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滥用职权罪的立法比较与借鉴
1
作者 张胜英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83-85,共3页
通过与其他国家滥用职权罪的立法方式、分类、构成要件及刑罚设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在滥用职权罪立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应借鉴国外经验尽快予以完善。
关键词 滥用职权罪 公务人员 资格刑
下载PDF
滥用职权罪罪过形式新探——以行为故意为视角
2
作者 利子平 郭芾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7-72,共6页
滥用职权罪是《刑法》新增设的罪名。该罪的主观罪过认定难度较大,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滥用职权罪的行为人对其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可能是持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但是,行为人对滥用职权行为本身却是出于故意的态度。通过... 滥用职权罪是《刑法》新增设的罪名。该罪的主观罪过认定难度较大,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滥用职权罪的行为人对其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可能是持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但是,行为人对滥用职权行为本身却是出于故意的态度。通过借鉴“行为故意”的理论可以更好地认定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滥用职权罪 主观罪过 复合罪过 行为故意
下载PDF
食品监管渎职罪的认定及适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贾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6,共7页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许多案件触目惊心,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受到极大威胁,社会危害极其严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食品安全领域的渎职行为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食品监管渎职罪 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 犯罪构成
下载PDF
征地拆迁领域中的共同贪污犯罪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国祥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11,共11页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多人在不同环节内外勾结,共同骗取、套取拆迁安置补偿费或者安置房的犯罪现象突出。此类案件的定罪,应根据共同犯罪的一般原理作具体分析。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负有特定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是公共财物的守护者,事前与他...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多人在不同环节内外勾结,共同骗取、套取拆迁安置补偿费或者安置房的犯罪现象突出。此类案件的定罪,应根据共同犯罪的一般原理作具体分析。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负有特定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是公共财物的守护者,事前与他人勾结,放弃职守,是对与其身份相连的特定职责的背叛,属于实质和规范上的贪污罪实行行为,其定性与行为人是否实际分得赃物无涉。无身份者不仅可以成为贪污罪的共犯,而且可以成为贪污罪的实行犯,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确定其刑事责任;对国家工作人员事前无通谋的事中、事后帮助行为,则宜认定为滥用职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拆迁 共同犯罪 贪污罪 滥用职权 诈骗罪
下载PDF
我国监察委员会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衔接问题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伍华军 陈浣莹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2-32,123-124,共12页
我国各级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的监察机关,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程中的重大制度创新。作为新的国家权力和法律程序,监察权和检察权、监察程序与检察程序需要实现有机统一和有序衔接,进而实现监察法所确立的"互相配合、互相制约&q... 我国各级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的监察机关,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程中的重大制度创新。作为新的国家权力和法律程序,监察权和检察权、监察程序与检察程序需要实现有机统一和有序衔接,进而实现监察法所确立的"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基本要求。监察委员会处置涉嫌职务犯罪的案件时,在案件移送、立案审查以及审查起诉等多个环节上,涉及与人民检察院之间的职权分工和程序衔接。厘清案件管辖权争议、证据移送、转化、审查规则、刑事强制措施使用、补充调查阶段的律师介入、调查活动的监督等问题,既有利于监察机关调查权、处置权的规范行使,也有利于监察程序与检察程序的顺畅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职务犯罪 刑事诉讼 程序衔接
下载PDF
渎职罪法定刑配置的不足与立法完善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牛忠志 晋泽禹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3-200,共18页
刑法规范设置的科学化是良法善治的重要一环。然而,《刑法》分则第九章关于渎职罪法定刑配置(刑罚种类、法定刑幅度、最高刑期)存在着个罪的法定刑配置不能做到罪责刑相适应、本章内的罪与罪之间法定刑配置不平衡、配置的刑罚种类偏少... 刑法规范设置的科学化是良法善治的重要一环。然而,《刑法》分则第九章关于渎职罪法定刑配置(刑罚种类、法定刑幅度、最高刑期)存在着个罪的法定刑配置不能做到罪责刑相适应、本章内的罪与罪之间法定刑配置不平衡、配置的刑罚种类偏少等不足。这种配置现状也与广义的渎职罪(如贪污贿赂罪)和其他密切关联的类罪(如侵犯财产罪)相比较,明显不协调。完善渎职罪法定刑配置的建议包括应切实贯彻并始终如一地坚持“并合主义刑观”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分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和徇私舞弊罪三类合理配置各类渎职罪的法定刑,主要是调整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等犯罪的最高法定刑、给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和动物检疫失职罪等只有一个法定刑档次的渎职罪增设加重犯、增设罚金刑;在类罪中规定保安处分性质的“职业禁止”作为《刑法》第37条之一的注意性规定予以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 徇私舞弊 法定刑 罪责刑相适应 刑罚根据
原文传递
行政不作为之刑事法律后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赖善明 罗健文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42-46,共5页
行政行为是国家机关赋予行政工作人员履行特定职责的行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工作人员必须依据特定的职责实施管理和服务行为,如果行政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当为能为而不为",即构成行政不作为。当这种不作为行为对法益造... 行政行为是国家机关赋予行政工作人员履行特定职责的行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工作人员必须依据特定的职责实施管理和服务行为,如果行政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当为能为而不为",即构成行政不作为。当这种不作为行为对法益造成严重侵犯,通过其他部门法不足以有效规制的时候,运用刑法也不啻为一项规制惩罚该行为的有效手段。现行刑法,行政不作为主要涉及渎职犯罪一章,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可谓是本章中最重要的两个罪名。结合法理与案例,探讨行政不作为与这两个罪名的关联、行政不作为与不作为犯罪的关联,以期探寻行政不作为的刑事法律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不作为 不作为 滥用职权罪 玩忽职守罪 刑法后果
下载PDF
职务犯罪案件中侦查人员出庭的若干问题探析
8
作者 米卿 师法起 《辽宁警专学报》 2014年第2期7-12,共6页
新刑诉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了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的几种情形,为该制度的推行铺平了道路。由于职务犯罪案件的特殊性,为更好的发挥该项制度的作用,舟山市检察机关针对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出庭相关问题开展探索,发现许多问题,也取得... 新刑诉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了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的几种情形,为该制度的推行铺平了道路。由于职务犯罪案件的特殊性,为更好的发挥该项制度的作用,舟山市检察机关针对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出庭相关问题开展探索,发现许多问题,也取得了诸多经验,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出庭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侦查人员出庭模式 身份选择
下载PDF
故意“误拆”中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以规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为视角
9
作者 许健 黄琰 卢山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1期23-27,共5页
故意"误拆"以"误拆"之名行强拆之实,事实上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在故意"误拆"的情形下,无论权力大小,权力寻租的背后,必然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行为。故意"误拆"中职务犯罪存... 故意"误拆"以"误拆"之名行强拆之实,事实上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在故意"误拆"的情形下,无论权力大小,权力寻租的背后,必然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行为。故意"误拆"中职务犯罪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个别领导片面追求政绩、具体的拆迁实施单位不当地追求经济利益、监督机制不力以及官商相互勾结导致腐败,致使职务犯罪滋生。彻底避免故意"误拆",应该科学合理配置权力,改变干部考核机制,让基层官员有升迁的正常途径;同时加强媒体舆论监督,发动舆论监督的人民战争,让故意"误拆"没有办法遁形;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从根本上避免拆迁权力寻租,强拆而非"误拆"贪官的保护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误拆” 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 职务犯罪
下载PDF
逮捕措施改革对职务犯罪侦查的影响及应对
10
作者 郭旭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3-96,共4页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出台,对逮捕这一强制措施进行了重大改革,以减少我国审前羁押率畸高的现状,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这为以往主要通过逮捕讯问而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的侦查方式带...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出台,对逮捕这一强制措施进行了重大改革,以减少我国审前羁押率畸高的现状,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这为以往主要通过逮捕讯问而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的侦查方式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法律又规定了其他的侦查措施和方式,为惩罚职务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武器,体现了我国法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 改革 职务犯罪 侦查
下载PDF
关于完善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思考:围绕《刑法修正案(十一)》展开
11
作者 汪江连 潘春凤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年第5期62-69,共8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四十五对《刑法》第九章渎职罪第四百零八条之一第一款进行了修改,细化了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中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的情节,但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的法定刑设定标准相同,这与罪行相当原则相抵牾,且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 《刑法修正案(十一)》四十五对《刑法》第九章渎职罪第四百零八条之一第一款进行了修改,细化了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中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的情节,但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的法定刑设定标准相同,这与罪行相当原则相抵牾,且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的危害结果认识不一、标准过于宽泛以至于实践中难以认定,而条文中的兜底条款也增加了量刑裁量的不确定性和司法适用的困难。为此,有必要以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的立案标准为基础,区分食品药品监管滥用职权和食品药品玩忽职守的法定刑,通过结合食品药品“上游犯罪”的危害结果综合认定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的危害结果,并通过“只含同类规则”、侵犯法益、参考指导性案例、综合运用多种法律解释方法等对兜底条款加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 法定刑 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 危害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