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微粉碎技术在枳术丸中的应用及其溶出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袁清照 张水寒 +2 位作者 杨瑛 吴璐 蔡光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13,共4页
目的:对经微粉化制备的枳术丸与枳术丸进行显微、理化鉴别、溶出情况对比研究,探索超微粉碎对丸剂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枳实与白术、采用HPLC法测定枳术丸橙皮苷的体外溶出情况,并采用了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溶出动力学模拟。... 目的:对经微粉化制备的枳术丸与枳术丸进行显微、理化鉴别、溶出情况对比研究,探索超微粉碎对丸剂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枳实与白术、采用HPLC法测定枳术丸橙皮苷的体外溶出情况,并采用了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溶出动力学模拟。结果:超微粉碎与普通粉碎后TLC无显著差别,经微粉化制备的枳术丸各时间点的有效成分溶出较普通丸剂快。结论:枳术丸经超微粉碎后橙皮苷溶出量增加,溶出速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丸 超微粉碎 橙皮苷 溶出度测定
原文传递
枳术便秘通丸成型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
2
作者 何英蒙 赖慧 +4 位作者 米晓琴 蒲清荣 赵春妮 梁刚 赵福兰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4期39-43,共5页
目的优化枳术便秘通丸的成型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丸剂溶散时限和含水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糊精浆体积分数、药粉与水质量比、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枳术便秘通丸的成型工艺参数。采用薄层色谱... 目的优化枳术便秘通丸的成型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丸剂溶散时限和含水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糊精浆体积分数、药粉与水质量比、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枳术便秘通丸的成型工艺参数。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麸炒枳实和麸炒白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优选的成型工艺参数为,以30%糊精浆为黏合剂,药粉与水质量比为5∶3,混匀后烘干24h。麸炒枳实和麸炒白术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大黄素、大黄酚质量浓度分别在0.848~34.01μg/mL和0.864~34.5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2%和97.08%,RSD分别为1.88%和1.87%(n=9)。结论枳术便秘通丸成型工艺合理,所建标准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便秘通丸 成型工艺 质量控制 正交试验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合枳术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评价及对核素胃排空的影响 被引量:56
3
作者 许卫华 王微 +2 位作者 李妮矫 姚树坤 符思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合枳术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核素胃排空的影响。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合枳术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消化酶治疗,疗程28d,对治疗前后的疗效、...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合枳术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核素胃排空的影响。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合枳术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消化酶治疗,疗程28d,对治疗前后的疗效、症状积分、核素胃排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核素胃排空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排空速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2h存留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合枳术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能改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 枳术丸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气滞证 核素胃排空
原文传递
生、熟白术之枳术丸对脾虚食积模型鼠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慧 赵文龙 +1 位作者 单国顺 贾天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93-2097,共5页
目的观察生、熟白术分别配制的枳术丸对脾虚食积鼠的影响。方法以饲50%牛乳造成脾虚食积鼠模型,以小鼠小肠推进率、胃排空率,大鼠胃肠激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神经递质胆碱酯酶、一氧化氮为指标,考察生、熟白术之枳术丸对脾虚食积模... 目的观察生、熟白术分别配制的枳术丸对脾虚食积鼠的影响。方法以饲50%牛乳造成脾虚食积鼠模型,以小鼠小肠推进率、胃排空率,大鼠胃肠激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神经递质胆碱酯酶、一氧化氮为指标,考察生、熟白术之枳术丸对脾虚食积模型鼠胃肠道运动的影响。结果生、熟白术之枳术丸均能提高脾虚食积小鼠小肠推进率及胃排空速率(P<0.05)。熟白术之枳术丸能明显提高胃泌素、胆碱酯酶的分泌,降低生长抑素、一氧化氮的分泌(P<0.05)。生白术之枳术丸能降低一氧化氮的分泌(P<0.05),对胃泌素、胆碱酯酶、生长抑素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熟白术之枳术丸对于胃肠道的促进作用较生白术之枳术丸好,治疗脾虚食积应使用麸白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枳术丸 脾虚食积 胃肠运动
下载PDF
枳术丸对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PI3K、AK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文凤 刘富林 +4 位作者 夏旭婷 王伟松 滕广飞 王婷 涂琴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24-2828,共5页
目的:探讨枳术丸对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7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造模组(32只)。造模组采用番泻叶灌胃、低纤维饮食、限食和限水的方法制备脾虚证慢传输型便... 目的:探讨枳术丸对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7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造模组(32只)。造模组采用番泻叶灌胃、低纤维饮食、限食和限水的方法制备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造模完成后,两组随机各取5只小鼠,进行模型验证。模型成功后,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枳术丸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9只;正常组10只。枳术丸组按9.0g/kg灌胃,莫沙必利组按2.5m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4组灌胃容积均为0.1mL/10g,连续治疗7d。治疗完成后,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PI3K、AKT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I3K、AKT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枳术丸组和莫沙必利组PI3K、AKT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组织中PI3K、AKT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明显下降;枳术丸治疗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可能与提高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组织中PI3K、AKT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丸 脾虚证 慢传输型便秘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原文传递
枳术丸口服给药后血中移行成分分析及其定量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喜军 陈曦 +2 位作者 杨舸 樱井澈朗 曹洪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确认枳术丸中有效成分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对口服枳术丸后血清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主要血清中成分在相应的最大吸收波长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口服给药后,大鼠血清中检测到13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 目的:确认枳术丸中有效成分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对口服枳术丸后血清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主要血清中成分在相应的最大吸收波长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口服给药后,大鼠血清中检测到13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枳术丸中原型成分,7个为代谢产物;并建立了枳术丸中入血成分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其二个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3%、98.56%。结论: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等为枳术丸主要体内直接作用物质,所建立枳术丸中有效成分测定方法能够全面、准确地控制枳术丸的内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清药化学方法 枳术丸 橙皮苷 柚皮苷
下载PDF
“枳术丸及其衍变方”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雅婷 朱星 +1 位作者 陈云志 袁玥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张氏枳术丸是在《金匮要略》枳术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来,对于脾胃虚弱之食积痞证疗效确切。在现代研究中发现,枳术丸对于改善胃肠动力有着针对性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本文在阐述枳术丸的历史沿革与功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原方... 张氏枳术丸是在《金匮要略》枳术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来,对于脾胃虚弱之食积痞证疗效确切。在现代研究中发现,枳术丸对于改善胃肠动力有着针对性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本文在阐述枳术丸的历史沿革与功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原方及其衍变方的当代临床运用与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丸 功效 临床运用 脾胃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枳术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潜在分子机制 被引量:13
8
作者 武鹏飞 庞雪 辛学知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2期27-30,共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枳术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探讨其治疗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资料挖掘枳术丸中两味中药枳实和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然后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枳术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探讨其治疗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资料挖掘枳术丸中两味中药枳实和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然后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分子-靶点网络;通过搜索“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关键词,从Gene 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搜集STC致病相关靶点,应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析和网络构建,并对核心靶点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应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在R语言软件中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然后构建STC靶点-通路网络。结果枳术丸主要活性成分为22种化合物(枳实18种、白术4种),对应的作用靶点126个,治疗STC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柚皮素、川陈皮素、异橙黄酮、3β-白术乙酰基等。共得到STC致病相关靶点861个,其中枳术丸治疗STC的核心靶点有MAPK3、MAPK1、AKT1、IL6、TP53、JUN等。GO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024个,其中生物过程1890个,细胞组成51个,分子功能83个;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62条信号通路,涉及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通过STC致病靶点-信号通路网络进一步明确,枳术丸治疗STC核心靶点主要有AKT1、MAPK3、MAPK1、RELA、TP53等。结论枳术丸是通过多种成分、多个靶点、多条通路来发挥调治STC的作用,其核心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柚皮素、川陈皮素、异橙黄酮、3β-白术乙酰基等,作用的核心靶点主要有AKT1、MAPK3、MAPK1、RELA、TP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丸 网络药理学 慢传输型便秘 木犀草素 柚皮素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合枳术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慧丽 贾淑亚 《现代中医临床》 2019年第2期48-51,55,共5页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合枳术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辨证属肝郁脾虚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当归芍药散合枳术丸加减汤剂治疗,1剂/d,2次/d,对照...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合枳术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辨证属肝郁脾虚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当归芍药散合枳术丸加减汤剂治疗,1剂/d,2次/d,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d,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转氨酶、血脂、肝脾CT比值、证候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2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转氨酶、血脂、肝脾CT比值、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合枳术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当归芍药散 枳术丸 肝郁脾虚
原文传递
谷云飞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经验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孟一 部繁 谷云飞(指导)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66-68,共3页
谷云飞认为老年功能性便秘病位在脾胃、大肠,病机总属脾胃气虚,失其健运,夹瘀夹滞,老年体质多虚多瘀。谷老师从老年体质出发,针对虚实夹杂病机,消补兼施,故选用枳术丸为主方。配伍运用提壶揭盖、宣肺以通,升清降浊、行气导滞,塞因塞用... 谷云飞认为老年功能性便秘病位在脾胃、大肠,病机总属脾胃气虚,失其健运,夹瘀夹滞,老年体质多虚多瘀。谷老师从老年体质出发,针对虚实夹杂病机,消补兼施,故选用枳术丸为主方。配伍运用提壶揭盖、宣肺以通,升清降浊、行气导滞,塞因塞用、善佐乌梅中医特色方法,同时兼顾西医中药药理潜心组方。亦指出宣教的重要性,如指导饮食、排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功能性便秘 谷云飞 脾胃气虚 升清降浊 塞因塞用 枳术丸
下载PDF
枳术丸超微颗粒与传统汤剂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富林 谷井文 +2 位作者 易健 谢勇 蔡光先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超微枳术丸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1/3量超微枳术丸和全量传统枳术丸,治疗14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功能及症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 目的观察超微枳术丸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1/3量超微枳术丸和全量传统枳术丸,治疗14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功能及症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排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枳术丸能有效地改善脾虚气滞型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和症状,且疗效与全量传统枳术丸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枳术丸 胃肠排空 脾虚气滞证 超微颗粒
下载PDF
UPLC法测定生、制白术配伍枳术丸中10种成分 被引量:10
12
作者 臧彬如 单国顺 +2 位作者 贾天柱 张诗雯 周改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0-964,共5页
目的建立UPLC法测定生、制白术配伍枳术丸中橙皮苷、柚皮苷、芸香柚皮苷、柚皮素、橙皮素、辛弗林、荷叶碱、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中的含有量。方法枳术丸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 1 mm×10... 目的建立UPLC法测定生、制白术配伍枳术丸中橙皮苷、柚皮苷、芸香柚皮苷、柚皮素、橙皮素、辛弗林、荷叶碱、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中的含有量。方法枳术丸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 1 mm×100 mm,1. 8μm);流动相0. 1%甲酸-0. 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 4 m L/min;柱温30℃;283 nm波长下测定橙皮苷、柚皮苷、芸香柚皮苷、柚皮素、橙皮素、辛弗林、荷叶碱、白术内酯Ⅱ;220 nm波长下测定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结果 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 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7. 5%~100. 6%,RSD 1. 89%~3. 16%。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枳术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丸 生白术 制白术 化学成分 UPLC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枳术丸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喜军 陈曦 +2 位作者 杨舸 曹洪欣 杨卫丽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枳术丸中白术内酯Ⅰ等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方法分离检测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和白术内酯Ⅰ。色谱柱:symmtryC18(250mm×4.6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测...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枳术丸中白术内酯Ⅰ等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方法分离检测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和白术内酯Ⅰ。色谱柱:symmtryC18(250mm×4.6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测定波长:283nm和224nm;流速:1.0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测定3批枳术丸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及白术内酯Ⅰ含量分别为10.77±0.61、1.16±0.13、9.41±0.09、0.38±0.02mg·g-1,并且4种成分得到完全分离,柚皮苷平均回收率为98.81%(RSD=1.11%,n=6);橙皮苷平均回收率为100.63%(RSD=1.90%,n=6);新橙皮苷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1.44%,n=6);白术内酯Ⅰ平均回收率为99.65%(RSD=1.53%,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枳术丸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枳术丸 橙皮苷 柚皮苷 新橙皮苷 白术内酯Ⅰ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枳术丸与枳术颗粒多成分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新玲 宋志前 +5 位作者 王淳 刘元艳 宁张弛 甘嘉荷 梁东蕊 刘振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94-2400,共7页
目的建立液质分析方法,对比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同方不同剂型的枳术丸和枳术颗粒中20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制备工艺,采用3批原料制备枳术丸和枳术颗粒。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HPLC-Qq Q-... 目的建立液质分析方法,对比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同方不同剂型的枳术丸和枳术颗粒中20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制备工艺,采用3批原料制备枳术丸和枳术颗粒。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HPLC-Qq Q-MS)分析2种剂型中20个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100 mm×4.6 mm,2.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条件:0~7 min,23%B;7~17 min,23%~80%B;17~20 min,80%~100%B,20~30 min,100%B;体积流量0.5 m L/min;柱温30℃。结果 3批原料制备的枳术丸和枳术颗粒成品,20个活性成分的日服用量,丸剂是颗粒剂的1.48~13.37倍,总量相差493.01~615.07 mg。其中热不稳定性成分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和白术内酯III相差的倍数最大,其次为水溶性较差的川陈皮素。结论枳术丸和枳术颗粒成品中活性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处方中水溶性差、热不稳定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丸 枳术颗粒 剂型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 芦丁 圣草次苷 芸香柚皮苷 野漆树苷 柚皮苷 橙皮苷 新橙皮苷 柚皮素 芹菜素 香叶木素 橙皮素 甜橙黄酮 川陈皮素 白术内酯Ⅲ 橘皮素 5-去甲川陈皮素 白术内酯Ⅱ 白术内酯Ⅰ 橙皮油素 佛手柑素
原文传递
贝母枳术方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5
作者 王海强 马纪长 +3 位作者 高峰 吴蔚 胡雪冰 王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333-2339,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97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贝母枳术方(枳术丸加味)治疗GER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共计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 【目的】回顾性分析297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贝母枳术方(枳术丸加味)治疗GER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共计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的297例胃气上逆型GERC患者,根据是否应用贝母枳术方分为暴露组136例和非暴露组161例,暴露组应用贝母枳术方治疗,非暴露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并经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得到119对病例,观察匹配后2组患者治疗前后唾液胃蛋白酶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匹配后2组患者治疗2周、8周后的咳嗽缓解总有效率和反流相关症状缓解率(包括反酸、烧心、嗳气、胃胀缓解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症状缓解率方面,匹配后,暴露组治疗2周后的咳嗽缓解总有效率及反酸、烧心、嗳气、胃胀等反流相关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4.87%(101/119)、80.77%(84/104)、82.61%(76/92)、82.5%(66/80)、84.42%(65/77),非暴露组分别为73.95%(88/119)、72.90%(78/107)、70.41%(69/98)、65.38%(51/78)、64.38%(47/73),组间比较,暴露组除反酸缓解率外的其他症状缓解率均明显优于非暴露组(P<0.05或P<0.01);暴露组治疗8周后的咳嗽缓解总有效率及反酸、烧心、嗳气、胃胀等反流相关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4.74%(36/38)、91.67%(33/36)、91.43%(32/35)、93.75%(30/32)、94.12%(32/34),非暴露组分别为77.78%(35/45)、74.42%(32/43)、71.43%(30/42)、68.42%(26/38)、66.67%(24/36),组间比较,暴露组的各项症状缓解率均明显优于非暴露组(P<0.05或P<0.01)。(2)唾液胃蛋白酶水平方面,匹配后,暴露组治疗2周后的唾液胃蛋白酶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非暴露组的唾液胃蛋白酶水平未见明显下降(P>0.05),暴露组对唾液胃蛋白酶水平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非暴露组,组间治疗2周后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枳术方 枳术丸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胃气上逆 临床疗效 唾液胃蛋白酶 安全性 回顾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枳术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凡应 徐汪君 黄柳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1期96-102,共7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枳术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平台中检索出枳术丸的有关活性成分并进行初步筛选,借助R语言与Uniprot数据库找到活性成分对应的统一规范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枳术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平台中检索出枳术丸的有关活性成分并进行初步筛选,借助R语言与Uniprot数据库找到活性成分对应的统一规范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靶点并进行初步筛选。将二者得到的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靶点,把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PPI蛋白互作网络图。再在DAVID数据库中导入共同靶点信息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检索筛选得到枳术丸活性成分29种,对应靶点62个,功能性消化不良靶点553个,共同靶点23个。其中关键靶点有EGFR、IL6、VEGFA、CASP3,主要参与凋亡负调控、上皮细胞增殖、氨基酸反应、雌二醇反应、一氧化氮合成等生物进程,涉及的通路有癌症途径、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枳术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释枳术丸的药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枳术丸 共同靶点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下载PDF
基于HS-GC-MS技术研究炮制对枳术丸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威 臧彬如 +3 位作者 于颖琦 李丽 单国顺 高慧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4-895,共12页
目的:采用静态顶空进样-气质联用(HS-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比较枳术丸中用生制饮片配伍及组方中单味饮片炮制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建立枳术丸HS-GC-MS测定方法,色谱条件采用DB-WAX石英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 目的:采用静态顶空进样-气质联用(HS-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比较枳术丸中用生制饮片配伍及组方中单味饮片炮制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建立枳术丸HS-GC-MS测定方法,色谱条件采用DB-WAX石英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在分流比10∶1,载气流速1 mL·min^(-1)的条件下,按照设定的程序升温条件运行;质谱条件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EI),采集方式为全扫描模式,扫描范围m/z 20~550;使用保留指数法对枳术丸及其组方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进一步研究枳术丸及其组方饮片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结果:首先,利用保留指数法进行化合物鉴别,分别从生枳实、麸炒枳实、生白术、麸炒白术、生白术制枳术丸和麸白术制枳术丸中鉴定出64、67、40、54、61、57个,共133个,包括烯烃类、醇类、酸类、醛酮类、酯类、含杂原子类及其他类成分。其次,通过化学计量学的方法,比较了枳术丸中用生制饮片配伍及组方中单味饮片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组成,发现枳实经麸炒后产生18个新增成分,有15个成分在炮制过程中消失,还有7个成分含量显著增加,18个成分含量显著降低;白术经麸炒后产生22个新增成分,有8个成分在炮制过程中消失,还有5个成分含量显著增加,4个成分含量显著降低;麸白术制枳术丸较生白术制枳术丸新增8个成分,有12个成分在炮制过程中消失,还有8个成分含量显著增加,1个成分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采用HS-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探究枳术丸及其组方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为解析枳术丸中用生制白术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丸 炮制 挥发性成分 化学计量学 顶空进样-气质联用
原文传递
枳术丸合四逆散治疗肝郁气滞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逸 庄瑞斐 +2 位作者 陈亮 景姗 杨芳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2972-2976,2989,共6页
目的 探讨枳术丸合四逆散治疗肝郁气滞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61例肝郁气滞证IBS-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 目的 探讨枳术丸合四逆散治疗肝郁气滞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61例肝郁气滞证IBS-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给予观察组口服枳术丸合四逆散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估(PAC-QOL)量表评分及血清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水平,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腹痛腹胀积分、早饱纳差积分、排便次数减少积分、大便硬结积分、排便困难积分、精神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嗳气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C-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PAC-QOL量表的生理评分、满意度评分及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PAC-QOL量表的心理评分及担忧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胃动素、P物质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血清VIP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血清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VI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的血清P物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轻度口干。结论 枳术丸合四逆散治疗肝郁气滞证IBS-C患者的疗效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其可能通过调节患者血清VIP、胃动素、P物质水平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气滞证 枳术丸 四逆散 临床效果 胃动素 血管活性肠肽 P物质
下载PDF
避光与见光提取的枳术丸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含量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智勇 宋志前 +4 位作者 王淳 宁张弛 董运茁 刘春生 刘振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比较避光与见光提取的枳术丸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挥发油提取器分别采用不包裹(见光)或者用黑布包裹(避光)提取相同时间.采用HPLC比较2种挥发油中苍术酮和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 目的:比较避光与见光提取的枳术丸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挥发油提取器分别采用不包裹(见光)或者用黑布包裹(避光)提取相同时间.采用HPLC比较2种挥发油中苍术酮和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差异,流动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22 min,55%~64% B;22 ~28 min,64% ~ 64% B;28 ~48 min,64% ~ 100% B),检测波长220,275 nm.结果:见光与避光提取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03%和1.05%.见光提取的挥发油与避光提取的挥发油相比,苍术酮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73.01,100.3 mg·g-1;白术内酯Ⅰ显著升高,分别为0.757 2,0.354 1mg·g-1;白术内酯Ⅱ差异不明显,分别为2.026,2.158 mg·g-1;白术内酯Ⅲ显著升高,分别为0.412 4,0.321 9 mg·g-1.结论:见光与避光提取的枳术丸挥发油总量无明显差异,但主要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在研究复方物质基础时,应注意实验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内在成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丸 挥发油 光照 白术 枳实 苍术酮 白术内酯类
原文传递
叶蔚治疗便秘经验介绍
20
作者 苏航 杨一天 叶蔚(指导)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2期210-214,共5页
介绍叶蔚主任医师治疗便秘的临证经验。叶蔚医师从脏腑论治,认为当代便秘的病机在于腑气不通,肠道失润;应以宣肺疏肝健脾、润肠通便为治则。常用开宣肺气、提壶揭盖,疏肝理气、条达气机,健脾和胃、升降得司诸法,同时强调慎用攻下。辨证... 介绍叶蔚主任医师治疗便秘的临证经验。叶蔚医师从脏腑论治,认为当代便秘的病机在于腑气不通,肠道失润;应以宣肺疏肝健脾、润肠通便为治则。常用开宣肺气、提壶揭盖,疏肝理气、条达气机,健脾和胃、升降得司诸法,同时强调慎用攻下。辨证施用苏子降气汤、增液汤、枳术丸、五磨饮子、柴胡疏肝散等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宣肺疏肝健脾 苏子降气汤 增液汤 枳术丸 柴胡疏肝散 叶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