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观察正常及疾病状态下,艾灸"足三里"对胃组织代谢产物的影响,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阳明经穴位与胃之间相对特异性联系的基础。方法:将56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艾灸组、模型组、模型+艾灸组,每组14...目的: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观察正常及疾病状态下,艾灸"足三里"对胃组织代谢产物的影响,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阳明经穴位与胃之间相对特异性联系的基础。方法:将56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艾灸组、模型组、模型+艾灸组,每组14只。通过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联合乙醇灌胃、饥饱失常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予以治疗,正常组+艾灸组和模型组+艾灸组予以艾灸"足三里""中脘"穴治疗,每次15min,每日1次,共2周。HE染色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技术检测胃组织代谢物并用Chenomx NMR Suite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组织病理改变符合CAG病理诊断标准,模型+艾灸组大鼠胃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的乳酸、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肌糖升高(P<0.05),亮氨酸、甜菜碱、磷酸胆碱、尿嘧啶降低(P<0.05);艾灸"足三里"后浓度发生逆转的代谢物有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胆碱、尿嘧啶(和模型组比较,P<0.05)。与正常组比较,正常+艾灸组胃组织中的肌醇升高(P<0.05),而3-羟基丁酸、丝氨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降低(P<0.05)。结论:从代谢组学角度证明了胃经穴位与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特异性联系,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胆碱、尿嘧啶等差异性代谢物可能是介导艾灸胃经穴位产生效应的代谢物质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观察正常及疾病状态下,艾灸"足三里"对胃组织代谢产物的影响,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阳明经穴位与胃之间相对特异性联系的基础。方法:将56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艾灸组、模型组、模型+艾灸组,每组14只。通过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联合乙醇灌胃、饥饱失常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予以治疗,正常组+艾灸组和模型组+艾灸组予以艾灸"足三里""中脘"穴治疗,每次15min,每日1次,共2周。HE染色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技术检测胃组织代谢物并用Chenomx NMR Suite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组织病理改变符合CAG病理诊断标准,模型+艾灸组大鼠胃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的乳酸、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肌糖升高(P<0.05),亮氨酸、甜菜碱、磷酸胆碱、尿嘧啶降低(P<0.05);艾灸"足三里"后浓度发生逆转的代谢物有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胆碱、尿嘧啶(和模型组比较,P<0.05)。与正常组比较,正常+艾灸组胃组织中的肌醇升高(P<0.05),而3-羟基丁酸、丝氨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降低(P<0.05)。结论:从代谢组学角度证明了胃经穴位与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特异性联系,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胆碱、尿嘧啶等差异性代谢物可能是介导艾灸胃经穴位产生效应的代谢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