了更多的氮污染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活性氮 LMDI模型 集中指数法 排放特征 驱动因素
下载PDF
生物炭和脲酶抑制剂施用对潮土活性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董丹 陈子菱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36-140,145,共6页
本文以潮土为研究对象,向土壤中添加脲酶抑制剂和生物炭,探讨抑制剂和生物炭不同施用方法对潮土活性氮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g样土(干重)中,与添加尿素32.60 mg的处理相比,添加尿素32.60 mg+NBPT 0.07 mg的处理可以使NH3累计排放... 本文以潮土为研究对象,向土壤中添加脲酶抑制剂和生物炭,探讨抑制剂和生物炭不同施用方法对潮土活性氮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g样土(干重)中,与添加尿素32.60 mg的处理相比,添加尿素32.60 mg+NBPT 0.07 mg的处理可以使NH3累计排放量减少33.33%,添加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的处理可以使NH3排放量显著增加133.33%;与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的处理相比,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NBPT 0.07 mg的处理可使土壤NH3累积排放量减少47.25%。NH3排放通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密切相关。在N2O排放方面,添加尿素32.60 mg+NBPT 0.07 mg的处理对N2O排放无显著影响。与添加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的处理相比,添加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NBPT 0.07 mg的处理能使N2O累积排放量降低71.64%。在生物炭改良潮土中添加NBPT是一种减少NH3和N2O排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脲酶抑制剂 NBPT 潮土 活性氮 排放量
下载PDF
溴代烷烃与活性氮的反应发光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唐晓闩 王鸿梅 +6 位作者 韩海燕 李建权 金顺平 黄国栋 储焰南 张为俊 周士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2-396,共5页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利用N2空心阴极放电制备活性氮,研究了活性氮与溴代烷烃(CHBr3、CH2Br2、C2H5Br、C4H9Br)反应的化学发光.上述所有反应中,在550~750nm波段均观察到了较强的NBr(b1Σ+→X3Σ-)跃迁发射谱.同时在活性氮与CHBr3和CH2Br2...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利用N2空心阴极放电制备活性氮,研究了活性氮与溴代烷烃(CHBr3、CH2Br2、C2H5Br、C4H9Br)反应的化学发光.上述所有反应中,在550~750nm波段均观察到了较强的NBr(b1Σ+→X3Σ-)跃迁发射谱.同时在活性氮与CHBr3和CH2Br2的反应中,在流动管下游还观察到了CN(A2仔,B2仔→X2撞+)的发射谱.验证性的实验表明,激发态NBr(b1Σ+)是由二步过程形成:N(4S)与溴代烷烃反应生成NBr(X3Σ-),再通过N2(A3Σu+)分子能量转移到激发态NBr(b1Σ+);而激发态的CN是通过N(4S)+CBr→CN(A,B)+Br过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氮 能量转移 发射光谱 NBR CN
下载PDF
活性氮反应产生激发态卤化氮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晓闩 王鸿梅 +6 位作者 韩海燕 李建权 金顺平 黄国栋 储焰南 张为俊 周士康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7-891,共5页
报道了利用氮气放电产生的活性氮有效制备激发态卤氮自由基NX(b)(X=F,Cl,Br)的方法.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将含溴有机物CH2Br2、CHBr3、C2H5Br、C4H9Br加入到活性氮中,在550~750nm观察到了较强的NBr(b→X)跃迁发射光谱.机理分析表明,活性... 报道了利用氮气放电产生的活性氮有效制备激发态卤氮自由基NX(b)(X=F,Cl,Br)的方法.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将含溴有机物CH2Br2、CHBr3、C2H5Br、C4H9Br加入到活性氮中,在550~750nm观察到了较强的NBr(b→X)跃迁发射光谱.机理分析表明,活性氮中的基态氮原子N(4S)与含溴分子反应首先产生基态的NBr,由于亚稳态分子N2(A3Σ+u)的能量转移作用,基态NBr被激发到NBr(b).当含氯有机物CCl4、SOCl2加入到活性氮中时,观察到了NCl(b→X)的发射光谱,而当CHCl3、CH2Cl2加入到活性氮中时,却没有观察到NCl(b)态的辐射跃迁.当SF6与氮气混合放电时,观察到了NF(b)态的跃迁发射谱.分析表明,基态的NCl和NF自由基分别是由N(4S)+CCl3(SOCl2)→NCl(X)+CCl2(SOCl)和N(4S)+SF5→NF(X)+SF4通道产生的,再通过N2(A)能量转移到激发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氮 卤化氮 发射光谱 能量转移
下载PDF
活性氮与碘乙烷反应化学发光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晓闩 王鸿梅 +2 位作者 储焰南 张为俊 周士康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673-1675,共3页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利用N2空心阴极放电制备活性氮,研究了活性氮与碘乙烷(C2H5I)反应的化学发光.在620~820nm波长范围内观察到了较强的发射光谱,拟合得到的光谱常数表明它来源于NI(b1Σ+→X3Σ-)跃迁,并对35个谱峰进行了振动归属.最后...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利用N2空心阴极放电制备活性氮,研究了活性氮与碘乙烷(C2H5I)反应的化学发光.在620~820nm波长范围内观察到了较强的发射光谱,拟合得到的光谱常数表明它来源于NI(b1Σ+→X3Σ-)跃迁,并对35个谱峰进行了振动归属.最后讨论了活性氮中主要成分与C2H5I反应的可能过程,结合辅助性实验分析表明,活性氮中的N(2P)与C2H5I直接反应很可能产生激发态NI(b1Σ+)自由基.这是利用化学反应直接产生激发态NI(b1Σ+)的首次报道,观察到的激发态最高振动能级为v'=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氮 流动余辉 发射光谱 NI自由基
下载PDF
活性氮与氯代烷烃碰撞的发射光谱研究
9
作者 唐晓闩 付鹏 汪小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在流动反应管中通过氮气空心阴极放电产生了活性氮,在其下游加入含氯有机物,观察到解离产物的发射光谱,并对其解离过程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氮与CCl4碰撞反应时可产生激发态的NCl(b1Σ+)自由基,而活性氮与CHCl3或CH2Cl2... 在流动反应管中通过氮气空心阴极放电产生了活性氮,在其下游加入含氯有机物,观察到解离产物的发射光谱,并对其解离过程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氮与CCl4碰撞反应时可产生激发态的NCl(b1Σ+)自由基,而活性氮与CHCl3或CH2Cl2等碰撞反应时则只有CN(A,B)出现,没有NCl(b1Σ+)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氮 发射光谱 氯化氮 氯代烷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