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ASSAY FOR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OF VERAPAMIL IN VER-RESISTANT HUMAN LEUKEMIC CELL SUSLINES AND THEIR PARENTAL CELL LINES
1
作者 谢佐福 林贤东 +1 位作者 周冬梅 林声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7-39,共3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HPLC method using fluorometric detection for quantitatively determinating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of verapamil (VER). Methods: Chromatography column was packed with spherisorb ODS(250&...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HPLC method using fluorometric detection for quantitatively determinating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of verapamil (VER). Methods: Chromatography column was packed with spherisorb ODS(250×4.6 mm,10 μm).The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the mixture of methanol:NaAC (0.01 mol/L): diethylamine (65:35:0.25). The detect wavelength was 280/310 nm (Ex/Em). Results: The standard curve showed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concentration and peak area within the range of 5-50 ng/ml. RSD was 0.86%, and recovery radio of loading sample, 100%. The detection limit for cell sample was 0.2-148 ng/ml.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of VER was observed to decrease from a 13 fold to 5 fold in K562/ADM cells, and from a 3.5 fold to 4.3 fold in K562/VER cells and from a 2.1 fold to 6.5 fold in K562/ADM/VER cells, compared with the relevant control cells. Conclusion: HPLC method was proved to be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or using to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 the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of 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VERAPAMIL Intracellular accumu lation Leukemic cells.
下载PDF
桃花花期预报的探讨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秀英 胡东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8-93,共6页
该文根据北京市植物园1983~1992年气温资料和同期桃花开花的物候期,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桃花的始花期与花前2~3旬的平均旬积温和平均最高旬积温关系非常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0,-0.9405,-0.923... 该文根据北京市植物园1983~1992年气温资料和同期桃花开花的物候期,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桃花的始花期与花前2~3旬的平均旬积温和平均最高旬积温关系非常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0,-0.9405,-0.9231,-0.9162,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桃花花期预报模式,经检验拟合率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该年3月份温度情况,采用相应的花期预报模式进行开花始期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 花期 预报模式
下载PDF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天然气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未来走势预测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建良 李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资源状况等存在着差异性,影响天然气需求的因素也有所不同。为了充分认识上述差异性,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从GDP、产业结构、环保机制、城镇化率、人口密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费结构等... 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资源状况等存在着差异性,影响天然气需求的因素也有所不同。为了充分认识上述差异性,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从GDP、产业结构、环保机制、城镇化率、人口密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费结构等7个影响因素中,筛选出对上述各区天然气需求影响较大的3个核心因素,分析其与天然气消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建立分数阶GM(1,N)模型,对各区域的天然气需求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对东部地区天然气需求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GDP和城镇化率,中部地区依次为GDP、能源消费结构和城镇化率,西部地区则依次为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和人口密度;(2)东部地区在规划天然气消费政策方面要着重加强对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中部地区要着重调控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西部地区则应加快城镇化建设,以此带动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3)基于3个核心因素建立的分数阶GM(1,3)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历史需求量数据,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4)预测2020—2025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天然气需求量均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受能源改革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增速均会有所下滑,并在2025年分别达约2440×10~8 m^3、640×10~8 m^3和1000×10~8 m^3,届时全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达4080×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 需求 影响因素 需求量预测 灰色关联分析 分数阶灰色模型 政策
下载PDF
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_(2)成因及运聚分布特征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振峰 何家雄 裴秋波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年第5期293-297,共5页
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2成因及运聚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壳源型CO2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CO2运聚分布具有分期、分层、分区及分带的特点,气源主要来自沉积巨厚的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 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2成因及运聚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壳源型CO2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CO2运聚分布具有分期、分层、分区及分带的特点,气源主要来自沉积巨厚的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西部火山幔源型CO2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幔源火山活动与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发育程度,CO2运聚分布特征与幔源火山活动及基底深大断裂的发育密切相关.根据CO2不同成因机理、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运聚分布特点,可以追踪其气源,分析和预测天然气尤其是CO2的运聚分布模式,从而为研究区的天然气勘探部署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琼盆地 珠江口盆地 CO_(2) 成因类型 运聚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 油气勘探 天然气
下载PDF
盆地深层流体-岩石作用与油气形成研究前沿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忠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7-816,共10页
流体-岩石作用贯穿深层成烃、成储与成藏过程,是一个兼具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研究领域。在对含油气盆地流体-岩石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深层裂隙体系发育、流体化学亲和力的增大将显著抵消物性变差对流体活动性的不利影响,因此深层流... 流体-岩石作用贯穿深层成烃、成储与成藏过程,是一个兼具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研究领域。在对含油气盆地流体-岩石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深层裂隙体系发育、流体化学亲和力的增大将显著抵消物性变差对流体活动性的不利影响,因此深层流体活动规模和效应不可低估。综合分析提出:1应加强深层烃水岩条件下残留烃(滞留烃)、固体沥青等生烃及其转化问题研究;2关注深层构造应变/非均匀压缩与储集层构造-流体作用效应、深层溶蚀流体来源/相态与规模储集层改造机制;3重视深层高温高压下储集层物性/润湿性、流体相态及活动性对油气运聚及效率的控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深层 流体-岩石作用 成烃 成储 成藏
下载PDF
应力、应变控制模式下沥青疲劳损伤演化规律 被引量:24
6
作者 单丽岩 谭忆秋 +2 位作者 许亚男 张红 任南琪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1,74,共7页
为深入了解控制模式对沥青疲劳性能的影响,全面掌握沥青的疲劳机理,针对普遍采用的2种基质沥青进行了应力和应变控制模式下疲劳损伤规律的研究。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分别对沥青施加应力应变对荷载,对比分析每对荷载作用下沥青的疲劳损... 为深入了解控制模式对沥青疲劳性能的影响,全面掌握沥青的疲劳机理,针对普遍采用的2种基质沥青进行了应力和应变控制模式下疲劳损伤规律的研究。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分别对沥青施加应力应变对荷载,对比分析每对荷载作用下沥青的疲劳损伤过程。分析了沥青在应力和应变控制模式下累计耗散能的变化规律;建立了2种控制模式下的累计耗散能增长模型及不同控制模式下累计耗散能的转换关系;提出了不同控制模式下沥青疲劳损伤演化规律的转换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的疲劳过程可以分为黏弹影响阶段和疲劳损伤阶段两部分;当采用应力应变对荷载时,应力、应变控制模式下的累计耗散能-荷载作用次数曲线呈对称关系;累计耗散能增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沥青疲劳过程中累计耗散能的变化规律;建立的转换方法可以实现应力、应变控制模式下沥青疲劳损伤演化规律的相互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 应力应变对荷载 疲劳损伤 累计耗散能 控制模式
原文传递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高压大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信息 被引量:19
7
作者 冯松宝 徐文明 顿亚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1-217,共7页
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储层包裹体以盐水包裹体为主,发育少量气态烃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中,以线状和面状分布,包裹体一般较小,主要分布在4~10μm之间;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6.2~... 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储层包裹体以盐水包裹体为主,发育少量气态烃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中,以线状和面状分布,包裹体一般较小,主要分布在4~10μm之间;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6.2~196.1℃,分布范围连续,不同区带的均一温度有差别,盐水包裹体的整体盐度较低,分布在2%~4%之间的频数最大;含烃包裹体丰度低,主要分布在0.1%~8.1%之间。分析认为,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充注是一个连续快速的过程,而且晚期天然气充注强度大。结合研究区的埋藏史,可知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成藏发生在库车期以来,克深区带的成藏时间晚于克拉区带,从东往西具有逐渐变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盐度 含烃包裹体丰度 成藏期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板桥凹陷沙三段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8
作者 郭小文 何生 侯宇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板桥凹陷主要烃源岩为沙三段地层暗色泥岩,而沙三段砂岩为板桥凹陷主要储层之一.在恢复板桥凹陷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史的基础上,定量模拟沙三段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特征,模拟结果利用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o)、地层温度和63口井钻探结果验... 板桥凹陷主要烃源岩为沙三段地层暗色泥岩,而沙三段砂岩为板桥凹陷主要储层之一.在恢复板桥凹陷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史的基础上,定量模拟沙三段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特征,模拟结果利用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o)、地层温度和63口井钻探结果验证.模拟结果表明:(1)板桥凹陷现今的热流值在59.8~61.7mW/m2之间,古热流演化经历了早期(65~50.4Ma)持续升高和晚期(50.4~0Ma)逐渐降低两个阶段,在距今50.4Ma达到最高;(2)东营组沉积末期,板桥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成熟度(Ro)大约在0.5%~1.25%之间,现今成熟度(Ro)范围大约在0.5%~1.8%之间,在距今大约35Ma开始生烃,距今30Ma开始达到生烃高峰;(3)沙三段烃源岩在距今大约31Ma开始排烃,距今31~26Ma为主要排烃阶段,距今26~0Ma为少量排烃阶段;(4)板桥凹陷油气主要运移路径主要受控于古构造面,凹陷区以发散流为主,北部陡坡带以平行流为主,汇聚流主要存在板桥凹陷南部缓坡带.在板桥凹陷沙三段存在6个有利油气聚集区,其中以聚集区Ⅰ和Ⅱ最有利,主要是因为近源、油气运移动力强和运移距离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凹陷 沙三段 盆地模拟 油气生成 油气运移和聚集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改进的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及其硬化黏滞系数的修正 被引量:19
9
作者 高赛红 曹平 +1 位作者 汪胜莲 蒲成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6-943,共8页
基于蠕变过程中的硬化-损伤机制,在对江西东乡铜矿砂质页岩单轴循环加卸载蠕变试验数据分析过程中,提出硬化-损伤效应的时效机制,并基于此对高应力条件下衰减蠕变阶段的黏滞系数(硬化黏滞系数)进行修正;结合定常蠕变阶段的损伤蠕变机制... 基于蠕变过程中的硬化-损伤机制,在对江西东乡铜矿砂质页岩单轴循环加卸载蠕变试验数据分析过程中,提出硬化-损伤效应的时效机制,并基于此对高应力条件下衰减蠕变阶段的黏滞系数(硬化黏滞系数)进行修正;结合定常蠕变阶段的损伤蠕变机制,提出高应力条件下岩石损伤效应的累积-扩散机理,并据此引入以累积损伤蠕变量为判定准则的加速蠕变触发模型(非线性蠕变体)描述岩石的不稳定蠕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瞬时塑性元件,与虎克体和黏弹塑性体串联,建立了一个能够完整描述岩石蠕变全过程的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试验曲线与模型曲线较吻合,说明对高应力下硬化黏滞系数修正的必要性,改进非线性蠕变体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塑性蠕变模型 硬化黏滞系数 硬化-损伤效应 累积损伤蠕变量 瞬时塑性元件 加速蠕变体
下载PDF
宁夏灌区不同类型农田土壤氮素累积与迁移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柯英 郭鑫年 +2 位作者 冀宏杰 张维理 赵营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3-31,共9页
在宁夏灌区选择设施菜田(n=4)和水旱轮作大田(n=4),通过田间多点取样观测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种类型农田土壤氮素累积与分布特点,以及其迁移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菜田0~150 cm土壤剖面溶解性总氮(TSN)、硝... 在宁夏灌区选择设施菜田(n=4)和水旱轮作大田(n=4),通过田间多点取样观测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种类型农田土壤氮素累积与分布特点,以及其迁移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菜田0~150 cm土壤剖面溶解性总氮(TSN)、硝态氮(NO3--N)和溶解性有机氮(SON)含量都显著高于大田,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5~5.6、1.5~3.4倍和1.6~9.8倍。设施菜田土壤氮素主要累积在0~5 cm和5~20 cm土层,而大田主要在40~100 cm土体。设施菜田和大田土壤溶解性总氮占全氮比例分别在5.4%~11.5%和2.2%~4.9%之间,前者的淋失风险较高。设施菜田各形态氮素累积量表现为SON&gt;NO3--N&gt;NH4+-N,大田为NO3--N&gt;SON&gt;NH4+-N。设施菜田浅层地下水中TSN、NO3--N和SON含量也都显著高于大田,前者平均含量分别是后者的9.5、13.8倍和7.0倍。因此,硝态氮和溶解性有机氮都是2种类型农田氮素累积的主要形态,也是浅层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灌区 设施菜田 水旱轮作大田 土壤氮素累积 浅层地下水
下载PDF
行距和密度对高粱籽粒灌浆、淀粉及氮磷钾累积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董二伟 王劲松 +5 位作者 武爱莲 王媛 王立革 韩雄 郭珺 焦晓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59-2470,共12页
行距与株距影响植株表型和农田生态,也影响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本试验于2018-2019进行,设30、50和60 cm行距,13.5、16.5、19.5、22.5万株hm^(-2)四个密度,研究行距及密度对辽夏粱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50 cm行距16.5万株h... 行距与株距影响植株表型和农田生态,也影响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本试验于2018-2019进行,设30、50和60 cm行距,13.5、16.5、19.5、22.5万株hm^(-2)四个密度,研究行距及密度对辽夏粱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50 cm行距16.5万株hm^(-2)优化产量结构,籽粒产量最高;与中下部比较,上部单穗籽粒重最小,但单粒重及单粒淀粉累积量最高、灌浆好;50 cm行距16.5万株hm^(-2)各部位单穗籽粒重最高,且延长了上部籽粒的灌浆活跃天数,提高了下部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并缩短了灌浆活跃期。50 cm和60 cm行距提高了上、中、下各部位单粒淀粉累积量、下部籽粒淀粉含量及其淀粉累积速率,而行距30 cm延长了下部籽粒的灌浆活跃期并降低灌浆速率,为此宽行距促进下部籽粒的灌浆提早成熟。单粒氮磷累积量随灌浆期延长而增加,单粒钾累积量在灌浆后30~40 d最大然后下降,为此籽粒成熟过程中钾会流失。上部单粒中较高的氮磷钾及淀粉累积量说明上部籽粒库容量较大,宽行距也提高了各部位单粒氮磷钾累积量。综上,宽行距结合适宜密度能提高高粱籽粒库容量,促进淀粉累积,提高下部籽粒(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提早熟期,降低气候灾害(早霜)对高粱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行距 密度 灌浆速率 灌浆活跃期 淀粉累积 养分累积
下载PDF
三江源区径流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蔡宜晴 李其江 +2 位作者 刘希胜 唐洪波 李燕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共5页
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区1956—2012年的年径流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57 a来直门达、吉迈和香达站的年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唐乃亥站的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直... 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区1956—2012年的年径流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57 a来直门达、吉迈和香达站的年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唐乃亥站的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直门达站的年径流量通过显著性检验;直门达和吉迈站均在2004年发生显著性均值突变,其余站点突变不显著;三江源区年径流量均存在6~8 a和23 a左右的主周期,以23 a左右时间尺度上的信号最强,周期相位变化均存在3个偏多期和2个偏少期。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中下游的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径流演变 MANN-KENDALL检验 MORLET小波分析 累积距平 滑动t检验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及富集污泥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2 位作者 孙彦富 周遗品 刘洁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依据DPB原理,利用SBR动态反应器和静态释/聚磷装置。以A2/O厌氧段污泥为种泥,进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并对富集有反硝化聚磷菌的污泥进行了反硝化聚磷活性性能考察。结果表明,利用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 依据DPB原理,利用SBR动态反应器和静态释/聚磷装置。以A2/O厌氧段污泥为种泥,进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并对富集有反硝化聚磷菌的污泥进行了反硝化聚磷活性性能考察。结果表明,利用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存在于A2/O厌氧段污泥中,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为23%,该种污泥可作为反硝化聚磷工艺的种泥;由于常规的聚磷菌被淘汰聚磷菌的数量由6.8×107个/mL减少到1.1×103个/mL,但通过选择和富集聚磷菌总数由1.1×103个/mL增加到8.2×104个/mL,且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总数的比例也由23%提高到94%,磷酸盐去除率由最初的9.86%上升到95.2%,出水磷酸盐的浓度为0.79mg/L;通过改变进水中不同磷酸盐浓度验证体系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硝酸盐 磷酸 反硝化聚磷 反硝化聚磷菌
下载PDF
基于hough变换的倾斜文档图像快速校正 被引量:12
14
作者 冯雷 耿英楠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9-222,共4页
对文档图像字符识别时,需要对有倾斜的图像进行校正,以提高分割和识别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梯度方向统计的倾斜文档图像快速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像的梯度方向分段累积直方图,得到图像的大致倾斜角度,然后利用hough变换思想,在获取的大... 对文档图像字符识别时,需要对有倾斜的图像进行校正,以提高分割和识别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梯度方向统计的倾斜文档图像快速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像的梯度方向分段累积直方图,得到图像的大致倾斜角度,然后利用hough变换思想,在获取的大致角度范围内对图像进行投影,得到精确的图像倾斜角度,有效地缩小了hough变换角度的搜索范围.对手写和打印体文档图像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hough变换投影方法相比,该方法的算法执行时间大幅度减小,对图像噪声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档图像 倾斜校正 字符识别 HOUGH变换 梯度方向 累积直方图
下载PDF
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冯学颖 刘景辉 +3 位作者 赵宝平 王英 陈晓晶 徐忠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27-1534,共8页
为明确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调节作用,于2019-2020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蒙农大燕1号为试验材料,设宽幅条播(K)和常规条播(C)两种播种方式以及300万株·hm^(-2)(D1)、450万株&... 为明确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调节作用,于2019-2020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蒙农大燕1号为试验材料,设宽幅条播(K)和常规条播(C)两种播种方式以及300万株·hm^(-2)(D1)、450万株·hm^(-2)(D2)、600万株·hm^(-2)(D3)三个植种密度,比较分析了不同播种方式和密度下燕麦光合能力、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燕麦叶片光合参数和SPAD值及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密度下宽幅条播燕麦的叶片光合参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常规条播。其中,宽幅条播燕麦的净光合速率较常规条播增加了7.2%~24.8%,且在D3下增幅最大;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SPAD值分别增加1.8%~24.1%、1.7%~25.5%和2.2%~11.5%;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4.9%~56.2%。宽幅条播显著提高了燕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其中在D1、D2和D3下分别增产8.6%、9.3%和14.5%,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宽幅条播可有效促进燕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最终实现增产,尤其是可有效缓解高密度下燕麦群体光合、干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幅条播 种植密度 燕麦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云南热区≥10℃和≥18℃年积温及日数的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宏伟 郭立群 +3 位作者 刘勇 冯弦 李江 孟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6-401,共6页
云南热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我国热区的研究与开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利用云南实测地面气温资料等,采用线性回归及残差分析等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热区森林生态系统≥10℃积温及其日数、≥18℃积温等热量指标在不同地区的空... 云南热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我国热区的研究与开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利用云南实测地面气温资料等,采用线性回归及残差分析等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热区森林生态系统≥10℃积温及其日数、≥18℃积温等热量指标在不同地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云南热区不同区域≥10℃积温及其日数、≥18℃积温等热量指标都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根据这些划分热量带的基本指标,以及热区分布县市的最低海拔和增温或降温的效应,对其热区分布的海拔上限进行了估测,为准确确定云南热区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各县市热带和南亚热带的热区范围及热区的主要特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热区 ≥10℃年积温 ≥10℃积温的日数 ≥18℃年积温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克奇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塔中 4油田的油气来自于满加尔坳陷下古生界烃源岩和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 ,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石炭系自上而下有三套储盖组合 :含灰岩段和CI储盖组合 ;中泥岩段和CⅡ储盖组合 ;下泥岩段和CⅢ储盖组合。塔中 ... 塔中 4油田的油气来自于满加尔坳陷下古生界烃源岩和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 ,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石炭系自上而下有三套储盖组合 :含灰岩段和CI储盖组合 ;中泥岩段和CⅡ储盖组合 ;下泥岩段和CⅢ储盖组合。塔中 4油田最初形成于晚海西期 ,燕山期经历了又一次重要的成藏过程 ,喜山期还有一次改造再分配的过程。塔中 4井的成功是在大漠腹地寻找油气树立的一座丰碑。正确认识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4油田 石炭系 油气成藏
下载PDF
甘肃砂田小麦育种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梁权 杨继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1-44,13,共5页
砂田是用砂砾覆盖农田的一种抗旱免耕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180~300mm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约8万hm2左右。砂田以生产春小麦为主,其新品种的选育,主要以抗早基因累加杂交方式增强抗旱性,对分离材料以特定的... 砂田是用砂砾覆盖农田的一种抗旱免耕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180~300mm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约8万hm2左右。砂田以生产春小麦为主,其新品种的选育,主要以抗早基因累加杂交方式增强抗旱性,对分离材料以特定的抗旱遗传标志进行选择。稳定材料超越常规试检程序,用移动区组法在基因和环境的互作中选优汰劣,选育成功比农家良种抗旱性强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小麦 育种
下载PDF
冀中坳陷鄚州变换带演化特征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劳海港 吴孔友 +1 位作者 陈清华 吴兆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9,共8页
通过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钻井、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分析,结合凹陷主干边界断裂及鄚州构造带内部断裂特征解析,对鄚州变换带构造属性及其控藏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鄚州构造带在古近纪具有调节区域构造变形的作用,变换带历经弧形... 通过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钻井、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分析,结合凹陷主干边界断裂及鄚州构造带内部断裂特征解析,对鄚州变换带构造属性及其控藏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鄚州构造带在古近纪具有调节区域构造变形的作用,变换带历经弧形断裂系-扁豆状断块形成期、雁列状断裂系-堑垒状断块形成期和雁列状断裂系-塌陷背斜形成期3个独特的演化阶段;变换带不仅改善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物性,而且控制了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的展布;古近系烃源岩与变换带油气成藏相关的地质因素及地质作用具有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形成'新生古储型'和'自生自储自盖型'两种油气聚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鄚州变换带 变换带演化 储层物性 断块油气藏 油气成藏模式
下载PDF
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动态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文清 曾荣英 +2 位作者 冯泳兰 刘梦琴 申秀英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6-61,共6页
为了解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流域内10个断面18个采样点的表层底泥重金属(Cu、Zn、As、Hg、Cd、Cr、Pb)进行采样,测定样品各金属含量,并分别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和污染程度。... 为了解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流域内10个断面18个采样点的表层底泥重金属(Cu、Zn、As、Hg、Cd、Cr、Pb)进行采样,测定样品各金属含量,并分别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底泥中各点重金属平均RI为1009.46,总体上属于很强生态风险;地累积指数表明在松柏段面的砷、汞、镉、铅处于严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衡阳段) 底泥重金属 生态危害指数法 地累积指数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