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人眼球运动神经的MRI影像解剖 被引量:16
1
作者 焦永红 赵堪兴 +3 位作者 王振常 钱学翰 吴晓 满凤媛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9-224,共6页
目的采用MRI成像技术显示正常人眼球运动神经的颅内段、海绵窦段和眶内段的影像特征。方法正常受试者20名,年龄24~38岁,平均(28.25±4.07)岁。眼球运动神经脑池段采用头线圈,层厚0,8mm,3D—FIESTA序列扫描;海绵窦段采用... 目的采用MRI成像技术显示正常人眼球运动神经的颅内段、海绵窦段和眶内段的影像特征。方法正常受试者20名,年龄24~38岁,平均(28.25±4.07)岁。眼球运动神经脑池段采用头线圈,层厚0,8mm,3D—FIESTA序列扫描;海绵窦段采用头线圈,冠状面FSE,T1WI扫描,层厚2.0mm,层间距0.3mm;眼眶段采用表面线圈,冠状面FSE,T1WI扫描,层厚2.0mm,层间距0.3mm。对照火棉胶包埋0.1mm层厚,HE染色的完整眼眶冠状切片,在连续冠状MRI影像上追踪和分辨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直至分支进入相应的眼外肌。结果脑池段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显示率为100%,滑车神经显示率为95%;海绵窦段动眼神经显示率100%,外展神经和滑车神经部分显示;在连续冠状的眼眶组织切片指引下,眶内段外展神经和动眼神经下支的分支完全显示,动眼神经上支显示60%,滑车神经显示40%。结论连续的薄层三维FIESTA序列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MRI能清晰地显示眼运动神经脑池段及其毗邻关系。MRI能清晰显示眶内动眼神经下支和外展神经。由于动眼神经上支和滑车神经结构精细,毗邻关系复杂,部分显示。对眼球运动神经路径上复杂的解剖结构的知识背景,影响分析MRI呈现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眼神经 展神经 滑车神经
原文传递
颅底段展神经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国臣 韩卉 +1 位作者 孟庆玲 胡玉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2-553,共2页
目的 :为颅底外科提供展神经的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观测 15例 ( 3 0侧 )成人头颅湿标本展神经的位置、行径及重要毗邻关系。结果 :①展神经在硬脑膜入口处两侧间距 ( 19.71± 1.79)mm ;②Dorello管顶与底间最大垂直距离 ( 2 .14&... 目的 :为颅底外科提供展神经的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观测 15例 ( 3 0侧 )成人头颅湿标本展神经的位置、行径及重要毗邻关系。结果 :①展神经在硬脑膜入口处两侧间距 ( 19.71± 1.79)mm ;②Dorello管顶与底间最大垂直距离 ( 2 .14± 0 .70 )mm ;③展神经在海绵窦内距破裂孔硬膜环 ( 5 .69± 1.45 )mm。结论 :在颞骨岩部、海绵窦及眶上裂区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神经 颅底外科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展神经颅内段的分段毗邻与转角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刘锦峰 姜苏明 汪昌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为颅底显微外科提供展神经的解剖学资料,同时探讨其脆弱性的解剖基础。方法: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标本展神经的位置、行径及毗邻,并对其分段测量。结果:①展神经颅内段可分为5段:脑池段(15.01±2.56)mm,岩斜段(6.38±1.7... 目的:为颅底显微外科提供展神经的解剖学资料,同时探讨其脆弱性的解剖基础。方法: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标本展神经的位置、行径及毗邻,并对其分段测量。结果:①展神经颅内段可分为5段:脑池段(15.01±2.56)mm,岩斜段(6.38±1.78)mm,动脉后段(2.81±1.32)mm,跨动脉段(5.76±0.84)mm,动脉前下段(15.63±2.03)mm;②展神经颅内段在行程中形成3个转角,分别位于脑膜入口处、岩尖及颈内动脉(ICA)的外侧面;③斜坡内动脉、斜坡外动脉、小脑幕动脉、垂体下动脉及下干的前外侧支与展神经关系密切;④展神经三角:由岩蝶韧带、三叉神经囊内侧面及ICA后外侧面围成,展神经动脉后段经过此三角;⑤在ICA外侧面有交感神经以锐角加入展神经。结论:①展神经行程中的3个转角,以及与血管、神经、韧带、骨等复杂的解剖关系,使其脆弱而易于损伤;②在斜坡区、颞骨岩部和海绵窦手术时必须予以识别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神经 应用解剖 Dorello管 颈内动脉
下载PDF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患者的眼外肌及眼运动神经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吴丽 周炼红 +3 位作者 刘昌盛 查云飞 王炯 邢怡桥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1-976,共6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ongenital fibrosis of the extraocular muscles,CFEOM)家系发病者眼外肌及眼运动神经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个CFEOM家系,家系一临床表现符合CFEOM1,家系二临... 目的研究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ongenital fibrosis of the extraocular muscles,CFEOM)家系发病者眼外肌及眼运动神经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个CFEOM家系,家系一临床表现符合CFEOM1,家系二临床表现符合CFEOM3。对两家系共17名患者(家系-3名患者,家系二14名患者,其中男性5名,女性12名,年龄范围8—62岁,平均年龄34.4岁,34只眼)进行高分辨率MRI扫描,随机抽取18个正常成人(男女各9人,年龄范围10—59岁,平均年龄35.1岁,36只眼)作为对照。扫描方法:眼眶部行3mm层厚、T1加权MRI扫描;颅内行1mm层厚、3DFIESTA扫描;比较2组眼外肌、眼运动神经、上睑提肌和视神经的变化。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并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扫描显示发病者外直肌(LR)、内直肌(MR)、上直肌(SR)、下直肌(IR)及上斜肌(10)体积较正常对照组小,尤以上直肌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R:t=-5.535,P=0.003;MR:t=-7.187,P=0.001;SR:t=-23.749,P=0.001;IR:t=-6.907,P=0.001;IO:t=-5.057,P=0.004);眼运动神经(动眼神经、展神经)的颅内段截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49,-11.721,P〈0.05);视神经较细(t=2.292,P=0.025),且均向鼻上方移位;上睑提肌发育不良。结论由眼运动神经异常支配继发眼外肌组织被致密纤维组织代替所致,可能与动眼神经核和滑车神经核发育缺陷有关。CFEOM的病因为神经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肌 动眼神经 展神经 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系谱
原文传递
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的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吉钢 张丹枫 +2 位作者 魏嘉良 邹伟 侯立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2004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22例,其中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7例,以眼动神经功能为评价指标。结果在3条眼动神经中,滑车神经损伤最轻,动眼神经次之,外展神经损伤... 目的探讨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2004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22例,其中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7例,以眼动神经功能为评价指标。结果在3条眼动神经中,滑车神经损伤最轻,动眼神经次之,外展神经损伤最重;伤后3个月,18(81.8%)例动眼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伤后6个月,仅有1例眼动神经功能未得到改善。伤后3个月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滑车神经直到伤后6个月才明显增高(P<0.05)。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各眼动神经恢复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明确骨折压迫的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可保守治疗;有明确蝶骨骨折、眶上裂狭窄或游离骨片的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可考虑手术治疗;总体而言,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眶上裂综合征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外展神经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Dorello管区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国臣 韩卉 牛朝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为临床Dorello管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5例 (30侧 )成人头颅标本Dorello管区结构进行观测。结果 ①Dorello管由Gruber韧带、岩尖及上斜坡外侧缘三者构成的一个骨纤维管道。Dorello管顶主要由Grube... 目的 为临床Dorello管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5例 (30侧 )成人头颅标本Dorello管区结构进行观测。结果 ①Dorello管由Gruber韧带、岩尖及上斜坡外侧缘三者构成的一个骨纤维管道。Dorello管顶主要由Gruber韧带构成 ,Dorello管顶至底间最大垂直距离为 2 14mm± 0 70mm。②展神经经过Dorello管外 1/ 3(5 6 7% )或中 1/ 3(4 3 3% )。展神经伴行动脉为脑膜背侧动脉的分支 ,83 3%以单干形式经过展神经内侧。③展神经入海绵窦点距颈内动脉后升部后壁 3 97mm± 1 83mm ,在Meckel腔内侧 3 11mm± 0 95mm。结论 在Dorello管区展神经及其伴行动脉位置恒定 ,手术中应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岩部 解剖学 组织学 展神经 Dorello管
下载PDF
Dorello管区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毅 虞昊 +1 位作者 金国华 陈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为颅底外科提供Dorello管区的解剖学资料。方法50例头颅标本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或硅橡胶,对Dorello管区的构成、毗邻关系、内容物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对岩斜段展神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研究该段展神经硬脑膜鞘的构成。结果D... 目的为颅底外科提供Dorello管区的解剖学资料。方法50例头颅标本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或硅橡胶,对Dorello管区的构成、毗邻关系、内容物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对岩斜段展神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研究该段展神经硬脑膜鞘的构成。结果Dorello管由Gruber韧带、颞骨岩部尖端、上斜坡外缘构成,管内走行脑膜背侧动脉、展神经及其硬脑膜鞘。展神经硬脑膜鞘由硬脑膜和蛛网膜构成。Gruber韧带可以分为6型:Y-型,蝴蝶型,三角型,镰型,爪型和复干(条索状)型。展神经存在多种变异,复干型展神经出现率为16%,双侧都为复干型展神经的出现率为5%。展神经在Dorello管区出现转折,按转折的程度分为:重型(〈120°)占60%(60侧),中型(12°-150°)占36%(36侧),轻型(150°-180°)占4%(4侧)。结论Dorello管区结构复杂,展神经变异多,对Dorello管区的研究有助于在手术中减少神经、血管的损伤,同时阐明展神经损伤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rello管 展神经 颅底
下载PDF
展神经颅内段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毅 杨洪滨 +2 位作者 蔺友志 刘恩重 金国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58-360,共3页
目的研究展神经颅内段的显微解剖结构。方法对30个灌注红、蓝乳胶或硅橡胶的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颅内段展神经的位置、走行及重要毗邻关系。对岩斜段展神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研究该段展神经硬膜鞘的构成。结果颅内段展神经分为脑... 目的研究展神经颅内段的显微解剖结构。方法对30个灌注红、蓝乳胶或硅橡胶的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颅内段展神经的位置、走行及重要毗邻关系。对岩斜段展神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研究该段展神经硬膜鞘的构成。结果颅内段展神经分为脑池段、岩斜段和海绵窦段;共形成4个转角,分别为:穿硬脑膜处、岩尖、颈内动脉后曲或后升部外侧、海绵窦下动脉跨展神经处。脑池段展神经根腹面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脑桥下外侧动脉跨过,展神经根背面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下外侧动脉跨过。岩斜段展神经与展神经硬膜鞘、Gruber韧带、Dorello管及脑膜背侧动脉关系密切。海绵窦下动脉在海绵窦段中部跨海绵窦段展神经,位置固定,交感神经出现在该动脉8mm范围内。结论脑池段展神经受血管压迫可导致展神经麻痹。岩斜段展神经与周围解剖结构毗邻关系复杂,熟知相关解剖关系,有助于岩斜段展神经受损的治疗。海绵窦下动脉是寻找海绵窦段展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神经 海绵窦 颅底 神经解剖学
下载PDF
累及神经系统的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芳 桑红 +3 位作者 邓德权 孔庆涛 王雪连 王高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61-563,共3页
患者女,48岁,全身丘疹、斑块6年伴右眼视物不清1年就诊。体检:躯干、四肢可见瓷白色萎缩性丘疹,外周伴红晕及毛细血管扩张。右眼右侧斜视受限,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左手食指、拇指麻木,右侧胫骨前麻木。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 患者女,48岁,全身丘疹、斑块6年伴右眼视物不清1年就诊。体检:躯干、四肢可见瓷白色萎缩性丘疹,外周伴红晕及毛细血管扩张。右眼右侧斜视受限,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左手食指、拇指麻木,右侧胫骨前麻木。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层坏死伴黏液样变性,深部数个小血管周围见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数个小血管腔闭塞。肠镜检查:全结肠散在片状充血、糜烂、浅溃疡形成;肌电图:股四头肌源性损害;粪隐血+++。诊断:恶性萎缩性丘疹病。治疗: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3个月,病情无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视神经 展神经 周围神经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原文传递
Mobius综合征长期手术效果观察
10
作者 岑洁 亢晓丽 +3 位作者 于军 董凌燕 韦严 赵堪兴 《中华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Mfibiu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至2014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确诊为MObius综合征患者7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初次就诊年龄平均(28.9±27.9)个... 目的探讨Mfibiu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至2014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确诊为MObius综合征患者7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初次就诊年龄平均(28.9±27.9)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斜视角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和全身麻醉后被动牵拉试验。7例第一眼位内斜视患者早期接受内斜视矫正术,观察术前与术后眼位、斜视度数、眼球运动的变化。对手术前后斜视角度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头颅MRI均显示单侧或双侧外展神经和面神经缺如或发育不良。7例患儿首次手术均行超常量内直肌后徙术,每只眼平均(6.17±1.47)mm,术后6个月之内斜视度数回退。术前原在位内斜〉-40°患者(3例)欠矫明显,需要二次手术。术前及末次随访原在位平均斜视度数分别为+35.00°±16.58°和+2.14°±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0,P〈0.01)。眼球运动:患眼术前和术后均不能外转,内转术后较术前稍差。结论MObius综合征属于先天性颅神经支配异常性疾病的一种,由于外展神经先天缺如,因此手术方法首选内直肌减弱术,长期观察术后第一眼位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US综合征 颅神经疾病 展神经 先天畸形 眼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迟发型外伤性双侧展神经麻痹一例
11
作者 姚鹏飞 王洪运 +1 位作者 高晨 刘玉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24-225,共2页
患者男性,41岁.因摔伤后头痛、头晕2h,于2011年3月2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晚饭后骑摩托车时不慎摔倒,头部着地,当即意识丧失,约30 min清醒后自觉头痛,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被他人送入我院. 诊断与治疗经过入院时查体:体... 患者男性,41岁.因摔伤后头痛、头晕2h,于2011年3月2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晚饭后骑摩托车时不慎摔倒,头部着地,当即意识丧失,约30 min清醒后自觉头痛,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被他人送入我院. 诊断与治疗经过入院时查体:体温37.1 ℃,脉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51/87 mm Hg(1 mm Hg:0.133 kPa).头皮散在擦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 展神经 脑损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电针对受损展神经小胶质细胞分型的影响
12
作者 王蕾 张毅 +1 位作者 严红燕 王旭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Beagle犬展神经损伤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损伤组及电针处理组,每组各5只。其中假手术组仅暴露分离展神经;损伤组制作模型后于电针刺激组接受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Beagle犬展神经损伤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损伤组及电针处理组,每组各5只。其中假手术组仅暴露分离展神经;损伤组制作模型后于电针刺激组接受电针刺激时仅进行束缚;电针处理组模型建立后进行电针刺激。实验连续2周。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展神经小胶质细胞亚型M1型标志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M2型标志分子[精氨酸酶(arginase)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损伤组iNOS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电针处理组经电针治疗较损伤组iNOS表达明显降低(P<0.05);损伤组和电针处理组IL-1β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增加(P<0.05),其中与损伤组相比,电针处理组IL-1β表达降低(P<0.05)。损伤组和电针处理组arginase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增加(P<0.05),其中电针处理组的arginase表达较损伤组增加(P<0.05);同时BDNF在损伤组和电针处理组的表达均增加(P<0.05),电针处理组的BDNF表达较损伤组增加(P<0.05)。结论:展神经损伤后,电针治疗能降低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分子表达水平,同时增加M2型标志分子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刺激 展神经 小胶质细胞 BEAGLE犬 表型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在麻痹性内斜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吴晓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7-461,共5页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 (botulinumtoxinA ,BTXA)治疗外展神经麻痹致麻痹性内斜视(paralyticesotropia ,PE)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 89例PE患者分为两组 ,注射组 6 2例PE患者行BTXA眼外肌注射治疗 ,其中 16例患者在BTXA眼外肌注射治疗...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 (botulinumtoxinA ,BTXA)治疗外展神经麻痹致麻痹性内斜视(paralyticesotropia ,PE)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 89例PE患者分为两组 ,注射组 6 2例PE患者行BTXA眼外肌注射治疗 ,其中 16例患者在BTXA眼外肌注射治疗后 3~ 2 8个月因眼位欠矫行二期手术治疗 ;手术组 2 7例PE患者行BTXA眼外肌注射联合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内直肌后退及外直肌截除术、眼外肌边缘切开及截除术、Jenson术和上下直肌转位术等。术后随访时间 3~ 33个月 ,平均 7 5个月。结果 注射组中 ,35例患者经 1~ 4次BTXA眼外肌注射治疗后眼位恢复至正位并获得双眼单视功能 ;11例患者术后眼位恢复至正位 ,矫正的平均斜视度数 (△)为 4 2 7△ ± 32 2 △ 。手术组中 ,术后14例患者眼位恢复至正位 ,矫正的平均斜视度数为 90 0 △ ± 4 0 1△ 。 14例术后患者恢复融合功能 ,双眼注视野范围为 2 0°~ 70°。结论 BTXA眼外肌注射方法可有效防止内直肌挛缩并促进外直肌肌力恢复 ,使部分患者眼位恢复至正位 ,是治疗PE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其作为手术治疗PE的辅助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麻痹性内斜视 治疗 临床应用 外展神经麻痹 眼外肌注射
原文传递
外展神经麻痹住院患者47例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周欢粉 魏世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940-1942,共3页
目的:分析外展神经麻痹的病因、治疗方法、效果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10/2007-10诊断为外展神经麻痹的47例住院患者。结果:外展神经麻痹的主要病因有糖尿病性外周神经麻痹(26%);非特异性炎症(17%),虽然经一系列的检查(... 目的:分析外展神经麻痹的病因、治疗方法、效果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10/2007-10诊断为外展神经麻痹的47例住院患者。结果:外展神经麻痹的主要病因有糖尿病性外周神经麻痹(26%);非特异性炎症(17%),虽然经一系列的检查(如:CT、DSA、MRI、颈内血管超声,糖耐量筛查、鼻咽部活检、腰穿等)仍有17%的患者不能明确致病原因。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除糖尿病性麻痹、良性高颅压综合征外一般预后不佳,有9%的患者虽然经过多种治疗方案(如: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糖或血脂等),病情仍然没有改变,85%患者经过一定周期治疗后病情好转,但是治愈率仅6%。结论:外展神经麻痹病因多样且复杂。单纯的外展神经麻痹并无定位诊断价值。相应的治疗方案比较复杂,仍需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才能确定各种病因引起的外展神经麻痹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一般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外展神经疾病 外展神经麻痹
下载PDF
3D-FIESTA观察活体眼运动神经及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满凤媛 王振常 +5 位作者 赵堪兴 崔莹 郝辉 鲜军舫 焦永红 孙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运用三维快速平衡稳态成像(3D-FIESTA)序列显示活体眼运动神经脑池段,同时与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CFEOM)患者进行对照,探讨该序列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和3例来自同一家系的CFEOM患者分别行MRI检查,运用多... 目的运用三维快速平衡稳态成像(3D-FIESTA)序列显示活体眼运动神经脑池段,同时与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CFEOM)患者进行对照,探讨该序列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和3例来自同一家系的CFEOM患者分别行MRI检查,运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进行多维重组,分别在沿神经长轴的层面显示眼运动神经的走行和毗邻结构。结果20名志愿者,40侧动眼神经脑池段全程在斜矢状面、斜横断面及冠状面MR图像上显示清晰,显示率100%(40/40);39侧外展神经脑池段全程在沿神经走行的各个断面均显示清晰,显示率97.5%(39/40);25侧滑车神经脑池段(CN4)于中脑背侧下丘下外方水平出中脑进入环池,显示率62.5%(25/40)。3例(CFEOM组)眼运动神经脑池段均有不同程度发育不良。结论运用3D-FIESTA序列可以清晰显示各组眼运动神经脑池段,能够为眼运动神经发育异常提供直观的形态学依据,辅助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外展神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眼部内刺法与电针眼外肌穴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凌云 赵明 纪晓杰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眼部内刺法与电针眼外肌穴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和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原发病稳定后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选用眼部内刺法及电针眼外肌穴,每日... 目的:观察眼部内刺法与电针眼外肌穴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和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原发病稳定后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选用眼部内刺法及电针眼外肌穴,每日1次;对照组选用常规针刺法,每日1次。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眼球运动的范围和角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痊愈率60.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痊愈率1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眼部内刺法与电针眼外肌穴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症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展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眼针 电针
下载PDF
后天性外展神经麻痹的MRI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静 燕飞 鲜军舫 《眼科》 CAS 2013年第5期305-308,287,共4页
目的探讨后天性外展神经麻痹的MRI表现,分析外展神经麻痹原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42例后天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临床诊断证实的后天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的MRI表现,包括病变部位... 目的探讨后天性外展神经麻痹的MRI表现,分析外展神经麻痹原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42例后天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临床诊断证实的后天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的MRI表现,包括病变部位、范围、信号和强化特征,结合外展神经的解剖特点,分析神经麻痹的原因。主要指标MRI表现。结果缺血性外展神经麻痹16例,患者均有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脂血症等病史,MRI表现为颅内多发缺血灶、软化灶,老年性脑萎缩等。占位性病变15例,病变位于桥前池、岩尖和海绵窦,累及展神经脑池段、Dorello小管段和海绵窦段。外伤性外展神经麻痹5例,1例有右侧颅骨多发骨折,出现左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其余4例均无明确颅骨和眼眶骨折证据。非特异性炎症4例,3例表现为海绵窦偏前部增厚、强化。其他原因包括重症肌无力1例,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术后1例。结论 MRI检查有助于明确外展神经麻痹的病因及发病部位,进而指导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天性外展神经麻痹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Intraorbital Electroacupuncture on Diabetic Abducens Nerve Palsy 被引量:9
18
作者 Ling-Yun Zhou Tie-Juan Liu +2 位作者 Xue-Mei Li Chang Su Jin Zho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4期1741-1742,共2页
Diabetic abducens nerve palsy main symptoms include ocular motility disorders and diplopia.This disease is mainly caused by severe vascular degeneration.It is a serious impact on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 Diabetic abducens nerve palsy main symptoms include ocular motility disorders and diplopia.This disease is mainly caused by severe vascular degeneration.It is a serious impact on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Currently,there is no effective means of intervention for eye movement disorders and diplopia,the patients could only expect for neural self-repair.[1] Our team invented intraorbital electroacupuncture (IEA) therapy to repair abducens nerve affected by diabetes.In the meantime,we applied it into clinical practice and achieved great suc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Diabetic Abducens Nerve Palsy Diplopia Deviation Eyeball Movement
原文传递
电针改善单纯外展神经麻痹性眼球运动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朝廷 杨迎新 +3 位作者 马秋艳 张丹丹 赵彦萍 李喜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2171-2173,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球后、合谷穴改善后天性单纯性外展神经麻痹眼球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眼科门诊2012-03/2015-03确诊为后天性单纯性外展神经麻痹的患者48例48眼,分为治疗组26例26眼和对照组22例22... 目的:观察电针球后、合谷穴改善后天性单纯性外展神经麻痹眼球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眼科门诊2012-03/2015-03确诊为后天性单纯性外展神经麻痹的患者48例48眼,分为治疗组26例26眼和对照组22例22眼。治疗组采用电针患侧球后、合谷穴,配合体针加眼周诸穴;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0.5mg,3次/d)加患侧颞浅静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1次/d,每日2m L)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遮盖患眼,疗程1mo,观察患者眼球运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经过1mo治疗后,电针球后、合谷穴治疗组眼球运动度改善明显,由治疗前13.06±2.31mm增加到治疗后19.35±3.21mm,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43,P<0.01)。电针球后、合谷穴治疗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0.04)。结论:电针球后、合谷穴对治疗后天单纯性外展神经麻痹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具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展神经麻痹 眼球运动障碍 电针疗法
下载PDF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Ocular Motor Nerve Palsy Scale 被引量:6
20
作者 Ling-Yun Zhou Chang Su +1 位作者 Tie-Juan Liu Xue-Mei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851-1856,共6页
Objective and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degree of ocular motor nerve palsy is helpful not only in the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but also for the screening of treatment methods. However, there is currently no comprehen... Objective and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degree of ocular motor nerve palsy is helpful not only in the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but also for the screening of treatment methods. However, there is currently no comprehensive measure of its severity. In this study, we designed the Ocular Motor Nerve Palsy Scale and investigated its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Six experts were invited to grade and evaluate the scale. The study recruited 106 patients with a definite diagnosis of unilateral isolated ocular motor nerve palsy. Three physicians evaluated the patients using the scale. One of the three physicians evaluated the patients again after 24 hours. The 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 and factor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cale's construct validity. Th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Cronbach's alpha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ter-rater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and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The CVI results(I-CVI = 1.0, S-CVI = 0.9, Pc = 0.016, K* = 1) indicated good content validity. Factor analysis extracted two common factors that accounted for 85.2% of the variance. Furthermore, the load value of each component was above 0.8, indicating good construct validity. The Ocular Motor Nerve Palsy Scale was found to be highly reliable, with an inter-rater reliability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65(P 0.01), a test-retest reliability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76(P 0.01), and Cronbach's alpha values of 0.63–0.70. In conclusion, the Ocular Motor Nerve Palsy Scale with good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can be used to quantify the severity of ocular motor nerve palsy. This study was registered at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registration number: Chi CTR-OOC-170107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Ocular Motor Nerve Palsy Scale oculomotor nerve paralysis abducens nerve paralysis trochlear nerve paralysis validity reliability internal consistency diplopia eyeball movement disorder ptosi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