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国食药犯罪刑法应对策略探讨 |
马松建
潘照东
|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
2018 |
4
|
|
2
|
强奸罪非身份犯论 |
冯凡英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4
|
|
3
|
间接正犯成立范围的扩张——以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为视角 |
廖北海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
2010 |
1
|
|
4
|
论国际人权法中的罪刑法定及对中国刑事制度的指导 |
张杰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
2007 |
0 |
|
5
|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真正身份犯的正犯——从实质立场出发的考察 |
陈文昊
|
《行政与法》
|
2018 |
0 |
|
6
|
论间接正犯中利用“有故意无身份工具”的犯罪情形 |
毛飞燕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8 |
0 |
|
7
|
清代共同犯罪首从认定中的疑罪处理——以监候待质为中心 |
申巍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
2021 |
0 |
|
8
|
论《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 |
张明楷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0
|
|
9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限缩解释适用 |
陈洪兵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8
|
|
10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再探讨 |
张明楷
|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6
|
|
11
|
犯罪概念的分层含义与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再宣扬——以“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规范理解为切入 |
付立庆
|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4
|
|
12
|
主从犯认定的若干问题研究 |
李小文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13
|
首要分子与主犯关系新论 |
石经海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14
|
“片面的共同正犯”若干问题探讨 |
陈家林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1
|
|
15
|
从单一正犯视角看贿赂罪中的共同犯罪疑难问题 |
刘明祥
|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16
|
论共同正犯的犯罪未遂与中止 |
赵新彬
|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1
|
|
17
|
共谋共同正犯脱离制度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 |
王志祥
韩雪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8
|
诈骗罪中处分行为的认定困境与机能定位 |
付立庆
|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9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误区与理论校正 |
王华伟
|
《财经法学》
CSSCI
|
2024 |
1
|
|
20
|
正义与秩序的衡平: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司法审视 |
韩宏伟
|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