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理论精髓 被引量:13
1
作者 何文钜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为发展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出了中国原创性贡献,其理论精髓可以从认识问题的逻辑思维框架进行理解和把握。"主线论"确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地位,回答&qu... 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为发展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出了中国原创性贡献,其理论精髓可以从认识问题的逻辑思维框架进行理解和把握。"主线论"确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地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两源论""中华民族共同体论""历史方位论"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两个结合论""争取人心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论"揭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在逻辑、最管用的工作方法和关键所在,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理论精髓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精髓
下载PDF
循证教育视域下新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体系框架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段红 张振军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研究以循证教育为理论框架,旨在探讨新疆学校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对新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研究,探讨该地区学校在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实践和问题。同时,关注基于循证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提... 研究以循证教育为理论框架,旨在探讨新疆学校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对新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研究,探讨该地区学校在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实践和问题。同时,关注基于循证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通过综合运用课程设计、师资培养、数据收集、学校文化建设、家校合作和持续改进等策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为新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提供了循证教育的视角和可行性路径,为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学校 教育实践
下载PDF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温向莉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42,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应根据思想意识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纵横构建立体化的教育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对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应根据思想意识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纵横构建立体化的教育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对象应覆盖整体并聚焦重点,坚持制度和法律的刚性执行与教育话语的柔性表达的辩证统一,将抽象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具象化的实体、信息、符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方法论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饮食文化认同进路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春呈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52,共10页
饮食承载特定的社会象征意涵,是规范个体身份认同的核心构件,国民以饮食为中心形构起了社会生活互动链,并借助饮食表达身份认同。在身份认同塑造过程中,饮食文化具备符号性功能,使个体饮食文化认同经在地化调适、交互、构筑,实现了在地... 饮食承载特定的社会象征意涵,是规范个体身份认同的核心构件,国民以饮食为中心形构起了社会生活互动链,并借助饮食表达身份认同。在身份认同塑造过程中,饮食文化具备符号性功能,使个体饮食文化认同经在地化调适、交互、构筑,实现了在地化构建。地域饮食文化是国民认同感、归属感的交织场域,通过把握各地域饮食文化的同一性,并厘清其交融性、辨明其联结性,构筑了中华饮食文化认同的基础。在传统节日、仪式庆典、空间重构、话语叙事等多重维度,因袭、推广、形塑、更新中华饮食文化,发挥其"文化黏合剂"效能,使国民藉此在持续整合进程中自觉生成"全民一体"感,以中华饮食文化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饮食 中华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认同
下载PDF
试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联意” 被引量:10
5
作者 纳日碧力戈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共5页
最近,中央领导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三交”、抓好各项工作要“有形、有感、有效”,“往实里抓、往细里做”。文章从符号学“形联意”三要素分析和讨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感效”路径,认为符号过程的交融性、整... 最近,中央领导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三交”、抓好各项工作要“有形、有感、有效”,“往实里抓、往细里做”。文章从符号学“形联意”三要素分析和讨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感效”路径,认为符号过程的交融性、整体性、不可分割性,对于分析和讨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理论探索意义。虽然“形联意”和“形感效”存在时代语境的不同,二者在理路上大致相通,但是可做政府指导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相贯通的符号①解析,以求抛砖引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分析及其学理化、学术化打开符号学管窥之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形联意” 符号学
下载PDF
推动跨学科体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麻国庆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1期58-70,170-171,共15页
“共同体”的概念,在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既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也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是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同时要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民族内在结构的特点,更要找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共同体”的概念,在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既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也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是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同时要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民族内在结构的特点,更要找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方法论,推动跨学科体系研究,从学科性学术向问题性学术转化,致力于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凸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20世纪50年代众多学者汇聚当时的中央民族学院,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将其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与民族调查研究有机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民族调查与研究,大力推动了民族学学科的中国化进程。因此,民族研究本身就具有跨越学科的属性和问题学术的传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是问题性学术研究的重要呈现,从历时性、共时性、实践性以及发展的视角拓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必将引领全球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问题性学术 民族学 中国化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智 赵文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3,共9页
“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双重历史向度中加以理解。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根... “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双重历史向度中加以理解。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根性和底色:“大一统”的价值观念奠定了统一安定之道;“天下为公”的价值理想确立了责任伦理之道;“尚和合”的价值追求提供了中和守正之道。这些思想观念所蕴含的共同体智慧,蕴藏着化解从多元走向一体现实困境的丰富经验,启发我们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寻求公与私、内与外、秩序与自由的平衡,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待深入发掘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讲好民族团结奋斗故事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郭倩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196,共5页
讲好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故事,充分发挥故事育人的教育功能,是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的重要路径。讲述什么样的故事来构建中华民族的话语体系,是故事育人的先行基础。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需要充分发... 讲好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故事,充分发挥故事育人的教育功能,是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的重要路径。讲述什么样的故事来构建中华民族的话语体系,是故事育人的先行基础。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故事的启蒙作用,采取课内与课外双管齐下、试点与推广齐头并进教育方式。同时还要注重故事的教育效果,使故事育人成为各族师生凝聚、建设及维护的集体记忆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打造各族人民共融共享的精神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奋斗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认同
原文传递
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红梅 李阿琴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6期139-148,172-173,共12页
博物馆收藏和铭记着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依托博物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不仅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新要求,也是坚持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新要求,更是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 博物馆收藏和铭记着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依托博物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不仅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新要求,也是坚持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新要求,更是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博物馆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四种实践路径:以阐释文物共同性为发展方向,深掘文物文化价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价值导向,创新展览展示形式;以增强社会教育功能为主要职责,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以开发中华民族文化主题文创产品为增长点,拓展博物馆功能边界。新时代要通过构建统筹协调机制、内容创新机制、协同合作机制、质量保障机制来建立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 长效机制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培育“中华民族大家庭”深厚情感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0
作者 何生海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1期49-61,M0005,M0006,共15页
中华民族大家庭意识贯通于中华民族整个发展历程中,在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从分散自在的“小团体”逐渐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从“五方之民共天下”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离不开各民族持续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强... 中华民族大家庭意识贯通于中华民族整个发展历程中,在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从分散自在的“小团体”逐渐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从“五方之民共天下”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离不开各民族持续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强大凝聚力。中华民族大家庭滋养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在个体与“大家庭”的互动中形成了强烈的价值依恋、政治依恋、文化依恋和情感依恋,这四种“依恋”情结正是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需要的源头活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不断培壅个体与大家庭的依恋情结,进而使其承担起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责任伦理与价值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情结 中华民族大家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日常生活维度:场域张力、运行机理与路径优化
11
作者 陈宝 郝新鸿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2,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聚焦日常生活维度,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场域张力、运行机理与路径优化,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生活的必由之路。其铸牢场域的内在张力体现为,日常生活重复性向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聚焦日常生活维度,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场域张力、运行机理与路径优化,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生活的必由之路。其铸牢场域的内在张力体现为,日常生活重复性向习常性转化塑造铸牢行为范式、日常生活空间性向情境性转变承载铸牢生动素材、日常生活趋静性向发展性转换激活铸牢内在动力、日常生活内隐性向外显性转向确证铸牢实现成效。日常生活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场域,其日常生活化的运行机理是,铸牢的出发点源于日常生活着眼微观叙事、铸牢的着力点寓于日常生活增强感知体验、铸牢的升华点高于日常生活注重思想引领、铸牢的落脚点归于日常生活扩增践行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由日常生活化向化日常生活转变。为此,要在植根日常生活主体、培养日常生活思维、善用日常生活话语和融通日常生活交往基础上,明晰根本利益凝聚铸牢共识性、形塑价值图式增强铸牢认同感、消除言语隔阂提升铸牢理解力、拉近彼此距离强化铸牢稳固度。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柔化为各族群众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日常生活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魂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 日常生活 场域张力 民族工作
下载PDF
“以文化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意义及路径
12
作者 苏德 王甜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1期62-76,M0006,共1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脉,是“以文化人”式育人的核心内容源泉。“以文化人”之所以能够广泛作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在于蕴含其背后的多维逻辑之共现,即个体认知的默会特质、教育实践的二重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脉,是“以文化人”式育人的核心内容源泉。“以文化人”之所以能够广泛作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在于蕴含其背后的多维逻辑之共现,即个体认知的默会特质、教育实践的二重属性、空间生产的共意作用以及文化互动的涵濡机制。其重要意义表征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一体多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层面之上,是助益民族经济高质量发展、消弭潜在意识形态危机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三重价值同构。今后应将以文强“知”、以文育“情”和以文培“意”作为致远路径,继续坚持“以文化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益方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更加磅礴的文化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化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认同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人民至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
13
作者 匡和平 匡婕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6-85,共10页
“人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和“谁说了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件、基本要求、工作指向和根本标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以人民至上为必然要求,坚持人民地位至上、人民权利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人民满意至上... “人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和“谁说了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件、基本要求、工作指向和根本标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以人民至上为必然要求,坚持人民地位至上、人民权利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人民满意至上,才能有效推动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至上 人民地位至上 人民权利至上 人民利益至上 人民满意至上
下载PDF
惯习延展、资本增殖和场域生成: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逻辑——基于对A省H市的调查 被引量:5
14
作者 汤夺先 王增武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2,共10页
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规模和方式都呈现深刻变化,为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契机。实践是惯习、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依托对A省H市的调查资料进行研究发现,通过延展原有生计惯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易于立足城市,并建立社... 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规模和方式都呈现深刻变化,为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契机。实践是惯习、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依托对A省H市的调查资料进行研究发现,通过延展原有生计惯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易于立足城市,并建立社会组织和文化采借等方式实现资本增值,在动态过程中生成特有的实践逻辑。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场域下,惯习和资本异于布迪厄的理论,二者部分重叠和贯通,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隐秘和私人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城市居民共同生活体验和情感不断增加,为加强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独特的经验支撑和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 实践逻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探索——以喀什市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平 李树侠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4期37-50,170-171,共16页
喀什市是喀什地区的核心区域,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区。作为新疆工作的“棋眼”,关注喀什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对认识整个南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情况,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喀什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喀什市是喀什地区的核心区域,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区。作为新疆工作的“棋眼”,关注喀什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对认识整个南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情况,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喀什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具有地方特色,以“三保障”护航,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组织基础;以“四教育”铸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三团结”暖心,为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以“四载体”融情,为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夯实社会基础;以“三强化”普法,为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打牢法治基础。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文化认同、利用社会资本促团结等方面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价值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喀什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社会治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爽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5期155-167,175-176,共1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和重大决策。这样的战略举措和重大决策需要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自然也体现在以宪法为统率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和重大决策。这样的战略举措和重大决策需要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自然也体现在以宪法为统率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的一系列整合、调整中。各地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立法,已有10余年实践,这些经验应当及时上升为全国性的民族团结进步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增加新的维度、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坚持并抓紧修订民族区域自治法,将党的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全面及时充分地用法律固定下来。此外,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以及地方性法规,需加大事前指导和备案审查,提高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质量,确保全国法制统一、中央政令畅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夯实全面的法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法治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团结进步条例
原文传递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
17
作者 昂吉 《攀登(藏文版)》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了持续发展。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亲临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省份,要继续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了持续发展。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亲临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省份,要继续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更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 高质量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青海
下载PDF
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研究——基于十个“三交”典型案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典型案例调查研究”课题组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2期154-169,176,共18页
本研究通过调查和梳理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10个典型案例,追溯发展,聚焦主线,总结案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验。在比较不同案例的基础上,探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具体实践中的共性特点,提炼可供借鉴的实践路径和机制,并针对... 本研究通过调查和梳理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10个典型案例,追溯发展,聚焦主线,总结案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验。在比较不同案例的基础上,探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具体实践中的共性特点,提炼可供借鉴的实践路径和机制,并针对当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方案,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典型案例
原文传递
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赓续发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海涛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6期28-45,168-169,共20页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锻造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历史惯性。“大一统”思想及“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结构、“多彩一体”的中华文化、不断演进和升华的“华夏认同”等历史基因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锻造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历史惯性。“大一统”思想及“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结构、“多彩一体”的中华文化、不断演进和升华的“华夏认同”等历史基因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赓续和发展。在奋进新时代的历史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原创性论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赓续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赓续发展中华民族凝聚力,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心态秩序 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
原文传递
浅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英译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江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2期4-13,170,共11页
通过简要介绍和梳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的形成过程,以及考察分析、比较研究我国官方文件的英文译本对该论断的英译流变和不同翻译,本文提出,比较贴切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英文翻译应为:“foster a st... 通过简要介绍和梳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的形成过程,以及考察分析、比较研究我国官方文件的英文译本对该论断的英译流变和不同翻译,本文提出,比较贴切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英文翻译应为:“foster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Chinese nation”。本文认为,在我国的官方文件英文译本中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英译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在全球推介该重大原创性论断,并且能更好地让外部世界了解在新时代我国是如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官方文件 英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