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清时对钗黛形象的阐释研究——钗黛形象接受史研究系列之一 |
李庆霞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2
|
论荀悦对荀学的接受与转化 |
刘延福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3
|
清代学者对贾探春形象的阐释研究 |
姚树颍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4
|
从三首词看辛弃疾对庄子思想的受容史 |
刘巧玲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5
|
回到《讲话》接受史现场——以茅盾为考察中心 |
商昌宝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6
|
从“手抄本”到“印刷本”的文化旅程--《寻隐者不遇》传播接受史研究 |
陈文忠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7
|
“嘴”的词义演变及其与“口”的历时更替 |
吕传峰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
8
|
“价值中立(Value free)”接受史简析 |
成元君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7
|
|
9
|
莫言文学在日本的接受史及其意义 |
李光贞
|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
2018 |
8
|
|
10
|
历代书目著录《红楼梦》的知识特征与历史意义 |
温庆新
王昕蓓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1
|
20世纪初西方关于中国绘画的学术话语 |
林艺艇(译)
|
《美术》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一个时代的“怕”与“逃”——《马伯乐》的成书过程及形象接受史 |
叶君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3
|
版本形态与《红楼梦》现代读者的阅读选择 |
温庆新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5
|
|
14
|
“以类为评”:《世说新语》分类体系接受史的新视角 |
林莹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5
|
从诗艺到“诗史”:王阳明诗风递嬗中的杜甫因素 |
叶汝骏
|
《杜甫研究学刊》
|
2023 |
1
|
|
16
|
移情式“题咏”与清代《红楼梦》的日常化品评 |
顾宇
温庆新
|
《齐鲁学刊》
|
2023 |
0 |
|
17
|
“扬州八怪学术史”研究论纲 |
贺万里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3 |
0 |
|
18
|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阅读史研究的思路及意义 |
温庆新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9
|
从《东京梦华录》到“梦华体”:名物铺叙的重要作用 |
鄢虹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0
|
唐宋词接受研究的现状分析 |
范方华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