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现代理论与中国图书馆学 |
邱景华
|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
2
|
口语与文学语言:新诗的一个关键问题——兼与郑敏教授商榷 |
陈太胜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4 |
9
|
|
3
|
郑敏对百年新诗反思的三重维度 |
李文彬
许永宁
|
《商洛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诗与思比邻而居——论郑敏1979年后的诗歌与诗论 |
伍明春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5
|
良知与批判之间的诗学视阈——对郑敏80年代后期以来诗论的考察 |
霍俊明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7 |
2
|
|
6
|
郑敏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 |
刘燕
|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
2020 |
2
|
|
7
|
“文化保守”及其普泛性——论郑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人心态 |
张立群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8
|
以“字”为本位的汉语文化重构——论郑敏的文学语言思想及其文化政治意味 |
郭芳丽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8 |
2
|
|
9
|
论郑观应的民本思想 |
姜朝晖
|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0
|
思念永恒的孤独旅者:女诗人郑敏 |
秋吉久纪夫
蒋笑宇(译)
刘燕(译)
|
《跨文化研究》
|
2021 |
1
|
|
11
|
不老的生命之歌——有关郑敏生存境况和研究现状的描述和梳理 |
孙良好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2
|
“拯救郑思肖”?——有关郑思肖和遗民文学、遗民美术若干问题的商榷 |
陈福康
|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
2023 |
0 |
|
13
|
《郑敏文集》总序 |
吴思敬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4
|
牵手死亡——郑敏诗歌死亡意象解析 |
曾立平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5
|
论郑敏早期诗歌的诗美特色 |
尹春霞
|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11 |
0 |
|
16
|
承担人生之重——读郑敏《金黄的稻束》 |
赵雅宏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0 |
|
17
|
从“沉静的凝定”到“碎片的狂欢”——试论郑敏三个时期诗歌图像与声音运用的流变 |
王欣闻
|
《阴山学刊》
|
2018 |
0 |
|
18
|
论郑敏诗歌的结构艺术 |
谭爱平
|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9
|
论郑敏早期诗歌的隐忍诗学 |
张俊
|
《红河学院学报》
|
2014 |
0 |
|
20
|
西南联大诗人新诗传播中“颓废”诗学的现代性演绎——以1940年代冯至、杜运燮、郑敏的读者批评为中心 |
田源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22 |
0 |
|