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砂医学流派源流与主要学术特色 被引量:21
1
作者 陶国水 顾植山 +1 位作者 黄煌 陆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8-161,共4页
发源于锡澄地区的龙砂医学,肇起宋元,隆盛于清乾嘉时期,再兴于清末民国至今。龙砂医学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学术风格独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的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之一。龙砂医家重视经典研究与应用,重视中医教育与学... 发源于锡澄地区的龙砂医学,肇起宋元,隆盛于清乾嘉时期,再兴于清末民国至今。龙砂医学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学术风格独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的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之一。龙砂医家重视经典研究与应用,重视中医教育与学术传承,临床多有创见,对五运六气学术的实践以及经方、膏滋方的运用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砂医学 中医学术流派 五运六气 经方 膏滋方
原文传递
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流派传承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叶艳蓉 郭艳幸 郭珈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9期134-137,共4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医学术流派是促进中医药蓬勃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述了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平乐郭氏正骨流派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总结其近些年在学术体系建设、流派特色开发、人才队伍建设及流派品牌建设四个方面的实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医学术流派是促进中医药蓬勃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述了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平乐郭氏正骨流派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总结其近些年在学术体系建设、流派特色开发、人才队伍建设及流派品牌建设四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并结合中医药发展需求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中医学术流派做好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以期为中医学术流派助力中医药繁荣复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乐郭氏正骨 中医骨伤 中医学术流派 中医药发展
下载PDF
基于海派伤科发展历程探索“同中存异”流派传承新模式的构建
3
作者 笪巍伟 薛纯纯 +3 位作者 张树瑛 马勇 李晓锋 施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24-27,32,共5页
海派中医是在近代上海地区特定的多因素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独具地域色彩和内涵的医药文化现象,在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命脉所在,而不同的传承模式决定着流派的盛与衰。通过回顾海派伤科的发展历程... 海派中医是在近代上海地区特定的多因素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独具地域色彩和内涵的医药文化现象,在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命脉所在,而不同的传承模式决定着流派的盛与衰。通过回顾海派伤科的发展历程,总结石氏伤科的传承经验,拟将海派各家伤科流派汇聚于诊疗中心,充分发扬各家特色优势,同时该中心融名中医师承、名中医工作室、人才研修项目及研究生教育等多种模式为一体,采用“一带多”与“多带一”相结合的流派师承模式,以探索一种“同中存异”的伤科流派传承发展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术流派 海派伤科 中医骨伤 传承模式 诊疗中心
建构主义视角下中医学术流派文化渊源与发展规律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欣 王兆娟 +1 位作者 李洁 申俊龙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9-774,共6页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探究中医学术流派“源”和“流”的关系,厘清流派的发展规律,为当下流派现代化传承创新提供思路。学术流派起源于不同的文化源头,其分化和发展与生物学中基因的复制、传播、变异类似。建构主义理论特征与学术流派的形...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探究中医学术流派“源”和“流”的关系,厘清流派的发展规律,为当下流派现代化传承创新提供思路。学术流派起源于不同的文化源头,其分化和发展与生物学中基因的复制、传播、变异类似。建构主义理论特征与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分化的原理高度契合,各个流派学术思想和核心诊疗理念的建构可视为主体自建、主体间互建、社会共建的多层次统一。首先,医家个体基于对中医药学源头的选择和继承,再融入个性化理解,继而在学术史上分化为不同流派;其次,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医家依据“三因制宜”方法,主体间互建的学术流派和地方医派发展模式逐渐形成;最后,在现代医药学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发展的情境下,学术流派的进一步演化需遵循传统医学的演化规律并结合新时代健康需求,采取社会共建方式,实现多主体共同参与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创新,并利用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手段赋能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术流派 建构主义 主体自建 主体间互建 社会共建 中医药文化
原文传递
龙江韩氏妇科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5
5
作者 常惠 王焕 +4 位作者 张跃辉 沈文娟 韩亚光 吴效科 韩延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352-5355,共4页
龙江韩氏妇科始创于清代宣宗道光年间,至今180余年。韩氏先祖韩儒林,第二代传人韩殿一,第三代传人韩百灵,第四代传人韩延华,在近代中医妇科界享有极高的名望。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龙江韩氏妇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即&... 龙江韩氏妇科始创于清代宣宗道光年间,至今180余年。韩氏先祖韩儒林,第二代传人韩殿一,第三代传人韩百灵,第四代传人韩延华,在近代中医妇科界享有极高的名望。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龙江韩氏妇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即"肝肾学说"、"同因异病,异病同治"及"肝主冲任"理论。总结该思想指导疾病诊疗的特点,以便更好地传承与发扬韩氏妇科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从而指导临床疾病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江韩氏妇科 肝肾学说 传承 创新 学术流派 中医
原文传递
岭南流派外感证治特点探源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燕 蔡怡航 +1 位作者 王媛媛 张忠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岭南流派在外感证治上独树一帜。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岭南风土、人群体质等角度进行分析,"天热地湿,湿热相合"与"四时不正,愆阳所积"等动静相合的独特岭南风土塑造了"阳外而阴内,... 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岭南流派在外感证治上独树一帜。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岭南风土、人群体质等角度进行分析,"天热地湿,湿热相合"与"四时不正,愆阳所积"等动静相合的独特岭南风土塑造了"阳外而阴内,阳浮而阴闭"的岭南人群体质特征。基于此,岭南医家逐步形成"善用燥湿、温中,罕用辛散、攻逐,遣药轻清灵巧"等独特的遣药特点,多主张剂量宜轻,重视药食同源,并将这些经验运用于外感证治,代表医家有刘仕昌、甄梦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流派 中医 外感
原文传递
浙江首批“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建设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3
7
作者 邹丽珺 程霜 +2 位作者 陈滨海 高文仓 陈卫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梳理总结浙江何氏妇科、杭州宣氏儿科、浙江陈木扇女科以及绍派伤寒的建设现状,为浙江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发展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研究,整理浙江何氏妇科、杭州宣氏儿科、浙江陈木扇女科以及绍派伤寒... [目的]梳理总结浙江何氏妇科、杭州宣氏儿科、浙江陈木扇女科以及绍派伤寒的建设现状,为浙江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发展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研究,整理浙江何氏妇科、杭州宣氏儿科、浙江陈木扇女科以及绍派伤寒的传承脉络和发展历史,归纳其学术思想,探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情况。[结果]浙江何氏妇科、杭州宣氏儿科、浙江陈木扇女科以及绍派伤寒深入挖掘本流派的学术理论,形成了独有的诊疗思想。传承模式以家族传承为主,辅以师带徒模式,建立了研究室及多个学术流派工作站。四家学术流派研究室的建立不仅对其自身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大意义,更在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为浙江其他医学流派工作室的建立提供了研究经验和模式。[结论]浙江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建设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中医流派学术思想,加强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促进学术流派的发展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中医流派 浙江何氏妇科 杭州宣氏儿科 浙江陈木扇女科 绍派伤寒 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中医学术流派
下载PDF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对中医学术流派发展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范凯 王凯 +2 位作者 宋敏 彭斯伟 李金益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7期3110-3112,共3页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医学术流派作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医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下正处学术流派弘扬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医学术流派作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医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下正处学术流派弘扬发展的好时机,如何进一步把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深刻内涵对于推进学术流派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学术流派与传承创新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度探讨,辨证地分析了传承与创新的协同关系,以期促进中医学术流派的兴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术流派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刘海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密 刘海起 +3 位作者 湛志婧 黄哲真 刁远明 贺振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6-488,共3页
刘海起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负责人。擅长治疗骨伤类疾病,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亏气血虚为本,风寒湿三邪侵蚀为标,气血亏虚是主要病机,治疗上应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辨证施治在辨治... 刘海起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负责人。擅长治疗骨伤类疾病,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亏气血虚为本,风寒湿三邪侵蚀为标,气血亏虚是主要病机,治疗上应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辨证施治在辨治。经验上有补益气血、重用黄芪;气滞血瘀、重在调气;痰湿中阻,当以温药和之。并列举1则验案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海起 中医学术流派 颈椎病 学术经验 骨科疾病
下载PDF
明清浙派中医医家数据集(1368–1912年) 被引量:2
10
作者 凌天 焦阳 +2 位作者 李露芳 钱俊文 张永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3期338-345,共8页
我国明清时期是中医全面发展与融汇贯通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这一时期内浙江中医医家医术的创新与提高,中医教育与临床医学的探索与发展,形成了大量具有浙江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推进了近现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本文从中... 我国明清时期是中医全面发展与融汇贯通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这一时期内浙江中医医家医术的创新与提高,中医教育与临床医学的探索与发展,形成了大量具有浙江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推进了近现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本文从中医类辞典史料中,以1368–1912年之间的浙江中医医家为研究对象,查阅整理收集相关文献典籍,将所有资料数字化,并根据医家生平考证医家学术流派与治疗特色,提取出Excel与XML两种便于利用的数据集格式,共包含12个字段的807条医家记录,为进行更深层次的医家、医学著作、学术流派和可视化知识图谱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构建明清时期浙江中医药医家数据集,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浙江 学术流派 中医
下载PDF
绍派伤寒治疫经验探析
11
作者 沈钦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414-5416,共3页
绍派伤寒为浙派中医的杰出代表,于伤寒学说、温病学说有发明而自成一派。文章探讨了绍派医家对疫病病因及其传染性、流行性的认识,对疫病病理传变以及对疫病诊疗思路的认识,认为绍派医家将疫病的传变规律规纳为火化、水化、水火合化三... 绍派伤寒为浙派中医的杰出代表,于伤寒学说、温病学说有发明而自成一派。文章探讨了绍派医家对疫病病因及其传染性、流行性的认识,对疫病病理传变以及对疫病诊疗思路的认识,认为绍派医家将疫病的传变规律规纳为火化、水化、水火合化三种途径,并在“握机于病象之先”思想指导下,提出“一因、二纲、四目”的辨治思路,是对中医疫病理论的创新;其疫宜速治先祛邪、辨证治疫有专方、预防在先善调理的治疫经验,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派伤寒 中医治疫 中医学术流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派中医
原文传递
衢州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
12
作者 许宝才 徐鑫陵 +1 位作者 陈伟 邱根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索挖掘衢州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整理研究的方法,从时病、内科、儿科、女科、老年病、杂病、针灸等方面对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衢州作为“丹溪医派”“新安医学”“杨继洲针灸... [目的]探索挖掘衢州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整理研究的方法,从时病、内科、儿科、女科、老年病、杂病、针灸等方面对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衢州作为“丹溪医派”“新安医学”“杨继洲针灸”之融汇处、涵养地,在诊治疾病方面独具特色。雷氏医学认为时医应正确掌握四时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并构建了全新的以四时六气为纲目“知时论证、辨体立法”的时病辨治体系,立法处方提倡用法而不用方。内科广泛运用脏腑辨证,同时还结合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八纲辨证及病因辨证,临证依据病邪特点而治。儿科强调四诊合参,首重望诊,临证当明辨体质差异,治疗因人而异;小儿脾胃易伤,治疗时重视小儿脾胃的特点,处处顾及脾胃。女科注意圆机活法,通权达变,善于抓住妇人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辨证用药。老年病大多本虚标实,治疗首先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并且扶正多从先、后天之本着眼。杂病需提纲挈领,以常见病因病机为纲,又注意区分常证变证、兼证夹证,临证不忘多法并用以提高临床疗效。针灸融合了新安针灸名家和杨继洲针灸的学术思想和理论,选穴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结论]衢州雷氏医学在传承中医精华的基础上创新了理论体系,充分挖掘了其中的价值内涵,对临床各科具有深入的研究及独到的见解,值得深入研究和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医学 学术流派 学术特色 传承创新 衢州 浙派中医
下载PDF
浙江金华医家魏祖清及其著作考略
13
作者 余凯 江凌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888-890,共3页
[目的]考证浙江金华医家魏祖清生平,并对其著作的版本、流传以及内容进行整理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田野调查法,检索史志、地方志、目录工具书并结合实地调研,对魏氏人物生平进行考证,整理研究其著作文献,归纳其学术思想特点。... [目的]考证浙江金华医家魏祖清生平,并对其著作的版本、流传以及内容进行整理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田野调查法,检索史志、地方志、目录工具书并结合实地调研,对魏氏人物生平进行考证,整理研究其著作文献,归纳其学术思想特点。[结果]清中期浙江金华汤溪医家魏祖清,儒道医理皆通,以医行于世,有《村居急救方》《卫生编》《树蕙编》《千金方翼注》《保产机要》等著作,其中后两部著作已佚,前三部著作的清刻本馆藏于苏州、常州、北京、上海等地。魏氏在养生、求嗣、方书等方面颇有建树,结合其著作可将其学术思想归纳为儒道结合重养生、求简务实擅急救、擅制膏丹(丸)名京师。[结论]魏祖清是清中期浙江金华著名医家,儒医皆通,擅养生、求嗣、方书等,其学术著作丰富,流传广泛,反映了当时金华地方中医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中医学术流派 中医药学文献 清朝 魏祖清 名医学术思想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中“医经”与“经方”小序再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博 董树平 《中华医史杂志》 2021年第4期251-253,共3页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其中《方技略》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通过重新分析“医经”与“经方”小序内容,发现二者区别是对于疾病治疗的理念和着眼点不同。“医经”是治疗时侧重...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其中《方技略》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通过重新分析“医经”与“经方”小序内容,发现二者区别是对于疾病治疗的理念和着眼点不同。“医经”是治疗时侧重得病的人,“经方”是治疗时侧重人得的病;“医经”着眼于人体,“经方”着眼于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医经 经方 中医学术流派
原文传递
大数据背景下的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郜峦 王振国 张丰聪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6,共5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的理念与技术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术发展与理论创新的重要形式,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鲜明特色。当前中医学术流派数据具有异构性、广分布、多样性、海量等特点。本...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的理念与技术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术发展与理论创新的重要形式,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鲜明特色。当前中医学术流派数据具有异构性、广分布、多样性、海量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提出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期望能为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大数据环境提供一个坚实的支撑平台,推动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hadoop技术 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
下载PDF
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评价要素的构建 被引量:8
16
作者 郜峦 王振国 张丰聪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86-689,共4页
分别应用历史地理学、文献计量学、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在综合分析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的基础上,初步拟定"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评价体系"的一级、二级、三级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以及内涵解释,其中一级评价指标包括历... 分别应用历史地理学、文献计量学、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在综合分析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的基础上,初步拟定"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评价体系"的一级、二级、三级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以及内涵解释,其中一级评价指标包括历史地理学属性和文献计量学属性。历史地理学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适合于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的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拟定的"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评价标准"初步得到领域专家认可,能够初步定性定量地客观评价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 历史地理学 文献计量学 大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PBL教学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7
17
作者 郝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01-102,共2页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它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多所医学院校正逐渐采用此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对《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应用PBL教学法的研究,探讨PBL教学法在《中医...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它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多所医学院校正逐渐采用此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对《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应用PBL教学法的研究,探讨PBL教学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中医各家学说 教学研究
下载PDF
C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金连顺 陈祎琦 +4 位作者 曾宪凯 张曈 唐丽娟 何伟炎 张忠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探索案例教学法(C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中应用。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医五年制岭南班学生,根据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中所涉及8个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的教学内容,将岑氏... 目的探索案例教学法(C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中应用。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医五年制岭南班学生,根据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中所涉及8个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的教学内容,将岑氏、邓氏、甄氏、补土4个流派教学内容采用CBL结合翻转课堂为主、中医临床实践技能为辅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观察组,梁氏脾胃、岭南林夏泉、扶阳与经方、肾病4个流派教学内容采用传统PPT教学模式应用于对照组,同时比较2组考核成绩及调查课后学生对此教学模式反馈信息。结果观察组卷面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多元化教学方法满意度较高。结论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教学中采用C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全方位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开拓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思辨能力,通过流派跟师抄方,弘扬地方医学特色,有助于提升中医本科教育阶段的人文素养,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翻转课堂 岭南中医学术流派 内科杂病诊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姜德友教授治疗心痛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秋实 张静 +1 位作者 姚子胤 姜德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5期19-22,28,共5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姜德友教授治疗心痛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姜教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的心痛医案,采用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对姜教授治疗...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姜德友教授治疗心痛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姜教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的心痛医案,采用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对姜教授治疗心痛处方进行用药频数统计、关联规则、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80首,涉及药物112味。用药频数统计得出丹参、三七、土鳖虫等19味药的频次较高;112味中药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主归肝、肺、脾、心、肾、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枳壳、甘草为关联度最高的药对,丹参、葛根、三七、土鳖虫为关联度最高的药组。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组,分别针对治疗血瘀、气郁、痰热、本虚四个病因所致的心痛。结论本研究得出姜教授常运用活血化瘀、行气开郁、清热化痰之通法和补法治疗心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痛 通法 补法 龙江医派
下载PDF
刘海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哲真 刘海起 +3 位作者 曾密 湛志婧 刁远明 贺振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42-2044,共3页
刘海起教授师从名医孙华山先生,从医40余载,擅长骨伤科各类疾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经验,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内外因之分,肝肾亏虚为内在发病关键,感受风寒湿邪,跌扑损伤为外在发病诱因,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肝... 刘海起教授师从名医孙华山先生,从医40余载,擅长骨伤科各类疾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经验,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内外因之分,肝肾亏虚为内在发病关键,感受风寒湿邪,跌扑损伤为外在发病诱因,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气滞血瘀、风寒湿痹、风湿热痹五型。重视病因病机,辨证选药,手法灵活,重视传统疗法,自成一套中医诊疗方法:辨证,牵引,手法治疗,中药口服外敷,功能训练,临床颇有疗效,值得后学揣摩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海起 中医学术流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