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時期邕州入交三道 被引量:6
1
作者 廖幼华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65,共13页
《宋史》记载,中国在唐代以后,曾发展出十六道通往交趾的水陆交通路线,可惜史书并无具体行经路线的说明。本文透过文献记载,考证出当时邕州进入交趾的三条主要交通路线。受到桂西山脉的环境限制,这三条道路大致沿着明江、水口河及平而... 《宋史》记载,中国在唐代以后,曾发展出十六道通往交趾的水陆交通路线,可惜史书并无具体行经路线的说明。本文透过文献记载,考证出当时邕州进入交趾的三条主要交通路线。受到桂西山脉的环境限制,这三条道路大致沿着明江、水口河及平而河三个河谷平原前进,作者因此分别称之为:明江道、水口道与平而道。文中除对三条路线具体描述以外,也对中国与安南重要边境城市"永平砦"的形成背景、功能、存续时间及确切位置,详加考证与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州 邕州 明江道 水口道 平而道 永平砦
原文传递
西周成周以东“周道”线路研究
2
作者 刘逸鑫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99,F0002,共17页
“周道”是西周国家的“国道”,上承晚商马车道路,下启东周诸侯国道路及秦驰道。基于对西周成周以东已知遗址点的分类,结合地形、地貌及车马类遗存,分析其线路走向。共考订出至少四条保持有效传输运作的线路,其所承载的马车交通框定了... “周道”是西周国家的“国道”,上承晚商马车道路,下启东周诸侯国道路及秦驰道。基于对西周成周以东已知遗址点的分类,结合地形、地貌及车马类遗存,分析其线路走向。共考订出至少四条保持有效传输运作的线路,其所承载的马车交通框定了成周以东条带状聚落群聚形态,是塑造西周东土政治地理格局的根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道 车马类遗存 马车交通 道路工程 西周东土
原文传递
周作人隐逸原因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海丽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27-133,共7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复杂存在,周作人是以备受争议的"现代隐士"形象出现的。他之所以会选择与时代主潮迥异的隐逸之路,有多方面的原因。疾病和家庭的影响、日本文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都是促使周作...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复杂存在,周作人是以备受争议的"现代隐士"形象出现的。他之所以会选择与时代主潮迥异的隐逸之路,有多方面的原因。疾病和家庭的影响、日本文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都是促使周作人关注自我、走向隐逸的不可忽视的原因,而最重要的主因则是周作人对隐逸之路的自觉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隐逸 隐逸之路
下载PDF
重读■人盘
4
作者 冯时 《考古学集刊》 2022年第1期83-104,共22页
西周晚期青铜重器■人盘,铸有350字长篇铭文,史料价值尤重,故自清季出土以来,学者研释不绝。但对铭文内容的理解始终存在极大的分歧,以至于如最基本的盘之定名问题仍难取得共识。本文重对盘铭详为考证,佐证了清代学者刘心源主张定名“... 西周晚期青铜重器■人盘,铸有350字长篇铭文,史料价值尤重,故自清季出土以来,学者研释不绝。但对铭文内容的理解始终存在极大的分歧,以至于如最基本的盘之定名问题仍难取得共识。本文重对盘铭详为考证,佐证了清代学者刘心源主张定名“■人盘”的正确意见,并提出铭末之“仲农”实即盘主之名,而主履田立约的有司乃为■人仲农的职官,所以此盘当称“■人盘”,也可称为“仲农盘”或“■仲农盘”。同时,揭示了盘铭所反映的西周制度问题,广泛涉及土田移转及其交易细节、封树制度、道路制度、州聚制度、约剂制度及刑德思想,对完整认识西周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人盘 土地制度 封树制度 道路制度
原文传递
周作人诗歌思想浅论
5
作者 余建荣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2-74,98,共4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存在,对其深入的探讨有助我们理解这个复杂的文坛人物。周作人从一个五四时期的文化先觉者堕落为一个汉奸文人的关键在于他思想深处的个人本位主义及其与此相关的摇摆的灵魂,当然还有他...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存在,对其深入的探讨有助我们理解这个复杂的文坛人物。周作人从一个五四时期的文化先觉者堕落为一个汉奸文人的关键在于他思想深处的个人本位主义及其与此相关的摇摆的灵魂,当然还有他那闲适隐逸的情怀,像幽灵一样自始至终贯穿其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小河》 生命之路 个人本位主义
下载PDF
周立波延安道路与文学创作
6
作者 周思辉 高心怡 《铜仁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4-101,共8页
周立波从青年时期追求革命进步到最终走向延安成为重要的延安作家,其文学道路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普遍性表现在其走向延安是当年大批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的选择。同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延安作家在思想和创作上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周立波从青年时期追求革命进步到最终走向延安成为重要的延安作家,其文学道路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普遍性表现在其走向延安是当年大批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的选择。同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延安作家在思想和创作上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周立波是其中之一。典型性表现在周立波代表了先前从事革命进步活动的作家走向并留在延安的坚定性,而且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在思想与创作上高度认同和执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延安作家中具有代表性。延安文艺座谈会成为周立波文学道路的重要分水岭,后期《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的重大斩获,与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理解认同与执行有密切关系。周立波的延安道路对其文学道路的嬗变意义重大,后期除小说创作外,在散文、报告文学等创作上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延安道路成就了周立波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立波 延安道路 文学创作 文学道路嬗变
下载PDF
鲁迅和鲁迅的道路
7
作者 毛庆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25-129,共5页
文章从“鲁迅”笔名出现的时间、知名度和涵义 ,探讨作家鲁迅的人生道路。指出鲁迅的生活道路是平凡的 ,思想道路是曲折的 ,政治道路是坚定的。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作为思想家 ,鲁迅的道路都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关键词 鲁迅 周树人 鲁迅道路 现代文学
下载PDF
张奠宙数学教育思想概述
8
作者 刘祖希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5,共7页
张奠宙是中国著名数学教育家,他的数学教育思想值得研究与传承.张奠宙数学教育思想包括以下7个方面:数学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思想;数学文化就是要“文而化之”的思想;数学美与数学欣赏的思想;重视数学应用的思想;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 张奠宙是中国著名数学教育家,他的数学教育思想值得研究与传承.张奠宙数学教育思想包括以下7个方面:数学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思想;数学文化就是要“文而化之”的思想;数学美与数学欣赏的思想;重视数学应用的思想;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思想;数学“双基”“四基”教学模型的思想;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思想.7个方面构成知行合一、教学相长、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奠宙 数学的教育形态 数学文化 数学美 数学应用 数学史 双基 中国道路
下载PDF
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建标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67-73,共7页
泉州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如今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先行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团队的牵头城市,在发展文化旅游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责无旁贷地先行先试。泉州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泉州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如今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先行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团队的牵头城市,在发展文化旅游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责无旁贷地先行先试。泉州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可激活、延伸、拓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带动"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并延伸拓展成"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对接联合国旅游组织推动的"国际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 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先行区
下载PDF
传统话语下的林语堂和周作人
10
作者 谢友祥 《嘉应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55-59,共5页
林语堂儒而道,周作人儒而佛,这使两者的人生选择有了差异。但他们又都疾虚妄、爱常识、尚中庸,集中了中国传统的大智慧,从而体现出对所在时代的多方面超越。
关键词 林语堂 周作人 疾虚妄 常识 中庸
下载PDF
安徽庐江丁家畈遗址西周墓葬简报
11
作者 李溯源 赵东升 +6 位作者 张辉 邓丽 华铭 张志丹(绘图) 李思静(绘图) 王伯强(照相) 王统(照相)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1,共8页
丁家畈遗址位于安徽省庐江县万山镇丁家畈村东,由5个人工堆筑的高台组成。经发掘确认该遗址为一处西周时期大型聚落遗址,具备驻守、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功能。其中团墩发掘的8座西周时期墓葬,与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中期竖穴土坑墓的墓葬形... 丁家畈遗址位于安徽省庐江县万山镇丁家畈村东,由5个人工堆筑的高台组成。经发掘确认该遗址为一处西周时期大型聚落遗址,具备驻守、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功能。其中团墩发掘的8座西周时期墓葬,与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中期竖穴土坑墓的墓葬形制、器物组合和陶器特征基本一致,应属西周时期周人墓葬。这一发现表明遗址可能与中原王朝经略“南土”,维护南北交通“金道锡行”设置的军事、政治、交通据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庐江 丁家畈遗址 周人墓葬 金道锡行
原文传递
虢国的崤函古道经营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久昌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虢国素有镇守险要、控制交通的传统。东迁至今三门峡地区的虢国,尤其显著地表现出善于利用险要形势与交通优势,发展自身国力,并积极参与和影响当时周王室和列国政局的态势,成为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十分活跃的国家。虢国的崤函古道经营,... 虢国素有镇守险要、控制交通的传统。东迁至今三门峡地区的虢国,尤其显著地表现出善于利用险要形势与交通优势,发展自身国力,并积极参与和影响当时周王室和列国政局的态势,成为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十分活跃的国家。虢国的崤函古道经营,真切地反映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崤函古道的交通状况,也在崤函古道道路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值得周史研究者和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之际 虢国 崤函古道 经营
下载PDF
周恩来“和”思想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环宇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52-58,共7页
周恩来“和”思想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源泉,是国家和平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助推力量,是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也是擘画国防和军队建设蓝图、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其中的“和处”“... 周恩来“和”思想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源泉,是国家和平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助推力量,是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也是擘画国防和军队建设蓝图、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其中的“和处”“和立”“和生”理念内涵丰富,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高度契合。通过对周恩来“和”思想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研究和思考,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周恩来精神的科学体系,有利于把握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丰富内涵与核心指向,更将有利于实现以“和”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文明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新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和”思想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求同存异
下载PDF
武周时期佛教文化交流与“沈宋”诗歌中的佛教意蕴
14
作者 王珺 陈洪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2,共6页
武周时期,大乘佛学思想借助古丝绸之路得以传播,影响了以长安为代表的京畿文化和以东都洛阳为代表的都畿文化,对当时的士人文心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尤以"沈宋"为代表的在河洛地区成长起来、又在长安为官的宫廷文人最为典型,... 武周时期,大乘佛学思想借助古丝绸之路得以传播,影响了以长安为代表的京畿文化和以东都洛阳为代表的都畿文化,对当时的士人文心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尤以"沈宋"为代表的在河洛地区成长起来、又在长安为官的宫廷文人最为典型,特别是武则天崇信佛教,带领宫廷文人一起参与宗教活动,吟诗唱和,使佛理更加深入士人文心。可以说,没有她在掌权的半个世纪里采取的一系列崇佛重文的措施作为铺垫,不会有张说所描绘的文坛局面,更不会有即将到来的盛唐文学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周时期 佛教文化 丝绸之路 “沈宋”诗歌
原文传递
西周道路交通设施及礼仪规范探析
15
作者 马洪根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19-122,共4页
西周道路以周王室为中心向外围幅射,主要干线可直达各诸侯王国,相应设施配套齐全,车辆制造技术也较为发达。在管理方面,不仅建有专职管理队伍,而且等级分明,规范齐全,为西周王室实施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 西周 道路建设 交通设施 礼仪规范
下载PDF
唐代的丝绸之路歌唱——《凉州词》里咏凉州
16
作者 杨晓霭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79-86,共8页
《凉州词》是盛中唐时期的流行歌曲,往往以采诗入乐或撰诗合乐方式配乐歌唱。吟咏调名的撰诗合乐方式,中唐诗人尤其多用。诗中歌唱了凉州的地域之远、风物之美、歌舞之繁、军事之胜,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唐代丝绸之路畅通的繁荣景象,也反映... 《凉州词》是盛中唐时期的流行歌曲,往往以采诗入乐或撰诗合乐方式配乐歌唱。吟咏调名的撰诗合乐方式,中唐诗人尤其多用。诗中歌唱了凉州的地域之远、风物之美、歌舞之繁、军事之胜,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唐代丝绸之路畅通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唐代丝绸之路文学的多彩多姿及其高远开放的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州词》 吟咏调名 丝绸之路 唐代
下载PDF
从觉悟青年到职业革命家——关于周恩来与五四运动研究的几个问题
17
作者 汪浩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9-113,215,共6页
周恩来少年时期即初步确立报国志向。旅日学业受挫时,"哲学的思想,科学的能力"已在他思想深处占据主导地位,因而返国后他毫不犹豫投身五四运动。周恩来自己说过,他的革命意识是从五四时期开始萌芽的,但中国传统"大同思想... 周恩来少年时期即初步确立报国志向。旅日学业受挫时,"哲学的思想,科学的能力"已在他思想深处占据主导地位,因而返国后他毫不犹豫投身五四运动。周恩来自己说过,他的革命意识是从五四时期开始萌芽的,但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和进化论等其他"新思想"的影响使他背负沉重的包袱。赴欧勤工俭学,经实地考察、推求比较,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周恩来青年时期成长心路历程的艰辛、复杂、完整和典型,充分彰显了周恩来的革命自觉性和坚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道路 报国 路径
下载PDF
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成立6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18
作者 任萌 李雨生 杨璐 《西部考古》 2017年第3期405-414,共10页
本文介绍了'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6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具体情况,系统记录了大会发言及三个分论坛学者发言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周秦汉唐考古 丝绸之路考古 文化遗产保护
原文传递
周恩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线
19
作者 王世谊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10,共6页
周恩来在建国前后就明确提出并反复论述新中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 ,并以此作为他考虑方针政策的着眼点。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周恩来在八大经济工作报告中 ,更加明确地把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党和国... 周恩来在建国前后就明确提出并反复论述新中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 ,并以此作为他考虑方针政策的着眼点。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周恩来在八大经济工作报告中 ,更加明确地把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1 957年反右斗争以后到十年“文革”时期 ,周恩来仍然坚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而坚持不懈地探索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探索 建设道路 发展生产力 主线
下载PDF
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对义乌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20
作者 宗璐瑶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9-24,共6页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省"十三·五"规划部署了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文章从微观和宏观分析了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对义乌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了因大通道建设周边县市对义乌市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在此基础...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省"十三·五"规划部署了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文章从微观和宏观分析了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对义乌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了因大通道建设周边县市对义乌市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义乌市未来经济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甬舟开放大通道 一带一路 物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