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理论与中国图书馆学 被引量:12
1
作者 邱景华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11,39,共6页
中国图书情报学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越来越明显,但误读颇多。后现代理论核心是非中心论,否定二元对抗;方法是多元并置,而不是直线进步。蒋永福建构"后现代图书馆学",所采用的不是后现代的思维和方法,是线性进化论的旧思维模式,... 中国图书情报学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越来越明显,但误读颇多。后现代理论核心是非中心论,否定二元对抗;方法是多元并置,而不是直线进步。蒋永福建构"后现代图书馆学",所采用的不是后现代的思维和方法,是线性进化论的旧思维模式,以新代旧,犯了用"一个中心"代替另"一个中心"的错误。郑敏的结构-解构理论,真正做到"视界融合",对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图书馆学融合后现代理论,提供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理论 后现代图书馆学 蒋永福 郑敏
下载PDF
口语与文学语言:新诗的一个关键问题——兼与郑敏教授商榷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太胜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0-14,共5页
新诗的发展的一个历史传统,就是将胡适所提倡的白话如何由一种散文化的口语发展为文学语言。这方面的成就应该说是确定无疑的。因此,新诗不仅是有自己的文学语言,而且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文学语言。杰出的诗人创造自己的语言。白话已经... 新诗的发展的一个历史传统,就是将胡适所提倡的白话如何由一种散文化的口语发展为文学语言。这方面的成就应该说是确定无疑的。因此,新诗不仅是有自己的文学语言,而且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文学语言。杰出的诗人创造自己的语言。白话已经提供了新诗写作基本的一种需求,一个诗人不应该去怀疑一种语言是否已经可以达到表达的需要,而应该怀疑自己是否能够用写作来创造出满足这种表达需要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口语 文学语言 白话 郑敏
下载PDF
郑敏对百年新诗反思的三重维度
3
作者 李文彬 许永宁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0-38,共9页
1990年代,郑敏在对五四新诗运动的反思中提出新诗应向古典“传统”学习而引起学界争议。郑敏提倡学习古典“传统”以达成对百年新诗的反思与总结,这既内在于世纪末思潮与新诗的自身发展,同样也是新诗阶段性自我反思这一传统的体现。郑... 1990年代,郑敏在对五四新诗运动的反思中提出新诗应向古典“传统”学习而引起学界争议。郑敏提倡学习古典“传统”以达成对百年新诗的反思与总结,这既内在于世纪末思潮与新诗的自身发展,同样也是新诗阶段性自我反思这一传统的体现。郑敏的新诗省思以新诗本体为核心,可从新诗的美学评价、新诗语言哲学探寻及新诗史反思三条路径切入。郑敏立足诗歌本身而力图越出任何诗歌外部的评价话语,以打通古今中西的气度强调诗歌在本质上是一种美的艺术。郑敏受语言哲学启发思考一体化认识“文言—白话”的可能性,她认为作为新诗语言的白话应在作为民族无意识的中国古典哲学思维的浸润中趋于成熟。郑敏在对古今诗歌史的总结与反思中,强调在一种具备“历史感”的新诗史研究与新诗写作中,开启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互动以走出新诗的独立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敏 传统 静观诗学 哲学思维 历史感
下载PDF
诗与思比邻而居——论郑敏1979年后的诗歌与诗论 被引量:2
4
作者 伍明春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70-74,共5页
论文通过对郑敏1979年后的诗歌创作和诗学思考两个方面的考察论述,认为在郑敏那里,诗与思两者交融互动、相得益彰,并获得了各自的不菲成绩,从而为现代汉诗艺术空间的拓展作出了双重贡献。
关键词 郑敏 诗歌创作 诗学思考 现代汉诗
下载PDF
良知与批判之间的诗学视阈——对郑敏80年代后期以来诗论的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霍俊明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24-30,共7页
郑敏不仅是新诗史上重要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歌理论家。郑敏80年代后期以来对诗坛相当重要的诗学难题都提出了自己的洞见,这对新诗理论建设有着重要的参照性,而其对一些现象的批判更呈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性与良知。郑敏的诗... 郑敏不仅是新诗史上重要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歌理论家。郑敏80年代后期以来对诗坛相当重要的诗学难题都提出了自己的洞见,这对新诗理论建设有着重要的参照性,而其对一些现象的批判更呈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性与良知。郑敏的诗论涉及层面很广也很复杂,本文主要对郑敏关于新诗的语言问题的反思,新诗史写作的相关问题以及其对先锋诗歌的批评中所呈现的新见和缺陷做出必要的辨析与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敏 新诗语言 新诗史写作 先锋诗歌
下载PDF
郑敏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燕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年第4期682-700,共19页
“九叶派”诗人之一郑敏是百年现代汉诗的亲历者。作为一个承接20世纪40年代与80年代两个时期的女诗人,郑敏成为英语学界获得较多关注的当代作家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其诗歌逐渐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翻译家、汉学家的译介与研究。本... “九叶派”诗人之一郑敏是百年现代汉诗的亲历者。作为一个承接20世纪40年代与80年代两个时期的女诗人,郑敏成为英语学界获得较多关注的当代作家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其诗歌逐渐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翻译家、汉学家的译介与研究。本文以郑敏诗歌的英译为个案,梳理了她在英语世界的译介语境、传播方式与学术评价等,以此探寻中国现代诗歌在海外译介与传播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歌 九叶派 郑敏 英语翻译 文学传播
下载PDF
“文化保守”及其普泛性——论郑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人心态
7
作者 张立群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诗人兼学者的郑敏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新诗传统等一系列话题的言论,曾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这些言论不但与所谓"文化保守主义"有关,另一方面,这些言论的出现也必然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文化普遍陷入反思的历史语境。结合郑敏言... 诗人兼学者的郑敏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新诗传统等一系列话题的言论,曾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这些言论不但与所谓"文化保守主义"有关,另一方面,这些言论的出现也必然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文化普遍陷入反思的历史语境。结合郑敏言论,从心态角度切入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期望对20世纪90年代新诗论争乃至新诗的诸多历史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敏 “文化保守” 心态
下载PDF
以“字”为本位的汉语文化重构——论郑敏的文学语言思想及其文化政治意味 被引量:2
8
作者 郭芳丽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5-61,共7页
郑敏在对"五四"以来汉语变革反思的基础上,借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表达了重构以"字"为本位的汉语文化、接续文言传统血脉的主张。她认为以"形象性"为基本特点的汉字不仅有利于审美表达和传播信息,更与... 郑敏在对"五四"以来汉语变革反思的基础上,借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表达了重构以"字"为本位的汉语文化、接续文言传统血脉的主张。她认为以"形象性"为基本特点的汉字不仅有利于审美表达和传播信息,更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文化传统密切相关。郑敏的文学语言思想是民族自我意识觉醒的表征,也是对整个现代文明的困境和危机的反思,与1990年代中国的文化时空具有同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敏 汉语 汉字 文化重构
下载PDF
论郑观应的民本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朝晖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8-62,共5页
郑观应的民本思想体系包括:政治上以君民交泰公利说给君民关系定位,提出了通达民情的现实问题,以西方的议院选举和日报充实和发展民本政治制度的建设;在文化教育方面,主张以近代科技教育取代科举制,以增进民众的智慧,并主张重整儒家伦... 郑观应的民本思想体系包括:政治上以君民交泰公利说给君民关系定位,提出了通达民情的现实问题,以西方的议院选举和日报充实和发展民本政治制度的建设;在文化教育方面,主张以近代科技教育取代科举制,以增进民众的智慧,并主张重整儒家伦理道德秩序对抗外来文化侵略;通过对郑氏民本思想的梳理,可以反映出近代民本思想的时代特点及内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观应 民本 议院
下载PDF
思念永恒的孤独旅者:女诗人郑敏 被引量:1
10
作者 秋吉久纪夫 蒋笑宇(译) 刘燕(译) 《跨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149-157,289,共10页
本文梳理了中国现代女诗人郑敏的创作历程及其特点,按照时间把郑敏的诗歌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2~1947年,第二阶段是1979~1984年,第三阶段是1985年至今。从中不难发现,无论哪个时期,郑敏的诗歌都有一种情绪贯彻始终,即"... 本文梳理了中国现代女诗人郑敏的创作历程及其特点,按照时间把郑敏的诗歌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2~1947年,第二阶段是1979~1984年,第三阶段是1985年至今。从中不难发现,无论哪个时期,郑敏的诗歌都有一种情绪贯彻始终,即"孤独"。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郑敏的诗歌都具有极其深厚复杂的情感,它们在东方与西方文学的两岸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歌 郑敏 孤独 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不老的生命之歌——有关郑敏生存境况和研究现状的描述和梳理
11
作者 孙良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以总结九叶诗人郑敏一生成就的十四行诗作为献词,以描述她的生存境况的"闷葫芦的曲折之旅"作为上篇,以梳理她的研究现状的"花开花落知多少"作为下篇,为综述文章提供一种新范式。
关键词 郑敏 生存境况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拯救郑思肖”?——有关郑思肖和遗民文学、遗民美术若干问题的商榷
12
作者 陈福康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近年有关遗民、遗民文学和遗民文学理论的研究已形成学术生长点,而且从文学扩展到美术、宗教、社会生活等领域,其趋势在海外汉学中也有所体现。郑思肖是宋元之际重要作家、文论家和画家。黄小峰《拯救郑思肖》一文有些新的发现,但更多... 近年有关遗民、遗民文学和遗民文学理论的研究已形成学术生长点,而且从文学扩展到美术、宗教、社会生活等领域,其趋势在海外汉学中也有所体现。郑思肖是宋元之际重要作家、文论家和画家。黄小峰《拯救郑思肖》一文有些新的发现,但更多论述细节则过于粗疏,不合基本史实或缺乏起码论证。其开头据以立论的判断就不确,日本大阪所藏墨兰并非郑氏存世绘画唯一真迹。历代对郑氏遗民身份的定论,从来不是也不可能仅凭这幅画为证,此画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对其遗民身份起“盖棺定论”作用。今人研究郑氏不应脱离其一生最重要的《心史》。所谓“无根兰”一语本身就无根。黄文对“求则不得,不求或与”的理解也不正确,其关于郑氏田产、“理财”的说法亦不妥。海外汉学家高居翰、闵道安、浩史悌等的论述同样均有不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 郑思肖 高居翰 闵道安 浩史悌
原文传递
《郑敏文集》总序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思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53,共9页
从踏上诗坛的那天起,郑敏就显示了她与同时代诗人的不同,她以哲学为诗歌的底蕴,以人文的感情作为诗歌的经纬,善于在中西文化之间寻求结合点,善于把哲理和思辨融入形象,"使音乐的变为雕刻的,流动的变为结晶的",从而使她的诗歌... 从踏上诗坛的那天起,郑敏就显示了她与同时代诗人的不同,她以哲学为诗歌的底蕴,以人文的感情作为诗歌的经纬,善于在中西文化之间寻求结合点,善于把哲理和思辨融入形象,"使音乐的变为雕刻的,流动的变为结晶的",从而使她的诗歌具有一种里尔克式的深沉的、凝重的雕塑之美。郑敏又是一位重要的诗歌理论家,其诗歌理论著作,凝结着她丰富的诗歌创作实践,贯穿着对宇宙、自然和人的哲学思考,特别是对诗歌创作无意识领域的开掘、对诗歌内在结构的研究、对于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关注与诗歌语言问题的探讨、对新诗应当继承古代诗歌优秀传统的思考等,均对当代诗学界有深远影响。《郑敏文集》的出版,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提供了一份供研究分析的完整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里,一位诗人,一个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奋斗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敏 九叶诗派 中国现代诗歌 哲学
下载PDF
牵手死亡——郑敏诗歌死亡意象解析
14
作者 曾立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7-48,共2页
从 2 0世纪 4 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到现在 ,郑敏一直在探索死亡的神秘与本质。她不仅谴责死亡的暴力 ,歌颂死亡的崇高 ,还赋予死亡以人文主义的内涵 ,更将解构主义的理论融入诗歌 。
关键词 郑敏 死亡意象 崇高 救赎 生命
下载PDF
论郑敏早期诗歌的诗美特色
15
作者 尹春霞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年第1期44-46,共3页
郑敏早期诗歌(本文特指收入《诗集1942-1947》中的诗歌)即使今天再读,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流动的诗思之美、凝静的诗意之美、隽永的诗味之美。究其原因,就是其诗歌能将抽象的哲思与具体的象征意象结合起来,并用智性的语言进行转化与融通... 郑敏早期诗歌(本文特指收入《诗集1942-1947》中的诗歌)即使今天再读,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流动的诗思之美、凝静的诗意之美、隽永的诗味之美。究其原因,就是其诗歌能将抽象的哲思与具体的象征意象结合起来,并用智性的语言进行转化与融通,从而获得了超越具体时空的永恒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敏 诗美 诗思 诗意 诗味
下载PDF
承担人生之重——读郑敏《金黄的稻束》
16
作者 赵雅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8-71,共4页
文章解析了郑敏作品《金黄的稻束》,探讨了九叶诗人郑敏诗歌创作中探究人生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活着应勇于承担人生之重。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诗歌 艺术题材 郑敏 《金黄的稻束》 人生主题
下载PDF
从“沉静的凝定”到“碎片的狂欢”——试论郑敏三个时期诗歌图像与声音运用的流变
17
作者 王欣闻 《阴山学刊》 2018年第3期23-27,共5页
郑敏诗歌写作分跨两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与归来复出,后者又可细分为两个时期。虽然经历时代变迁,个体经验层面有深邃的省思与拓展,然而其写作技艺却似乎秉持其早期即已寻获的"意象化"手法,不像其同时代人、同为联大校园诗人... 郑敏诗歌写作分跨两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与归来复出,后者又可细分为两个时期。虽然经历时代变迁,个体经验层面有深邃的省思与拓展,然而其写作技艺却似乎秉持其早期即已寻获的"意象化"手法,不像其同时代人、同为联大校园诗人出身的穆旦,从20世纪40年代"新的抒情"所追求的叙事性、戏剧化手法,在20世纪70年代"回归"典范的抒情诗形式。但是,深入文本,我们将会看到,郑敏的诗歌写作在形式层面也经历了内隐却重要的变化,这一变化当然是伴随着诗人主体经验与诗学探索的自觉而发生的,表现在形式层面即是,曾经"直观而完整"的诗歌图像与声音意象为"碎片化、多义性"的声色元件所取代,诗人青年时代的沉静凝定亦转变为晚期的碎片式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敏 四十年代 新时期 声色图像 完整性 碎片化
下载PDF
论郑敏诗歌的结构艺术
18
作者 谭爱平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0-35,共6页
郑敏是九叶诗派最重要和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将郑敏不同时期诗歌中的结构作为研究的中心议题,从内在结构,即情思交织中各节点的内在呼应关系着眼,从戏剧化结构和高层结构两方面探讨郑敏诗歌结构艺术。
关键词 郑敏 诗歌 戏剧化 高层结构
原文传递
论郑敏早期诗歌的隐忍诗学
19
作者 张俊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7-51,共5页
隐忍是郑敏的生活态度也是她早期诗歌的主要特征,其具体内涵是勇于面对生存困难,独自承担苦难,并始终怀抱希望;隐忍诗学的形成与郑敏的生活经历有关,同时也与冯至、里尔克等人的影响有关,其哲学依据是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审美追求,隐忍对... 隐忍是郑敏的生活态度也是她早期诗歌的主要特征,其具体内涵是勇于面对生存困难,独自承担苦难,并始终怀抱希望;隐忍诗学的形成与郑敏的生活经历有关,同时也与冯至、里尔克等人的影响有关,其哲学依据是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审美追求,隐忍对郑敏本人的诗歌创作有重要意义。隐忍诗学给郑敏提供了全新的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并将郑敏的诗歌创作导入全新境界,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段和表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敏 早期诗歌 隐忍 诗学
下载PDF
西南联大诗人新诗传播中“颓废”诗学的现代性演绎——以1940年代冯至、杜运燮、郑敏的读者批评为中心
20
作者 田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65-173,共9页
1940年代西南联大诗人的诗歌读者批评,尝试发掘悲剧生成机制,再现多重灾难面貌。西南联大诗人以好奇心思变更悲剧场景的洞察视点,驱动人间冷暖的痛心凝视,并引发温情脉脉的关爱想象。冯至、杜运燮、郑敏基于悲苦意志批评诗歌,指向脆弱... 1940年代西南联大诗人的诗歌读者批评,尝试发掘悲剧生成机制,再现多重灾难面貌。西南联大诗人以好奇心思变更悲剧场景的洞察视点,驱动人间冷暖的痛心凝视,并引发温情脉脉的关爱想象。冯至、杜运燮、郑敏基于悲苦意志批评诗歌,指向脆弱的芸芸众生而潜入灵魂挣扎的焦灼境地,反思了生命形态。西南联大诗人的痛楚是现代社会人类孤苦处境的诗意写照,日积月累,难以愈合,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颓废”诗学契合,读者批评的文献发掘与意义建构,演绎着大后方抗战语境中新诗传播的现代性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诗人 新诗传播 现代性 读者批评 冯至 杜运燮 郑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